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新课导入第5课“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目标展示课程标准:了解隋唐时期中原王朝与吐蕃、突厥、回纥等民族或地区之间的交往史事,概况总结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交融的主要方式,认识各民族的交往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核心素养目标:1.了解隋唐时期中原王朝与吐蕃、突厥、回纥等民族或地区之间的交往史事及各民族分布的地理方位。(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了解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交融的主要方式,理解民族友好交往的重要性。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认识民族交往交融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养成主动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意识。(家国情怀)◎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目标导学一新课学习学生阅读“文成公主入藏”这一子目内容、相关史事、图片,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1.文成公主入藏的背景。2.文成公主入藏的概况(时期、时间、人物)3.文成公主入藏的影响。3.唐蕃关系的发展。目标导学一:文成公主入藏(一)背景1.观察地图,吐蕃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青藏高原藏族吐蕃(bo)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2.唐太宗时,谁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哪里?3.松赞干布统一后采取了那些措施?他推广灌溉技术,创制文字,颁行法令,设置官职官阶等,4.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亲?仰慕中原文化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第33任赞普,实际上是吐蕃王朝立国之君。在位期间(629—650年),平定吐蕃内乱,降服羊同,统一西藏,正式建立奴隶主统治的吐蕃王国。目标导学一:文成公主入藏(二)概况1.时期:2.人物:3.时间:唐太宗时期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641年文成公主入藏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等方面的书籍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请求唐朝给予蚕种及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松赞干布塑像文成公主塑像目标导学一:文成公主入藏(二)概况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据史料记载,红山内外围城三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宫殿之间有一道银铜合制的桥相连。布达拉宫东门外有松赞干布的跑马场。布达拉宫目标导学一:文成公主入藏(三)影响材料1: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选自乌廷玉编写《隋唐史话》材料2: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陈陶《陇西行》①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②增进了唐蕃的友好关系。影响:目标导学一:文成公主入藏(四)唐蕃关系的发展思考:继文成公主入藏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的史实?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唐蕃会盟碑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称: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唐穆宗时,唐穆宗时期,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于大昭寺前。唐中宗:金城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赤德祖赞)◎突厥◎目标导学二新课学习学生阅读“突厥”这一子目内容、图片及材料研读,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1.突厥的兴起与分裂。2.唐与突厥的关系。目标导学二:突厥(一)兴起与分裂兴起时间:6世纪兴起地点: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分裂:隋朝时,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分据阿尔泰山以东和以西。目标导学二:突厥(二)唐朝与突厥的关系唐朝与突厥的关系 唐太宗 630年,唐太宗击败东突厥,各酋长及子嗣继位者接受唐廷的册封。唐高宗 唐高宗时,唐朝灭西突厥,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744年 744 年,唐朝联合漠北回纥等出兵平定了后突厥汗国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怎样的主张?2.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体现了他的民族平等思想。1.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天可汗”突厥于8世纪中后期解体并在西迁过程中与当地部族融合从此,突厥在我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回纥◎目标导学三新课学习学生阅读“突厥”这一子目内容、图片及材料研读,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1.回纥建立汗国。2.唐与回纥的关系。目标导学三:回纥(一)回纥建立居住在漠北的游牧民族唐玄宗时,回纥首领古力裴罗统一漠北,建立回纥汗国,成为大漠南北最强大的势力。回纥( he )地点:统一:目标导学三:回纥(二)唐朝与回纥的关系接受册封出兵助唐请求改名贸易往来骨力裴罗接受唐玄宗的册封,号怀仁可汗。安史之乱爆发,回纥曾出兵助唐平叛。唐朝后期,双方贸易往来频繁,唐朝多用绵帛换取回鹘的马匹。上表请求改名回鹘,获得唐朝同意。9世纪,回鹘部众离散,汗国灭亡。大部分西迁到新疆地区,逐渐与当地民众融合,成为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渤海和南诏◎目标导学四新课学习学生阅读“渤海和南诏”这一子目内容、图片、想一想及历史地图,探究以下问题,并在书上勾画相关知识点。1.渤海(生活区域、建立政权、渤海与唐朝的关系、发展)。2.南诏(生活区域、统一、南诏与唐朝的关系)3.盛唐时的疆域四至。4.合作探究:隋唐时期,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目标导学四:渤海和南诏(一)渤海1.生活区域:主要生活在黑龙江流域。2.建立政权:粟末靺鞨于7世纪统一各部,建立政权。3.与唐朝的关系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4.发展:与唐朝经贸往来频繁,多次派遣留学生到唐朝求学,经济文化发展很快,被称为“海东盛国”目标导学四:渤海和南诏(二)南诏1.生活区域:2.统一:3.与唐朝的关系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分布着六个部落,称为六诏南诏统一了其他五诏。唐玄宗册封其首领皮逻阁为云南王。皮逻阁派孙子赴长安朝见唐玄宗,崇尚儒学,多次派遣贵族大臣和子弟到成都求学,就学者多达千人。目标导学四:渤海和南诏(三)盛唐时期疆域隋唐时期,边疆地区得到开发,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各族地区的统辖,统一的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大海南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贝加尔湖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一带唐朝时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势力最强盛的国家目标导学四:渤海和南诏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交融的方式有哪些?唐蕃会盟文成、金城公先后主入藏和亲会盟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设置机构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册封册封册封朝廷中很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任命官职知识拓展大昭寺拉萨大昭寺是松赞干布所建的一所藏传佛教寺院。主殿坐东面西,高四层,两侧列有配殿。寺院内有释迦牟尼殿、松赞干布殿等。寺内绘制有大型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从大昭寺远望可见布达拉宫,门前广场上矗立的唐蕃会盟碑,表达了汉藏人民世代友好、亲如一家的情谊。课堂总结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唐穆宗时唐蕃会盟。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西北各族的拥戴;唐太宗唐高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唐朝先后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隋唐时期,边疆地区得到开发,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各族地区的统辖,统一的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唐与吐蕃唐与突厥唐与回纥渤海和南诏当堂练习2.唐太宗之所以被北方各民族尊称为“天可汗”,主要是因为( )A.强大的军事 B.唐朝是世界的中心C.唐太宗具有“天可汗”的素质 D.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1.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唐朝的(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3.民族交往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在唐朝与突厥的交往过程中,没有体现哪种方式 ( )A.战争 B.任命官职 C.和亲 D.设置机构当堂练习4.在我国民族关系中民族友好交往始终是主流,在下列民族中不仅与中央王朝友好交往,而且还曾出兵帮助唐朝平叛的是A.吐蕃 B.回纥 C.突厥 D.匈奴5.唐朝将边疆归附的少数民族的部落组织纳入国家的行政体系之中,承认和保护这些部落首领的地位。唐太宗在谈及民族关系时说道:“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据此可知,唐朝(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社会风气开放包容C.民族交往强调文化认同 D.已经消除民族矛盾当堂练习材料一:贞观年间,一位吐蕃赞普统一青藏高原。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朝把一位公主嫁给他。材料二: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北方和西北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材料三:他治理国家很有能力,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在两位贤相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统治前期,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1)材料一中的“公主”指的是谁?材料中反映的唐蕃和亲有什么意义?(6分)(2)材料二中的“天可汗”指的是哪位皇帝?他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4分)(3)材料一、二中唐朝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2分)(4)材料三中“他”指的是哪位皇帝?其中“鼎盛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