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顾拜旦1.了解顾拜旦的相关常识及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梳理文章内容。2.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感受演讲的魅力。3.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积极投身于人类的和平事业。 学习目标顾拜旦(1863—1937),法国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他是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设计者,运动员誓词的起草者。他赋予奥运火炬崭新的时代意义,他主张奥林匹克运动是“自由超越的领域”,并确立了他终身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一、走近作者1896—1925年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925年起任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928年获诺贝尔和平奖。代表作有《体育颂》等。五环会旗从左至右为天蓝、黄、黑、绿、红五种颜色,原来是概括各国国旗的颜色,1979年又解释为:“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更进一步的说明是:黄色代表亚洲,绿色代表欧洲,红色代表美洲,天蓝色代表大洋洲,黑色代表非洲。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古奥运会停办约一千五百多年后复兴起来的。古奥运会在公元4世纪末废止,举办古奥运会的圣地奥林匹亚也因战乱和地震成为一片废墟。19世纪末,顾拜旦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奥林匹亚遗址考古的重大发现等诸多有利条件下,积极推动奥运会的复兴。1896年,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召开。二、背景资料现代奥运会每四年举办一届,若因故不能举行,届数仍按顺序计算。奥林匹克运动会曾因两次世界大战中断过三届(1916年、1940年、1944年)。1916年本应在德国柏林举行第六届奥运会,却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停办。本文是顾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在这之前,由于受到国际政治局势的影响,加之奥林匹克运动自身存在着很多弊端(选手项目冲突、兴奋剂欺骗行为等),这些情况促使他对奥林匹克精神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词语解释【复兴】 衰落后再兴盛起来。【浩劫】 大灾难。【指摘】 挑出错误,加以批评。【推崇】 十分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日益】 一天比一天更加。【襁褓】 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拙劣】 笨拙而低劣。【针锋相对】 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策略、论点等尖锐地对立。【相辅相成】 互相补充,互相配合。【误入歧途】 因受迷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暴风骤雨】 来势急速而猛烈的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迅猛的群众运动。【分崩离析】 形容集团、国家等分裂瓦解。【行将就木】 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自圆其说】 使自己的论断或谎言没有破绽。【一呼百应】 形容响应的人很多。【愧不敢当】 感到惭愧,承当不起。题目介绍“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题目直接点明了本次演讲的背景及目的,简洁明了,便于读者把握。说说标题的作用?整体感知初读课文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第1段)(第8—10段)(第2—7段)概括每段的大意,逐步完善思维导图第1段第2段第3段第4段第5段第6段第7段第8段第9段第10段奥林匹克运动5年来的发展情况奥林匹克精神被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内涵自信、平和奥林匹克主义和一般体育运动的区别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意义对下一届申办奥运会国家的祝愿奥林匹克必须要面向大众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社会底层的人赞美听众对奥林匹克光明未来的憧憬(第1段)回顾历史(2--7)阐述奥林匹克精神内涵(第8--10段)展望美好前景这篇演讲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为什么会有这次庆祝活动呢?(第1段,注意标注关键句)五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次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的挺了过来。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明确:庆祝奥林匹克复兴,凸显焕然一新的奥林匹克精神。课文讲解1.阅读第一段,“五年前”具体是指哪一年?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这一年有什么重大事件?作者为什么要回顾奥林匹克运动过去5年的历史?五年前是指1914年。这年曾在巴黎庆祝恢复奥林匹克运动20周年。回顾过去5年的历史,在内容上,说明奥林匹克运动的现状,强调奥林匹克运动复兴的重要意义;在结构上,引出下文,为听众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复兴做铺垫。2.阅读2-4段奥林匹克运动与一般体育运动有何关系?包括但又超越一般体育运动:强调竞技,给运动员个人带来胜利感奥林匹克运动:除了追求胜利,还强调愉悦和美。有何区别?3.阅读第5段,作者认为“我们”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的原因是什么?一是“我们”正处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渴求进步但又常常误入歧途的人类精神开始致力于将青少年从平衡状态中挣脱出来;二是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4.阅读第6段,作者如今认为1914年举办的周年庆典,完美实现了奥林匹克主义吗?为什么?不完美。一项运动,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内,没有面向大众。5.作者认为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什么?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1)平和与自信。(2)区别于一般的体育运动,与自然、艺术等融为一体,具有美感;激发荣誉感。(3)教育青少年,将青少年从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中解脱出来。(4)大众参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具有公平性。6.阅读2-7段,试着概括顾拜旦所阐述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7、阅读8-10段,作者在最后提出了怎样的愿望 表达了对决定申办下一届奥运会的国家的祝愿,以诗意的语言表明了对奥林匹克光明的未来的憧憬。8、这篇文章属于什么结构?首尾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内容上:首段既回顾历史,又指出奥林匹克运动对将来有崭新意义。两段都表达了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无限期望。结构上:首尾照应。课文结构:总——分——总方法总结——某段文字、某句话在文中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答:结构上,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总领全文。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内容上,分析该内容在文中的句意和作用。当时是历史的转折关头,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重大事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剧变,形势严峻。“渴求进步但又常常因夸大某种正确思想而误入歧途的人类精神,开始致力于将青少年从平衡状态中挣脱出来。于是,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世界应该重新找到和平,这就要求人们具有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勇气与自信,那么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奥林匹克精神就应肩负起这一使命。9.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倡导奥林匹克精神。本文从多方面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认为奥林匹克主义能使人养成平和与自信的品质,包括但又超越一般的体育运动精神,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是属于大众的。作者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激情澎湃的畅想美好前景,确信奥林匹克精神必将如阳光般普照大地。主旨归纳结构梳理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简要回顾奥林匹克主义五年的发展历史特点和宗旨发展理念和精神内涵畅想前景:阳光普照大地,极大收获剖析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不同之处阐述宗旨——通过体育竞赛来教育青年大众参与底层人们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回顾阐述展望1.语言优美,庄重典雅,具有形象性。演讲的重点是阐述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作者用优美形象的语言将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表达出来,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例如,“我的印象反而是我正目睹它再次含苞欲放”“狂风骤雨之后,我们迎来破晓的黎明”等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写作特点2. 格局宏大,意义深远,具有前瞻性。奥林匹克主义能使人养成平和与自信的品质,包括但又超越一般的体育运动精神,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是属于大众的——作者所阐述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超出了他所处时代人们的认识,这一深邃的思想具有前瞻性,难能可贵。拓展迁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东道国最后一个出场是历届奥运会的惯例,8月8日的中国国家体育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出场使得全场观众欢声雷动,人们惊奇地发现,引领中国体育代表团进入鸟巢的并不是传说中的姚明一人,汶川映秀小学的抗震救灾“小英雄”林浩跟随在姚明身边,引领着中国代表团。最动容瞬间中国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奥运梦可谓历尽艰辛,年初的雪灾、五月的地震,中国在大自然的磨砺中依然坚守着自己心中的奥运梦。小林浩的出现并不是牵强附会,他在灾难面前勇救两名同龄人,同样彰显着奥运所倡导的与自己竞争、与自然斗争的顽强精神。1.下列加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浩劫(jié) 湛蓝(zhàn) 狂风骤雨(jù)B.枷锁(jiā) 拙劣(zhuó) 含苞欲放(bāo)C.祈祷(qǐ) 萦绕(yíng) 一呼百应(yìng)D.愚蠢(chǔn)指摘(zhāi) 携手并进(xié)答案及解析: D。A.骤—zhòu。B.拙—zhuō。C.祈—qí。课堂练习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涎生 奠定 挚爱 共聚一堂B.赋于 呆板 目睹 愧不敢当C.声誉 绚丽 束缚 误入岐途D.恢复 呈现 肤浅 自圆其说答案及解析: D。A.涎—诞。B.于—予。C.岐—歧。3.下列有关文章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顾拜旦在1919年4月瑞士洛桑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大会上发表的演讲。B.顾拜旦用优美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认为奥林匹克精神能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C.演讲者真诚的语气、绅士的风度、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的独特见解牵动着听众的心。D.顾拜旦熟悉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现状,所以演讲能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答案及解析: B。由文中语句“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可知B项表述有误。演讲词的特点1.针对性强(1)针对某一特定的事件(或主题)(2)针对特定的人群(对象)思考:1.这篇演讲词针对的事件是什么?2.听众是谁呢?针对的是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这件事针对的是推崇奥林匹克精神的一群人2.观点鲜明第2段: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平和与自信的奥林匹克精神将会成为新的文明的必不可少的支柱。3.思路清晰思考:演讲者是怎样围绕观点来安排思路、组织内容的?提示:跳读课文,画出写奥林匹克精神内涵的词语。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本文的演讲思路。(5分钟)4.语言特色(1)富有感染力、号召力(2)庄重典雅本单元的四篇演讲词特点各异,学习时要采取不同的策略。《最后一次讲演》是即兴演讲,有着极强的现实性,整篇演讲词激情澎湃,喷薄而出,很难模仿,学习时除了解演讲的一般知识外,以欣赏、体会为主。《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在庄重场合的正式演讲,知识性、逻辑性较强,学习时应以梳理内容、把握思路为主。《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举例很多,坦诚而幽默,学习时关注演讲者是怎样在轻松的闲聊中分析年轻人关注的问题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格局宏大,立意高远,要尽可能理解作者观点,重点品味作者那富有哲理的分析、富有历史感的概括、富有诗意的描述,感受作者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