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语言要简明》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语言要简明》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写作:语言要简明
1、了解语言简明的基本要求,在比较阅读中,体会“简明”的内涵。
2、总结阅读和写作经验,把握使语言简明的方法技巧,并运用于语言实践。
3、修改习作,使其更加简明,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学习目标
激情导入
一位秀才写了首《鼓诗》献给欧阳修,是首五绝:“紧紧蒙上皮,密密钉上钉。天晴和下雨,同是一样音” 。欧阳修看后笑道,其实每句四字即可,曰:“紧紧蒙皮,密密钉钉。天晴下雨,同一样音” 。
秀才还未来得及说佩服,欧阳修又说,其实每句三字即可:“紧蒙皮,密钉钉。晴和雨,同样音” 。
秀才听后也开玩笑说,还能再减吗?欧阳修说当然可以:“紧蒙,密钉。晴雨,同音” 。
欧阳修的故事演绎出简洁为文的高境界,真正做到了“字字紧要,字字珠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语言要简明》。
带问自学
一、什么是简明?
语言简明:简,即简要、简洁;明,即明白、清楚。
“简”反映了量的要求,即说话要尽可能简洁,不能啰唆;“明”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述得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接受。简明就是要用简洁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
二、比较以下两个句子,你觉得哪句话更简明?
①城市的建筑是灰的,路面是灰的,没有乡下斑斓自然的色彩,有的只是人们匆忙的脚步和夜幕降临时那刺眼的霓虹。
②我坐在院子里看书,妈妈和奶奶来了,她说今天要煮饺子。
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而是语言要尽可能精练、不重复,同时,表达的意思又要清楚明白,不让人产生误解。
三、简明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带问自学
1、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
要做到词语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2、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
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为的是不生误解,不生歧义。这就要求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运用,总之要让别人能准确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带问自学
四、“语言简明”的方法有哪些?
示例1:篮球比赛结束后,比赛完的队友们一个个都坐上大巴走了。大巴是学校的车,学校有好几辆大巴和小轿车。我没有上车,而是一个人默默地走回家。我在回家的途中,紧锁着眉头,无奈地叹息,我心里很难受,不禁为比赛的失利感到难过。那个夕阳西下的黄昏,我一个人站在家门口,独自伫立在余晖之中。
分析:文段主要表达的是篮球比赛失利后的难过心情。对于“大巴和小轿车”的交代没有必要,它是偏离中心的语句,可以删去。“那个夕阳西下的黄昏”和“伫立在余晖之中”这类的语句没有时间上的衔接,也不搭配,在词语的使用上是重复的,需要做调整。“比赛结束后”和“比赛完”意思重复,“走回家”和“在回家的途中”意思重复,“我一个人”和“独自”意思重复,还有“紧锁着眉头,无奈地叹息,我心里很难受”和“为比赛的失利感到难过”意思相近,放在一起是词语堆砌,也需要做调整。
修改:篮球比赛结束后,队友们一个个都坐上学校的大巴走了。我没有上车,一个人默默走回家,比赛失利了,我心里很难受。到了家门口,我独自伫立在暮色之中,无奈地叹息。
①去次留主
示例2:还有一种立体的书,也很吸引人。很多人围上去看。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会马上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四、“语言简明”的方法有哪些?
带问自学
分析:这段文字说明的意思是,有一种立体的书能够活动。但是语言不够简明。“立体的”出现两次,字面重复;“吸引人”和“很多人围上去看”,意思重复;“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不够简洁。
修改: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也很吸引人。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
“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②删繁就简
四、“语言简明”的方法有哪些?
带问自学
分析:“班长说服了我和王明一起去爬山”,后面加上“他自己却游泳去了”,歧义即刻消除。这种方法叫作添加语境法。
“同桌好说话”,只要把句中的“好”改成“喜欢”,就消除了歧义。这种方法叫作变换词语法。此法主要运用于多义词的词义不确定、多音字的读音不确定、兼类词的词性不确定的情况。
“中国女排打败了俄罗斯队获得冠军”,加上标点,变为“中国女排打败了俄罗斯队,获得冠军”,表意就明确了。这种方法叫作加注标点法。
“李明是一位博闻强识的李教授的得意门生”,调整为“李明是李教授的一位博闻强识的得意门生”,歧义就消除了。这种方法叫作调整语序法。
示例3:班长说服了我和王明一起去爬山。
示例4:同桌好说话。
示例5:中国女排打败了俄罗斯队获得冠军。
示例6:李明是一位博闻强识的李教授的得意门生。
③消除歧义
四、“语言简明”的方法有哪些?
带问自学
修改:我从小在城里生活,依稀记得爷爷和我讲的他之前的故事(往事),故事里是爷爷(他)当初挥挥衣袖,告别乡土时的情形,没想到这一告别故乡(一转身)就是一辈子。(括号中为修改后的文字。)
示例7:我从小在城里生活,依稀记得爷爷和我讲的他之前的故事,故事里是爷爷当初挥挥衣袖,告别乡土时的情形,没想到这一告别故乡就是一辈子。
④巧用替代
①去次留主法——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②删繁就简法——避免重复,删除多余。
③消除歧义法——避免含糊,消除歧义。
④巧用替代法——善于概括,巧用指代。
“语言简明”的方法
课堂小结
消除歧义方法:
a.添加语境法;
b.变换词语法;
c.加注标点法;
d.调整语序法。
练习反馈
一、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认真观察思考,写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将自己“沉浸”入景或物中,展开联想,捕捉自然生发的情感或思绪,并及时记录下来。
2、抓住景或物的特点,找到它与你所想抒写的情思之间的契合点。可以模仿、借鉴课文的写法。
3、写完之后多改两遍,力求做到文从字顺,语言简明。
写作指导:
1、结合本单元所学课文,捕捉自然景物引发的情感和思绪,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联系上册学过的观察方法与技巧,抓住景物的特点,紧扣最能打动人的细节;
3、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行文通顺流畅,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例文借鉴
校园的行道树
走进我们的校园,从大门到教学区,是一条笔直的宽阔的柏油路,足有100多米。路两旁站立着高大的行道树,全都是樟树。
最喜欢这条路,路面笔直平坦光滑,路两边的行道树已经有很多年头了,每一棵都是那么高大。路两边的树冠已经完全合拢,从大门往里看,整个一条路就像一个深深的隧道。樟树四季常青,无论什么时候走在这条路上都是满眼的绿意。
春天,樟树开了花。还没走进大门,就能闻到那扑鼻的香气。鸟雀们在树丛筑巢,唱歌。真是鸟语花香。走进大门,香气陪伴着我们一直走进校园深处,走到教学楼上还能闻到那沁人心脾的樟树花香。
最喜欢春天下点小雨。
毛毛细雨落下来,柏油路被雨打湿,像涂了一层橄榄油,乌黑光亮。路两边和中间,有一黄二白三道线,衬着乌黑的路面,色彩对比鲜明,非常鲜艳。路两旁默默站立的樟树,在春雨的沐浴下更青更旺更显得生机勃勃。无数的落叶满布在路上,这些叶子大小不一,颜色不同,形状也不同,花花绿绿地铺展着,有的地方疏,有的地方密。樟树的花朵细小而稠密,一串一串的,就像刚刚落了花,结出的葡萄粒,密密麻麻一树都是。颜色虽不鲜艳,香气却是逼人。在雨中,有很多细碎的花瓣飘落下来,青青绿绿,密密麻麻,分布在落叶的空隙里。
这样,整个一条路就变得色彩缤纷,花香袭人了。在雨的滋润下,路、树、叶子全都有了不一样的精神,是那么清新,那么美!
夏天,这些高大的樟树能为我们遮阴,鸟雀们在树冠中啁啾(zhōu jiū,通常用来形容鸟儿的叫声,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细碎的说话声)唱歌。秋冬时节,樟树果成熟,成为很多鸟雀的美食,因此,一年四季总能看到鸟的身影,在树叶间闪现。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阴晴雨雪,这些高大的樟树都是笔直地站立着,一动不动,安安静静地守护着校园,让我们在这条隧道般的校园甬路路上安然通过,在树下的石凳上休息看书玩耍……
望着这些樟树树,我常常不由自主想,它们不就是校园里那些默默奉献的老师吗?
这样,整个一条路就变得色彩缤纷,花香袭人了。在雨的滋润下,路、树、叶子全都有了不一样的精神,是那么清新,那么美!
夏天,这些高大的樟树能为我们遮阴,鸟雀们在树冠中啁啾(zhōu jiū,通常用来形容鸟儿的叫声,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细碎的说话声)唱歌。秋冬时节,樟树果成熟,成为很多鸟雀的美食,因此,一年四季总能看到鸟的身影,在树叶间闪现。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阴晴雨雪,这些高大的樟树都是笔直地站立着,一动不动,安安静静地守护着校园,让我们在这条隧道般的校园甬路路上安然通过,在树下的石凳上休息看书玩耍……
望着这些樟树树,我常常不由自主想,它们不就是校园里那些默默奉献的老师吗?
【点评】
文章抓住校园行道树——樟树的特点,写它的美好。既写色彩碧绿,又写香气怡人,还写出精神:四季常青,默默奉献。
在景物描写中能适当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条理清晰,语言表达准确简明。
结尾点题,借物喻人,抒发了对默默奉献的老师们的赞美,深化文章主题。
二、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写作前,可以查阅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墨客喜欢写月亮?月亮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情感?这些情感寄托在别的事物上行不行?
2、在查阅和思考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写出你对月亮的感受。
3、写完后读一遍,认真修改润饰,做到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抒情自然。
练习反馈
二、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写作前,可以查阅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墨客喜欢写月亮?月亮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情感?这些情感寄托在别的事物上行不行?
2、在查阅和思考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写出你对月亮的感受。
3、写完后读一遍,认真修改润饰,做到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抒情自然。
练习反馈
写作指导:
1、知往以鉴今。认真梳理一下,看看古今诗文中,人们对月亮寄托了哪些情感?这些情感与月亮的关联点有哪些?搞清楚中国文化中月亮常用的象征意义,有助于打开自己的思维。
2、选好一个“点”。根据你对月亮特点的理解和人生体验,找一个新颖的情感点,去描绘你眼中的月亮。
3、改中出佳作。建议写完后多读两遍,看看文章哪些词语听起来不顺耳、哪些句子读起来不顺口、哪些段落缺少过渡或前后意思重复、哪些地方表达不清楚、哪些修辞方式欠妥等,
力求做到语言准确简明。
例文借鉴
月亮
你,皎洁无暇,是游子们的同伴。——题记
夜晚来临,一轮明月高挂在深邃的天空中,它的光芒虽不像太阳那样强烈有力,但却十分柔美,少了一分豪放的热情,多了一分婉约的羞涩。正是这么一轮明月,不知何时已闯进我的心扉。
以前中秋节的晚上,我总是会依偎在父亲的怀中,吃着月饼,看着月亮,同父亲聊着唐诗宋词。譬如去年秋天,月亮穿过云彩,将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我脑子一转,大声说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父亲淡定自若地说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我与父亲聊了很久。接近尾声时,我按照惯例不服气地说道:“明年的中秋,你肯定赢不了我。”父亲会心一笑。
我以为我会跟父亲吃着月饼,看着月亮,聊着唐诗宋词,愉快地度过每一个中秋节。却不曾想,今年中秋,父亲失约了。
今年中秋,父亲因为工作的关系,不能及时回到家中,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像是被打了一枪,
无比难受。母亲问道:“爸爸回不来,你还赏月吗?”
“赏!”我坚定地说。可真到了中秋那天,我坐在院中,等待着月亮的出现,心中有些期待,也有些孤单。当月光缓缓地照在地上时,我才真正发现月亮的美。原来月亮只有在经历了阴晴圆缺后,才会现出它原本的美。一时间,对父亲的思念如潮水般向我袭来,我迫不及待地拨通父亲的电话,邀请他与我一同赏月、吟诗。听着父亲激动的声音,望着天空皎洁的圆月,我突然明白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夜深月明人静,中秋月圆人团圆。皎洁的明月,它是团圆的象征,也是游子们的同伴。蒙着面纱的月亮,渐渐收起了光芒,退到了云彩之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赏!”我坚定地说。可真到了中秋那天,我坐在院中,等待着月亮的出现,心中有些期待,也有些孤单。当月光缓缓地照在地上时,我才真正发现月亮的美。原来月亮只有在经历了阴晴圆缺后,才会现出它原本的美。一时间,对父亲的思念如潮水般向我袭来,我迫不及待地拨通父亲的电话,邀请他与我一同赏月、吟诗。听着父亲激动的声音,望着天空皎洁的圆月,我突然明白了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夜深月明人静,中秋月圆人团圆。皎洁的明月,它是团圆的象征,也是游子们的同伴。蒙着面纱的月亮,渐渐收起了光芒,退到了云彩之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点评】构思上巧用对比,去年中秋团聚的欢乐与今年中秋的分享形成鲜明反差,借月亮所寄托的团圆与思念之情贯穿全文,情感鲜明突出。在聚与散的思考中,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小作者在文中融入大量古诗词,表现出对月亮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的深刻理解,同时
也增加了文章的诗意和语言的典雅之美。
学生作文
一、选择你喜欢的景或物,认真观察思考,写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将自己“沉浸”入景或物中,展开联想,捕捉自然生发的情感或思绪,并及时记录下来。
2、抓住景或物的特点,找到它与你所想抒写的情思之间的契合点。可以模仿、借鉴课文的写法。
3、写完之后多改两遍,力求做到文从字顺,语言简明。
二、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写作前,可以查阅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墨客喜欢写月亮?月亮寄托了人们的哪些情感?这些情感寄托在别的事物上行不行?
2、在查阅和思考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写出你对月亮的感受。
3、写完后读一遍,认真修改润饰,做到文从字顺,语言简明,抒情自然。
任选其一写在作文本上。
下 课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