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打电话》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一下第三单元《打电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统编新修订教材《语文园地三》的口语交际模块,是学生在一年级阶段进行的第三次专项交际训练。其核心价值在于培养真实生活中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文明礼貌习惯,通过模拟日常通话场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话沟通技巧,同时渗透“自信表达、礼貌倾听”的社交意识,体现语文与生活的深度关联。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打电话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独立打电话和接电话。
语言运用:打电话时要把表达的意思说清楚,接电话时能听清主要内容,不接打电话时都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思维能力:了解打电话方法,学会打电话。
审美创造: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将自己要说的内容表达清楚。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打电话的一般步骤,初步独立学会打电话和接电话。
2.接打电话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打电话时,能把话说清楚,接电话时能听懂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
游戏:《数字跳跳跳》
(1)教师示范
小朋友们,这是?(电话机)
想用它来玩个游戏吗?看好了,(PPT点亮数字)这时候你就要报出答案。
(2)学生游戏
(3)师生问好
师生问好,上课。
二、联系生活,初步感知打电话
(1)联系生活分享
过渡语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你在生活中打过电话吗?
生自由说。
师总结:打电话一般都是两个人,一个打(贴板贴),一个——(接)(贴板贴)。
今天,有一位小朋友也要来打电话了,他叫李中,我们来和他打打招呼吧!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生活,唤起学生日常的打电话经验,明确打电话需要一个人打,一个人接,为后续的教学作铺垫。
三、借助例子,学习接打电话的注意点
(一)学习教材示例,清楚打电话的要求
1.师提问:听了这通电话,你知道了什么?
2.基于学生自学,集中反馈交流。
(1)明确打电话的小妙招
预设1:他先说了自己是李中。
师:是呀,我们打电话过去,首先要自我介绍,报出名字。(贴板贴)
预设2:要说“您好”。
师:是呀,他说“阿姨,您好”,有称呼,还有问好。
通过和老师打电话问好,让学生和不同的录音打电话问好,明确:和长辈问好要用您好,和同辈问好只要用你好。
联系旧识,基于学进阶学
师:我们在学习《请你帮个忙》的时候知道了,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呈现泡泡语)
打电话时,李中还用上了哪些礼貌用语呢?
预设:谢谢、请
师:真有礼貌呀!我们在打电话的时候,也要用上它们哦!
小结:你瞧,打电话要有礼貌,把名报。
(2)明确接电话的小妙招
师:听了张阳妈妈的话,你又知道了什么?
预设1:也说了“你好”
师:都问好了,那是谁先问好的?
师明确:打电话,先问好。(贴板贴)
3.联系书上的小贴士,接电话要主动问好。
师总结:小朋友们,不仅打电话时有小妙招,接电话也有小妙招,但不管是打还是接,我们都得有礼貌。
4.分角色模拟打电话
(1)师生练打电话
呈现泡泡语
师:用上小妙招,谁来做李中,和张阳妈妈来打一次电话吧!
去掉泡泡语,用自己的话打电话
师小结板书:你瞧,接电话先问好,打电话把名报,接打电话有礼貌。
(2)同桌合作打电话
【设计意图】利用学习情境以及视频形式呈现教材中李中与张阳妈妈打电话的示例,以主问题“你知道了什么?”启发学生自主发现接、打电话两方面的注意点,并进行归纳与运用。这个环节通过板书展示、模拟打电话,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打电话时的注意点。
四、依据情境,开展实践
(一)第一次情境实践
1.指名打电话,明确要求
过渡语请出张阳,借助图片提问:“李中,你想对张阳说什么呀?”
引出情境一:约别人出去玩。
预设1:张阳你好,我是李中。我们去图书馆好吗?
师:那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去呀?
请生再尝试。
总结:约别人出去玩,不仅要把地点说清楚,还要把时间说清楚。你再来试试?
2.学生实践,巩固要求
用上小妙招,同桌两个人,一个做李中,一个做张阳,再来打一打电话吧!
学习提示1:用上小妙招,同桌打电话。
(1)第一组同桌上台
生展示。
师提问:“张阳,李中跟你说什么了呀?”
通过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说清楚,听明白很重要。”
(2)第二组同桌上台
生展示。
请学生用上打电话的小妙招来夸夸同学。
(二)课间操
小朋友们,你们都很棒!奖励你们一首《欢乐电话小儿歌》,跟着张老师来读一读吧!
跟着音乐一起来!
(三)第二次情境实践
通过录音引出情境二:询问场馆的开放时间。
“(录音)图书馆什么时候开门呀?”小朋友们,李中该怎么办呢?
1.学生直接尝试
一人做李中,一人做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问清图书馆的开放时间。
师通过提供给学生“图书馆开放时间表”,明确不同的场馆有不同的开放时间。
引出提问:你去哪些地方也需要提前知道它的开放时间呢?
生:游乐场;操场;商场……
师:除了你们说的,还有这些地方也有不同的开放时间。(PPT呈现其他的场所及其开放时间)
你可以选择一个图上的地点,也可以选择自己想去的地点,同桌合作,一人做工作人员,一人打电话问清它的开放时间吧!
2.同桌练习
学习提示2:同桌打电话,问清场所的开放时间。
3.同桌展评
学生展演,请其他同学按照打电话的小妙招来评一评。
师相机提示:在打电话给场所工作人员时,可以先确认下是否打对电话。
(四)第三次情境实践
1.情境模拟
过渡语引出:打电话还可以向不在身边的长辈表达问候。
配乐呈现图片:许久没见面的阿姨,出差在外的爸爸,远在老家生病住院的爷爷,还有远方即将过生日的外婆……
你想给哪位长辈打电话呢?
你还想问候什么内容呢?
呈现学习提示3:用上妙招打电话,问候不在身边的长辈。
2.师生合作展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情境串联教材上提供的三种不同的打电话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接打电话的小妙招。从打电话给熟悉的人,到打电话给陌生人,最后打给不在身边的长辈,这一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是从低到高,层层递进的。在强调打电话的功能性的同时,也强调了打电话是人际交流的重要途径,凸显了它的人文性。
五、拓展结课
你瞧,电话的作用可真大,用好小妙招,不仅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困难,还能表达我们对亲朋好友的关怀,传递温暖。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打电话小妙招,金牌电话员非你们莫属啦!
让我们在生活中也用上小妙招,用电话传递更多情谊吧!
板书设计:
打电话
先问好 把名报
听明白 说清楚
有礼貌
教学反思
(一)解析教材:从“改变”中锚定“不变”
1.辨析变化,明确教学目标
新修订教材与原教材对比,主要发现有以下变化:
(1)编排体系优化:能力培养更具进阶逻辑
从原先的第五单元,调整到了第三单元,将《听故事,讲故事》一课后置,更加符合学生的能力。
(2)交际导语转变:从方法导向到素养培育
原教材的交际导语为:“应该怎样打电话呢?”新修订教材调整为了:“打电话应该注意什么呢?”这一调整让教学从仅聚焦于打电话的方法,扩宽到打电话时的各方面。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我用主问题:“听了李中的这通电话,你知道了什么?”启发学生自主发现打电话时的一些注意点,并整理归纳。
(3)交际范例调整:从预设场景到真实交际
新修订教材拓宽了原教材中的交际范例,如将“打电话约同学踢球”改为了“打电话约同学玩”,这样的调整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也能让学生更加贴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实践模拟。
同时,新修订教材还去掉了转述电话的示例,这一调整更加符合现在学生的实际生活。
(4)提示贴士修改:拓宽身份视角
新修订教材因为交际范例的调整,同步去除了小贴士中的“没听清时,可以请对方重复”,而新增了“接电话时,要主动向对方问好”,这就明确了在教学时,不光要让学生关注“打电话”,还要关注“接电话”,学生的身份是有转变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先是借助教材范例,让学生自主发现接、打电话两方面的注意点,又在后续的实践模拟中,让学生自主扮演角色,既体验打电话的角色,也体验接电话的角色,从而将“接”和“打”两方面的注意点都落实到位。
基于以上新旧教材的对比,我最终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并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环节。
2.基于学情,调整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磨课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一些情境是较为陌生的。例如他们不清楚什么叫做“问候”,平时在生活中也鲜少利用打电话的方式进行问候。因此,我在教学中增加了图片和文字的示例,利用教师的过渡语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抒发真实的感情。
同时,我还发现学生对于“打电话”是较为熟悉的,但作为“接电话”的一方时,时常会遗忘要主动问好,用对合适的称呼等。因此我在示例教学时增加了生活情境的补充,利用不同年龄段的语音,增加对象感,不断强化学生的意识,从而攻破学生的薄弱点。
(二)情境串联:从“掌握技能”到“迁移应用”
1.创设情境,串联实践场景
教材中的交际范例很多,如果零碎地出示,课堂就会很“散”。因此我利用“李中打电话”这一大情境,将“约同学出去玩”和“询问图书馆的开放时间”相串联,让模拟打电话的实践过程更有趣、更真实。
2.多维演练,培养运用能力
教材中的交际范例对学生的要求其实是层层递进的。
约“同学”,是学生给熟悉的对象打电话。询问“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则要给陌生人打电话。而问候“长辈”,则是要给情感对象打电话。三个场景对象不同,要求也不同,因此我在教学时,调整了情境顺序,将问候长辈放到了课堂最后,作为拓展和提升。同时,让学生通过师生演练、同桌演练、联系生活自主拓展等方式,多维度地利用已学方法进行模拟打电话,不断运用能力。
(三)文化渗透:从“工具性”到“人文性”
1.学妙招,会打电话
“电话”是生活中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也是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生活困难的重要帮手,因此,学会如何打电话对于学生来说是极具实际意义的。
这堂课通过教材示例、模拟实践的方法,让学生发现方法、运用方法、掌握方法,在学中实践,在实践中熟练运用,从而学会如何打电话。
2.表真情,会用电话
“电话”也是人们传递问候,表达感情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这堂课的第三部分,我让学生试着问候不在身边的长辈,说一说,演一演,学生在音乐声中动情地表达,传递着自己的心声,由此体现了本课的人文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