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七下·柯桥期中)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特点的是( )A.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B.生殖器官迅速发育C.第二性征开始发育 D.身体代谢速度缓慢2.(2024七下·柯桥期中)很多同学在小学时养过家蚕。在养蚕的过程中,观察到家蚕的一生要经历的完整阶段是( )A.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B.受精卵→幼虫→成虫C.受精卵→蛹→幼虫→成虫 D.幼虫→成虫→受精卵3.(2024七下·柯桥期中)项目组同学将火龙果的肉质茎处理后插入土壤,肉质茎不久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法称为( )A.扦插 B.嫁接 C.分根 D.压条4.(2024七下·柯桥期中)下列四种动物中,受精方式和其他三种动物不同的是( )A.乌龟 B.青蛙C.狮子 D.蝴蝶5.(2024七下·柯桥期中)微生物和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如图所示为某些微生物的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是单细胞真菌, 可以用于发面、酿酒等B.①②④和③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C.③是主要靠出芽生殖,部分种类对人体是有益的D.④主要是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6.(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拧紧螺母的方式,主要体现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什么因素有关( )A.力的方向B.力的大小C.力的作用点D.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7.(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是学习声学知识时所做的几个探究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还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D.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振动快慢,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8.(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的三杯水。左手伸入甲烧杯冷水中,右手伸入丙烧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同时拿出左手和右手并一起伸入乙烧杯温水中,左手的感觉以及该感觉产生的部位是( )A.热、大脑 B.热、手上皮肤C.冷、大脑 D.冷、手上皮肤9.(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10.(2024七下·柯桥期中)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近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用玻璃球代替钢珠也能达到实验目的B.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D.钢珠沿直线AB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11.(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为大豆生长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共同组成了胚B.种子萌发初期的营养来自肥沃土壤C.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①胚芽D.果实由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12.(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先进行甲组实验,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进行乙组实验,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放在空气中数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实验中仍保鲜的是B瓶B.甲、乙两组所控制的变量都是空气C.数日后,乙组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了D.该实验证实了细菌是自然产生的13.(2024七下·柯桥期中)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实验中,分别把一个不透明的木板放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均不能成像 B.甲,乙均不能看到像C.甲、乙都能成像且均能看到像 D.只有甲既能成像也能看到像14.(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下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则被测车的车速为( )A.20m/s B.25m/s C.30m/s D.40m/s15.(2024七下·柯桥期中)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次序 1 2 3 4 5物距u/cm 50 40 30 25 20物距v/cm 22 24 30 38 60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B.当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16.(2024七下·柯桥期中)图甲为人类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 图乙为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 [A] 有长长的尾巴, 能游动。(2) [C] 形成的场所在图乙中的[ ] 。(3) 胚胎发育的主要部位是图乙中的[ ] 。17.(2024七下·柯桥期中)图甲为眼球的结构模式图。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或过度使用眼睛使睫状肌持续收缩,处于痉挛状态,造成晶状体过厚,焦距过 (选填“大”或“小”),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称为假性近视。长此以往,眼球前后径变大,即使睫状肌完全放松,远处物体的所成像的像距仍然 (选填“大于”或“小于”)眼球前后径,此时就发展为真性近视。矫正近视需配戴的镜片是 (选填“乙”或“丙”)。18.(2024七下·柯桥期中)(1)如图所示,当一束光射入杯中,会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杯底的光斑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逐渐加水的过程,折射角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右图所示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一条大鱼准备跃出水面捕捉蜻蜓,如图是水中大鱼看到蜻蜓所在的位置,大鱼应该选择A,B,C哪条路线跃起才有机会捕获蜻蜓 。(选填“A”、“B”或“C”)19.(2024七下·柯桥期中)有甲、乙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如图所示。(1)由花的结构可以推测,属于异花传粉的是 (选填“甲”“乙”或“甲和乙”)。(2)乙主要靠昆虫传粉,这样的花应具有 的特点(写两点)。20.(2024七下·柯桥期中)小金坐飞机时,经常要晕飞机。妈妈不停地和他聊天,分散注意力,以减弱他不舒服的症状。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晕飞机主要是由于图中 (填字母)区域的前庭特别敏感导致的;(2)妈妈讲话的声音会引起小金耳朵中 的振动;(3)小金闭眼也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主要是由于妈妈声音的 有别于他人。21.(2024七下·柯桥期中)探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小明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穿过纸板的狭缝射到三棱镜上,经三棱镜分解后的彩色光带通过蓝色玻璃板,在白纸上观察到的光带颜色是 ;(2)用绿色的纸屏直接吸收经棱镜色散后的彩色光带,观察到纸屏上出现的颜色是 ;(3)实验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 ,吸收跟物体颜色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色光。22.(2024七下·柯桥期中)小东站在试衣镜前,离镜子近时感觉看到自己在镜内的像就大些,离镜子远时感觉看到自己在镜内的像就小些。基于上述生活经验,小东同学借助家中常见生活物品来探究平面镜成像大小的特点。(1)[建立假设]平面镜成像时, ;(2)[器材选择]厨房与客厅之间的玻璃门、拖鞋若干等;[方案设计]①将左拖鞋放在客厅的某一位置(如图甲);②将另一只拖鞋移至厨房,将其放到合适的位置:③观察移至厨房的鞋与左拖鞋所成的像是否完全重合:.④多次改变左拖鞋到玻璃门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交流讨论]器材选择时,小科应选择 (填“方案1”或”方案2”)两只拖鞋做实验。(3)实验过程中,若像与左拖鞋不能完全重合,可能的原因有 ;A.厨房地面比客厅高B.平面镜成的是虚像C.玻璃门与地面不垂直D.玻璃门下端有金属框影响,不能完整成像(4)若出现成像较暗,不易辨识的现象,你可以提供的解决方案是 。23.(2024七下·柯桥期中)黎小豆是一种杂粮作物,为了研究播种深度对黎小豆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大小均匀、饱满无损的黎小豆种子,分别按4cm、6cm、8cm、10cm播种深度,等间距播种到四个相同容器箱中,每箱各播种150粒。实验期间各箱中环境条件保持一致;②以幼苗出土2cm左右为出苗标准,每隔24小时测定各箱中的出苗率,数据处理后如图2所示;③播种第10天,取出幼苗烘干,称取整株干重(主要是有机物),取平均值后绘制成图3。根据实验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变量是播种深度;实验中有遵循“控制单一变量”原则的操作是 (填写实验步骤序号)。(2)黎小豆种子萌发时,图1中的 (填写序号和名称)最先突破种皮。(3)结合图2和图3,如果请你帮助农民播种黎小豆,应选择 厘米深度播种更合适,原因是 。(说明一个理由即可)24.(2024七下·柯桥期中)小金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观察到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路。(1)根据光路的特点,小金确认反射角为 (选填“”“”或“”)。(2)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由数据可知①处为 度。入射角 0o 15o 30o 45o 60o反射角 ① 15o 30o 45o 60o折射角 0o 11.3o ② 35.4o 40.9o(3)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由此可推测,②处的数据范围是 。A.11.3°<<35.4° B.11.3°<<30°C.30°<<35.4° D.15°<<45°25.(2024七下·柯桥期中)小科的妈妈用酸奶机制作了酸奶,这引起了小科的兴趣。图甲是妈妈制作酸奶的3步曲。(1)制作前用开水冲烫器具的目的是 。(2)发酵时酸奶机内部是恒温设置,小科很好奇酸奶机内部设置的温度,查阅资料获得乳酸菌活菌数与发酵温度的关系图(如图乙),小科分析图后认为酸奶机内部应该设置 的温度才能制作最佳的酸奶。(3)小科取出妈妈自制的酸奶,取了一小杯,发现色泽呈乳白色;用汤匙搅拌,均匀且细腻;而且有酸奶特有的香味。小科根据说明书上的评价标准,给妈妈打了一个综合等第为 。项目 优秀 良好 待改进色泽 乳白色 微黄色 有其他颜色组织状态 均匀细腻 均匀有少量颗粒状 有固液分层气味 有发酵乳特有香味 有牛奶香味 特别酸的气味26.(2024七下·柯桥期中)按要求完成作图:如图1所示,根据光路图,在方框内填上相应透镜。27.(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28.(2024七下·柯桥期中)画出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50牛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车的力的示意图。29.(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是比较归纳昆虫、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据图回答:(1)昆虫的发育有两种方式,其中的家蚕一生要经过卵、幼虫、 、成虫四个时期。(2)若“I”代表昆虫和两栖类动物在发育上的共同点,则“I”表示幼体和成体在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上差异大,称为 发育。(3)若“II”代表昆虫和爬行类动物在受精方式上的共同点 ,则“II”是 受精。(4)若“IV”代表昆虫、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点,则“IV”是 (写出一点)。30.(2024七下·柯桥期中)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行,围绕“互联网+体育”这个概念,“智能亚运”有望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如表格所示:无人机部分参数质量 12千克最大飞行半径 5千米最大航速 50千米/时拍摄速度 11000帧/秒(1)当无人机下降时,以无人机为参照物,地面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2)某段高速公路上小轿车限速120千米/时。一辆小轿车在通行0.4米的过程中,该无人机拍摄小轿车的帧数为110帧,请通过计算判断小轿车是否超速 。31.(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刚开始眼睛在处看不到它。当小明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一段时间后又看见了硬币。请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说明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第二性征是男女除了生殖器官外的差异,如男性会出现喉结,声音变得低沉等,女性的乳房发育等【解答】A. 青春期是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身高体重迅速增加,A正确B. 青春期是生殖系统走向成熟的时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B正确C. 青春期第二性征开始发育,C正确D. 青春期身体代谢速度较快,D错误故答案为:D2.【答案】A【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分析判断即可。【解答】根据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可知,家蚕的一生要依次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完整的阶段,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3.【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A.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B.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C.分根繁殖就是通过植物的根来繁殖新个体;D.压条是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故选A。【解答】 项目组同学将火龙果的肉质茎处理后插入土壤,肉质茎不久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 则这种繁殖方法叫扦插,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4.【答案】B【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解析】【分析】根据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的定义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乌龟、狮子、蝴蝶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故选B。5.【答案】C【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A.根据图片分析酵母菌的细胞特点;B.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根据细菌的生殖方式判断;D.根据真菌的生殖方式判断。【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①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可用于酿酒和制作面包,故A正确不合题意;B.①酵母菌、②青霉和④食用菌都属于真菌,它们和③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故B正确不合题意;C.③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部分种类对人体是有益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④食用菌属于真菌,主要是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6.【答案】C【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解析】【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为力的三要素,根据图片分析哪个因素改变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手握住扳手的不同位置,即力的作用点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答案】B【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对各个图片进行分析,推测实验过程,确定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随着空气的抽出,真空罩中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B.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 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 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C错误。D.图中钢尺伸出长,振动慢,音调低;钢尺伸出短,振动快,音调高,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B。8.【答案】A【知识点】人的感觉【解析】【分析】人根据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前后两个物体的温度对比。人体的皮肤和黏膜上有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最终传递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烫的感觉。【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把左手放入冷水中,左手感觉很冷。再拿出左手并伸进乙盆温水中,温差很大,左手感觉热,感觉产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9.【答案】D【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在波形图上,波峰的密集程度表示振动频率大小,波峰到波谷的距离表示振幅大小。【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两幅图中波峰的密集程度相同,则音叉振动的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而波峰到波谷之间的距离大小不同,即振幅不相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甲音量大。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0.【答案】B【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解析】【分析】A.根据玻璃球是否受到磁体的磁力分析;BC.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D.对钢珠进行受力分析即可。【解答】A. 根据题意可知,玻璃球不能被磁体吸引而改变运动轨迹,因此用玻璃球代替钢球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错误;B.钢珠受到了磁铁的吸引力而做曲线运动,这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正确;C. 当钢珠做曲线运动时,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运动状态也就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D. 钢珠沿直线运动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B。11.【答案】D【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图中的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种子,⑦果皮,根据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⑤是种皮,胚不包括种皮,A错误;B.种子萌发初期的营养来自种子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故B错误;C.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③胚根,故C错误;D.果实由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故D正确。故选D。12.【答案】C【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A.没有细菌的更容易保鲜;B.根据图片分析其中探究的变量;C.有细菌就会变质;D.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肉汤腐败的原因。【解答】A.甲组中A瓶煮沸,原有细菌被杀死,所以仍保鲜的是A瓶,故A错误。B.甲组中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变量为细菌;将未变坏的A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变量也是细菌,故B错误;C.乙组中瓶颈打断后进入细菌,则乙组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了,故C正确。D.该实验证实肉汤的腐败是由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故D错误。故选C。13.【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根据虚像的成因分析是否能够看到像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蜡烛在凸透镜的成的像都是虚像。而虚像是光的反射延长线相交得到的,因此木板不能阻挡虚像,因此甲、乙两处放置木板都对看到虚像,烛焰的像不会发生变化。故选C。14.【答案】A【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由题意可知,P1、P2的时间间隔为0.9s,根据图乙所示P1、P2的间隔的刻度值,以及P1、n1和P2、n2之间间隔的刻度值。可以求出P1、n1和P2、n2间的时间,即超声波由发出到接收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可以求出超声波前后两次从测速仪汽车所用的时间,结合声速,进而可以求出前后两次汽车到测速仪之间的距离;由于汽车向着测速仪方向运动,所以两者之间的距离在减小。汽车前后两次到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之差即为汽车前进的路程。由于两次超声波发出的时间间隔为0.9s。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根据汽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即可求出汽车的运动速度。【解答】根据图片可知,P1、P2的间隔的刻度值为4.5个格,时间长为0.9s,P1、n1之间间隔的刻度值为1.5个格,所以对应的时间为0.3s;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1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5s的时间;P2、n2之间间隔的刻度值1个格,所以对应的这两点之间对应的时间为0.2s,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1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s的时间;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这17m共用了:;所以汽车的车速为:.故选A。15.【答案】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A.根据u=v=2f计算凸透镜的焦距;BC.比较物距和焦距的大小,从而确定成像特点和应用;D.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解答】A.在实验3中,物距等于像距,即u=v=2f=30cm,解得:f=15cm,故A正确不合题意;B.当u=25cm时,此时fC.当v=24cm时,此时f2f,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故C正确不合题意;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物距变大,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像距变小,像变小,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6.【答案】精子;受精卵;2;输卵管;3;子宫【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 根据图片可知,1图中,A为精子、B为卵巢、C为受精卵、D为分娩。2图中,1为卵巢、2为输卵管、3为子宫、4为阴道。(1)根据精子的特点解答;(2)根据受精卵的形成位置解答;(4)根据胚胎发育的位置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精子有长长的尾巴,能游动。(2)受精卵形成的场所在图乙中的【2】输卵管;(3) 胚胎发育的主要部位是图乙中的【3】子宫。17.【答案】小;前;小于;丙【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18.【答案】左;不变;C【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1)①根据液面升高时入射点的位置变化分析;②根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解答。(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像的位置变化即可。【解答】(1)①根据题意可知,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液面升高,折射点会向左移动,所以光斑会向左移动。②由于水面是水平的,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折射角的大小也不变。(2)根据题意可知,当蜻蜓反射出的光线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入眼睛后,看到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因此蜻蜓的实际位置在C点附近,自然它选择C路线有机会捕获蜻蜓。19.【答案】(1)乙(2)鲜艳的花冠、芳香的气味和甘甜的花蜜【知识点】花的结构【解析】【分析】(1)自花传粉是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现象。异花传粉是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2)虫媒花多具以下特点:多具特殊气味以吸引昆虫;多能产生花蜜;花大而显著,并有各种鲜艳颜色。【解答】(1) 由花的结构可以推测,乙图中,两个花朵相互授粉,属于异花传粉;(2)乙主要靠昆虫传粉,这样的花应具有的特点:鲜艳的花冠、芳香的气味和甘甜的花蜜。(1)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自花传粉是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现象,如小麦、水稻、豌豆、番茄等,如图甲所示。异花传粉是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如油菜、向日葵、苹果树等,如图乙所示。(2)异花传粉的花又分虫媒花和风媒花。 靠昆虫为媒介进行传粉方式的称虫媒,借助这类方式传粉的花,称虫媒花。虫媒花多具以下特点:多具特殊气味以吸引昆虫;多能产生花蜜;花大而显著,并有各种鲜艳颜色。20.【答案】C;鼓膜;音色【知识点】人的感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21.【答案】蓝色;绿色;相同;不相同【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解析】【分析】(1)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2)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3)根据上面的现象分析得出结论。【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蓝色玻璃板为蓝色透明体,它只能透过蓝光,即白纸上看到的光带呈蓝色;(2)绿色光屏只能反射绿光,则用绿纸屏接收七色光带,看到的是绿色。(3)通过上述实验归纳总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通过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相同,吸收跟物体不同颜色的色光。22.【答案】像的大小可能与物体到平面的距离有关;方案1;AC;客厅灯打开或厨房灯关闭【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 离镜子近时感觉看到自己在镜内的像就大些,离镜子远时感觉看到自己在镜内的像就小些。 ”确定变化的因素,进行猜想;(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解答;(3)根据平面镜成像中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解答;(4)物体反射的光线越多,则成像越明亮。【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离镜子近时感觉看到自己在镜内的像就大些,离镜子远时感觉看到自己在镜内的像就小些,那么建立假设:像的大小可能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2)平面镜内成的像与物体是对称的,即左右相反,那么应选用两个完全相同但左右相反的拖鞋,故小选择方案1。(3)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门不竖直放置或厨房地面与客厅地面高度不同,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拖鞋都不可能与前面拖鞋的像完全重合,故A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故选AC。(4)若成像较暗,说明物体上的光线较弱,那么可以客厅灯打开或厨房灯关闭。 23.【答案】①;③胚根;4;种子出芽早且出芽率最高【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 图1中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1)根据题目的实验期间各箱中环境条件保持一致 ”分析解答;(2)根据种子的结构分析解答;(3)根据图2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 实验期间各箱中环境条件保持一致 ”可知,实验中有遵循“控制单一变量”原则的操作是①。(2)种子萌发时③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3)据柱状图可见:播种深度为4厘米时,出苗最早且出苗率最高、并且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原因是:①种子出芽早且出苗率最高、②胚轴无需伸长太多即可出土,消耗有机物最少、③幼苗叶片展开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4.【答案】;0;小于;B【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种介质内,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2)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析解答;(3)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②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的数值范围即可。【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α与∠在同种介质内,且右边的光线为反射光线,故由图可知反射角为。(2)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当入射角为0°时,反射角也为0°,所以①处为0°。(3)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并且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②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入射角为15°时,折射角为11.3°,当入射角为30°时,折射角应小于30°,因为此时入射角增大,故折射角也增大,所以②处折射角的范围为11.3°<<30°。故选B。25.【答案】高温杀死其他杂菌,防止其影响酸奶发酵;37℃;优秀【知识点】细菌与人的关系26.【答案】【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解析】【分析】光线向中间偏折为会聚,光线向四周偏折为发散,据此确定透镜种类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经过透镜后的光线都向中间偏折,即会聚到一起,那么应该为凸透镜,如下图所示:27.【答案】【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28.【答案】【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解析】【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力的三要素,然后沿力的方向画带箭头的线段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以长方体右上角为作用点,沿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方向画一条带有箭头的线段即可,如下图所示:29.【答案】蛹;变态;体内;卵生【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昆虫的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鸟的发育过程30.【答案】运动;,故小轿车超速【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31.【答案】根据题意可知,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由于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由于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1 / 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七下·柯桥期中)青春期是人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特点的是( )A.身高体重迅速增加 B.生殖器官迅速发育C.第二性征开始发育 D.身体代谢速度缓慢【答案】D【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第二性征是男女除了生殖器官外的差异,如男性会出现喉结,声音变得低沉等,女性的乳房发育等【解答】A. 青春期是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身高体重迅速增加,A正确B. 青春期是生殖系统走向成熟的时期,生殖器官迅速发育,B正确C. 青春期第二性征开始发育,C正确D. 青春期身体代谢速度较快,D错误故答案为:D2.(2024七下·柯桥期中)很多同学在小学时养过家蚕。在养蚕的过程中,观察到家蚕的一生要经历的完整阶段是( )A.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B.受精卵→幼虫→成虫C.受精卵→蛹→幼虫→成虫 D.幼虫→成虫→受精卵【答案】A【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解析】【分析】根据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分析判断即可。【解答】根据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可知,家蚕的一生要依次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完整的阶段,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3.(2024七下·柯桥期中)项目组同学将火龙果的肉质茎处理后插入土壤,肉质茎不久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法称为( )A.扦插 B.嫁接 C.分根 D.压条【答案】A【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A.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B.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C.分根繁殖就是通过植物的根来繁殖新个体;D.压条是将植物的枝、蔓压埋于湿润的基质中,待其生根后与母株割离,形成新植株的方法。故选A。【解答】 项目组同学将火龙果的肉质茎处理后插入土壤,肉质茎不久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 则这种繁殖方法叫扦插,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4.(2024七下·柯桥期中)下列四种动物中,受精方式和其他三种动物不同的是( )A.乌龟 B.青蛙C.狮子 D.蝴蝶【答案】B【知识点】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解析】【分析】根据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的定义分析判断。【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乌龟、狮子、蝴蝶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青蛙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故B符合题意,而A、C、D不合题意。故选B。5.(2024七下·柯桥期中)微生物和人类关系十分密切。如图所示为某些微生物的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是单细胞真菌, 可以用于发面、酿酒等B.①②④和③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C.③是主要靠出芽生殖,部分种类对人体是有益的D.④主要是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答案】C【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A.根据图片分析酵母菌的细胞特点;B.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C.根据细菌的生殖方式判断;D.根据真菌的生殖方式判断。【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①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可用于酿酒和制作面包,故A正确不合题意;B.①酵母菌、②青霉和④食用菌都属于真菌,它们和③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故B正确不合题意;C.③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部分种类对人体是有益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D.④食用菌属于真菌,主要是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6.(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甲、乙两种拧紧螺母的方式,主要体现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什么因素有关( )A.力的方向B.力的大小C.力的作用点D.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答案】C【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解析】【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为力的三要素,根据图片分析哪个因素改变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手握住扳手的不同位置,即力的作用点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是学习声学知识时所做的几个探究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该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B.还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球反复弹起。该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C.击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有关D.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听其发声观察振动快慢,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答案】B【知识点】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对各个图片进行分析,推测实验过程,确定其中包含的物理原理即可。【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随着空气的抽出,真空罩中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B.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 鼓时用力不同,听其发声,观察纸屑被弹起的高度, 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C错误。D.图中钢尺伸出长,振动慢,音调低;钢尺伸出短,振动快,音调高,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故D错误。故选B。8.(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的三杯水。左手伸入甲烧杯冷水中,右手伸入丙烧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同时拿出左手和右手并一起伸入乙烧杯温水中,左手的感觉以及该感觉产生的部位是( )A.热、大脑 B.热、手上皮肤C.冷、大脑 D.冷、手上皮肤【答案】A【知识点】人的感觉【解析】【分析】人根据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前后两个物体的温度对比。人体的皮肤和黏膜上有温度感受器,能够感受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最终传递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烫的感觉。【解答】根据题意可知,把左手放入冷水中,左手感觉很冷。再拿出左手并伸进乙盆温水中,温差很大,左手感觉热,感觉产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9.(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答案】D【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在波形图上,波峰的密集程度表示振动频率大小,波峰到波谷的距离表示振幅大小。【解答】根据图片可知,两幅图中波峰的密集程度相同,则音叉振动的频率相同,因此音调相同。而波峰到波谷之间的距离大小不同,即振幅不相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甲音量大。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0.(2024七下·柯桥期中)在学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时,老师做了如图的实验:具有一定速度的钢珠在水平面上能沿直线AB运动;如果在它的运动路径近旁放一磁铁,钢珠的运动路径将变成曲线AC.对该实验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用玻璃球代替钢珠也能达到实验目的B.实验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钢珠沿曲线AC运动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D.钢珠沿直线AB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答案】B【知识点】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解析】【分析】A.根据玻璃球是否受到磁体的磁力分析;BC.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改变或运动方向改变;D.对钢珠进行受力分析即可。【解答】A. 根据题意可知,玻璃球不能被磁体吸引而改变运动轨迹,因此用玻璃球代替钢球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错误;B.钢珠受到了磁铁的吸引力而做曲线运动,这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正确;C. 当钢珠做曲线运动时,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运动状态也就发生了改变,故C错误;D. 钢珠沿直线运动时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B。11.(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为大豆生长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共同组成了胚B.种子萌发初期的营养来自肥沃土壤C.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①胚芽D.果实由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答案】D【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图中的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⑥种子,⑦果皮,根据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知识分析判断。【解答】A.⑤是种皮,胚不包括种皮,A错误;B.种子萌发初期的营养来自种子自身储存的营养物质,故B错误;C.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③胚根,故C错误;D.果实由⑥种子和⑦果皮组成,故D正确。故选D。12.(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先进行甲组实验,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进行乙组实验,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放在空气中数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组实验中仍保鲜的是B瓶B.甲、乙两组所控制的变量都是空气C.数日后,乙组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了D.该实验证实了细菌是自然产生的【答案】C【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A.没有细菌的更容易保鲜;B.根据图片分析其中探究的变量;C.有细菌就会变质;D.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肉汤腐败的原因。【解答】A.甲组中A瓶煮沸,原有细菌被杀死,所以仍保鲜的是A瓶,故A错误。B.甲组中A瓶煮沸,B瓶不做处理,变量为细菌;将未变坏的A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变量也是细菌,故B错误;C.乙组中瓶颈打断后进入细菌,则乙组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了,故C正确。D.该实验证实肉汤的腐败是由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故D错误。故选C。13.(2024七下·柯桥期中)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实验中,分别把一个不透明的木板放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均不能成像 B.甲,乙均不能看到像C.甲、乙都能成像且均能看到像 D.只有甲既能成像也能看到像【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根据虚像的成因分析是否能够看到像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蜡烛在凸透镜的成的像都是虚像。而虚像是光的反射延长线相交得到的,因此木板不能阻挡虚像,因此甲、乙两处放置木板都对看到虚像,烛焰的像不会发生变化。故选C。14.(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下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9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则被测车的车速为( )A.20m/s B.25m/s C.30m/s D.40m/s【答案】A【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由题意可知,P1、P2的时间间隔为0.9s,根据图乙所示P1、P2的间隔的刻度值,以及P1、n1和P2、n2之间间隔的刻度值。可以求出P1、n1和P2、n2间的时间,即超声波由发出到接收所需要的时间;从而可以求出超声波前后两次从测速仪汽车所用的时间,结合声速,进而可以求出前后两次汽车到测速仪之间的距离;由于汽车向着测速仪方向运动,所以两者之间的距离在减小。汽车前后两次到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之差即为汽车前进的路程。由于两次超声波发出的时间间隔为0.9s。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根据汽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即可求出汽车的运动速度。【解答】根据图片可知,P1、P2的间隔的刻度值为4.5个格,时间长为0.9s,P1、n1之间间隔的刻度值为1.5个格,所以对应的时间为0.3s;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15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5s的时间;P2、n2之间间隔的刻度值1个格,所以对应的这两点之间对应的时间为0.2s,测速仪第二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0.1s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0.1s的时间;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这17m共用了:;所以汽车的车速为:.故选A。15.(2024七下·柯桥期中)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实验次序 1 2 3 4 5物距u/cm 50 40 30 25 20物距v/cm 22 24 30 38 60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B.当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答案】C【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A.根据u=v=2f计算凸透镜的焦距;BC.比较物距和焦距的大小,从而确定成像特点和应用;D.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分析。【解答】A.在实验3中,物距等于像距,即u=v=2f=30cm,解得:f=15cm,故A正确不合题意;B.当u=25cm时,此时fC.当v=24cm时,此时f2f,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故C正确不合题意;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物距变大,根据“物远像近小”的规律可知,像距变小,像变小,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C。16.(2024七下·柯桥期中)图甲为人类生殖发育过程示意图, 图乙为女性生殖系统结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 [A] 有长长的尾巴, 能游动。(2) [C] 形成的场所在图乙中的[ ] 。(3) 胚胎发育的主要部位是图乙中的[ ] 。【答案】精子;受精卵;2;输卵管;3;子宫【知识点】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 根据图片可知,1图中,A为精子、B为卵巢、C为受精卵、D为分娩。2图中,1为卵巢、2为输卵管、3为子宫、4为阴道。(1)根据精子的特点解答;(2)根据受精卵的形成位置解答;(4)根据胚胎发育的位置解答。【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精子有长长的尾巴,能游动。(2)受精卵形成的场所在图乙中的【2】输卵管;(3) 胚胎发育的主要部位是图乙中的【3】子宫。17.(2024七下·柯桥期中)图甲为眼球的结构模式图。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或过度使用眼睛使睫状肌持续收缩,处于痉挛状态,造成晶状体过厚,焦距过 (选填“大”或“小”),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聚焦在视网膜 (选填“前”或“后”),称为假性近视。长此以往,眼球前后径变大,即使睫状肌完全放松,远处物体的所成像的像距仍然 (选填“大于”或“小于”)眼球前后径,此时就发展为真性近视。矫正近视需配戴的镜片是 (选填“乙”或“丙”)。【答案】小;前;小于;丙【知识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18.(2024七下·柯桥期中)(1)如图所示,当一束光射入杯中,会在杯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到杯底的光斑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逐渐加水的过程,折射角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右图所示现有一蜻蜓立于距水面0.6m处的荷尖上,池中水深2m。一条大鱼准备跃出水面捕捉蜻蜓,如图是水中大鱼看到蜻蜓所在的位置,大鱼应该选择A,B,C哪条路线跃起才有机会捕获蜻蜓 。(选填“A”、“B”或“C”)【答案】左;不变;C【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1)①根据液面升高时入射点的位置变化分析;②根据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解答。(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像的位置变化即可。【解答】(1)①根据题意可知,保持入射光束的方向不变,逐渐往杯中加水,液面升高,折射点会向左移动,所以光斑会向左移动。②由于水面是水平的,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折射角的大小也不变。(2)根据题意可知,当蜻蜓反射出的光线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入眼睛后,看到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偏高,因此蜻蜓的实际位置在C点附近,自然它选择C路线有机会捕获蜻蜓。19.(2024七下·柯桥期中)有甲、乙两种不同类型的花,如图所示。(1)由花的结构可以推测,属于异花传粉的是 (选填“甲”“乙”或“甲和乙”)。(2)乙主要靠昆虫传粉,这样的花应具有 的特点(写两点)。【答案】(1)乙(2)鲜艳的花冠、芳香的气味和甘甜的花蜜【知识点】花的结构【解析】【分析】(1)自花传粉是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现象。异花传粉是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2)虫媒花多具以下特点:多具特殊气味以吸引昆虫;多能产生花蜜;花大而显著,并有各种鲜艳颜色。【解答】(1) 由花的结构可以推测,乙图中,两个花朵相互授粉,属于异花传粉;(2)乙主要靠昆虫传粉,这样的花应具有的特点:鲜艳的花冠、芳香的气味和甘甜的花蜜。(1)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自花传粉是一朵花的花粉,从花药散放出以后,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现象,如小麦、水稻、豌豆、番茄等,如图甲所示。异花传粉是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如油菜、向日葵、苹果树等,如图乙所示。(2)异花传粉的花又分虫媒花和风媒花。 靠昆虫为媒介进行传粉方式的称虫媒,借助这类方式传粉的花,称虫媒花。虫媒花多具以下特点:多具特殊气味以吸引昆虫;多能产生花蜜;花大而显著,并有各种鲜艳颜色。20.(2024七下·柯桥期中)小金坐飞机时,经常要晕飞机。妈妈不停地和他聊天,分散注意力,以减弱他不舒服的症状。请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晕飞机主要是由于图中 (填字母)区域的前庭特别敏感导致的;(2)妈妈讲话的声音会引起小金耳朵中 的振动;(3)小金闭眼也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主要是由于妈妈声音的 有别于他人。【答案】C;鼓膜;音色【知识点】人的感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21.(2024七下·柯桥期中)探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小明做了如下实验:(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穿过纸板的狭缝射到三棱镜上,经三棱镜分解后的彩色光带通过蓝色玻璃板,在白纸上观察到的光带颜色是 ;(2)用绿色的纸屏直接吸收经棱镜色散后的彩色光带,观察到纸屏上出现的颜色是 ;(3)实验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 ,吸收跟物体颜色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色光。【答案】蓝色;绿色;相同;不相同【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解析】【分析】(1)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2)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3)根据上面的现象分析得出结论。【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蓝色玻璃板为蓝色透明体,它只能透过蓝光,即白纸上看到的光带呈蓝色;(2)绿色光屏只能反射绿光,则用绿纸屏接收七色光带,看到的是绿色。(3)通过上述实验归纳总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通过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相同,吸收跟物体不同颜色的色光。22.(2024七下·柯桥期中)小东站在试衣镜前,离镜子近时感觉看到自己在镜内的像就大些,离镜子远时感觉看到自己在镜内的像就小些。基于上述生活经验,小东同学借助家中常见生活物品来探究平面镜成像大小的特点。(1)[建立假设]平面镜成像时, ;(2)[器材选择]厨房与客厅之间的玻璃门、拖鞋若干等;[方案设计]①将左拖鞋放在客厅的某一位置(如图甲);②将另一只拖鞋移至厨房,将其放到合适的位置:③观察移至厨房的鞋与左拖鞋所成的像是否完全重合:.④多次改变左拖鞋到玻璃门的距离,重复上述实验。[交流讨论]器材选择时,小科应选择 (填“方案1”或”方案2”)两只拖鞋做实验。(3)实验过程中,若像与左拖鞋不能完全重合,可能的原因有 ;A.厨房地面比客厅高B.平面镜成的是虚像C.玻璃门与地面不垂直D.玻璃门下端有金属框影响,不能完整成像(4)若出现成像较暗,不易辨识的现象,你可以提供的解决方案是 。【答案】像的大小可能与物体到平面的距离有关;方案1;AC;客厅灯打开或厨房灯关闭【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根据“ 离镜子近时感觉看到自己在镜内的像就大些,离镜子远时感觉看到自己在镜内的像就小些。 ”确定变化的因素,进行猜想;(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分析解答;(3)根据平面镜成像中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解答;(4)物体反射的光线越多,则成像越明亮。【解答】(1)根据题意可知,离镜子近时感觉看到自己在镜内的像就大些,离镜子远时感觉看到自己在镜内的像就小些,那么建立假设:像的大小可能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2)平面镜内成的像与物体是对称的,即左右相反,那么应选用两个完全相同但左右相反的拖鞋,故小选择方案1。(3)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门不竖直放置或厨房地面与客厅地面高度不同,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拖鞋都不可能与前面拖鞋的像完全重合,故A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故选AC。(4)若成像较暗,说明物体上的光线较弱,那么可以客厅灯打开或厨房灯关闭。 23.(2024七下·柯桥期中)黎小豆是一种杂粮作物,为了研究播种深度对黎小豆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研究者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大小均匀、饱满无损的黎小豆种子,分别按4cm、6cm、8cm、10cm播种深度,等间距播种到四个相同容器箱中,每箱各播种150粒。实验期间各箱中环境条件保持一致;②以幼苗出土2cm左右为出苗标准,每隔24小时测定各箱中的出苗率,数据处理后如图2所示;③播种第10天,取出幼苗烘干,称取整株干重(主要是有机物),取平均值后绘制成图3。根据实验描述,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变量是播种深度;实验中有遵循“控制单一变量”原则的操作是 (填写实验步骤序号)。(2)黎小豆种子萌发时,图1中的 (填写序号和名称)最先突破种皮。(3)结合图2和图3,如果请你帮助农民播种黎小豆,应选择 厘米深度播种更合适,原因是 。(说明一个理由即可)【答案】①;③胚根;4;种子出芽早且出芽率最高【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可知, 图1中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④子叶,⑤种皮;(1)根据题目的实验期间各箱中环境条件保持一致 ”分析解答;(2)根据种子的结构分析解答;(3)根据图2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 实验期间各箱中环境条件保持一致 ”可知,实验中有遵循“控制单一变量”原则的操作是①。(2)种子萌发时③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3)据柱状图可见:播种深度为4厘米时,出苗最早且出苗率最高、并且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原因是:①种子出芽早且出苗率最高、②胚轴无需伸长太多即可出土,消耗有机物最少、③幼苗叶片展开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4.(2024七下·柯桥期中)小金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观察到光从空气射入水中的光路。(1)根据光路的特点,小金确认反射角为 (选填“”“”或“”)。(2)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由数据可知①处为 度。入射角 0o 15o 30o 45o 60o反射角 ① 15o 30o 45o 60o折射角 0o 11.3o ② 35.4o 40.9o(3)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由此可推测,②处的数据范围是 。A.11.3°<<35.4° B.11.3°<<30°C.30°<<35.4° D.15°<<45°【答案】;0;小于;B【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1)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种介质内,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2)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分析解答;(3)①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规律;②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的数值范围即可。【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α与∠在同种介质内,且右边的光线为反射光线,故由图可知反射角为。(2)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当入射角为0°时,反射角也为0°,所以①处为0°。(3)①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并且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②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入射角为15°时,折射角为11.3°,当入射角为30°时,折射角应小于30°,因为此时入射角增大,故折射角也增大,所以②处折射角的范围为11.3°<<30°。故选B。25.(2024七下·柯桥期中)小科的妈妈用酸奶机制作了酸奶,这引起了小科的兴趣。图甲是妈妈制作酸奶的3步曲。(1)制作前用开水冲烫器具的目的是 。(2)发酵时酸奶机内部是恒温设置,小科很好奇酸奶机内部设置的温度,查阅资料获得乳酸菌活菌数与发酵温度的关系图(如图乙),小科分析图后认为酸奶机内部应该设置 的温度才能制作最佳的酸奶。(3)小科取出妈妈自制的酸奶,取了一小杯,发现色泽呈乳白色;用汤匙搅拌,均匀且细腻;而且有酸奶特有的香味。小科根据说明书上的评价标准,给妈妈打了一个综合等第为 。项目 优秀 良好 待改进色泽 乳白色 微黄色 有其他颜色组织状态 均匀细腻 均匀有少量颗粒状 有固液分层气味 有发酵乳特有香味 有牛奶香味 特别酸的气味【答案】高温杀死其他杂菌,防止其影响酸奶发酵;37℃;优秀【知识点】细菌与人的关系26.(2024七下·柯桥期中)按要求完成作图:如图1所示,根据光路图,在方框内填上相应透镜。【答案】【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解析】【分析】光线向中间偏折为会聚,光线向四周偏折为发散,据此确定透镜种类即可。【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经过透镜后的光线都向中间偏折,即会聚到一起,那么应该为凸透镜,如下图所示:27.(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答案】【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28.(2024七下·柯桥期中)画出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50牛的力向右上方拉小车的力的示意图。【答案】【知识点】力的三要素及力的示意图【解析】【分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定力的三要素,然后沿力的方向画带箭头的线段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以长方体右上角为作用点,沿与水平面成30°角的方向画一条带有箭头的线段即可,如下图所示:29.(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是比较归纳昆虫、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据图回答:(1)昆虫的发育有两种方式,其中的家蚕一生要经过卵、幼虫、 、成虫四个时期。(2)若“I”代表昆虫和两栖类动物在发育上的共同点,则“I”表示幼体和成体在生活方式和形态结构上差异大,称为 发育。(3)若“II”代表昆虫和爬行类动物在受精方式上的共同点 ,则“II”是 受精。(4)若“IV”代表昆虫、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点,则“IV”是 (写出一点)。【答案】蛹;变态;体内;卵生【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昆虫的发育过程;两栖动物的发育过程;鸟的发育过程30.(2024七下·柯桥期中)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行,围绕“互联网+体育”这个概念,“智能亚运”有望得到广泛应用。如图所示,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无人机的部分参数如表格所示:无人机部分参数质量 12千克最大飞行半径 5千米最大航速 50千米/时拍摄速度 11000帧/秒(1)当无人机下降时,以无人机为参照物,地面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2)某段高速公路上小轿车限速120千米/时。一辆小轿车在通行0.4米的过程中,该无人机拍摄小轿车的帧数为110帧,请通过计算判断小轿车是否超速 。【答案】运动;,故小轿车超速【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速度公式及其应用31.(2024七下·柯桥期中)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刚开始眼睛在处看不到它。当小明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一段时间后又看见了硬币。请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说明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答案】根据题意可知,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由于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解析】【分析】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当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时,来自硬币的光线会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从而发生折射。当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时,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去,看到的便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由于虚像的位置比物体的实际位置偏高,所以小明在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