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法律保障生活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法律保障生活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9.2法律保障生活(导学案)
姓名: 班级:
课题 9.2法律保障生活 课型 新授课 课时:1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对限制燃放鞭炮的探究,理解法律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法治意识:通过对议学活动的探究,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作用,明确法律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保护公共利益、法律促进社会发展,增强法律观念。
重点 法律的重要性
难点 法律的重要性
课前案
自主预习:(铅笔)标划出重点段、核心句、关键词,落实在课本上。
课堂案
基础知识点(5分钟)
1.▲法律如何保障生活?(法律的重要性/作用)
①法律是调整 、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 。
②法律维护 。
③法律保护社会 。
④法律促进 。
2.法律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
①法律通过规范 的行为,实现社会的有序运行;
②通过建立和实行各种 ,维护社会的文明和谐;
③通过调解纠纷和制裁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3.法律是如何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
①社会公共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蕴含每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②法律通过设定个人权利的界限,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③个人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滥用权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4.法律是如何促进社会发展的?
①法律为促进各行业各领域事业发展,建立健康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秩序,提供方向指引和有力保障。
②不断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调以 和 解决新时代社会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社会生活的制度化、法治化。
(二)(交流合作→共享共长) 25分钟
【学习任务一】环节一:厘定责任界限,抛开法律能行?
议学材料:据初步统计,受损车辆的维修费用高达580万元,这一数字对于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而涉事的男孩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这笔巨额赔偿款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网友们对此议论纷纷,巨额赔偿的关注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事件的传播和发酵。
议一议:结合议学情境,请你谈谈一方受损索赔急切,一方赔不起,拿什么平息这场纠纷?
【学习任务二】环节二:推动社会进步,法律靠何赋能?
议学材料:2025年春节前夕,钱某未取得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经朋友介绍,从邻省非法购入价值40余万元的烟花爆竹。藏于老旧居民楼地下室,元宵节当天,顾客在地下室附近燃放时发生爆炸,造成两人受伤。接到报警后,应急管理部门依据许可证制度,查实钱某非法经营行为;公安部门按照运输监管制度,对其非法运输行为进行追责。最终,钱某非法所得被没收,处以20万元罚款。
议一议:结合议学情境,在钱某案里,法律如何防止社会成员非法涉足烟花爆竹行业?
议学活动:该起事件的全部损失是否都将由孩子的监护人来承担?
结合议学情境,你怎么看待这个事件?
议学材料:上世纪90年代,出于安全和环保考量,许多城市禁放烟花爆竹,此举降低了火灾隐患与空气污染。但禁放让年味变淡,民众呼声渐高。2005年前后,不少城市调整政策,选择“有限开禁”。如今,各地多推行“限制燃放”。在春节期间,各地划定特定区域,规定除夕到正月初五等特定时段准许燃放。这种举措既满足民众对年俗的情感需求,又能管控安全与环境风险,让传统习俗与城市治理达到双赢。
议一议:结合议学情境,请你谈谈从禁放到限放,法律怎样推动社会良性发展?
【学习任务三】环节三:遵守法律规定,共筑和谐家园
议学延伸:倡议书需包含燃放危害,以及可采取的行动,如劝阻家人违规行为等。语言要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感染力强,字数控制在200-300字。
(三)练习
1.“如果社会是列急速行驶的火车,法律就是让火车正常行驶的轨道。”这告诉我们( )
①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②只有法律才能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③法律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秩序
④法律是规范社会生活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下面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 )
①有了法律国家就能治理好
②法治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唯一
③法律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
④法律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李老师在班会上强调,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营造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环境,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同时,李老师还列举了许多关于法治的名言警句。以下内容会在李老师列举范围之内的有( )
①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 ②国有常法,虽危不乱
③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 ④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
4.2024年10月25日,贵州省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余华英拐卖儿童案做出重审一审宣判,被告人余华英以拐卖儿童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余华英拐卖儿童案的审判,不仅关乎对犯罪者的严厉惩处,更关乎司法公正的底线坚守。下列对该案例的分析,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余华英的行为侵犯了被拐儿童的人身自由
②对余华英的审判是法律规范公民行为的体现
③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④法律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最有效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家庭,幸福美满,母慈子孝;校园,蔚然成风,生机勃勃;社会,和谐安定,公平有序……这一幅幅画面都离不开法律,这是因为( )
①只要不违法,法律就离我们很遥远 ②法律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
③法律是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④生活需要法律,法律保障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结合以下四个情景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回答问题:
情境 相关的法律
情境一 在医院的取药窗口,有退役军人优先的标志 《退役军人保障法》
情景二 交警对过往机动车驾驶员进行酒精检测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情景三 银行柜员识别出电信诈骗后,阻止客 户向诈骗账户汇款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情景四 经过人民法院的调解,诉讼双方当事人在庭前达成协议,顺利解决纠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结合以上情境材料,从“法律保障生活”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知识梳理
1.①社会关系。②社会秩序。③社会公共利益。④社会发展。
2.①全体社会成员;
②社会制度;
③违法犯罪。
4.法治思维 法治方式
三、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C D A D D
6.①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在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法律维护社会秩序。③法律保护社会公共利益。④法律促进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