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导入新课
明神宗在位48年,但是却有20年不上朝,长期不理朝政,致使不少重要机构无法正常运转。以致《明史·神宗本纪》中指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到处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沉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思考:明朝中后期政局如何?有无挽救措施?明朝又将何去何从?
明神宗(1563-1620)
七下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和清朝的建立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明末李自成起义,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19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1.通过填写表格,分析材料,观看视频,准确说出明朝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地图,知道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概况,认识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通过阅读教材,完善时间轴,流畅讲述满洲兴起至清朝建立的概况,知道清朝对全国的统治。(时空观念)
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

任务一:通过填写表格,分析材料,观看视频,准确说出明朝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木匠皇帝
万历怠政
嗜吃
沉迷酒色
上吊自缢
体弱
政治腐败
皇帝多沉迷享乐,重用宦官,疏于朝政;
统治集团内部钩心斗角,结党营私,纷争不已;
纵情享乐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任务一:通过填写表格,分析材料,观看视频,准确说出明朝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材料一:“万历四十六、四十七、四十八三年,共增赋五百二十万;崇祯三年,又加赋一百六十万两,共六百八十万,谓之辽饷。后来又加练饷、剿饷,先后共加赋一千六百七十万……明朝这个天下,自然是无从收拾了。”
材料二:明朝中期景泰至成化这几十年,王府庄田比明初增加了7.5倍,勋戚贵族庄田比明初增加4.7倍。
分析材料,思考朝政混乱的影响?
①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皇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任务一:通过填写表格,分析材料,观看视频,准确说出明朝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张居正,湖北荆州人,12岁考中秀才16岁中举人,23岁中进士,后官至内阁首辅。面对政治混乱局面,张居正整顿吏治,赏罚分明,使得朝廷的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明史》对他的评价是:“通识时变,勇于任事。
张居正
万历年间,顾宪成等人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顾宪成撰写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对联,书院以此为宗旨。他们针砭时弊,提倡“实学以救世”,视“天下为已任”,体现了士人的责任和担当。
东林书院依庸堂
任务一:通过填写表格,分析材料,观看视频,准确说出明朝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任务一:通过填写表格,分析材料,观看视频,准确说出明朝政治腐败与张居正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张居正改革 背景 措施 经济 内容:
影响:
其他
结果 明朝政治腐败,万历年间,张居正进行改革
将田赋、徭役及其他杂税合并,计入田亩,按银两收税,称为“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简化了税收手续,减少了地方官吏渔利百姓的行为,政府税收增加,取得了积极成效。
整顿吏治、巩固边防,政治局面为之一新
张居正去世后,明朝的改革举措大多废止
想一想:为何张居正的经济改革被称为“一条鞭法”?
张居正的经济改革将原本分散的各种税收和劳役,如田赋、摇役及其他杂税,合并为一项计入田亩,一律用银两征收,大大简化了税收体系,因此被称为“一条鞭法”。
课堂评价
1.明朝中期景泰至成化这几十年,王府庄田比明初增加了7.5倍,勋戚贵族庄田比明初增加4.7倍。这反映出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 B.农民起义 C.土地兼并 D.皇室内乱
2.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后来却因种种原因,使它逐步走向覆亡。明朝的覆亡留给后世深刻的历史警示不包括(  )
A.要励精图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B.要重视民生,确保百姓生存无忧
C.要轻徭薄赋,确保百姓安居乐业 D.要管好地方,防止地方做大生乱
C
D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任务二: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地图,知道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概况,认识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李自成起义 原因
人物
口号
过程
政权
结果
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社会矛盾尖锐(根本);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直接);
李自成、张献忠
均田免粮
李自成,陕西米脂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他投奔起义军,因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他承袭闯王名号,人称“李闯王”。针对明朝土地集中和赋税繁重的情况,李自成主张平均土地,免于纳赋,反映了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和反对封建压迫的愿望。
李自成
任务二: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地图,知道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概况,认识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课后活动:梳理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及其反映的诉求
起义 口号 诉求
秦末陈胜、 吴广起义 王侯将相 宁有种乎 质疑了封建等级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表达了敢于反抗的勇气;
东汉末年 黄巾起义 苍天已死 黄天当立 体现了对旧王朝的否定和对新秩序的期待;
北宋王小波、 李顺起义 均贫富 对于贫富差距的强烈不满
明末李自成起义 均田免粮 体现了农民无法忍受明末赋役沉重、土地兼并的残酷社会现实;第一次明确提出对土地的要求
不切实际、难以实现
任务二: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地图,知道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概况,认识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李自成起义 过程
政权
结果
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①陕西起义
②进军中原
③建立政权
④明朝灭亡
166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gě),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明末歌谣
广大民众对李自成起义军的态度如何?为什么?
广大民众对李自成起义军是支持拥护的态度。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不得霸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因此得到广大贫民的热烈拥护。

课堂评价
1.“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黄巢起义 D.李自成起义
D
李自成起义 原因
人物
口号
过程
政权
结果
满洲兴起与清朝建立

任务三:通过阅读教材,完善时间轴,流畅讲述满洲兴起至清朝建立的概况,知道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1616年
1635年
1644年
努尔哈赤基本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皇太极定族称为满族
1644年形势图
1644年3月,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内,明朝灭亡;
1644年4月,清军入关后进入北京;
1636年
改国号为大清
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都城)
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李自成起义最终失败。
努尔哈赤
任务三:通过阅读教材,完善时间轴,流畅讲述满洲兴起至清朝建立的概况,知道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清军随后南下,陆续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①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②思想文化上: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任务三:通过阅读教材,完善时间轴,流畅讲述满洲兴起至清朝建立的概况,知道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八旗制度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满洲八旗以外,又增编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清朝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以后,旗人享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许多特权。直到清朝后期,旗人还享有官俸,但他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勇猛善战,而是养尊处优,腐化无能。
课堂评价
1.“君王死社稷”指明朝灭亡时,崇祯帝至死不离,吊死煤山。下列与明朝的灭亡无关的是(  )
A.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加派苛捐杂税 B.李自成起义、攻陷北京
C.政治腐败、朝政混乱 D.吴三桂降清、清军入关
2.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历史上,哪一关键因素最终断送了李自成的“皇帝梦”?(  )
A.崇祯皇帝自缢 B.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强烈
D
C
本课小结
政治腐败
张居正改革
李自成起义
满族
兴起
清朝建立及统治
一条鞭法
原因、经过、结果
努尔哈赤
1644;统治方针
素养提升
1.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军攻占北京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D.清朝统治者迁都北京
2.满洲族(满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唯一在中国历史上曾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由于世代的变迁和社会的更迭,该民族以不同的称谓活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该民族曾建立过的“中原王朝”是(  )
①辽朝 ②金朝 ③元朝 ④清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
D
素养提升
3.明神宗时,南京一带有的豪富之家占土地7万顷;明熹宗时,一次赐给瑞王、惠王、桂王田地每人以万计,大宦官魏忠贤占地万顷以上;明崇祯帝时,云南沐氏占地万顷以上,占云南耕地的1/3。李自成针对以上现象提出的解决方法是(  )
A.严明军纪,不许妄杀 B.均田免赋,发放钱粮
C.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D.攻占北京,北拒满洲
4.在起义的过程中,起义军领袖提出“均田免赋”“平买平卖”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当时还流行“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民谣。其部队逐渐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材料中的“起义”(  )
A.保障了东南沿海人民安全 B.沉重打击荷兰殖民者
C.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打击 D.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
B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