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臧克家 (1905-2004),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独具慧眼的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被誉为“农民诗人” 。最著名的诗作《有的人》。作者简介闻一多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人物介绍围绕题目,在臧克家的笔下,闻一多先生有哪两个身份?以此文章分为几个部分?课文研读文章"学者"和“革命者”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与做”,在不同的身份下他都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表现了闻一多什么品质?默读课文,完成下表。身份 特征 材料 品质学者 “做”再“说” “做”了也不“说” 《唐诗杂论》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楚辞校补》 《古典新义》 革命者 “说”了 就“做” 参加示威游行 勇敢无畏不怕牺牲言行一致起草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演说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可以记述的事情有很多,作者为什么单选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作者所选的材料有典型性,能以少胜多,这三件事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钻探宝藏的治学精神表现出来了。从这个部分,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学者?(1)他为什么要做这些事?(2)把“衰微的民族”比作病人,把自己比作医生,文化药方是什么?——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从民族文化史中找寻到能唤醒国人、激励国人的精神)(3)怎么做的?忘记了……贪得……一个又一个大的……密密麻麻的小楷两个“又”闻一多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民族。”在他的眼里,做一个中国人比作一个文学家更重要。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革命家身份1、闻一多先生在革命家方面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你从课文当中找到相关语句。言行一致2、他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研读文本——走近闻一多"说了就做”的闻一多先生又是一个怎样的革命家呢?他究竟说了什么,又做了什么呢?结合原文加以阐述。研读文本——走近闻一多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明知凶多吉少,而闻一多先生大无畏地站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悲愤)说研读文本——走近闻一多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斗志 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说通过朗读,仔细体会描写语言和动作的词语,我们收获了一位大无畏的革命家。(坚定)跨不准备研读文本——走近闻一多做①起稿政治传单②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③ 参加游行示威,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言行一致大无畏视死如归的大勇革命烈士!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的理解?理解句子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三步着手:①确定并理解关键词;②联系上下文;③结合文章主旨,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主旨感悟——礼赞闻一多体会句子中,红色词语的含义 句 子 含义1、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了, 他自己也没有“说”。 宣告,告白吹嘘、自诩2、他“说”了,跟着的是“做”。 他“说”了就“做”。 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3、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使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闻一多作为学者时的“说”和“做”,与作为民主战士时的“说”和“做”有哪些不同?彼此有无关联?试根据课文内容做简要分析。1.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后期积极投身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品味细节描写,分析表达方式1.本文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1)“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凌乱”“睡得很少”。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3)抓住闻一多先生“演讲”中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以及“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突出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品味细节描写,分析表达方式2.除了描写以外,议论在本文的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这篇文章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多次照应,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品味语言仰看起来越高,攀登起来就越起劲;钻研起来越困难,就会钻研地越锲而不舍。整齐的句式,叙议结合,写出了闻一多对“说”与“做”的态度和原则——严谨踏实、勇往直前、坚持不懈。文中有些语句引发的感受与思考很丰富,试结合下列语句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拟人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作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4.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却乐在其中,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潜心研究的怡然自适,与“大开光明之路”一脉相承。写作鉴赏1.结构严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表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的态度和原则;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表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言行一致。在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2.选材精当,中心突出。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对于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只选取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对于他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稿政治传单、发表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繁多,可以记述的事情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表现得淋漓尽致。3.夹叙夹议,前后照应。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九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两段则是第三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文中多次用到照应,有首尾照应,有行文前后的照应,也有行文与题目的照应。多种方式的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而且形成了一种旋律、一种气势,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而所有的这些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闻一多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革命家:说了就做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行的高标卓越的学者大勇的烈士口的巨人记叙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崇高品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本文主要内容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我们不仅要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习闻一多先生崇高的品格与精神,并把它们贯彻落实到我们平时的实际行动当中,热爱祖国,保卫祖国。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