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梦游天姥吟留别》 课件(共17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习活动一:读中感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律节奏地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一句结尾的问号,在历年教材的版本中一改再改,先由问号改为了叹号,现在又改回了问号。你认为哪种标点符号更符合作者的情感?试着读一读,说一说。
其实不论是问号还是叹号,都是要表达作者较为强烈的情感。问号更像是对自己内心的诘问,叹号更凸显了对权贵强烈的蔑视之情。
学习活动二:赏中品
按照下面的表格进行填写,顺着作者游历的脚步,看看能绘出几幅图景,试着给每一幅图景起一个小标题,并选择一幅图重点赏析。
小标题 诗文 赏析(意象、意境、炼字、手法) 情感
小标题 诗文 赏析(意象、意境、炼字、手法) 情感
飞度镜湖 我欲因之梦吴越……漾清猿啼 意象:月、湖、影、猿啼…… 练字:飞、送 手法:拟人 李白式的浪漫主义的思维方式 轻松愉悦
无所束缚
向往自由
学习活动三:论中悟
对于本诗的“梦境”,评论界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美梦,有人认为是噩梦,也有人认为是美梦与噩梦的矛盾共同体。你怎么看?
美梦说: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梦境是美好的,作者醒来以后才会惋惜失落;
2. 文章第一段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突出了天姥山的超凡脱俗与雄伟高大,让作者心向往之。所以作者梦里的天姥山也是美好神秘的。
噩梦说:
1.“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魂魄都惊动了,应该是因“梦中之境”而惊醒;
2. 结合写作背景,梦境是对现实的隐喻。对仙境的描述正是宫廷生活的映照。与后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发愤之言”相呼应。
“这首诗的奇特在于梦境的不确定性,他可能是李白所向往的自由境界,也可能是他精神上迷惘失意的反映,甚至包含着他对长安 三 年一梦的嗟叹。正因如此,这诗才给人奇谲多变、缤纷多彩的丰富印象的同时,又启发了多方面的联想。”
——葛晓音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梦醒后的自我诘问,是这首诗的诗眼。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过这句话来体悟李白的精神世界。
那么,梦境的自由奇幻是否可以看作李白生来就不愿做官的、不愿被世俗牵绊的精神写照?
李白自己的话: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学者的评价:
“李白究竟是一个山林隐士,他是个出世之士,即贺知章所谓天上谪仙人。……他的高傲,他的狂放,他的飘逸的想象,他的游山玩水,他的隐居修道,他的迷信福禄,处处都表现出他的出世的态度……所以我们读他的诗,总觉得他好像在天空中遨游自得,与我们不发生交涉,他尽管说,他有济世、拯物的心肠。我们总觉得酒肆高歌,五月寻仙是他的本分生涯,济世、拯物,未免污染了他的芙蓉绿玉杖。
——胡适
补充材料
1. 李白的人生经历
(1)读书与蜀中游历期:5 岁-25 岁 饱读诗书,24 岁开始出游;
(2)壮游与求仕期:26 岁-42 岁 李白不屑参加科举,希望通过漫游求得引荐的机会;
(3)长安三年入仕期:42 岁-44 岁 天宝元年经人推荐,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后因自恃太高,受排挤,赐金放还;
(4)再次游历期:44 岁-55 岁 离开长安,再次漫游,广结好友,热衷于求仙访道;
(5)安史之乱期:55 岁-62 岁 安史乱后,白隐居庐山。后做了永王李璘的幕僚。肃宗以逆反镇压永王,白以“附逆”罪长流夜郎。玄宗还都,大赦天下,得还。62 岁,死于当涂。一说患腐胁疾而死,一说是因醉入水捞月而死。
2. 李白的政治理想
(1)“......不屈己,不干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区宇大定,海县清一......然后浮五湖,戏沧洲。”
——《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2)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古风》其十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世人只看到他的狂傲,却没看到他喊得那么声嘶力竭,无可奈何。生命在最困顿的时候才会发出反抗的强音,他的洒脱建立在他作为一个士人不得志的辛酸悲苦之上。一个极为自信和自尊的人,他对于现实的屈辱会有更强烈的感知,才会有来自内心更强烈的呼喊。梦境也有着他在仕途不达的现实面前潜意识的挣扎痕迹。
“诗歌憎命达”,一句穿越千古的名句背后会是一个灵魂、一个生命所承受的重量。他的这一喊,振聋发聩,喊出了千百年读书人憋在心里的愤懑。而他敢喊,是因为他是李白!他背后站的是有海纳百川气象的盛唐!
课后作业
一、背诵全诗
二、学校将开展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的诗歌节。我们班选读的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请为本次诵读写一段开场词,要求字数 150 字之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