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单元六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大单元整合 |提能力验考情六化工生产中的适宜条件1. 化工生产适宜条件选择的一般原则外界条件 有利于加快速率的条件控制 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的条件控制 综合分析结果浓度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不断补充反应物,及时分离出生成物催化剂 加合适的催化剂 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加合适的催化剂温度 高温 ΔH<0 低温 兼顾速率和平衡,考虑催化剂的适宜温度ΔH>0 高温 在设备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采取高温,并考虑催化剂的活性压强 高压(有气体参加) 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 高压 在设备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采取高压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 低压 兼顾反应速率和平衡转化率,选取适宜的压强备注 从原料的利用率分析,通过增加易得廉价原料,提高难得高价原料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2. 工业合成氨条件选择条件 温度 压强 投料比 催化剂 循环操作具体内容 400~500 ℃ 10~30 MPa = 铁触媒 采用循环操作,提高原料利用率催化剂与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1. 有催化剂参加的反应称为催化反应。催化反应一般分为均相催化反应和多相催化反应。(1) 均相催化:催化剂与反应物状态一致。(2) 多相催化:催化剂与反应物状态不一致。2. 多相催化反应中催化剂经常是固体,多相催化是在催化剂表面进行的。反应的主要步骤:反应物分子扩散到固体催化剂表面并被吸附;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物分子发生反应,生成产物;产物分子从固体催化剂表面脱附并扩散离开催化剂。(1) 合成氨的催化历程示意图如下:① =,氮气过量的原因热力学原因:与H2相比,N2容易获得,适度过量有利于提高H2的转化率。动力学原因:N2在催化剂表面吸附是决速步骤,合理地占据活性位点,有利于提高整体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② NH3的浓度过大,反应速率减慢的原因热力学原因:NH3的浓度过大,分压较大,不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动力学原因:NH3的浓度过大,不利于脱附和扩散,过多地占据活性位点,阻碍反应进行。(2) 多相催化的思维模型3. 催化剂“四能”“四不能”4. 催化剂与转化率(或产率)(1) 转化率(或产率)分平衡前转化率(或产率)和平衡转化率(或平衡产率),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使平衡前转化率(或产率)提高,但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或平衡产率)。(2) 实际工业生产中大多数反应未达到平衡就流出反应器,所以实际转化率总比平衡转化率低。但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产量提高,目标产物的产率相应得以提升。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1. (2024·甘肃卷)下列措施能降低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 催化氧化氨制备硝酸时加入铂B. 中和滴定时,边滴边摇锥形瓶C. 锌粉和盐酸反应时加水稀释D. 石墨合成金刚石时增大压强2. (2024·江苏卷)催化剂有选择性,如C2H4与O2反应用Ag催化生成(环氧乙烷)、用CuCl2/PdCl2催化生成CH3CH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豆科植物固氮过程中,固氮酶能提高该反应的活化能B. C2H4与O2反应中,Ag催化能提高生成CH3CHO的选择性C. H2O2制O2反应中,MnO2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 SO2与O2反应中,V2O5能减小该反应的焓变3. (2024·安徽卷)室温下,为探究纳米铁去除水样中SeO的影响因素,测得不同条件下SeO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实验序号 水样体积/mL 纳米铁质量/mg 水样初始pH① 50 8 6② 50 2 6③ 50 2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①中,0~2 h内平均反应速率v(SeO)=2.0 mol/(L·h)B. 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SeO+8H+===2Fe3++Se+4H2OC. 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D. 其他条件相同时,水样初始pH越小,SeO的去除效果越好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及其图像4. (2024·浙江6月卷)二氧化碳氧化乙烷制备乙烯,主要发生如下两个反应:Ⅰ. C2H6(g)+CO2(g)C2H4(g)+CO(g)+H2O(g)ΔH1>0Ⅱ. C2H6(g)+2CO2(g)4CO(g)+3H2(g)ΔH2>0向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2 mol C2H6和3 mol CO2,不同温度下,测得5 min时(反应均未平衡)的相关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400 500 600乙烷转化率/% 2.2 9.0 17.8乙烯选择性/% 92.6 80.0 61.8注:乙烯选择性=×100%。A. 反应活化能:Ⅰ<ⅡB. 500 ℃时,0~5 min反应Ⅰ的平均速率v(C2H4)=2.88×10-3 mol/(L·min)C. 其他条件不变,平衡后及时移除H2O(g),可提高乙烯的产率D. 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投料比[]投料,平衡后可提高乙烷转化率5. (2024·黑吉辽卷)异山梨醇是一种由生物质制备的高附加值化学品,150 ℃时其制备过程及相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15 h后异山梨醇浓度不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 h时,反应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B. 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①>②C. 0~3 h平均速率v(异山梨醇)=0.014 mol/(kg·h)D. 反应②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其平衡转化率6. (2024·江苏卷)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如下(忽略其他副反应):①CO2(g)+H2(g)===CO(g)+H2O(g)ΔH1=+41.2 kJ/mol②CO(g)+2H2(g)===CH3OH(g)ΔH2225 ℃、8×106 Pa下,将一定比例CO2、H2混合气匀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绝热反应管。装置及L1、L2、L3…位点处(相邻位点距离相同)的气体温度、CO和CH3OH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L4处与L5处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相等B. 反应②的焓变ΔH2>0C. L6处的H2O的体积分数大于L5处D. 混合气从起始到通过L1处,CO的生成速率小于CH3OH的生成速率催化剂与反应机理7. (2024·甘肃卷)甲烷在某含Mo催化剂作用下部分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E2=1.41 eVB. 步骤2逆向反应的ΔH=+0.29 eVC. 步骤1的反应比步骤2快D. 该过程实现了甲烷的氧化8. (2024·安徽卷)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g),发生下列反应:X(g)Y(g)(ΔH1<0),Y(g)Z(g)(ΔH2<0),测得各气体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反应进程示意图符合题意的是 ( ) A BC D9. (2024·北京卷)苯在浓硝酸和浓硫酸作用下,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从中间体到产物,无论从产物稳定性还是反应速率的角度均有利于产物ⅡB. X为苯的加成产物,Y为苯的取代产物C. 由苯得到M时,苯中的大π键没有变化D. 对于生成Y的反应,浓硫酸作催化剂10. (2024·贵州卷)AgCN与CH3CH2Br可发生取代反应,反应过程中CN-的C原子和N原子均可进攻CH3CH2Br,分别生成腈(CH3CH2CN)和异腈(CH3CH2NC)两种产物。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得到的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如图(TS为过渡态,Ⅰ、Ⅱ为后续物)。由图示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从CH3CH2Br生成CH3CH2CN和CH3CH2NC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 过渡态TS1是由CN-的C原子进攻CH3CH2Br的α-C而形成的C. Ⅰ中“N—Ag”之间的作用力比Ⅱ中“C—Ag”之间的作用力弱D. 生成CH3CH2CN放热更多,低温时CH3CH2CN是主要产物11. (2024·河北卷改编)我国科技工作者设计了某可充电Mg-CO2电池,以Mg(TFSI)2为电解质,电解液中加入1,3-丙二胺(PDA)以捕获CO2,使放电时CO2还原产物为MgC2O4。对上述电池放电时CO2的捕获和转化过程开展了进一步研究,电极上CO2转化的三种可能反应路径及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表示吸附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DA捕获CO2的反应为B. 路径2是优先路径,速控步骤反应式为C. 路径1、3经历不同的反应步骤但产物相同;路径2、3起始物相同但产物不同D. 三个路径速控步骤均涉及*CO转化,路径2、3的速控步骤均伴有PDA再生12. (2024·江苏卷)氢能是理想清洁能源,氢能产业链由制氢、储氢和用氢组成。(1) 一定条件下,将氮气和氢气按n(N2)∶n(H2)=1∶3混合匀速通入合成塔,发生反应N2+3H22NH3。海绵状的α-Fe作催化剂,多孔Al2O3作为α-Fe的“骨架”和气体吸附剂。①H2中含有CO会使催化剂中毒。CH3COO[Cu(NH3)2]和氨水的混合溶液能吸收CO生成CH3COO[Cu(NH3)3CO]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Al2O3含量与α-Fe表面积、出口处氨含量关系如图1所示。Al2O3含量大于2%,出口处氨含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图2 图3(2) 反应H2+HCOHCOO-+H2O可用于储氢。①密闭容器中,其他条件不变,向含有催化剂的0.1 mol/L NaHCO3溶液中通入H2,HCOO-产率随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温度高于70 ℃,HCOO-产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使用含氨基物质(化学式为CN—NH2,CN是一种碳衍生材料)联合Pd-Au催化剂储氢,可能机理如图3所示。氨基能将HCO控制在催化剂表面,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重氢气(D2)代替H2,通过检测是否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确认反应过程中的加氢方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综合13. (2024·安徽卷)乙烯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有机化工原料。由乙烷制乙烯的研究备受关注。[乙烷制乙烯](1) C2H6氧化脱氢反应:①2C2H6(g)+O2(g)===2C2H4(g)+2H2O(g) ΔH1=-209.8 kJ/mol②C2H6(g)+CO2(g)===C2H4(g)+H2O(g)+CO(g) ΔH2=+178.1 kJ/mol计算:2CO(g)+O2(g)===2CO2(g) ΔH3=____________ kJ/mol(2) C2H6直接脱氢反应为C2H6(g)===C2H4(g)+H2(g) ΔH4,C2H6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ΔH4___0(填“>”“<”或“=”)。下列条件中,达到平衡时转化率最接近40%的是___(填字母)。a. 600 ℃,0.6 MPab. 700 ℃,0.7 MPac. 800 ℃,0.8 MPa(3) 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反应ⅰ. C2H6(g)C2H4(g)+H2(g) Kx1;反应ⅱ. C2H6(g)+H2(g)2CH4(g) Kx2(Kx2远大于Kx1)(Kx是以平衡物质的量分数代替平衡浓度计算的平衡常数)。①仅发生反应ⅰ时,C2H6的平衡转化率为25.0%,计算Kx1=___。②同时发生反应ⅰ和ⅱ时,与仅发生反应ⅰ相比,C2H4的平衡产率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乙烷和乙烯混合气的分离](4) 通过Cu+修饰的Y分子筛的吸附-脱附。可实现C2H4和C2H6混合气的分离。Cu+的_______________与C2H4分子的π键电子形成配位键,这种配位键强弱介于范德华力和共价键之间。用该分子筛分离C2H4和C2H6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常温常压下,将C2H4和C2H6等体积混合,以一定流速通过某吸附剂。测得两种气体出口浓度(c)与进口浓度(c0)之比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A. 前30 min,两种气体均未被吸附B. p点对应的时刻,出口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2H6C. a~b对应的时间段内,吸附的C2H6逐渐被C2H4替代大单元整合 提能力验考情六[高考新视野]1. C 【解析】 催化氧化氨制备硝酸时加入铂作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中和滴定时,边滴边摇锥形瓶,可以使反应物快速接触,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错误;锌粉和盐酸反应时加水稀释会降低盐酸浓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C正确;石墨合成金刚石,该反应中没有气体参与,增大压强不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D错误。2. C 【解析】 固氮酶是豆科植物固氮过程的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A错误;C2H4与O2反应用Ag催化,提高环氧乙烷的选择性,B错误;MnO2是H2O2制O2的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C正确;V2O5是SO2与O2反应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D错误。3. C 【解析】 实验①中,0~2小时内平均反应速率v(SeO)==2.0×10-5 mol/(L·h),A错误;实验③中水样初始pH=8,溶液显弱碱性,离子方程式中不能用H+平衡电荷,B错误;分析实验①和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实验①中SeO浓度的变化量大,因此,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分析实验③和②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实验②中SeO浓度的变化量大,因此,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减小初始pH,SeO的去除效果越好,但是当初始pH太小时,H+浓度太大,纳米铁与H+反应,会导致与SeO反应的纳米铁减少,因此,当初始pH越小时SeO的去除效果不一定越好,D错误。4. D 【解析】 由表可知,乙烯选择性比较高,说明在相同时间内,生成乙烯的反应速率大,故反应活化能:Ⅰ<Ⅱ,A正确;500 ℃时,乙烷转化率为9.0%,可得转化的乙烷的总物质的量为2 mol×9.0%=0.18 mol,而此温度下乙烯选择性为80%,则转化为乙烯的乙烷的物质的量为0.18 mol×80%=0.144 mol,v(C2H6)==2.88×10-3 mol/(L·min),故v(C2H4)=v(C2H6)=2.88×10-3 mol/(L·min),B正确;其他条件不变,平衡后及时移除H2O(g),反应Ⅰ正向进行,可提高乙烯的产率,C正确;其他条件不变,增大投料比投料,平衡后CO2转化率提高,C2H6转化率降低,D错误。5. A 【解析】 由图可知,3 h后异山梨醇浓度继续增大,15 h后异山梨醇浓度才不再变化,所以3 h时,反应②未达到平衡状态,即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A错误;图像显示该温度下,15 h后所有物质的浓度都不再变化,且此时山梨醇转化完全,即反应充分,而1,4-失水山梨醇仍有剩余,即反应②正向进行程度小于反应①,反应限度小于反应①,所以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①>②,B正确;由图可知,0~3 h异山梨醇的浓度变化量为0.042 mol/kg,所以平均速率v(异山梨醇)==0.014 mol/(kg·h),C正确;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物质平衡转化率,D正确。6. C 【解析】 L4处与L5处的温度不同,故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不相等,A错误;由图像可知,L1→L3温度在升高,该装置为绝热装置,反应①为吸热反应,所以反应②为放热反应,ΔH2<0,B错误;从L5到L6,甲醇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说明反应②在向右进行,反应②消耗CO,而CO体积分数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反应①也在向右进行,L6处的H2O的体积分数大于L5处,C正确;L1处CO的体积分数大于CH3OH,说明生成的CO的物质的量大于CH3OH,二者反应时间相同,说明CO的生成速率大于CH3OH的生成速率,D错误。7. C 【解析】 由图可知,E2=0.70 eV-(-0.71 eV)=1.41 eV,A正确;步骤2逆向反应的ΔH=-0.71 eV-(-1.00 eV)=+0.29 eV,B正确;步骤1的活化能E1=0.70 eV,步骤2的活化能E3=-0.49 eV-(-0.71 eV)=0.22 eV,步骤1的活化能大于步骤2的活化能,步骤1的反应比步骤2慢,C错误;该过程甲烷转化为甲醇,属于加氧氧化,D正确。8. B 【解析】 已知反应①X(g)Y(g) ΔH1<0、②Y(g)Z(g) ΔH2<0,都是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A、D错误;由浓度和时间图可知,X的消耗速率大于Z的生成速率,说明反应①的速率大于反应②,即反应①的活化能小于反应②,故选B。9. C 【解析】 生成产物Ⅱ的反应的活化能更低,反应速率更快,且产物Ⅱ的能量更低即产物Ⅱ更稳定,以上2个角度均有利于产物Ⅱ,A正确;根据前后结构对照,X为苯的加成产物,Y为苯的取代产物,B正确;M的六元环中与—NO2相连的C为sp3杂化,苯中大π键发生改变,C错误;苯的硝化反应中浓硫酸作催化剂,D正确。10. D 【解析】 AgCN+CH3CH2Br的总能量大于CH3CH2CN+AgBr的总能量,AgCN+CH3CH2Br的总能量大于CH3CH2NC+AgBr的总能量,两个反应都是放热反应,A正确;CN-的C原子进攻CH3CH2Br的α-C,形成过渡态TS1,B正确;中间产物Ⅰ断键所需能量少,C正确;生成CH3CH2CN活化能大,D错误。11. D 【解析】 根据题给反应路径图可知,PDA(1,3-丙二胺)捕获CO2的产物为,因此PDA捕获CO2的反应为+CO2―→,A正确;由反应进程-相对能量图可知,路径2的最大能垒最小,因此与路径1和路径3相比,路径2是优先路径,且路径2的最大能垒为*CO―→*C2O的步骤,据反应路径2的图示可知,该步骤有参与反应,因此速控步骤反应可表示为*CO++e-―→*C2O+,B正确;根据反应路径图可知,路径1、3的中间产物不同,即经历了不同的反应步骤,但产物均为*MgCO3,而路径2、3的起始物均为,产物分别为*MgC2O4和*MgCO3,C正确;根据反应进程-相对能量图可知,三个路径的速控步骤中*CO都参与了反应,且由B项分析可知,路径2的速控步骤伴有PDA再生,但路径3的速控步骤为*CO得电子转化为*CO和*CO,没有PDA的再生,D错误。12. (1) ①CH3COO[Cu(NH3)2]+NH3·H2O+CO===CH3COO[Cu(NH3)3CO] +H2O或CH3COO[Cu(NH3)2]+NH3+CO===CH3COO[Cu(NH3)3CO] ②Al2O3含量大于2%,α-Fe表面积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产生的NH3减少;多孔Al2O3可作为气体吸附剂,含量增大会吸附更多的NH3 (2) ①随温度升高,H2的溶解度下降,HCO、HCOO-受热分解,催化剂活性下降 ②氨基中的H和HCO中的羟基O形成N—H…O氢键 —NHD、DCOO-【解析】 (1) ①CH3COO[Cu(NH3)2]与 NH3、CO 反应生成 CH3COO[Cu(NH3)3CO],其中 NH3和 CO 均为配合物的配体。② α-Fe是反应的催化剂,由图知,Al2O3含量大于 2%时,α-Fe表面积减小,即催化剂的量减小,所以生成的NH3会减少;多孔Al2O3是气体吸附剂,当Al2O3含量增多时,可将生成的 NH3吸附,导致出口处NH3含量减少。(2) ①温度升高,H2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与HCO反应的量减小,HCOO-的产率下降;温度升高,还可能导致催化剂失活,反应速率变慢,HCOO-的产率下降;温度升高,HCO、HCOO-受热分解,HCOO-的产率下降。②HCO中羟基O能与氨基中的H形成氢键,增强了HCO与—NH2之间的作用力。由步骤Ⅱ知,HCO中羟基与氨基上的H原子脱去一分子水,H2被吸附在 Pd上形成H原子,步骤Ⅲ为H2中一个H原子与—NH—再次生成—NH2,另一个 H原子则形成 HCOO-,若用D2代替H2,则生成DCOO-和CN—NHD。13. (1) -566 (2) > b (3) ① ②增大 (4) 4s空轨道 识别度高,能有效将C2H4和C2H6分离,分离出的产物中杂质少,纯度较高 (5) BC【解析】 (1) 根据盖斯定理,反应①-反应②×2可得目标反应ΔH3=ΔH1-2ΔH2=(-209.8-178.1×2) kJ/mol=-566 kJ/mol。(2) 从图中可知,压强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温度升高,C2H6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因此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4>0。600 ℃,0.6 MPa时,C2H6的平衡转化率略小于20%,a错误;700 ℃,0.7 MPa时,C2H6的平衡转化率略小于50%,最接近40%,b正确;800 ℃,0.8 MPa时,C2H6的平衡转化率略小于80%,c错误。(3) ①仅发生反应ⅰ,设初始时C2H6物质的量为1 mol,平衡时C2H6转化率为25%,则消耗C2H6 0.25 mol,生成C2H4 0.25 mol,生成H2 0.25 mol,Kx1==。②Kx2远大于Kx1,反应ⅱ的进行程度远大于反应ⅰ。设参与反应ⅱ的H2为a mol,则在反应ⅱ中被消耗的C2H6也为a mol。若只发生反应ⅰ,Kx1=;若同时发生反应ⅰ和ⅱ,此时Qx1=,由于==1-<1-=,故Kx1>Qx1,反应ⅰ平衡正向移动,与仅发生反应ⅰ相比,C2H4平衡产率增大。(4) 配合物中,金属离子通常提供空轨道,配体提供孤电子对,则Cu+的4s空轨道与C2H4分子的π键电子形成配位键。C2H4能与Cu+形成配合物而吸附在Y分子筛上,C2H6中无孤电子对,不能与Cu+形成配合物而无法吸附。(5) 前30 min,等于0,出口浓度c为0,说明两种气体均被吸附,A错误;p点时,C2H6对应的约为1.75,出口处C2H6浓度较大,而C2H4对应的较小,出口处C2H4浓度较小,说明此时出口处气体的主要成分为C2H6,B正确;a点处C2H6的=1,说明此时C2H6不再吸附在吸附剂上,而a点后C2H6的>1,说明原来吸附在吸附剂上的C2H6也开始脱附,同时从图中可知,a点后一段时间,C2H4的仍为0,说明是吸附的C2H6逐渐被C2H4替代,p点到b点之间,吸附的C2H6仍在被C2H4替代,但是速率相对之前有所减小,同时吸附剂可能因吸附量有限等原因无法一直吸附C2H4,因此p点后C2H4的也逐步增大,直至等于1,此时吸附剂不能再吸附两种物质,C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