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3月中考模拟科学试卷1.(2025九下·浙江月考)用“”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解析】【分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解答】水由水分子构成,所以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原子构成。故答案为:C。2.(2025九下·浙江月考)雪衣藻是一种生活在高原极地的单细胞藻类植物。雪衣藻原本绿色,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多种红色色素,可吸收更多热量来融化周围的雪。则雪衣藻( )A.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可以通过叶这一器官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的多种红色色素存在于细胞核中D.大量繁殖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极为有利【答案】A【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孢子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解析】【分析】雪衣藻属于藻类,没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但是其细胞中有叶绿体,能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雪衣藻属于植物,它的细胞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液泡中含有多种色素,细胞核中具有遗传物质,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壁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解答】A. 雪衣藻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正确;B. 雪衣藻属于藻类,没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所以不可以通过叶这一器官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 产生的多种红色色素存在于液泡中,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所以C错误;D. 大量繁殖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是不利的,因为某一物种的大量繁殖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D错误;故答案为:A.3.(2025九下·浙江月考) “晒纸”是将刚生产的湿纸,通过自然蒸发使纸张变干。若无风情况下在杭州为了更快完成晒纸工序,下列晾晒方式最合理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空气流速、表面积、温度,液体的种类。【解答】由影响液体蒸发速度的因素可知,升高温度能加快液体蒸发的速度,太阳在南边,图C中纸面朝向太阳,且北面晾晒架高度更高,不会挡住太阳光,温度更高,所以图C中晾晒速度最快。故答案为:C。4.(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所示为商场门口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它主要由光源、广告片和某种透镜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的广告图标是虚像B.这种透镜为凸透镜C.这种透镜为凹透镜D.为了能从不同角度看见该广告图标,应选择光滑的地面【答案】B【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此时物距小于像距。【解答】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C、由图可知,镜头中间后两边薄,属于凸透镜,故B正确,C错误;D、为了能从不同的角度看见该广告图标,应选择粗糙的地面,光在粗糙的地面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从不同角度射出,故D错误。故答案为:B。5.(2025九下·浙江月考)青少年摄入的锌不足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充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酸锌属于氧化物B.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D.每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都含有11个氢气分子【答案】C【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氧化物【解析】【分析】由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可知,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含有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和一个锌原子。【解答】A、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葡萄糖酸锌中含有多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含有14个氧原子,其总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可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错误;C、由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可知,葡萄糖酸锌中含有碳、氢、氧、锌四种元素,故C正确;D、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葡萄糖酸锌分子中不可能含有氢分子,故D错误。故答案为:C。6.(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灭火球,火灾发生时将灭火球滚入火中,灭火球遇明火后自动喷洒干粉,覆盖在物体表面实现灭火。该灭火球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助燃剂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B【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有可燃物、足够的助燃剂和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任意一个条件不满足,燃烧不能持续。【解答】由“灭火球遇明火后自动喷洒干粉,覆盖在物体表面实现灭火”可知,该灭火球能隔绝助燃剂,从而灭火。故答案为:B。7.(2025九下·浙江月考)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是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模型,展示了地球的内部结构,①表示地核B.图乙是某原子结构模型,中央是原子核,核外是运动的电子C.图丙是条形磁铁磁感线模型,磁感线疏密程度表示磁场强弱,越密磁场越强D.图丁是人的呼吸运动模型,此时图中模拟呼气过程,气球相当于肺【答案】A【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地球内部的结构;呼吸模型【解析】【分析】膈肌向下运动,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呼气时,肺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处于收缩状态,体积减小。【解答】A、地球从外到内分为三层,分别为:地壳、地幔、地核,由图可知,①表示地核,故A不符合题意;B、图乙时核式结构模型,中间的是原子核,外侧是绕原子核转动的核外电子,故B不符合题意;C、磁感线是人为引入研究磁场的模型,疏密程度表示磁场强弱,越密代表磁场强度越大,方向表示磁场方向,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丁中膈肌向下运动,胸腔的体积变大,压强较小,肺扩张,肺内压强较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肺,模拟的是吸气过程,气球相当于肺,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8.(2025九下·浙江月考)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如图,上方箭头表示抗生素开始用于医疗的时间,下方相应箭头表示该抗生素的耐药菌出现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可用抗生素治疗所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C.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D.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和抗生素用于医疗的时间没有关系【答案】A【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生物进化的理论;细菌与人的关系;抗生素【解析】【分析】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解答】A、耐药菌的形成是因为部分细菌发生了变异,在使用抗生素的环境中更适宜环境而存活下来,并将该性状传递给后代,可知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正确;B、抗生素只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故B错误;C、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C错误;D、由图可知,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在抗生素用于医疗之前,故D错误。故答案为:A。9.(2025九下·浙江月考)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的是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塞紧木塞,并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B.L端的液面低于 R端C.该实验可以证明铁的锈蚀需要空气和水D.若将a管中的水换成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答案】B【知识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析】【分析】存在压强差时,气体会将液体从压强大的一侧压向压强小的一侧。【解答】A、由图可知,a中的铁钉同时接触水和空气,所以铁钉会生锈,故A不符合题意;B、a中的铁钉生锈,消耗氧气,试管内压强减小,植物油被压向a一侧,可知L端液面高于R端,故B符合题意;C、右侧铁钉只和空气接触,没有生锈,可知该实验可以证明铁钉生锈需要同时接触水和空气,故C不符合题意;D、食盐水能加快铁打的腐蚀速度,所以将a中的水换成食盐水,锈蚀速度变快,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0.(2025九下·浙江月考)当海水的温度及所含盐分变化时,可能会导致海水密度发生突变,在垂直海面方向上形成一个类似“悬崖”的突变水层。在如图所示的情形中,若有潜艇潜航至此水域时,就会急速下沉,发生“掉深”事故,危及潜艇安全。我军潜艇曾创造过遭遇“掉深”自救成功的奇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潜艇在高密度水层悬浮时,所受浮力大于其重力B.潜艇从高密度水层潜航进入低密度水层时,所受浮力不变C.潜艇遭遇“掉深”进行自救时,需快速排出水箱中的水D.潜艇从刚要露出水面至漂浮在水面的过程中,其所受浮力变大【答案】C【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物体漂浮和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但漂浮和悬浮时浮力不一定相等,所以物体的总重力可能发生了改变。【解答】A、潜艇在高密度水层悬浮时,受力平衡,所受浮力等于其重力,故A错误;B、潜艇从高密度水层潜航进入低密度水层时,液体密度减小,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由可知,所受浮力变小,故B错误;C、潜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沉浮,要让潜艇上升,则应减小自身的重力,所以自救时,需尽快排出水箱中的水,故C正确;D、潜艇从刚要露出水面至漂浮在水面的过程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由可知,受到的浮力将变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C。11.(2025九下·浙江月考)将一根细金属丝置入柔性塑料中,可以制成用来检测物体形变的器件应变片,其结构如图1所示。将它接入图2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当应变片随被检测物体发生拉伸形变时,塑料中的金属丝会被拉长变细,导致电阻变大,则电路中的( )A.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大B.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小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答案】D【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由可知,某电阻阻值变大,其两端电压也将变大。【解答】由可知,电源电压不变,电阻变大,则电路中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示数将变小。串联电路电阻越大,分压越大,电压表测量应变片两端电压,应变片电阻变大,可知其两端分压也将增大,则电压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应变片的电阻,可知比值也将变大。故答案为:D。12.(2025九下·浙江月考)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像七巧板漂浮在软流层上。【解答】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紧靠舌羊齿不可能迁徙至这么远的位置,说明在很久以前,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①合理;②“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岩浆活动导致海底扩张,岩浆活动导致了大陆漂浮,可知“海底扩张学说”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故②合理;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故③不合理;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交界处地壳运动较频繁,故④合理。故答案为:C。13.(2025九下·浙江月考)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中的b为毛细血管B.图乙中的②是在使用低倍物镜观察C.图甲中只能通过a调节亮度D.图丙中为使b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需向下移【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心脏和血管【解析】【分析】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在什么方位,要将该物体移至视野中间时,就将该物体往什么方位移。【解答】A、由图可知,图丙中红细胞成单行通过,可知该血管为毛细血管,故A正确;B、物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图乙中的②物镜长度更长,可知是在使用高倍物镜观察,故B错误;C、显微镜通过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调节视野亮度,故C错误;D、图丙中b在视野的右上角,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像,可知物体的实际位置在视野的左下角,所以要将物体移至视野中间,应将载玻片向右上角移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A。14.(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为人体肺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a、b代表血液及其流动方向,箭头c、d代表气体及其流动方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肺部有大量的肺泡,增加了肺部气体交换的面积B.a为静脉血,b为动脉血C.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很薄,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D.c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d气体中的高【答案】B【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血液【解析】【分析】血液经过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解答】A、肺部有大量的肺泡,增加了肺部气体交换的面积,是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表现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B、a是从肺泡中流出的血液,含氧量较高是动脉血,b是流进肺泡的血液,含氧量较低,是静脉血,故B符合题意;C、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d为进入人体的气体,c为呼出的气体,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可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即c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d气体中的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5.(2025九下·浙江月考)投掷实心球是中考体育选考项目之一。图甲为实心球出手后的运动示意图,其中 v0是实心球出手瞬间的速度,θ是出手角度,h是出手高度。图乙为投掷距离s随出手角度θ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心球离手后至落地过程中,实心球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B.实心球在运动到最高点时,如果一切外力消失,实心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实心球的投掷距离s随角度θ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角度θ=40°时,投掷距离s最大D.若要探究实心球投掷距离s是否与出手高度h有关,只需控制出手角度θ相同即可【答案】D【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牛顿第一定律;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解析】【分析】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在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应控制其他因素相同,确保变量的唯一性。【解答】A、由图可知,实心球的高度先变大后变小,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实心球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实心球在最高点时速度不为零,若一切外力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实心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图乙可知,在角度小于40°时,距离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角度大于40°时,距离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在40°时,距离最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投掷距离除了与出手高度、出手角度有关外,还与出手瞬间的速度有关,所以要探究出手高度的影响时,应控制出手角度和出手瞬间的速度相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6.(2025九下·浙江月考) 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碱的性质后,学生总结了 Ca(OH)2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所示),即Ca(OH)2可与图中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1)图中M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2) 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该反应能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用图中④:Ca(OH)2与盐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 Ca(OH)2杂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酸(2)放出(3)【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碱可以和酸、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以及酸碱指示剂反应。(2)遇水剧烈放热的物质:生石灰、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3)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不能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且与杂质反应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1)由碱的通性可知,碱还能与酸发生反应。(2)生石灰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同时剧烈放热。(3)钙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反应产生沉淀,所以可用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除去氢氧化钙,同时不会有新的杂质引入,方程式为。17.(2025九下·浙江月考)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物质在体内的运输与循环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图甲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乙为人体心脏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小观将馒头中的淀粉摄取到体内并转化成骨骼肌中的葡萄糖,这一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 作用(填“同化”或“异化”)。(2)餐后两小时,如图甲中数字1、2、3、4四处血液中血糖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填数字标号)。(3)运动时,人体肌肉组织会产生一种对大脑健康有促进作用的物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该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大脑中,最先到达图乙中的 腔室(填字母)。【答案】(1)同化(2)3(3)C【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人体血液循环模型【解析】【分析】(1)同化作用:指的是生物体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新的自身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异化作用:指的是生物体不断氧化自身组成物质,释放能量,并不断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2)食物中的糖类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成葡萄糖,再由小肠吸收进血液。(3)C为右心房、D为右心室,A为左心房,B为左心室,口服或静脉注射的药物,最先到达的也是右心房,吸入的药物最先到达的是左心房。【解答】(1)将食物消化并吸收进入血液,用于合成新的自身所需,属于同化作用。(2)餐后两小时,食物中的葡萄糖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可知图中3位置的血液中血糖含量最高。(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经上下腔静脉最先进入右心房,即图中点的C。18.(2025九下·浙江月考)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从海水中可提取许多应用于生活、生产等方面的物质和原料。(1)图1所示为海水淡化的常见方法,图中水蒸气的形成所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2)图2为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对右侧海水加压后,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有些溶质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加压后,图2装置右侧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变小”、 “不变”或“变大”)。(3)图3是粗盐提纯的有关操作,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答案】(1)汽化(蒸发)(2)变大(3)BCA【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解析】【分析】(1)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蒸发在任意温度都可进行。(2)判断溶质和水的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3)过滤用于分离不互溶的固体和液体,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解答】(1)海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2)右侧海水中的水进入左侧,右侧海水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不变,由可知,右侧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3)粗盐提纯,先将粗盐溶解(B),再进行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C),最后再蒸发结晶(A)。19.(2025九下·浙江月考) 如图所示是某种重力灯的结构简化图,当重物下落时拉动绳子,使转轴转动,小灯泡就可以发光。重复以上操作,可以实现长时间照明。现挂上一个质量为25kg的重物,该重物恰好可以缓慢匀速下落,下落2.4米可供一个标有“3.6V 1W”字样的LED灯持续正常发光4分钟。(1)重力灯的发电原理是 。(2)重物下落2.4米时,重力做功为 焦。(3)重物在一次下落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 %。【答案】(1)电磁感应(2)600(3)40【知识点】电磁感应;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机械效率的计算【解析】【分析】(1)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2)做功的条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3)装置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能相当于有用功,机械能相当于总功,利用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解答】(1)重力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相当于发电机,原理是电磁感应。(2)重力做功:。(3)重力做功为总功,电能为有用功,电能为,机械效率为。20.(2025九下·浙江月考)DeepSeek引发AI热潮, 某款AI(人工智能) 机器人, 其温度控制模块通过大量人工神经元(如图为一个人工神经元示意图)连接在一起,并不断变换输入数据来处理信息,该图中的B模拟的是人脑神经元中的 。机器人的智能摄像头主要通过感知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来实现,智能摄像头模拟人类反射弧中的 。【答案】细胞体;感受器【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解析】【分析】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解答】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由图可知A为突起,B为细胞体。摄像头接受外界的刺激,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21.(2025九下·浙江月考) “火星冲日”和“月全食”相伴发生,是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1) “火星冲日”时火星、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火星与太阳形成“此升彼落” (相对于地球)的奇观。下列能反映“火星冲日”现象中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是 。(2)这次“火星冲日”还伴随着月全食,除中国外世界上大多数地区均能看到。当天的月相是 。(3)发生月全食现象时,我们能看到夜空中的“红月亮”,这是因为阳光中的红光能通过地球大气层的 (填“反射”或“折射”)到达月球表面造成的。【答案】(1)A(2)满月(3)折射【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太阳系的组成【解析】【分析】(1)根据火星与太阳形成“此升彼落“现象,可知地球在太阳和火星之间。(2)月食出现在十五、十六,当天的月相是满月。(3)光经过不同介质或同种不均匀介质时发生折射,不同色光的折射能力不同。【解答】(1)由“火星冲日”时火星、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火星与太阳形成“此升彼落“可知,地球应在太阳和火星之间。故答案为:A。(2)月全食的成因是月球进入了地球的阴影区,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当天的月相为满月。(3)月全食发生时,虽然地球挡住了太阳,但由于地球大气层的存在,光经过不均匀介质时发生折射,有部分红光折射到月球表面,出现了“红月亮”。22.(2025九下·浙江月考) 如图甲所示,一段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和一个光滑的圆弧槽在 B 点处相连。质量为m的物体从离水平面高h的A点由静止释放,BC长为3米,最后静止于水平面上的C点。如图乙所示,若在水平面上的D 点处再连接一个光滑的圆弧槽,且BD 长为0.7米,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第一次到达左侧圆弧槽的E点,之后再下滑直至最终静止。(1)甲图中,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为 (用题中符号表示)。(2)物体从B 点到C点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情况是 。(3)乙图中,最后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的位置距B 点 米。【答案】(1)mgh(2)动能转化为内能(热能)(3)0.2【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解析】【分析】(1)做功的条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2)物体最终停止,动能减小,摩擦生热,动能转化为内能。(3)物体最多可以在水平面上移动3m,据此判断物体最终的位置。【解答】(1)从A点到水平面,物体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h,故重力所做的功为:。(2)物体最终静止于C点,从B到C,物体克服摩擦做功,将动能转化为内能。(3)物体最终静止于C点,从B到C,物体减小的动能为mgh,BC间距离为3m,BD间距离为0.7m,可知物体可以在BD间循环4次,最终停在距离B点0.2m的位置。23.(2025九下·浙江月考) 小乐在探究“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1:取生长旺盛的某植物绿叶,用打孔器打出直径为6mm的叶圆片40片,并除去叶圆片内的气体;步骤2:取4只相同规格的烧杯编号甲乙丙丁,先向4只烧杯中各加入20mL0.5%的NaHCO3溶液(可缓慢释放CO2);再向4只烧杯中各放入10片叶圆片(叶圆片均沉底);步骤3:取4盏相同规格的LED'灯作为光源,在其前方放置4只盛有50mL 清水的相同规格的柱形容器;再将盛叶圆片的4只烧杯置于距光源不同远近的位置,如图所示;步骤4:10 min后统计4只烧杯中叶圆片浮起的数目。组别 叶圆片浮起数目的均值(片)甲 6.5乙 5.2丙 3.0丁 0.5小乐进行了多次重复试验,其结果如表所示。回答问题:(1)实验中,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通过 来体现的。(2)步骤2中“向4只烧杯中各加入20mL0.5%的NaHCO3溶液”目的是控制 (填写影响因素)相同;步骤3中“在光源前放置盛有50mL 清水的柱形容器”目的是减少由于光源产生的热量使烧杯中溶液的 发生变化,从而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据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写出1条)。【答案】(1)叶圆片浮起数目的平均数(2)二氧化碳浓度;温度(3)在适宜的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植物光合作用强【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1)实验采用了转换法,用更易观察的叶圆片浮起数目的平均数来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弱。(2)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热量的能力强。(3)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叶圆片浮起数目的平均越多,说明光合作用强度越大。【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统计的是叶圆片浮起数目的平均数,可知是通过叶圆片浮起数目的平均数来反映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2)由题中信息可知,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使用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碳酸氢钠溶液的目的是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相同。电流具有热效应,光源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在光源前放置盛有50毫升清水的柱形容器。(3)由表中数据可知,由甲到丁,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叶圆片浮起数目的平均数逐渐减小,光合作用越弱,故可得: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植物光合作用强。24.(2025九下·浙江月考) 小江猜想同一根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大小可能与其形变量(x)或者形变量的平方(x2)成正比。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如图所示,把弹簧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且底端固定在水平面上,用刻度尺读出并记录处于自由状态时弹簧上端距水平面的高度 ho②将中间有孔的小铁块套在光滑杆上放于弹簧上端,竖直向下按压铁块,读出并记录此时弹簧上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1③释放小铁块,读出并记录铁块上升到最大高度时,铁块下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2④改变弹簧的压缩长度h1,重复以上步骤,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出弹簧的形变量x、形变量的平方x2和小铁块上升的距离△h请你解答:实验次数 h0/m h1/m h2/m x/m x2/m2 △h/m1 0.50 0.40 0.55 0.10 0.01 0.152 0.50 0.30 0.90 0.20 0.04 0.603 0.50 0.20 1.55 0.30 0.09 1.354 0.50 0.15 2.00 0.35 0.12 1.85(1)弹簧每次被压缩时的形变量的表达式为 x=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2)本实验中,弹簧弹性势能大小是通过____来反映出来的。A.h1 B.h2 C.h2-h1 D.h2-ho(3)根据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同一根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与 成正比。(4)本实验中反映弹簧弹性势能大小的方法,与下列研究的实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是____A.研究电流时,常将电流比作水流B.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木块被小车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反映小车的动能大小C.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D.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来反映磁场的分布情况【答案】(1)h0-h1(2)C(3)形变量的平方(4)B【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势能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形变量指的是原长和压缩后长度之间的差值。(2)实验采用了转换法,弹性势能大小与形变量有关。(3)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4)转换法指的是用更易观察的现象来反映不易观察的现象。【解答】(1)弹簧的原长为,压缩后的长度为,可知弹簧被压缩时的形变量的表达式x=h0-h1。(2)压缩后弹簧的长度为,释放后铁块下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2,可知弹性势能大小可用h2-h1来表示。(3)由表中数据可知,,即同一根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4)本实验中反映弹簧弹性势能大小的方法称为转换法。A、研究电流时,常将电流比作水流,采用的是类比法,故A错误;B、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木块被小车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反映小车的动能大小,采用了转换法,故B正确;C、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错误;D、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来反映磁场的分布情况,采用了模型法,故D错误。故答案为:B。25.(2025九下·浙江月考)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 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请回答:(1)图1是两种气体发生装置,装置B相对于装置A的优点是 。(2)探究是否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 利用传感器对是否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展开探究,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步骤】①按实验装置图2组装仪器。②用压强传感器自带的注射器通过活塞A 向三颈烧瓶注入50mL 空气,并一直压住注射器,若压强传感器的读数 (填“持续上升”或“保持不变”或“不断下降”),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③打开活塞A,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迅速注入仪器b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收集满CO2后迅速关闭活塞A,并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B处。④用压强传感器自带的注射器通过活塞A 向三颈烧瓶中注入 观察两分钟之内体系的压强变化如图3所示。【总结与拓展】⑤图3中,30s后体系压强瞬间增大,之后到100秒压强又逐渐减小,请写出压强逐渐减小的原因 。⑥经过测算,消耗CO2的量约为收集到的CO2总量的0.53%,因此排水集气法 (填“可以”或“不可以”)收集到CO2气体。【答案】(1)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2)保持不变;二氧化碳溶于水中或与水反应(答出一点即可);可以【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1)多孔隔板可以将大理石和稀盐酸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进行和停止。(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会有损失,通过计算,发现损失的气体较少,所以能用排水法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解答】(1)装置B中将大理石放置在多孔隔板上,向上提起长颈漏斗时,大理石和稀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所以B的优势是:可知控制反应的进行和停止。(2)②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形成稳定的压强差,压强传感器的读数不会发生改变。压强瞬间增大,是因为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压强逐渐减小,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导致气体减少,压强减小。⑤消耗CO2的量约为收集到的CO2总量的0.53%,消耗的二氧化碳的量较少,因此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26.(2025九下·浙江月考) 小王和小朱所在的A、B两个实验组在实验课上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分组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为 6V 的电源,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若干。(1)小王按照要求正确连接好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如图所示,则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2)改正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而电流表示数为零,该电路的故障为 。(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I-R图像,经讨论,一致认为A组同学的I-R图像是错误的,请说明该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4)分析图乙B组同学的数据可知,他们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____(填字母)。A.20Ω, 1A B.40Ω, 0.2A C.50Ω, 1A【答案】(1)将电流表调零(2)R断路(3)没有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4)C【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1)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向左偏,原因是正负接线柱接反。(2)电压表测量对象断路时,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电压表测量对象短路时,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没有示数。(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由欧姆定律可知,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4)利用欧姆定律计算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大值,所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要大于或等于该最大阻值,还要考虑滑动变阻器运行通过的最大电流。【解答】(1)闭合开关前,电路中没有电流经过,电流表指针没有指示刻度线,说明没有进行调零,接下来应将电流表调零。(2)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路中可能存在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故障原因是定值电阻R断路,电压表串联进电路,电压表阻值很大,所以电流表示数为零。(3)由图像中的数据可知,当电阻为5欧姆时,电流为0.4A,由欧姆定律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当电阻为10欧姆时,电流为0.3A,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没有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所以A图像是错误的。(4)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越大时,电路中电流越小,由图乙可知,电路中最小电流为0.1A,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电路中最大电流为0.4A,所以滑动变阻器运行通过的电流要大于等于0.4A。故答案为:C。27.(2025九下·浙江月考) 酸的研究是一项重要课题。某小组以“硫酸的性质”为主题开展以下项目式学习。【活动一】认识硫酸(1)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搅拌C.稀硫酸可用来除铁锈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2)【活动二】探究硫酸与金属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做了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后,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与锌粒进行实验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进行实验】为了验证该气体的成分,兴趣小组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查阅资料】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被酸性KMnO4吸收。【实验事实与结论】反应进行不久,观察到B处 ,D处无明显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3)反应继续进行一段时间后,D处气体能燃烧,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产生该气体的原因是 。【活动三】探究硫酸与碱的反应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个数)成正比。如图2是利用数字传感技术测定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变化情况。其中M点的意义是 。【答案】(1)A;C;D(2)品红溶液褪色(3)随着浓硫酸的消耗和水的生成,浓硫酸变成了稀硫酸,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需要引流。(2)根据题中提示的二氧化硫的性质进行解答。(3)D处气体能燃烧,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可知该气体为氢气。【活动三】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强。【解答】(1)A、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若不小心溅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最后再涂小苏打溶液,故A正确;B、浓硫酸遇水剧烈放热,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在稀释时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B错误;C、稀硫酸能与铁锈发生反应,将铁锈溶解,可用于除铁锈,故C正确;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正确。故答案为:ABD。(2)由“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知B中的现象为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产生。(3)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变为稀硫酸,锌是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活动三】由图可知,M点电导率最小,此时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28.(2025九下·浙江月考) 回答下列与健康相关的问题:(1)糖尿病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缺乏,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致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全部吸收,糖分随尿液排出。(2)近期,台湾某明星在日本旅游时感染甲流引发肺炎导致死亡事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甲流是常见的流行性感冒,由甲型 H1N1病毒等病原体引起,主要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进行分类,甲流属于 传染病。除勤通风、勤洗手、佩戴口罩外,注射甲流疫苗能在体内产生一定的防御功能,这种保护性的生理功能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答案】(1)胰岛素(2)呼吸道;特异性【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常见的传染病;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解析】【分析】(1)正常人血糖含量高时,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增多,将多余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在肝脏或肌肉中,从而降低血糖含量。(2)根据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判断传染病类型。注射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解答】(1)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血液中的血糖含量过高。(2)甲流经过飞沫和空气传播,可知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注射甲流疫苗,只具有防御甲流的功能,可知属于特异性免疫。29.(2025九下·浙江月考) 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设计了简易供氧器。装置如图所示,试剂共5份,其中每份包含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8%的过氧化氢溶液,1g颗粒状二氧化锰,100g纯净水。(1)制氧的原理: 该反应的类型是 。(2)使用方法:先将100g纯净水加入A瓶并拧紧接有吸气面罩的瓶盖,再将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B瓶并拧紧瓶盖,A瓶中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吸氧。则A、B瓶分别对应 (填“甲、乙”或“乙、甲”)瓶。(3)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8%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 【答案】(1)分解反应(2)乙、甲(3)解:设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为m100gx6.8%=mx10%m=68g【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解析】【分析】(1)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2)若乙为发生装置,乙中管口在液面以下,会将液体压进甲中,气体不能通过甲进入呼吸面罩,无法实现吸氧。(3)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列式计算。【解答】(1)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多种,属于分解反应。(2)B瓶为气体发生装置,若甲为发生装置(即B),气体从甲进入乙(即A),乙和呼吸面罩相连,实现吸氧。30.(2025九下·浙江月考) 智能家居已经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智能扫地机器人(如图甲)可通过灰尘传感器自动寻找灰尘清扫,通过电动机旋转产生高速气流将灰尘等吸入集尘盒;图乙为其自动开始扫地的工作原理图,当地面灰尘增多,使空气的透光程度减弱,使照射到光敏电阻上的光照强度减弱,改变电磁铁的磁性,从而达到自动控制工作。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为4.5伏,定值电阻 欧,R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照强度 E(单位 cd)的变化如图丙所示,如下表为其部分工作参数(注:电池容量指工作电流与工作总时间的乘积,电磁铁线圈电阻忽略不计)额定工作电压 12 伏额定功率 30 瓦电池总容量 2.5 安时待机指示灯额定功率 6 瓦(1)白天,当机器人光敏电阻上的光照强度为3cd时,它就会开始扫地。求此时控制电路中R0两端的电压。(2)为了能使扫地机器人长时间扫地,电动机不能过热工作,可通过其自带的智能开关将工作电路设定为扫地30分钟,然后待机 6 分钟,如此循环工作。求扫地机器人扫地30分钟再待机 6 分钟共消耗的电能大小。(3)小明若想让家里的地面灰尘更少,他应该对扫地机器人的控制电路如何改进 。【答案】(1)解: 当光照强度为为 3cd 时, 光敏电阻R=6.0Ω(2)扫地30min消耗的电能为:待机6min 消耗的电能为:扫地30min和待机 6min 消耗的总电能:(3)应该用阻值较大的电阻替换定值电阻R0【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图丙读出电阻的阻值,结合欧姆定律计算电流和电压。(2)分别计算扫地和待机时消耗的电能,将两部分电能加在一起,即为消耗的总电能。(3)电磁继电器的改进中,一般保持控制电路的电流不变,通过改变电路中其他电阻的阻值或者电源电压来实现条件的改变。【解答】(3)灰尘更少,即光照强度更大,由图丙可知,光敏电阻的阻值更小,为了使控制电路中电流不变,可增大定值电阻的阻值。31.(2025九下·浙江月考)农业上有采用硫酸铝Al2(SO4)3与碳酸氢铵 作为气肥给大棚提供二氧化碳;在温室大棚内,每15-20平方米处放一罐头瓶,将硫酸铝、碳酸氢铵和水搅拌加入放置好的罐头瓶中;反应后将瓶内液体倒出,用水稀释后可以作土壤肥料浇菜,收集的沉淀物 Al(OH)3可再用于生产Al2(SO4)3,应用原理如图所示。(1)硫酸铵可以作土壤肥料,按照肥料的成分,它属于 肥。(2)用气肥原料进行“碳捕获”有效利用了原材料,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3)若想提高该气肥产品的材料利用率使其完全反应,请计算171克的硫酸铝需要搭配多少质量的碳酸氢铵 (硫酸铝与碳酸氢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氮(2)硫酸铝(3)需要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342 474171g xX=237g【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与化肥【解析】【分析】(1)肥料的种类有: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2)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指的是消耗后又在其他反应中生成的物质。(3)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解答】(1)硫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可知属于氮肥。(2)由图像可知,反应时硫酸铝转化为氢氧化铝,又重新转化为硫酸铝,可知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硫酸铝。32.(2025九下·浙江月考) 如图甲为塔式起重机吊装路灯灯柱简易示意图,若灯柱总重力为3000N,总长3m,重心在P点,OP 长度为路灯灯柱总长的(1)使用时,滑轮A 的作用是 。(2)若图甲中动滑轮装置B 和绳子的质量、摩擦均不计,则当灯柱左端从水平地面刚被吊起时,求拉力F的大小。(3)如图乙所示,建筑工地上用该塔式起重机吊升重为1200N的窗玻璃,在匀速吊升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保持800N,窗玻璃被吊升了 10m。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答案】(1)改变拉力的方向(2)当灯柱左端从水平地面刚被吊起时,(3)【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解析】【分析】(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2)通过杠杆平衡条件计算B点的拉力,由滑轮的特点计算拉力大小,B是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3)。【解答】(1)由图可知,滑轮A的位置不会随着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可知是定滑轮,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1 / 1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3月中考模拟科学试卷1.(2025九下·浙江月考)用“”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B.C. D.2.(2025九下·浙江月考)雪衣藻是一种生活在高原极地的单细胞藻类植物。雪衣藻原本绿色,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多种红色色素,可吸收更多热量来融化周围的雪。则雪衣藻( )A.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B.可以通过叶这一器官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的多种红色色素存在于细胞核中D.大量繁殖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极为有利3.(2025九下·浙江月考) “晒纸”是将刚生产的湿纸,通过自然蒸发使纸张变干。若无风情况下在杭州为了更快完成晒纸工序,下列晾晒方式最合理的是( )A. B.C. D.4.(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所示为商场门口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它主要由光源、广告片和某种透镜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的广告图标是虚像B.这种透镜为凸透镜C.这种透镜为凹透镜D.为了能从不同角度看见该广告图标,应选择光滑的地面5.(2025九下·浙江月考)青少年摄入的锌不足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充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14Z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酸锌属于氧化物B.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D.每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都含有11个氢气分子6.(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所示是一种新型灭火球,火灾发生时将灭火球滚入火中,灭火球遇明火后自动喷洒干粉,覆盖在物体表面实现灭火。该灭火球灭火的主要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助燃剂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7.(2025九下·浙江月考)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甲是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模型,展示了地球的内部结构,①表示地核B.图乙是某原子结构模型,中央是原子核,核外是运动的电子C.图丙是条形磁铁磁感线模型,磁感线疏密程度表示磁场强弱,越密磁场越强D.图丁是人的呼吸运动模型,此时图中模拟呼气过程,气球相当于肺8.(2025九下·浙江月考)抗生素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特效药被广泛使用,但现在对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药菌”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如图,上方箭头表示抗生素开始用于医疗的时间,下方相应箭头表示该抗生素的耐药菌出现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可用抗生素治疗所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C.细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D.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和抗生素用于医疗的时间没有关系9.(2025九下·浙江月考)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探究铁锈蚀的条件。a管中装入的是少量煮沸的蒸馏水,b管中是干燥的空气。塞紧木塞,并调节L端与R端的液面高度一致,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a管中的铁钉会锈蚀B.L端的液面低于 R端C.该实验可以证明铁的锈蚀需要空气和水D.若将a管中的水换成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10.(2025九下·浙江月考)当海水的温度及所含盐分变化时,可能会导致海水密度发生突变,在垂直海面方向上形成一个类似“悬崖”的突变水层。在如图所示的情形中,若有潜艇潜航至此水域时,就会急速下沉,发生“掉深”事故,危及潜艇安全。我军潜艇曾创造过遭遇“掉深”自救成功的奇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潜艇在高密度水层悬浮时,所受浮力大于其重力B.潜艇从高密度水层潜航进入低密度水层时,所受浮力不变C.潜艇遭遇“掉深”进行自救时,需快速排出水箱中的水D.潜艇从刚要露出水面至漂浮在水面的过程中,其所受浮力变大11.(2025九下·浙江月考)将一根细金属丝置入柔性塑料中,可以制成用来检测物体形变的器件应变片,其结构如图1所示。将它接入图2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当应变片随被检测物体发生拉伸形变时,塑料中的金属丝会被拉长变细,导致电阻变大,则电路中的( )A.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大B.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都变小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D.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12.(2025九下·浙江月考)关于人类对地球表面板块的研究历程,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②“海底扩张学说”从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七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3.(2025九下·浙江月考)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中的b为毛细血管B.图乙中的②是在使用低倍物镜观察C.图甲中只能通过a调节亮度D.图丙中为使b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需向下移14.(2025九下·浙江月考)如图为人体肺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a、b代表血液及其流动方向,箭头c、d代表气体及其流动方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肺部有大量的肺泡,增加了肺部气体交换的面积B.a为静脉血,b为动脉血C.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很薄,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D.c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d气体中的高15.(2025九下·浙江月考)投掷实心球是中考体育选考项目之一。图甲为实心球出手后的运动示意图,其中 v0是实心球出手瞬间的速度,θ是出手角度,h是出手高度。图乙为投掷距离s随出手角度θ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心球离手后至落地过程中,实心球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B.实心球在运动到最高点时,如果一切外力消失,实心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实心球的投掷距离s随角度θ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角度θ=40°时,投掷距离s最大D.若要探究实心球投掷距离s是否与出手高度h有关,只需控制出手角度θ相同即可16.(2025九下·浙江月考) 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学习碱的性质后,学生总结了 Ca(OH)2的四条化学性质(如图所示),即Ca(OH)2可与图中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1)图中M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2) 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该反应能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3)用图中④:Ca(OH)2与盐反应的性质,可以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 Ca(OH)2杂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2025九下·浙江月考)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物质在体内的运输与循环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图甲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乙为人体心脏结构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小观将馒头中的淀粉摄取到体内并转化成骨骼肌中的葡萄糖,这一过程属于新陈代谢的 作用(填“同化”或“异化”)。(2)餐后两小时,如图甲中数字1、2、3、4四处血液中血糖含量最高的部位是 (填数字标号)。(3)运动时,人体肌肉组织会产生一种对大脑健康有促进作用的物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该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大脑中,最先到达图乙中的 腔室(填字母)。18.(2025九下·浙江月考)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从海水中可提取许多应用于生活、生产等方面的物质和原料。(1)图1所示为海水淡化的常见方法,图中水蒸气的形成所涉及的物态变化是 。(2)图2为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对右侧海水加压后,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有些溶质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加压后,图2装置右侧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填“变小”、 “不变”或“变大”)。(3)图3是粗盐提纯的有关操作,正确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19.(2025九下·浙江月考) 如图所示是某种重力灯的结构简化图,当重物下落时拉动绳子,使转轴转动,小灯泡就可以发光。重复以上操作,可以实现长时间照明。现挂上一个质量为25kg的重物,该重物恰好可以缓慢匀速下落,下落2.4米可供一个标有“3.6V 1W”字样的LED灯持续正常发光4分钟。(1)重力灯的发电原理是 。(2)重物下落2.4米时,重力做功为 焦。(3)重物在一次下落过程中,该装置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 %。20.(2025九下·浙江月考)DeepSeek引发AI热潮, 某款AI(人工智能) 机器人, 其温度控制模块通过大量人工神经元(如图为一个人工神经元示意图)连接在一起,并不断变换输入数据来处理信息,该图中的B模拟的是人脑神经元中的 。机器人的智能摄像头主要通过感知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来实现,智能摄像头模拟人类反射弧中的 。21.(2025九下·浙江月考) “火星冲日”和“月全食”相伴发生,是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1) “火星冲日”时火星、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火星与太阳形成“此升彼落” (相对于地球)的奇观。下列能反映“火星冲日”现象中火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是 。(2)这次“火星冲日”还伴随着月全食,除中国外世界上大多数地区均能看到。当天的月相是 。(3)发生月全食现象时,我们能看到夜空中的“红月亮”,这是因为阳光中的红光能通过地球大气层的 (填“反射”或“折射”)到达月球表面造成的。22.(2025九下·浙江月考) 如图甲所示,一段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和一个光滑的圆弧槽在 B 点处相连。质量为m的物体从离水平面高h的A点由静止释放,BC长为3米,最后静止于水平面上的C点。如图乙所示,若在水平面上的D 点处再连接一个光滑的圆弧槽,且BD 长为0.7米,物体从A点由静止释放,第一次到达左侧圆弧槽的E点,之后再下滑直至最终静止。(1)甲图中,物体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为 (用题中符号表示)。(2)物体从B 点到C点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情况是 。(3)乙图中,最后物体静止于水平面上的位置距B 点 米。23.(2025九下·浙江月考) 小乐在探究“环境因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1:取生长旺盛的某植物绿叶,用打孔器打出直径为6mm的叶圆片40片,并除去叶圆片内的气体;步骤2:取4只相同规格的烧杯编号甲乙丙丁,先向4只烧杯中各加入20mL0.5%的NaHCO3溶液(可缓慢释放CO2);再向4只烧杯中各放入10片叶圆片(叶圆片均沉底);步骤3:取4盏相同规格的LED'灯作为光源,在其前方放置4只盛有50mL 清水的相同规格的柱形容器;再将盛叶圆片的4只烧杯置于距光源不同远近的位置,如图所示;步骤4:10 min后统计4只烧杯中叶圆片浮起的数目。组别 叶圆片浮起数目的均值(片)甲 6.5乙 5.2丙 3.0丁 0.5小乐进行了多次重复试验,其结果如表所示。回答问题:(1)实验中,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通过 来体现的。(2)步骤2中“向4只烧杯中各加入20mL0.5%的NaHCO3溶液”目的是控制 (填写影响因素)相同;步骤3中“在光源前放置盛有50mL 清水的柱形容器”目的是减少由于光源产生的热量使烧杯中溶液的 发生变化,从而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3)据实验结果,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写出1条)。24.(2025九下·浙江月考) 小江猜想同一根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大小可能与其形变量(x)或者形变量的平方(x2)成正比。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如图所示,把弹簧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且底端固定在水平面上,用刻度尺读出并记录处于自由状态时弹簧上端距水平面的高度 ho②将中间有孔的小铁块套在光滑杆上放于弹簧上端,竖直向下按压铁块,读出并记录此时弹簧上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1③释放小铁块,读出并记录铁块上升到最大高度时,铁块下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2④改变弹簧的压缩长度h1,重复以上步骤,将测出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出弹簧的形变量x、形变量的平方x2和小铁块上升的距离△h请你解答:实验次数 h0/m h1/m h2/m x/m x2/m2 △h/m1 0.50 0.40 0.55 0.10 0.01 0.152 0.50 0.30 0.90 0.20 0.04 0.603 0.50 0.20 1.55 0.30 0.09 1.354 0.50 0.15 2.00 0.35 0.12 1.85(1)弹簧每次被压缩时的形变量的表达式为 x= (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2)本实验中,弹簧弹性势能大小是通过____来反映出来的。A.h1 B.h2 C.h2-h1 D.h2-ho(3)根据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是同一根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与 成正比。(4)本实验中反映弹簧弹性势能大小的方法,与下列研究的实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是____A.研究电流时,常将电流比作水流B.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木块被小车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反映小车的动能大小C.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D.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来反映磁场的分布情况25.(2025九下·浙江月考) 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 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请回答:(1)图1是两种气体发生装置,装置B相对于装置A的优点是 。(2)探究是否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 利用传感器对是否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展开探究,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实验步骤】①按实验装置图2组装仪器。②用压强传感器自带的注射器通过活塞A 向三颈烧瓶注入50mL 空气,并一直压住注射器,若压强传感器的读数 (填“持续上升”或“保持不变”或“不断下降”),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③打开活塞A,将注射器中的稀盐酸迅速注入仪器b中,反应一段时间后,收集满CO2后迅速关闭活塞A,并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B处。④用压强传感器自带的注射器通过活塞A 向三颈烧瓶中注入 观察两分钟之内体系的压强变化如图3所示。【总结与拓展】⑤图3中,30s后体系压强瞬间增大,之后到100秒压强又逐渐减小,请写出压强逐渐减小的原因 。⑥经过测算,消耗CO2的量约为收集到的CO2总量的0.53%,因此排水集气法 (填“可以”或“不可以”)收集到CO2气体。26.(2025九下·浙江月考) 小王和小朱所在的A、B两个实验组在实验课上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分组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为 6V 的电源,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的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导线若干。(1)小王按照要求正确连接好电路,在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如图所示,则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2)改正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而电流表示数为零,该电路的故障为 。(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A、B两组同学根据各自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I-R图像,经讨论,一致认为A组同学的I-R图像是错误的,请说明该组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4)分析图乙B组同学的数据可知,他们选择的滑动变阻器的规格是:____(填字母)。A.20Ω, 1A B.40Ω, 0.2A C.50Ω, 1A27.(2025九下·浙江月考) 酸的研究是一项重要课题。某小组以“硫酸的性质”为主题开展以下项目式学习。【活动一】认识硫酸(1)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搅拌C.稀硫酸可用来除铁锈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2)【活动二】探究硫酸与金属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做了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后,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与锌粒进行实验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进行实验】为了验证该气体的成分,兴趣小组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查阅资料】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被酸性KMnO4吸收。【实验事实与结论】反应进行不久,观察到B处 ,D处无明显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3)反应继续进行一段时间后,D处气体能燃烧,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产生该气体的原因是 。【活动三】探究硫酸与碱的反应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个数)成正比。如图2是利用数字传感技术测定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变化情况。其中M点的意义是 。28.(2025九下·浙江月考) 回答下列与健康相关的问题:(1)糖尿病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 缺乏,引起血糖浓度升高,以致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全部吸收,糖分随尿液排出。(2)近期,台湾某明星在日本旅游时感染甲流引发肺炎导致死亡事件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甲流是常见的流行性感冒,由甲型 H1N1病毒等病原体引起,主要通过飞沫和空气传播。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进行分类,甲流属于 传染病。除勤通风、勤洗手、佩戴口罩外,注射甲流疫苗能在体内产生一定的防御功能,这种保护性的生理功能属于 免疫(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29.(2025九下·浙江月考) 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设计了简易供氧器。装置如图所示,试剂共5份,其中每份包含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8%的过氧化氢溶液,1g颗粒状二氧化锰,100g纯净水。(1)制氧的原理: 该反应的类型是 。(2)使用方法:先将100g纯净水加入A瓶并拧紧接有吸气面罩的瓶盖,再将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B瓶并拧紧瓶盖,A瓶中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吸氧。则A、B瓶分别对应 (填“甲、乙”或“乙、甲”)瓶。(3)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8%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 30.(2025九下·浙江月考) 智能家居已经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智能扫地机器人(如图甲)可通过灰尘传感器自动寻找灰尘清扫,通过电动机旋转产生高速气流将灰尘等吸入集尘盒;图乙为其自动开始扫地的工作原理图,当地面灰尘增多,使空气的透光程度减弱,使照射到光敏电阻上的光照强度减弱,改变电磁铁的磁性,从而达到自动控制工作。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为4.5伏,定值电阻 欧,R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照强度 E(单位 cd)的变化如图丙所示,如下表为其部分工作参数(注:电池容量指工作电流与工作总时间的乘积,电磁铁线圈电阻忽略不计)额定工作电压 12 伏额定功率 30 瓦电池总容量 2.5 安时待机指示灯额定功率 6 瓦(1)白天,当机器人光敏电阻上的光照强度为3cd时,它就会开始扫地。求此时控制电路中R0两端的电压。(2)为了能使扫地机器人长时间扫地,电动机不能过热工作,可通过其自带的智能开关将工作电路设定为扫地30分钟,然后待机 6 分钟,如此循环工作。求扫地机器人扫地30分钟再待机 6 分钟共消耗的电能大小。(3)小明若想让家里的地面灰尘更少,他应该对扫地机器人的控制电路如何改进 。31.(2025九下·浙江月考)农业上有采用硫酸铝Al2(SO4)3与碳酸氢铵 作为气肥给大棚提供二氧化碳;在温室大棚内,每15-20平方米处放一罐头瓶,将硫酸铝、碳酸氢铵和水搅拌加入放置好的罐头瓶中;反应后将瓶内液体倒出,用水稀释后可以作土壤肥料浇菜,收集的沉淀物 Al(OH)3可再用于生产Al2(SO4)3,应用原理如图所示。(1)硫酸铵可以作土壤肥料,按照肥料的成分,它属于 肥。(2)用气肥原料进行“碳捕获”有效利用了原材料,该过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有 。(3)若想提高该气肥产品的材料利用率使其完全反应,请计算171克的硫酸铝需要搭配多少质量的碳酸氢铵 (硫酸铝与碳酸氢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2.(2025九下·浙江月考) 如图甲为塔式起重机吊装路灯灯柱简易示意图,若灯柱总重力为3000N,总长3m,重心在P点,OP 长度为路灯灯柱总长的(1)使用时,滑轮A 的作用是 。(2)若图甲中动滑轮装置B 和绳子的质量、摩擦均不计,则当灯柱左端从水平地面刚被吊起时,求拉力F的大小。(3)如图乙所示,建筑工地上用该塔式起重机吊升重为1200N的窗玻璃,在匀速吊升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保持800N,窗玻璃被吊升了 10m。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解析】【分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解答】水由水分子构成,所以水的化学性质由水分子保持;根据水的化学式H2O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原子构成。故答案为:C。2.【答案】A【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孢子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解析】【分析】雪衣藻属于藻类,没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但是其细胞中有叶绿体,能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雪衣藻属于植物,它的细胞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液泡中含有多种色素,细胞核中具有遗传物质,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壁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解答】A. 雪衣藻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正确;B. 雪衣藻属于藻类,没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所以不可以通过叶这一器官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C. 产生的多种红色色素存在于液泡中,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所以C错误;D. 大量繁殖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是不利的,因为某一物种的大量繁殖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D错误;故答案为:A.3.【答案】C【知识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析】【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空气流速、表面积、温度,液体的种类。【解答】由影响液体蒸发速度的因素可知,升高温度能加快液体蒸发的速度,太阳在南边,图C中纸面朝向太阳,且北面晾晒架高度更高,不会挡住太阳光,温度更高,所以图C中晾晒速度最快。故答案为:C。4.【答案】B【知识点】透镜及其特点与分类;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在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此时物距小于像距。【解答】A、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投影仪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C、由图可知,镜头中间后两边薄,属于凸透镜,故B正确,C错误;D、为了能从不同的角度看见该广告图标,应选择粗糙的地面,光在粗糙的地面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从不同角度射出,故D错误。故答案为:B。5.【答案】C【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氧化物【解析】【分析】由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可知,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含有12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14个氧原子和一个锌原子。【解答】A、氧化物只含两种元素,葡萄糖酸锌中含有多种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一个葡萄糖酸锌分子中含有14个氧原子,其总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可知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B错误;C、由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可知,葡萄糖酸锌中含有碳、氢、氧、锌四种元素,故C正确;D、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葡萄糖酸锌分子中不可能含有氢分子,故D错误。故答案为:C。6.【答案】B【知识点】燃烧与灭火【解析】【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有可燃物、足够的助燃剂和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任意一个条件不满足,燃烧不能持续。【解答】由“灭火球遇明火后自动喷洒干粉,覆盖在物体表面实现灭火”可知,该灭火球能隔绝助燃剂,从而灭火。故答案为:B。7.【答案】A【知识点】磁场和磁感线;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原子的构成;地球内部的结构;呼吸模型【解析】【分析】膈肌向下运动,此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呼气时,肺内压强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处于收缩状态,体积减小。【解答】A、地球从外到内分为三层,分别为:地壳、地幔、地核,由图可知,①表示地核,故A不符合题意;B、图乙时核式结构模型,中间的是原子核,外侧是绕原子核转动的核外电子,故B不符合题意;C、磁感线是人为引入研究磁场的模型,疏密程度表示磁场强弱,越密代表磁场强度越大,方向表示磁场方向,故C不符合题意;D、图丁中膈肌向下运动,胸腔的体积变大,压强较小,肺扩张,肺内压强较小,小于外界大气压,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肺,模拟的是吸气过程,气球相当于肺,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8.【答案】A【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生物进化的理论;细菌与人的关系;抗生素【解析】【分析】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解答】A、耐药菌的形成是因为部分细菌发生了变异,在使用抗生素的环境中更适宜环境而存活下来,并将该性状传递给后代,可知耐药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正确;B、抗生素只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故B错误;C、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C错误;D、由图可知,耐药菌出现的时间在抗生素用于医疗之前,故D错误。故答案为:A。9.【答案】B【知识点】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析】【分析】存在压强差时,气体会将液体从压强大的一侧压向压强小的一侧。【解答】A、由图可知,a中的铁钉同时接触水和空气,所以铁钉会生锈,故A不符合题意;B、a中的铁钉生锈,消耗氧气,试管内压强减小,植物油被压向a一侧,可知L端液面高于R端,故B符合题意;C、右侧铁钉只和空气接触,没有生锈,可知该实验可以证明铁钉生锈需要同时接触水和空气,故C不符合题意;D、食盐水能加快铁打的腐蚀速度,所以将a中的水换成食盐水,锈蚀速度变快,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0.【答案】C【知识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解析】【分析】物体漂浮和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但漂浮和悬浮时浮力不一定相等,所以物体的总重力可能发生了改变。【解答】A、潜艇在高密度水层悬浮时,受力平衡,所受浮力等于其重力,故A错误;B、潜艇从高密度水层潜航进入低密度水层时,液体密度减小,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由可知,所受浮力变小,故B错误;C、潜艇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沉浮,要让潜艇上升,则应减小自身的重力,所以自救时,需尽快排出水箱中的水,故C正确;D、潜艇从刚要露出水面至漂浮在水面的过程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小,由可知,受到的浮力将变小,故D错误。故答案为:C。11.【答案】D【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由可知,某电阻阻值变大,其两端电压也将变大。【解答】由可知,电源电压不变,电阻变大,则电路中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示数将变小。串联电路电阻越大,分压越大,电压表测量应变片两端电压,应变片电阻变大,可知其两端分压也将增大,则电压表示数变大。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等于应变片的电阻,可知比值也将变大。故答案为:D。12.【答案】C【知识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像七巧板漂浮在软流层上。【解答】①舌羊齿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紧靠舌羊齿不可能迁徙至这么远的位置,说明在很久以前,非洲、南美、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可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故①合理;②“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岩浆活动导致海底扩张,岩浆活动导致了大陆漂浮,可知“海底扩张学说”解决动力来源方面支持了“大陆漂移学说”,故②合理;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故③不合理;④地球表面的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大多发生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交界处地壳运动较频繁,故④合理。故答案为:C。13.【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心脏和血管【解析】【分析】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在什么方位,要将该物体移至视野中间时,就将该物体往什么方位移。【解答】A、由图可知,图丙中红细胞成单行通过,可知该血管为毛细血管,故A正确;B、物镜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图乙中的②物镜长度更长,可知是在使用高倍物镜观察,故B错误;C、显微镜通过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调节视野亮度,故C错误;D、图丙中b在视野的右上角,显微镜成的是倒立的像,可知物体的实际位置在视野的左下角,所以要将物体移至视野中间,应将载玻片向右上角移动,故D错误。故答案为:A。14.【答案】B【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血液【解析】【分析】血液经过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解答】A、肺部有大量的肺泡,增加了肺部气体交换的面积,是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表现之一,故A不符合题意;B、a是从肺泡中流出的血液,含氧量较高是动脉血,b是流进肺泡的血液,含氧量较低,是静脉血,故B符合题意;C、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部气体交换,故C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d为进入人体的气体,c为呼出的气体,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可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即c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d气体中的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5.【答案】D【知识点】控制变量法;牛顿第一定律;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解析】【分析】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在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应控制其他因素相同,确保变量的唯一性。【解答】A、由图可知,实心球的高度先变大后变小,上升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实心球的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实心球在最高点时速度不为零,若一切外力消失,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实心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图乙可知,在角度小于40°时,距离随角度的增大而增大,角度大于40°时,距离随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在40°时,距离最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投掷距离除了与出手高度、出手角度有关外,还与出手瞬间的速度有关,所以要探究出手高度的影响时,应控制出手角度和出手瞬间的速度相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6.【答案】(1)酸(2)放出(3)【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碱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碱可以和酸、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以及酸碱指示剂反应。(2)遇水剧烈放热的物质:生石灰、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3)除杂的原则是所加试剂不能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且与杂质反应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1)由碱的通性可知,碱还能与酸发生反应。(2)生石灰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同时剧烈放热。(3)钙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反应产生沉淀,所以可用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除去氢氧化钙,同时不会有新的杂质引入,方程式为。17.【答案】(1)同化(2)3(3)C【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心脏和血管;血液循环;人体血液循环模型【解析】【分析】(1)同化作用:指的是生物体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新的自身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异化作用:指的是生物体不断氧化自身组成物质,释放能量,并不断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2)食物中的糖类最终在小肠中被消化成葡萄糖,再由小肠吸收进血液。(3)C为右心房、D为右心室,A为左心房,B为左心室,口服或静脉注射的药物,最先到达的也是右心房,吸入的药物最先到达的是左心房。【解答】(1)将食物消化并吸收进入血液,用于合成新的自身所需,属于同化作用。(2)餐后两小时,食物中的葡萄糖由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可知图中3位置的血液中血糖含量最高。(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经上下腔静脉最先进入右心房,即图中点的C。18.【答案】(1)汽化(蒸发)(2)变大(3)BCA【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蒸发操作与粗盐提纯;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解析】【分析】(1)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蒸发在任意温度都可进行。(2)判断溶质和水的质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3)过滤用于分离不互溶的固体和液体,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解答】(1)海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2)右侧海水中的水进入左侧,右侧海水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不变,由可知,右侧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变大。(3)粗盐提纯,先将粗盐溶解(B),再进行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C),最后再蒸发结晶(A)。19.【答案】(1)电磁感应(2)600(3)40【知识点】电磁感应;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机械效率的计算【解析】【分析】(1)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2)做功的条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3)装置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能相当于有用功,机械能相当于总功,利用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解答】(1)重力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相当于发电机,原理是电磁感应。(2)重力做功:。(3)重力做功为总功,电能为有用功,电能为,机械效率为。20.【答案】细胞体;感受器【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应答性反应与反射弧【解析】【分析】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解答】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由图可知A为突起,B为细胞体。摄像头接受外界的刺激,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感受器。21.【答案】(1)A(2)满月(3)折射【知识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阴历与月相的关系;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太阳系的组成【解析】【分析】(1)根据火星与太阳形成“此升彼落“现象,可知地球在太阳和火星之间。(2)月食出现在十五、十六,当天的月相是满月。(3)光经过不同介质或同种不均匀介质时发生折射,不同色光的折射能力不同。【解答】(1)由“火星冲日”时火星、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火星与太阳形成“此升彼落“可知,地球应在太阳和火星之间。故答案为:A。(2)月全食的成因是月球进入了地球的阴影区,地球在月球和太阳之间,当天的月相为满月。(3)月全食发生时,虽然地球挡住了太阳,但由于地球大气层的存在,光经过不均匀介质时发生折射,有部分红光折射到月球表面,出现了“红月亮”。22.【答案】(1)mgh(2)动能转化为内能(热能)(3)0.2【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解析】【分析】(1)做功的条件: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2)物体最终停止,动能减小,摩擦生热,动能转化为内能。(3)物体最多可以在水平面上移动3m,据此判断物体最终的位置。【解答】(1)从A点到水平面,物体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h,故重力所做的功为:。(2)物体最终静止于C点,从B到C,物体克服摩擦做功,将动能转化为内能。(3)物体最终静止于C点,从B到C,物体减小的动能为mgh,BC间距离为3m,BD间距离为0.7m,可知物体可以在BD间循环4次,最终停在距离B点0.2m的位置。23.【答案】(1)叶圆片浮起数目的平均数(2)二氧化碳浓度;温度(3)在适宜的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植物光合作用强【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解析】【分析】(1)实验采用了转换法,用更易观察的叶圆片浮起数目的平均数来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弱。(2)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热量的能力强。(3)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叶圆片浮起数目的平均越多,说明光合作用强度越大。【解答】(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统计的是叶圆片浮起数目的平均数,可知是通过叶圆片浮起数目的平均数来反映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2)由题中信息可知,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释放二氧化碳,所以使用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碳酸氢钠溶液的目的是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相同。电流具有热效应,光源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对实验造成干扰,所以在光源前放置盛有50毫升清水的柱形容器。(3)由表中数据可知,由甲到丁,光照强度逐渐减弱,叶圆片浮起数目的平均数逐渐减小,光合作用越弱,故可得: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植物光合作用强。24.【答案】(1)h0-h1(2)C(3)形变量的平方(4)B【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势能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1)形变量指的是原长和压缩后长度之间的差值。(2)实验采用了转换法,弹性势能大小与形变量有关。(3)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结论。(4)转换法指的是用更易观察的现象来反映不易观察的现象。【解答】(1)弹簧的原长为,压缩后的长度为,可知弹簧被压缩时的形变量的表达式x=h0-h1。(2)压缩后弹簧的长度为,释放后铁块下端到水平面的高度h2,可知弹性势能大小可用h2-h1来表示。(3)由表中数据可知,,即同一根弹簧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4)本实验中反映弹簧弹性势能大小的方法称为转换法。A、研究电流时,常将电流比作水流,采用的是类比法,故A错误;B、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木块被小车撞击后移动的距离来反映小车的动能大小,采用了转换法,故B正确;C、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的关系时,控制了导体的长度、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故C错误;D、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来反映磁场的分布情况,采用了模型法,故D错误。故答案为:B。25.【答案】(1)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2)保持不变;二氧化碳溶于水中或与水反应(答出一点即可);可以【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步骤、收集与注意事项【解析】【分析】(1)多孔隔板可以将大理石和稀盐酸分离,从而控制反应的进行和停止。(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使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会有损失,通过计算,发现损失的气体较少,所以能用排水法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解答】(1)装置B中将大理石放置在多孔隔板上,向上提起长颈漏斗时,大理石和稀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所以B的优势是:可知控制反应的进行和停止。(2)②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形成稳定的压强差,压强传感器的读数不会发生改变。压强瞬间增大,是因为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压强逐渐减小,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导致气体减少,压强减小。⑤消耗CO2的量约为收集到的CO2总量的0.53%,消耗的二氧化碳的量较少,因此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26.【答案】(1)将电流表调零(2)R断路(3)没有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4)C【知识点】电流的测量及电流表的使用;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分析】(1)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指针向左偏,原因是正负接线柱接反。(2)电压表测量对象断路时,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电压表测量对象短路时,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没有示数。(3)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由欧姆定律可知,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4)利用欧姆定律计算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最大值,所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要大于或等于该最大阻值,还要考虑滑动变阻器运行通过的最大电流。【解答】(1)闭合开关前,电路中没有电流经过,电流表指针没有指示刻度线,说明没有进行调零,接下来应将电流表调零。(2)电流表示数为零,说明电路中可能存在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则故障原因是定值电阻R断路,电压表串联进电路,电压表阻值很大,所以电流表示数为零。(3)由图像中的数据可知,当电阻为5欧姆时,电流为0.4A,由欧姆定律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2V;当电阻为10欧姆时,电流为0.3A,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没有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所以A图像是错误的。(4)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越大时,电路中电流越小,由图乙可知,电路中最小电流为0.1A,此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电路中最大电流为0.4A,所以滑动变阻器运行通过的电流要大于等于0.4A。故答案为:C。27.【答案】(1)A;C;D(2)品红溶液褪色(3)随着浓硫酸的消耗和水的生成,浓硫酸变成了稀硫酸,稀硫酸和锌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与碱的反应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不需要引流。(2)根据题中提示的二氧化硫的性质进行解答。(3)D处气体能燃烧,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可知该气体为氢气。【活动三】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强。【解答】(1)A、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若不小心溅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最后再涂小苏打溶液,故A正确;B、浓硫酸遇水剧烈放热,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在稀释时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故B错误;C、稀硫酸能与铁锈发生反应,将铁锈溶解,可用于除铁锈,故C正确;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吸水性属于物理性质,故D正确。故答案为:ABD。(2)由“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知B中的现象为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产生。(3)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变为稀硫酸,锌是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活动三】由图可知,M点电导率最小,此时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离子浓度较小。28.【答案】(1)胰岛素(2)呼吸道;特异性【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常见的传染病;人工免疫及免疫失调【解析】【分析】(1)正常人血糖含量高时,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增多,将多余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在肝脏或肌肉中,从而降低血糖含量。(2)根据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判断传染病类型。注射疫苗属于特异性免疫。【解答】(1)糖尿病形成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血液中的血糖含量过高。(2)甲流经过飞沫和空气传播,可知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注射甲流疫苗,只具有防御甲流的功能,可知属于特异性免疫。29.【答案】(1)分解反应(2)乙、甲(3)解:设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为m100gx6.8%=mx10%m=68g【知识点】气体装置的装配、连接、选择与气密性检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解析】【分析】(1)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2)若乙为发生装置,乙中管口在液面以下,会将液体压进甲中,气体不能通过甲进入呼吸面罩,无法实现吸氧。(3)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据此列式计算。【解答】(1)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有多种,属于分解反应。(2)B瓶为气体发生装置,若甲为发生装置(即B),气体从甲进入乙(即A),乙和呼吸面罩相连,实现吸氧。30.【答案】(1)解: 当光照强度为为 3cd 时, 光敏电阻R=6.0Ω(2)扫地30min消耗的电能为:待机6min 消耗的电能为:扫地30min和待机 6min 消耗的总电能:(3)应该用阻值较大的电阻替换定值电阻R0【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解析】【分析】(1)根据图丙读出电阻的阻值,结合欧姆定律计算电流和电压。(2)分别计算扫地和待机时消耗的电能,将两部分电能加在一起,即为消耗的总电能。(3)电磁继电器的改进中,一般保持控制电路的电流不变,通过改变电路中其他电阻的阻值或者电源电压来实现条件的改变。【解答】(3)灰尘更少,即光照强度更大,由图丙可知,光敏电阻的阻值更小,为了使控制电路中电流不变,可增大定值电阻的阻值。31.【答案】(1)氮(2)硫酸铝(3)需要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342 474171g xX=237g【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盐与化肥【解析】【分析】(1)肥料的种类有: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2)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指的是消耗后又在其他反应中生成的物质。(3)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解答】(1)硫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可知属于氮肥。(2)由图像可知,反应时硫酸铝转化为氢氧化铝,又重新转化为硫酸铝,可知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硫酸铝。32.【答案】(1)改变拉力的方向(2)当灯柱左端从水平地面刚被吊起时,(3)【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机械效率的计算【解析】【分析】(1)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改变力的大小。(2)通过杠杆平衡条件计算B点的拉力,由滑轮的特点计算拉力大小,B是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3)。【解答】(1)由图可知,滑轮A的位置不会随着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可知是定滑轮,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3月中考模拟科学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初中名校发展共同体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3月中考模拟科学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