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从军行》课件(共4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从军行》课件(共46张PPT)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从军行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
看图猜诗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看图猜诗
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看图猜诗
边塞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唐朝时发展到了顶峰,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资料小链接
王昌龄
(盛唐诗坛著名诗人 七绝圣手)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王昌龄
(盛唐诗坛著名诗人 七绝圣手)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 27人
“暗” 8人
“破” 7人
“不破”“不还” 2人
“黄沙” 1人
“长云” 1人
“终” 1人
☆找出最喜欢或最受感动的一个字(词)
品读赏析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唐朝中期70年间战争数量达到228次
战士人数达10万人以上的战争有36次
战士人数1万人以下的战争有110次
唐朝的对外战争
与突厥的战争共4次,历时100多年
与奚契丹的战争共9次,历时100多年
与回纥[hé]的战争共3次,历时71年
与突骑施的战争共2次,历时9年
品读赏析
品读赏析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品读赏析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品读赏析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品读赏析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品读赏析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品读赏析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孤]烽火城孤立无援
将士们内心孤寂
品读赏析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品读赏析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品读赏析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孤寂 乡愁 责任 艰辛 期待】
品读赏析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找出最喜欢或最受感动的一句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品读赏析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关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关键字词的理解。例如:“暗雪山”
◆关注诗人、创作背景。
……
☆最想探究的一个问题
付然
王萧予
嵇语涵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③[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
楼兰到底指什么?为什么古人要“破楼兰”?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国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古城位于今天中国新疆若羌县北境,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现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楼兰古城遗址对研究中西交通、东西文化交流和中国古代边疆与内地的联系——中国古代边政史研究等历史问题,均有着重要价值。
古城遗址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楼兰地处丝绸之路咽喉要地,为最初丝绸之路的主要干线。当各商人在到达楼兰后,要酌情考虑选择西行路线,是走北道还是南折向南道。由此可以看出,楼兰的地理位置在当时较为重要,为当时的枢纽。因此,在此地汇集了各地区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
地理环境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自于《汉书·傅介子传》,《又见于汉书·西域传》。楼兰在西汉时期是地处通往西域的要道。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平定了楼兰,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消灭敌人,建功立业。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的敌人。
典 故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白
前年斩楼兰,去岁平月支。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岑参
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秦州杂诗》杜甫
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
——《送赵都护赴安西》张九龄
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共持续800多年的历史。楼兰古国在历史上的名声是很响的。尤其是它的突然消失,更是让后世人对这个神秘古国充满了好奇,神秘地在地球上消失,又意外地出现,引起很多人的兴趣。许多中外游人和探险家都不辞辛劳地沿着丝绸之路向西进发,去目睹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古楼兰。同学们课后可以去搜集有关楼兰的故事。
消失之谜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①,已报生擒吐谷浑③。
从军行(其六)
唐·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②星驰④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注释
①[洮河北]洮河北岸,边塞战场 ②[敕]专指皇帝的诏书 ③[吐谷浑]古代少数名族名称 ④[星驰]星夜奔驰
táo
chì


关联比读
战场的捷报
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其五)
唐·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其六)
唐·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táo
chì


关联比读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读读两首诗的后两句,体会有什么异同(情感、内容或表达)
关联比读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精忠报国
关联比读
霍去病
岳飞





爱国志士
《从军行》 唐·王昌龄
王昌龄的《从军行》一诗穿越千年,成为我们民族共同记忆的是将士们的英勇顽强、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它既是那个时代边塞诗的主旋律,穿越千年,它也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向英雄致敬
每个时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意!
(诗歌、笔记、海报、思维导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