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3.2 物态变化(第4课时) 分层练习科学观念:知道水沸腾时的特点,了解不同液体有不同的沸点。科学思维:归纳晶体的熔化规律,画图像并理解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科学含义。探究实践:通过经历探究水沸腾实验的过程,得出沸腾的特点。态度责任:解沸腾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1.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B.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C.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D.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发生的汽化现象2.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沸腾是指发生在液体内部的汽化现象B.水到了100℃就一定沸腾C.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所以沸腾时不需要吸收热量D.不同的液体,其沸点不同3.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温度达到其沸点就一定沸腾 B.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95℃的水不可能沸腾 D.液体沸腾时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4.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A.沸点 B.熔点 C.凝固点 D.温度5.如图是酒精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的沸腾属于液化现象B.酒精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C.酒精沸腾过程中要放热D.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78℃6.如图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他可以选用酒精温度计(酒精的沸点是78℃)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7.在烧煮食物时,若把食物在水中煮,只要水没有烧干,食物不会煮焦,但若把食物在油中煎,虽然油没有干,食物却很可能变焦。这主要是因为( )A.水能渗入食物,而油不能渗入食物 B.水的沸点较低,油的沸点较高C.水的传热本领差,油的传热本领好 D.水的比热较高,油的比热较低8.图甲是探究水沸腾过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小东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测得的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组装实验装置应先固定M再固定NB.实验时的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C.水的初始温度为0℃D.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一直保持不变9.农村有一些“装神扮鬼”骗人钱财的人,他们有一手绝活:从翻滚的油锅中用手把鬼揪出来,其实奥秘在锅中的“油”中,上层是真正的菜油而下层是其它的液体,这种液体的沸点最有可能是( )A.50℃左右 B.80℃左右 C.100℃左右 D.200℃左右10.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中途发现水量少了些,于是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碗水,并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 B. C. D.11.如图所示,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使烧杯内的水保持沸腾,则插在烧杯中的试管里的水( )A.能达到沸点,可以沸腾 B.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C.不能达到沸点,可以沸点 D.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12.某兴趣小组以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小烧杯盛等量的水,在同一环境下以相同的热源同时加热,如图所示,甲杯为隔酒精加热,乙杯为隔水加热,丙杯为隔油加热,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小烧杯外大烧杯中物质的温度已处于一稳定值,关于此时小烧杯中水的说法正确的( )A.甲、乙、丙温度均相同,但只有乙、丙中水沸腾B.甲、乙、丙温度均相同,但只有丙中水沸腾C.三杯水温度是t甲<t乙=t丙,只有乙、丙中水沸腾D.三杯水温度是t甲<t乙=t丙,只有丙中水沸腾13.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 ℃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 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1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2)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 。A.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B.出现水的沸腾现象(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是 ℃,此时当地的大气压强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4)本实验中 选择酒精温度计(填“能”或“不能”)。(酒精的沸点是78℃)(5)水沸腾后,根据图乙可以推断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2min,水的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15.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2)当观察到 时,说明水已沸腾;(3)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4)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 (填“A”“B”“C”或“D”)。16.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就包含了深奥的哲学思想,从物理学的角度出发,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有( )A.“扬汤”之所以能止沸“止沸”,因为水的沸腾过程不吸收热量B.“扬汤”增加了蒸发的面积,使热量散失的更快C.“釜底抽薪”好,是因为水的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柴没了就不沸腾了D.如果不“抽薪”,水会一直沸腾,但水的温度不会上升17.图所示为探究水沸腾的实验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水中气泡的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组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应先调整①再调整②B.烧杯上加盖纸板的目的是提高水的沸点C.③表示水沸腾时气泡的状态D.④中气泡内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18.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先沸腾,油然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B.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C.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以后,油才能沸腾19.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水 水银 酒精 乙醚熔点/℃ 0 ﹣39 ﹣117 ﹣114沸点/℃ 100 357 78 35A.当温度为﹣39℃时,水银一定处于液态B.当温度为40℃时,酒精和乙醚都处于液体C.当温度为100℃时,水一定能沸腾D.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20.如图所示是小明“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①在组装该实验装置时,小明首先应当根据 (选填“酒精灯”、“酒精灯火焰”或“酒精灯外焰”)的高度调节并固定放置石棉网和铁圈的位置。②在对水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小明判断烧杯中水沸腾的依据是 。(单选)A.水中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B.温度计的示数已经达到了100℃C.温度计的示数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D.温度计的示数不变后还需要继续加热③小明为了验证“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吸收热量”,他可以在水沸腾一段时间之后 ,观察水是否能继续沸腾。实验表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2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温度/ 90 94 96 98 98 98 98 98(1)小明读温度的方法如图1所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是: 。(2)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2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3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4)从图3的图象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此时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5)小华和小杰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4所示,a、b两种图象不同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22.小明为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用5个相同的容器及必要的测量工具,设计并进行了两组实验,A、B、C为实验一的三个实验组,D、E为实验二的两个实验组,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根据实验一设计可知,小明要研究的是 对蒸发快慢的影响。(2)实验一中C组的温度设定应为 ℃,60分钟后,小明测量了杯中剩余的水的体积为:A<B<C。(3)实验二中,小明每隔20分钟测定一次容器中剩余水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小明发现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快,液体蒸发也越快。时间/分 0 20 40 60 80 100 120d组剩余水的体积/毫升 20 17 15 14 14 14 14e组剩余水的体积/毫升 20 16 12 8 4 0 0小明仔细分析数据后,又产生疑惑:在0~60分钟内D组杯中水的蒸发速度为什么会越来越慢?老师提示结合实验一的结论进行分析,则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23.如图所示为验证沸腾条件的实验装置。关于小烧杯内水的最终状况,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小煦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且会沸腾。小科认为: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小王认为:温度达不到沸点,不会沸腾。他们通过实验观察到小烧杯内的水没有沸腾,所以小煦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了验证小科和小王的观点,他们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甲和乙的示数变化,如表所示。时间/分 0 3 6 9 12甲的示数℃ 40 57 71 81 91乙的示数/℃ 40 48 63 74 84时间/分 15 18 21 24 一甲的示数/℃ 97 100 100 100 一乙的示数/℃ 90 94 94 94 一(1)通过实验数据分析, 的观点是正确的。(2)在0~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上升到94℃,其原因是小烧杯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收的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烧杯中的水散失的热量。(3)刚开始时,小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但到18分钟以后,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稳定,但又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100℃),这是为什么?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3.2 物态变化(第4课时) 分层练习科学观念:知道水沸腾时的特点,了解不同液体有不同的沸点。科学思维:归纳晶体的熔化规律,画图像并理解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科学含义。探究实践:通过经历探究水沸腾实验的过程,得出沸腾的特点。态度责任:解沸腾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1.【答案】B【解答】解:A、液体温度达到沸点时才能沸腾,故A不合题意。B、液体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符合题意。CD、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故CD不合题意。故选:B。2.【答案】D【解答】解:A、沸腾不仅可以发生在液体表面还可以发生在液体内部,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标准气压下,水温达到100℃并且能够继续从外界吸热,水就可以沸腾,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沸腾时还需要吸收热量,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不同的液体,其沸点不同,故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3.【答案】B【解答】解: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才能沸腾,故A错误;BD、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沸腾时还需要吸收热量,故B正确,D错误;C、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当外界气压降低时,水可以在95℃时沸腾,故C错误。故选:B。4.【答案】A【解答】解:根据题意,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吸收热量,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在常温下发生汽化现象,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5.【答案】B【解答】解:A、酒精沸腾时,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错误;BC、由图象可知,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正确,C错误;D、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所以酒精在任何情况下的沸点都是78℃的说法不对,故D错误。故选:B。6.【答案】B【解答】解:A、酒精温度计的量程一般为﹣80℃~60℃;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故A错误;B、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故B正确;C、“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气,故C错误;D、水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继续吸热,故D错误;故选:B。7.【答案】B【解答】解: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油的沸点高,水的沸点低,温度高的液体能把食物烤焦、烤糊,温度低的液体不会烤焦。故选:B。8.【答案】D【解答】解:A、本实验组装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所以应先固定N再固定M,故A错误;B、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5℃,所以实验时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故B错误;C、由图可知,水的初温不是0℃,故C错误;D、由图可知,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一直保持95℃不变,故D正确。故选:D。9.【答案】A【解答】解:在翻滚的油锅中,其实上层的油并没有“翻滚沸腾”,是因为下层的液体在时沸腾蒸发造成的假象,仿佛上层的油在翻滚沸腾,为了不烫伤人手,液体的温度要不高于50℃,所以这种液体的沸点最有可能是50℃左右。故选:A。10.【答案】A【解答】解:水沸腾之后,温度保持不变,当向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后,锅内水的温度降低,然后在加热过程中,水吸热温度上升,达到沸点继续沸腾,在此过程中,水面上的气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与原来相同;据此分析可知,A图象符合题意。故选:A。11.【答案】B【解答】解: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故选:B。12.【答案】D【解答】解: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大烧杯中物质的温度已处于一稳定值说明酒精,水和油正在沸腾。要让小烧杯中的水沸腾必须要达到水的沸点和继续吸收热量。对于甲而言,无法达到水的沸点,所以甲中的水不会沸腾;对于乙而言,杯内外水的温度相同,无法吸收热量,所以乙中的水不会沸腾;对于丙而言,油温高于水温,满足水沸腾的条件,所以丙中的水会沸腾。故选:D。1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故答案为:60;不会;60。14.【答案】(1)自下而上;(2)B;(3)98;小于;(4)不能;(5)不变。【解答】解:(1)实验中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并且温度计玻璃泡不能碰容器底和壁,所以组装器材时要自下而上的顺序;(2)实验过程中要观察水沸腾的现象,得出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而不是观察温度的变化,故选B;(3)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该温度计的示数为98℃,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的分度值为100℃,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此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4)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应该选沸点高于水的沸点的物质做测温物质,而酒精的沸点只有78℃,所以不能选择酒精温度计;(5)水沸腾的特点是温度保持不变,但继续吸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2min,则水的温度不变。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B;(3)98;小于;(4)不能;(5)不变。1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89℃。(2)水在沸腾时,水温都达到沸点,温度不再升高,水在各个部位同时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加之越往水面液体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会越变越大;(3)液体沸腾时要继续吸收热量,因此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4)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如图A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升高到沸点以后,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图A所示的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B是晶体熔化图象,C图是晶体凝固图象,D图表示吸收热量,温度一直升高,故BCD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89;(2)温度计示数不变;(3)继续吸热;(4)A。16.【答案】A【解答】解: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扬汤止沸”的道理是: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且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相对于空气是流动的),从而加快了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液体温度降低,低于沸点,液体不能沸腾,起到止沸的效果;故A错误,B正确;“釜底抽薪”道理是:水沸腾是要吸热的,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水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沸腾就会马上停止;如果不“抽薪”,水会一直沸腾,但水的温度不会上升。故CD正确。故选:A。17.【答案】D【解答】解:A、组装过程中需要自下而上,所以先调整②再调整①,故A错误;B、实验时加纸板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故B错误;C、③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的情况,故C错误;D、沸腾时,水中气泡内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故D正确。故选:D。18.【答案】D【解答】解:由于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故在开始加热时,上层的油会发生蒸发现象,同时由于油膜的覆盖,使得油下面的水无法蒸发,但随着加热,当将水加热到100℃后,再加热水就沸腾了,即发生汽化,由于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且水的沸点小于油的沸点,故此时油不会沸腾,直到水全部汽化完后,油的温度才能升高,即当温度升到油的沸点时,再加热,油才可以沸腾。故选:D。19.【答案】D【解答】A、当温度为﹣39℃时,水银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故错误;B、乙醚的沸点是35℃,温度不再升高,故B错误;C、当温度为100℃时,水要不断吸热,才会沸腾,故错误;D、我们各地区气温最高不会超过78℃,最低也不会低于﹣117℃,故酒精在我国各个地区不会凝固成固态,也不会沸腾变成气态。故正确;故选:D。20.【答案】①酒精灯外焰;②A;③移走酒精灯;保持不变。【解答】解:①酒精灯外焰温度最高,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②水沸腾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由于有新的水蒸气加入,所以气泡会逐渐变大,可以以此作为判断水是否沸腾的依据;③在水沸腾一段时间之后移走酒精灯观察水是否能继续沸腾,可以验证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吸收热量。实验表明: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答案为:①酒精灯外焰;②A;③移走酒精灯;保持不变。2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由图知,在读数时俯视了,这样所读出的数据会偏大,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由图2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2℃;(3)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4)由图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为98℃;此时气压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5)图4中,a图线温度上升较快,加热时间较短,b图线温度上升较慢,加热时间较长,说明b的水量较多。故答案为:(1)在读数时俯视了,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92;(3)图象如上图所示;(4)98;小于;(5)质量。22.【答案】(1)湿度;(2)30;(3)D周围环境的湿度逐渐变大。【解答】解:(1)分析A、B、C三个实验组,可知水面上方湿度不同,所以是探究湿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2)要探究与周围湿度的关系,要控制其他的量不变,因此,实验一中,C组的温度设定应为30℃;(3)实验二中,在0~60分钟内D组中水的蒸发速度会越来越慢,这是因为随着水的蒸发,D周围的湿度越来越大,使用蒸发变慢的缘故。故答案为:(1)湿度;(2)30;(3)d周围环境的湿度逐渐变大。23.【答案】(1)小红;(2)大于;(3)小烧杯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处于平衡状态,不能使小烧杯中水的温度再升高。【解答】解:(1)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大烧杯中的水在沸腾,水的沸点是100℃;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从40℃上升到94℃,18分钟以后,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稳定,没有达到水的沸点,小烧杯中的水不沸腾,所以小烧杯中的水温达不到沸点,不会沸腾;故小红的观点是正确的;(2)本实验是利用“水浴法”给小烧杯中的水加热,在0至18分钟内,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之所以升高是由于从大烧杯中温度高的水中吸收的热量大于小烧杯中的水散失的热量;(3)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保持94℃稳定不变,原因是小烧杯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处于平衡状态,不能使小烧杯中水的温度再升高,所以小烧杯中水的温度低于大烧杯中水的温度(100℃)。故答案为:(1)小红;(2)大于;(3)小烧杯中的水吸收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处于平衡状态,不能使小烧杯中水的温度再升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核心素养】3.2 物态变化(第4课时)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 【核心素养】3.2 物态变化(第4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