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化自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文化自信: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
语言运用:流畅而富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并背诵。
2
思维能力:了解诗歌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内容;结合内容调动想象,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人表现的思想感情。
3
核心素养
4



课外古诗词诵读
王维
课文导入
置身幽深静谧的竹林中,听一曲禅音,不由地让人心神涤荡烦恼皆无。今天请同学们随我一同穿越到盛唐去结识一位兼通音乐、工书画、懂禅礼佛的伟大诗人王维。
感受音韵美
竹里馆
王维
独 坐 / 幽 篁 里,弹 琴 / 复 长 啸。
深 林 / 人 不 知,明 月 / 来 相 照。
huáng
xiào
【译文】
独自一人坐在幽深寂静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清脆地发出长啸的声音。在这片幽深的竹林里,没有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来(与我)相伴。
感受意境美

请简要分析“ 竹 ”这一艺术形象在诗中的作用。

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诗中的竹与夜色、明月一起,营造了幽深静谧的氛围,烘托了诗中抚琴者特立独行、自在放旷的形象,表现出诗人醉心美好自然、厌弃纷杂俗世的志趣。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1.《竹里馆》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句子是: , 。
2.《竹里馆》中表现诗人高雅的日常情趣的句子是: , 。
3.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却不觉得孤独的原因是:
, 。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随堂练习
4.有人认为这首诗具有“以声写静、以动衬静”的艺术特色,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
同意。①诗人在写月夜幽静的同时,又写“弹琴”“长啸”,这是以声响烘托出静寂,即“以声写静”;②以动态的景象“弹琴”“长啸”来渲染、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即“以动衬静”。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文导入
乡愁,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每个落日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去感受那浓郁的乡愁。
解题
春 夜 洛 城 闻 笛
诗题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地点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
时间 :“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事情 :“闻笛”
一个春天的夜晚,李白在洛城听到了笛声
初读课文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 / 玉笛 / 暗 / 飞声,散入 / 春风 / 满 / 洛城。
此夜 / 曲中 / 闻 / 折柳,何人 / 不起 / 故园 / 情。
sàn
zhé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的家中飘出?(它)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扬柳》,有谁能不生发思乡之情呢?
【译文】
深入研究

诗歌“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暗”字妙在何处?
“暗”字为一句关键。“谁”、“暗”相照应,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追寻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笛声暗送。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
与“谁家”照应
“暗”字点题,展现出夜晚的特点。
与“谁家”照应。
表达了笛声传来是悄然而无痕迹的。
深入研究

赏析 “散入春风满洛城 ”中“散、满”字的妙处 。

“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勾出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满”字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深入研究
《折杨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柳”和“留”是谐音,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来 表达挽留、不舍 之意。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 留 ”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杨柳》曲伤离惜别 ,其音哀怨幽咽。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 客愁乡思 。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 。
《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明诗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随堂练习
1、《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 。
2、《春夜洛城闻笛》中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的诗句
是: , 。
3、《春夜洛城闻笛》中诗人由己及人,想到此时许多闻听笛声的游子,又有谁能不被唤起浓浓的思乡情诗句是: , 。
4.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歌一、二两句的画面内容。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而来的一曲低回呜咽的笛声传入耳际,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每一个角落。
- 岑 参 -
逢入京使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文导入
在唐代有这样一位诗人,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
他也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他是著名边塞诗人,作品积极昂扬,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果敢与坚毅。他就是岑参。
约 715—769 年
朗读理解
故园 / 东望 / 路漫漫,双袖 / 龙钟 / 泪不干。
马上 / 相逢 / 无纸笔,凭君 / 传语 / 报平安。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逢入京使》
岑参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想的泪沾湿双袖模糊面容。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托你给我的家人报个平安。
深入探究
请从情感的角度,赏析“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想象细节描写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对话)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思念的柔情;
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
深入探究
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的“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是否有些矛盾 你是怎样理解的?
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乡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乡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本文主旨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安慰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同时又蕴含着渴望功名之情。
抒发了作者报国与亲情难两全的复杂情感。
随堂练习
1.《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
2.《逢入京使》中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3.《逢入京使》中诗人借故人捎口信表达对家乡亲人无限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4.在《逢入京使》中表达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的句子是:
, 。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5.简要赏析“双袖龙钟泪不干”中“龙钟”一词的妙处。
“龙钟”在这里是沾湿的意思,它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亲人无限眷念而情不自禁流泪的情态。
- 韩 愈 -
晚 春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文导入
说说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游园不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晚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绝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江南好》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草树 / 知春 / 不久归,百般 / 红紫 / 斗芳菲。
杨花 / 榆荚 / 无才思,惟解 / 漫天 / 作雪飞。
《晚春》
韩愈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纷纷争奇斗艳。
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好像漫天飞雪。
读诗意
赏诗情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拟人的修辞手法
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哪些字用得好?请赏析。
这一拟人手法的运用,描摹了晚春花草灿烂的情态,极有效地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和时光的美好情怀。
诗中一个“ 知 ”字,一个“ 斗 ”字,将花草树木赋予了人的思维、人的情感和人的动作行为,使那些花草树木有了留春惜时的生命特征。
赏诗情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作者写没有姿色的杨花榆荚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诗人借“杨花榆荚”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
后两句写杨花榆荚“无才思”和“惟解”又一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赋予了“杨花榆荚”以鲜活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思想激情, 进而更好的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 。
赏诗情
这两句诗从另一角度思考,似乎是在启示读者,“杨花榆荚无才思”尚且能“惟解漫天作雪飞”,每个人难免有各种缺陷,关键在于要有自知之明,善于扬长避短,用于展示自己的个性,不自我菲薄,而是乐观自信,昂扬进取,积极发挥自己的自身潜能,有所作为,在人生的舞台上亮出自己的风采。
归纳主旨
本篇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
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荚也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
随堂练习
1.《晚春》中写花儿珍惜最后的美好春光争芳斗艳,尽显生命本色的诗句是: 。
2.《晚春》一诗中,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争芳斗艳的美丽景象的诗句是: , 。
3.《晚春》中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的句子是: , 。
百般红紫斗芳菲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4.韩愈《晚春》一诗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放,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的两句是: , 。
5.写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行列的
是: , (韩愈《晚春》)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