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课件(共4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课件(共40张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同学们,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友进行了一场精彩的辩论,这两个人就是庄子和惠子。
今天,我们将观看这场辩论赛,召开班级讨论会,进行情境表演,分享阅读感悟。
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二则
学习目标
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学生能解释 “固、安” 等实词、虚词,课上随机提问检测,准确作答率超80%,并在课后小测中正确翻译重点句子。
通过小组讨论梳理论辩逻辑,课后绘制思维导图,课堂汇报展示,教师依据逻辑清晰度、表达流畅性打分评价。
对比儒墨思想,撰写200字感悟短文,教师从观点独特性、论证合理性点评,引导学生领会庄子思想。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节选自《庄子·秋水》(《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偏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是其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时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论。
背景资料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
辩手介绍
辩手介绍
惠子
惠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
惠子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读千古之辩
任务一
听读课文
庄子与惠子 / 游于 / 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 / 出游从容,是 / 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 / 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 / 我不知 / 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 / 不知子矣;子 / 固 / 非鱼也,子 /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 / 循其本。子曰‘汝 / 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 / 吾知之 / 而问我,我知之 / 濠上也。”
tiáo
háo
xún

自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庄子与惠子游 于 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游玩

濠水上的桥
一种白色小鱼
悠闲自得
怎么
怎么能知道
译文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疏通文意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固然
本来
完全,肯定
译文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
疏通文意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追溯话题本源

译文
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
既然已经

疏通文意
文言常识
一词多义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副词,固然)
子固非鱼也
(本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助词,的)
我知之濠上也
(代词,代带鱼之乐)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古今异义
判断句
怎么
安知鱼之乐
古义:
今义:
安全
结实,牢固
固然
固不知子矣
古义:
今义: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也:表判断语气。
文言常识
析千古之辩
任务二
二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庄子:知
正方观点: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不知
反方观点:子之不知鱼之乐

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
辩题展示
辩论重演
情境表演:根据情境在“曰”前添加修饰性词语(语气、神态、动作)
庄子( )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 )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 )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 )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 )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欣喜地
戏谑地
反问
浓眉倒竖不甘示弱
眼珠子一转话锋一转
辩论重演
情境表演: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双方在论辩中的语气变化。
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轻松愉悦
反问质疑
针锋相对
胜券在握
从容超然
辩术赏析
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结合具体语句,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第一回合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本回合,庄子避开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采取反问的方法回答,以“非我者不知我”,推论“不知我者”不知“我知鱼”,据理力争,足见他的机智。
辩论之术一:避其锋芒,反守为攻
辩术赏析
辩术赏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惠子采用逻辑推理,首先承认不是庄子,故不知道庄子,然后照此推理,庄子不是鱼,因此也不知鱼之乐。
辩论之术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第二回合
辩术赏析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回转话题,偷换概念,把惠子的“安知”(原意“怎么知道”)解释成“从哪里知道”,机智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庄子的机智灵活跃然纸上。
辩论之术三:回转话题,偷换概念
第三回合
辩手评选
你认为庄子与惠子的辩论,谁胜谁负?
从故事的结果和讲述人的角度看,庄子胜。
结尾处,庄子返回争论的起点,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辩论是以庄子的发言结束的。
从逻辑上,惠子胜。
惠子更多的是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庄子是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偷换概念,才得以在争论中维持自己的观点,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
辩手评选
如果你是庄子,最后如何辩论踩可能在逻辑上也赢呢
悟千古之辩
任务三
辩论感悟
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思想?
辩论感悟
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证论》
(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
以我观物,物皆著我色彩。——(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事物,所以身边的事物都带有我自己的主观色彩。)
助读资料:
辩论感悟
庄子为什么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
这缘于庄子的思想和他当时的心境。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鱼“乐”,其实是庄子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来到濠水的桥上,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儿,便觉得鱼儿也很快乐。
同时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乐”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庄子的理念
辩论感悟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文中的“鱼之乐”,其实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惠子偏重于知识性的判断,论辩语言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
庄子
智辩,重欣赏
好辩,重分析
惠子
辩论感悟
在这场巧妙绝伦的辩论中,你更欣赏谁
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一:欣赏庄子
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示例二:欣赏惠子
“从庄子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道家所倡导的自然、宽容。
“庄子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活法,圣贤能让我们活的更通透。”
易中天
于丹
《庄子心得》
辩论感悟
庄惠之交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è,石灰)慢(指玷污)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zhuó,砍,削)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质:对手)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徐无鬼》
庄子送葬
运斤成风----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人将白垩土涂抹他的鼻尖,如苍蝇翅膀大小,让匠石用斧子削掉这个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只听呼呼作响,鼻尖上的垩土尽皆削除而鼻子却一点也没伤着,郢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掉鼻尖上的垩土。虽然真有这样事,但可以与我搭档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与我搭档的伙伴没了,再也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对手了!”
译文
庄惠之交
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惠子】
【庄子】
力辩
求真
隔离
巧辩
尚美
相融
氛围: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板书设计
避其锋芒,反守为攻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回转话题,偷换概念
写作特色
1、夹叙夹议。节节叙事,节节议论,议论方式灵活多变,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思想,增强了说服力。
2、想象奇特,气势磅礴,富有浪漫主义。
3、运用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
4、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显示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5、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写庄子、惠子在濠梁之上关于“鱼之乐”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境界。
如今,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需要呼唤庄子精神的回归。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们应以一种诗意的眼光、从容闲适的心境来看待世界。让我们用从容、洒脱、自由、快乐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让我们打开庄子之门,让生活多一些诗意!
课堂寄语
1.解释下列加红的词语
(1)请循其本( )
(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
追溯
已经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课堂检测
作业布置
1.梳理本文辩证逻辑,绘制思维导图。
2.对比儒墨思想,撰写200字感悟短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