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红烛》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红烛》课件(共1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丰富的内涵;
2,理清诗歌抒情脉络,体会青春的困惑与希望,
理想的坚毅与执着的情感美;
3,领悟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学习任务
在单元学习大任务下对本课进行深入的研读,完成“读品赏写”四个小任务,品鉴诗中的“青春象征”与“青春对话”,体悟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青春底色。
分享交流
小组交流,梳理诗歌基本内容,分享课前学习收获。
1,何谓意象?
意象,即是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试图还原为诗人当初的内在之意。
——余光中《论意象》
2,“意象”特征?
“意”,心意(情感或哲理);象,物象。同一物象被不同的情感或哲理包裹,会变成不同的意象。比如,“花”与“鸟”。
学习活动一:听读感悟
欣赏《红烛》的朗诵视频,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出的家国情怀。
学习活动一:听读感悟
小组讨论:
请大家找出闻一多笔下的“红烛”和李商隐笔下的“蜡炬”这两个意象在诗歌中被分解成了哪几个部分,并结合诗句尝试比较它们的象征意义是否相同。
学习活动二:品读意象
“蜡炬”被分解为灰和泪两个部分;
“红烛”被分解为“色”“灰”“泪”“光”四个部分。“灰”和“泪”是蜡炬和红烛所共有的,“色”与“光”是红烛独有的。
学习活动二:品读意象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
角度 特点 象征意义
烛色 颜色红 赤城、热
烈、忠诚
0
学习活动二:品读意象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需烧腊成灰,然后才放光出?”
“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
角度 特点 象征意义
烛火 放出光 牺牲、责任、
理想
学习活动二:品读意象
小组讨论:
“蜡炬”与“红烛”的“灰”和“泪”象征意义的不同。
学习活动二:品读意象
“蜡炬”的“灰”象征着为爱所苦的残损的躯体;
“红烛”的“灰”象征着自我牺牲后培育花果的脂膏;
“蜡炬”的“泪”象征着相思的悲伤之情;
“红烛”的“泪”象征着理想受阻的着急焦虑之情。
总结
蜡炬
象征着因不能承受相思之苦而陷入悲伤无法自拔的忠贞
红烛
象征着为了拯救世人而主动牺牲自我的理想人格的化身
学习活动三:赏读“对话”
刚才比较,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意象内涵的拓展和翻新,赞美了红烛以“烧蜡成灰”来点亮世界的的奉献精神。同时,我们也发现诗人每次面对红烛的情绪却不尽相同。那么诗人是如何借助与红烛的“对话”表达青春的困惑与希望,以及对理想的坚毅追求。请你分别用一个词概括诗人在每节诗歌中咏叹红烛的不同情绪。
情绪变化
赞叹 疑惑 了悟 激励 感伤 彻悟 慰藉 认同 肯定、期望
补充资料
1923年
苏联提供援助,为中国争取民族的独立;
日军在长沙肆意的枪杀中国的平民;
胡适力倡研究旧国学;
毛泽东创办新时代杂志;
蔡元培愤然辞去北大校长的职务;
北大哲学系教授引发爱情问题的社会大讨论。
课后作业
学校开展以“生命的色彩”为主题的诗歌节,请同学们选择一个带有象征性的意象,以对话的方式来创作一首诗歌。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