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青团员之歌》《拉起手》教学设计课题基本信息课题 《共青团员之歌》《拉起手》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版本 人教版 册别 上册1.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 《共青团员之歌》是一首前苏联歌曲,具有典型的俄罗斯风格,节奏简洁,旋律坚定有力,音乐形象鲜明,前半部分坚定有力,后半部分深情亲切,展现了苏联青年奔赴战场的决心与对故乡的眷恋。《拉起手》是一首充满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词简洁,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切分节奏和跨小节连线的运用是其特色。 2.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歌曲的情感表达和节奏把握有初步理解,但在歌曲情绪处理和复杂节奏(如切分音)的掌握上仍需加强。同时,学生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适合通过实践性作业提升音乐素养。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讲授法、练习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资料、自制音源道具。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制作 PPT 课件,包含歌曲背景、乐谱、节奏型图示等。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过程与结果:通过聆听、分析、练唱,准确有感情地演唱《共青团员之歌》和《拉起手》,掌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及情绪处理;能运用自制音源为《拉起手》模拟足球比赛现场配乐,完成小组合作表演。 素养导向:提升审美感知能力,分析歌曲的调式色彩和情绪特点;培养创意实践能力,利用生活物品创作音效,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文化理解,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歌曲的内涵与精神。 演唱表现:能否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音准和情绪,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合作实践:小组自制音源的创意性、配合度及表演效果,通过小组展示、互评打分和教师点评进行评价。 文化理解:对歌曲背景和主题思想的理解,结合课堂回答和课后作业(如手抄报、诗歌创作)进行评价。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演唱两首歌曲,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理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和主题思想。 学习难点: 《共青团员之歌》中情绪的细腻处理(如从坚定到深情的转换)。 《拉起手》中切分节奏加跨小节连线的准确演唱及自制音源与音乐的配合。 情绪处理:通过分段分析歌词内容,结合历史背景讲解,引导学生想象歌曲场景,采用对比练习法,感受不同段落的情绪差异。 节奏难点:单独讲解切分音的概念和常见形态,通过拍手、跺脚等肢体动作练习节奏型,分声部练唱旋律,逐步合练。 合作实践: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和课堂分组讨论,明确分工,多次练习音源与音乐的配合,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指导改进表演效果。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一、教学导入 师生活动:教师出示中国共青团团徽图片,提问 “你认识这个标志吗?它代表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回忆共青团的相关知识,引出课题《共青团员之歌》和《拉起手》。 通过熟悉的团徽形象激发学生兴趣,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明确本节课的主题,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二、歌曲讲解 歌曲背景介绍: 教师讲解歌曲创作于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的 1947 年,是话剧《路途的起点》插曲,播放战争相关图片和视频,说明歌曲展现了苏联青年保卫祖国的决心和对故乡的深情。 2.歌曲欣赏与分析: 播放歌曲视频,提问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你能感受到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前半部分的坚定有力和后半部分的深情亲切。教师范唱,讲解进行曲风格的特点(曲调规整、节奏鲜明),带领学生分析乐谱中的附点节奏和弱起小节,通过拍手打节奏帮助学生掌握。 3.旋律与歌词练唱: 教师伴奏,学生哼唱旋律,注意节奏和音准;加入歌词演唱,强调 “再见了,亲爱的妈妈” 等段落的情感表达。完整演唱歌曲,分组比赛,互相点评演唱的情绪和节奏。 4.歌曲主题引入:播放和平友谊相关的图片和视频,提问 “你认为友谊的重要性是什么?” 引出《拉起手》的主题 —— 和平、友谊、团结。 5.歌曲欣赏与节奏学习: 播放歌曲视频,学生思考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内容?情绪是怎样的?” 感受热烈、欢快的情绪。 复听歌曲音频,教师出示切分音常见形态(如①x x- x ②xx x 等),指导学生找出歌谱中的切分节奏型,通过拍手、跺脚练习,体会切分音的韵律感。 6.分声部练唱与歌词处理: 教师伴奏,学生分声部练唱旋律,重点练习弱声部,唱准切分节奏;两声部合练,注意声部间的协调。 加入歌词演唱,要求声音有跳跃感,口腔打开,气息支持,表现出热情、亲切的演唱感情。 7.歌曲分析与主题总结:分析歌曲结构(两个乐段,第一乐段热情,第二乐段欢快),解释 “白帆” 象征少年儿童对生活的美好理想,引导学生总结歌曲主题思想。 通过背景讲解和视听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内涵;分步骤练唱解决节奏和情绪处理难点,培养视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情境引入和节奏专项练习,突破切分节奏难点;分声部练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音乐感知能力,结合象征意义分析,深化对歌曲主题的理解,传递和平友谊的价值观。三、合作探究 学生按照分工制作和调试音源,跟随《拉起手》音乐多次配合练习,小组内互相倾听、评价,调整音效的衔接和与音乐情绪的融合度。 通过真实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兴趣;分解任务和小组讨论培养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能力;实际操作中提升对音乐与生活关系的理解,增强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落实创意实践核心素养。四、课堂练习 各小组展示模拟足球比赛场景的配乐表演,其他小组从音源创意、配合度、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总结点评,肯定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小组展示和互评,检验合作探究成果,培养评价能力;拓展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应用能力和创造力,加深对音乐与情感表达关系的理解。五、课堂小结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包括两首歌曲的演唱、节奏特点、主题思想,以及自制音源的实践过程;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教师总结强调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和平友谊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音乐、热爱音乐。 系统梳理知识与技能,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持续兴趣,为课后学习奠定基础。5.板书设计6.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