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要有自信 表格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人要有自信 表格式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七下4.1《人要有自信》教学设计
科目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七年级下册 题目 《人要有自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人要有自信》本课时聚焦“人要有自信”,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自信的内涵、作用、来源以及与自负、自卑的区别,助力学生树立正确自信观念,对其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意义重大。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自我意识渐强,渴望展现自我,但部分学生因自身能力或外界评价,易产生自卑或自负心理,急需正确认识自信并掌握建立自信的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1.道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自信观念,培养自信乐观品德,面对困折保持坚定信念,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2.健全人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看待自身能力,克服自卑与自负,塑造健全人格,增强心理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 3.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自信在个人成长和目标实现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学习和生活负责的态度,激励自我进步。 4.法治观念:通过学习自信内涵,引导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自信表现,增强法治和道德规范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信的内涵、作用和来源;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自信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生活中培养自信品质,克服自卑和自负心理。
教学过程——主要思路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诗词赏析
展示李白的“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设问:从这些诗词中,启示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青春活力? 提示:这些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能力的坚信以及对未来的积极展望,启示我们要拥有自信,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理想,勇敢面对生活。 结论:引出本节课主题“人要有自信”。 通过经典诗词,营造文化氛围,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自信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感受诗词魅力的同时,初步体会自信的力量,为后续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环节一:展自信风采,悟自信内涵
活动一:自信风采展“庄恩琪” 设问:从庄恩琪的身上,谈谈你对自信的理解。 提示:庄恩琪在舞台上毫不怯场,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说明自信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敢于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展示考试前同学们阳光自信的笑容、自信满满的才艺表演、飞行员和航天员的自信神态图片。 【笔记】1.自信的内涵?P34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是一个人自身能力的彰显,是一个人精神风貌的体现。 以庄恩琪的故事为切入点,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感悟自信的表现,结合图片强化认知,引导学生总结自信内涵,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内心对自信的向往。
环节二:与自信同行,知自信力量
活动二:钱学森“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 观看视频 设问:从钱学森先生的话语中,你感受到怎样的自信力量? 提示:钱学森的话体现出他坚信中国人在科研领域有能力超越外国人,这种自信让他和团队在艰苦的科研道路上不畏困难,勇往直前,最终取得成功,所以自信能给予人强大的精神动力,让人在面对困难时充满希望,不轻易放弃。 结论:①自信让人乐观坚定。 自信演讲挑战赛—竞赛心理状态辨一辨 设问:请说一说三位同学分别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会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安心紧张且认为自己不行,这是自卑状态,可能导致他发挥失常,错过锻炼机会;刘峰过度高估自己,不屑准备,属于自负,可能在比赛中因轻敌而失败;王宇相信自己且做好充分准备,是自信状态,更有可能在比赛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获得成长。 【笔记】2.自负、自卑、自信的区别/表现?P35ABC A.自负表现为:过高地估计自己,自以为是,好高骛远。 B.自卑表现为: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低估自己的能力,不敢尝试。 C.自信表现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坦然面对真实的自己,从容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结论:②自信让人远离自负与自卑。 【笔记】3.自信的作用?P35①② ①自信让人乐观坚定。 ②自信让人远离自负与自卑。 借助钱学森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引导学生体会自信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竞赛心理状态的辨析,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确自信、自负和自卑的差异,深化对自信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
环节三:聚最新变革,寻自信来源
活动三: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的追梦AI路 观看视频 设问:DeepSeek能震惊全球的自信,秘诀之一是? 结论:①自信源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实力。 设问:DeepSeek能震惊全球的自信,秘诀之二是? 结论:②源于在和他人交往中获得的肯定 聚焦:“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设问:结合两会报告,DeepSeek能震惊全球的自信,秘诀之三是? 结论:③源于从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中获得的安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 【笔记】4.自信的来源?P36①②③ ①自信源于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实力, ②源于在和他人交往中获得的肯定, ③源于从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繁荣富强中获得的安全感、成就感和自豪感。 以梁文锋的真实经历为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寻自信的来源,使学生认识到自信的形成与个人努力、他人认可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建立自信。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