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告别拖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九课 告别拖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北师大版《心理健康》八年级告别拖延症 教案
课题 告别拖延症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深刻认识时间的宝贵,让他们拥有积极应对生活的态度,在战胜拖延的过程中,体会到内心的愉悦,从而能正向地评价和认识自己,充满热情地投入生活。
认知目标
使学生清晰了解拖延行为的表现和产生的多种原因,掌握合理安排任务、目标细分等应对拖延的方法,明白时间管理和意志力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行为目标
鼓励学生学会制定日工作安排计划,能够细分目标,强化目标的完成度,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行动,逐步摆脱拖延行为,养成有效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
重点 分析拖延行为产生的原因,探讨并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让学生从认知上理解拖延行为,从行动上找到解决办法。
难点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应对拖延的方法真正运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克服拖延的惯性,逐步建立起高效的时间管理习惯和强大的意志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老师满脸笑容地说:“同学们,老师跟你们讲,我上次假期本来雄心勃勃,打算看 4 本书,结果呢,暑假都快结束了才想起来这事儿,最后熬夜看书也没完成计划。你们呢,暑假都是咋过的呀?早上几点起,晚上几点睡?作业啥时候做的?有没有跟老师一样的‘拖延趣事’呀?” 学生纷纷分享自己的暑假经历,比如睡懒觉、尽情玩耍、作业拖到最后才写等。 用老师自己的亲身经历开场,像朋友聊天一样,轻松有趣,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还能自然地引出这堂课的主题 —— 拖延行为。
讲授新课 认识拖延行为
1. 老师神秘兮兮地说:“同学们,咱们来做个小测验,看看大家有没有拖延的‘小毛病’。” 发放拖延小测验问卷,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勾选 “是” 或 “否”。
2. 测验结束后,老师引导:“大家都做完啦,那咱们一起来看看,拖延到底是怎么回事。拖延呀,就是喜欢把该做的事儿往后推,逃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这可不是什么好特质哦,会影响咱们的学习和生活呢。现在,咱们分组讨论讨论,为啥会出现拖延行为呀?”
(二)应对拖延第一招 —— 合理安排任务
1. 播放《苍蝇的一分钟生命》视频,然后问:“同学们,苍蝇那么多任务,怎么才能快点完成呢?这个视频给你们啥启发呀?”
2. 讲解二八原则:“同学们,有个超厉害的二八原则,就是用 20% 的努力能实现 80% 的价值。咱们每天都有一段时间效率特别高,占一天时间的 20%。大家赶紧想想,自己啥时候最有效率,然后把重要的学习任务安排在这个时间段,就能事半功倍啦!来,咱们一起填填这个时间表。”
(三)应对拖延第二招 —— 目标细分
1. 绘声绘色地讲山田本一的故事:“同学们,有个日本马拉松运动员山田本一,可牛啦,两次拿世界冠军!记者问他咋做到的,他说靠智慧。大家肯定好奇,马拉松不就是比体力耐力嘛,能有啥智慧?10 年后谜底揭晓,原来他比赛前会把路线标志画下来,把 40 多公里赛程分成好多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啦。你们从这个故事里学到啥啦?”
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现在,咱们来动动脑子,小组讨论讨论,怎么设定小目标,能让自己周末 8 点前睡觉?下次月考前怎么准备?中考怎么取得好成绩?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分享分享哦!” 认真做拖延小测验,然后分组热烈讨论拖延行为产生的原因,比如任务太难、太耗时间、自己没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怕被别人笑话等。
2. 观看视频后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从视频中得到的启示,比如要合理安排时间、做计划很重要等。认真思考自己一天中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填写时间表。
3. 听故事听得津津有味,积极分享自己的启发,比如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更容易实现。分组讨论设定小目标的方法,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通过小测验和讨论,让学生直观了解自己的拖延情况,深入分析拖延原因,对拖延行为有更清晰的认识。
借助视频和二八原则,让学生明白合理安排任务的重要性,学会根据自身情况规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 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讨论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掌握目标细分的方法,增强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动力。
课堂小结 老师总结:“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了拖延这个‘小怪兽’,知道了它的表现、产生原因,还学会了好多打败它的办法,像合理安排任务、把目标细分。时间可是很宝贵的,就像《明日歌》里说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咱们可不能总被拖延牵着走。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合理安排时间,跟拖延说拜拜,让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都更精彩!” 学生认真聆听老师的总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对整节课内容进行梳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再次强调时间的宝贵和战胜拖延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还挺高的,通过小测验、小组讨论、看视频、听故事这些活动,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不过呢,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个别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不太积极,可能是不太好意思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后教学的时候,得更关注这些不太主动的同学,多鼓励他们,让每个同学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