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4.2 各种各样的土壤 分层练习(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4.2 各种各样的土壤 分层练习(含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4.2 各种各样的土壤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区分砂土类土壤、钻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性状特征;了 解壤土类土壤各种成分的比例;能说出壤土类土壤最适于植物生长的主要理由。
科学思维:运用类比和列表比较的方法,区分三种不同的土壤颗粒和三种不同的土壤。
探究实践:通过动手与动脑,归纳实验结论,区分各种类型的土壤;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态度责任:懂得保护水土资源的重要性,亲身体验实践的乐趣。
01 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1.【答案】C
【解答】解:土壤疏松根可以吸收到更多的氧气,从而促进根的呼吸,根的生理活动旺盛,有利于跟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黏土的黏着力太强,不利于充足空气的进入,掺入适量的砂石能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作用的特点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产生活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2.【答案】B
【解答】解:ACD、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是土壤生物所需氧气的来源,ACD正确;
B、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而不是占土壤的95%左右,B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掌握土壤的成分。
3.【答案】D
【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
故选:D。
【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砂粒空隙越大,通气性和透水性越强,但保水性越差。黏粒黏粒空隙小,通气性能和透水性能差,因此在三个装置中分别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时间内,c装置的渗出水量要少。故选C。
(2)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因此bc装置的土壤数量相等,可以比较砂粒和黏粒谁的透水性强。
故答案为:
(1)C
(2)bc
【点评】掌握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
02 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5.【答案】D
【解答】解:通气性、透水性最好的土壤是:砂土;保水性最好、通气性最差的土壤是:黏土类土壤;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通气性能好,保水性能好。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不同土壤的特点。
6.【答案】A
【解答】解:壤土类土壤中水和空气各占 25%,即各自所占所示圆形图的四分之一;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占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 1%~5%,结合模型可知A符合要求。
故选:A。
【点评】关键掌握土壤污染的概念。
7.【答案】B
【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砂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
故选:B。
【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
1.【答案】B
【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土壤颗粒按直径由小到大可分为黏粒、粉砂粒、砂粒,黏粒的直径小于0.002毫米,粉砂粒的直径在0.02毫米~0.002毫米之间,砂粒的直径在2.0毫米~0.02毫米之间,可见B正确。
故选:B。
【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A
【解答】解:壤土类土壤中水和空气各占 25%,即各自所占所示圆形图的四分之一;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占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 1%~5%,与土壤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有关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比率。
故选:A。
【点评】关键掌握土壤污染的概念。
3.【答案】D
【解答】解: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土壤板结,缝隙中的氧气减少,妨碍根的呼吸,从而影响了根的生长,也影响了根的吸收功能不利于植物生长。
故选:D。
【点评】此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
4.【答案】C
【解答】解:砂土类土壤透气性较好,但保水性较差,容易造成植物缺水死亡;而最有可能导致霉根死亡则说明该类土壤中水含量较高,黏土类土壤是土壤中蓄水性最好的一类土壤。
故选:C。
【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B
【解答】解:做土壤的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的相同条件: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要相同、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而⑤实验中锥形瓶是仅仅用来盛水的容器,不需要控制相同。
故选:B。
【点评】“对照原则”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6.【答案】C
【解答】解:比较ABCD四种土壤,其中C砂粒10%、粉砂粒30%、黏粒60%的土壤砂粒最少,黏粒最多。所以C加点水,用手一搓,最容易搓成条状体。
故选: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不同土壤的特点。
7.【答案】C
【解答】解:A、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小,土壤空隙就较小,水和空气都比较少,A错误。
B、土壤中各成分发生变化,结构有可能在短时间发生变化,B错误。
C、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黏粒,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所占的比例不同,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C正确。
D、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矿物质颗粒,矿物质颗粒属于无机物,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土壤的成分和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答】解:黏土地和沙地同样都湿润,但是沙地的通气性肯定比土地的通气性要好很多(沙质比土质更疏松),另外河边的沙地水分充足,湿润性肯定也比湿润的黏土地更好。因此河边湿润沙地比较适宜种植甘蔗。
故选:D。
【点评】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
9.【答案】B
【解答】解: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近年来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利用。绿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改良土壤,补充有机质,埋入地里可以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机盐,提高了土壤的肥力,从而被其他的植物利用。
故选:B。
【点评】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做肥料的栽培植物,弥补了无机肥料的不足,对植物生长意义重大。
10.【答案】C
【解答】解:瓦盆的壁上有许多微小的空隙可以透气透水,而瓷盆的壁上空隙很少透气性较差,花的根系需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空气中的氧气可以较多的透过瓦盆的壁(通过瓷盆的壁的氧气较少)进入盆内的土壤,有利于花卉根系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花的生长。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花卉根系细胞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
11.【答案】D
【解答】解: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若土壤板结,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减少,抑制根的呼吸,也抑制根的生长。因此农田和花盆要经常松土的最主要意义是保持土壤有足够的空气,有利于根部的呼吸作用和对水分无机盐等养料的吸收。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此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中等.
12.【答案】B
【解答】解:A、a与b,两者的变量为光照,故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对两种花卉生长的影响,A正确。
B、a与c,两者的不同为光照和土壤竞争,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故不能探究不同光照及竞争对两种花卉生长的影响,B错误。
C、b与c,两者的不同为竞争土壤,故可探究两种植物是否会竞争土壤中的养分,C正确。
D、c与d的不同只是光照条件的不同,故可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对两种花卉生长的影响,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验方案的设计,在进行实验时,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必须注意变量的控制,要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1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从表格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土壤样品的类型为黏质土的性质。
(2)黏质土的性质是土壤通气性能较差,透水性能较好,对植物生长有利。
故答案为:(1)黏质土。
(2)较差;较好;有利。
【点评】了解土壤的类型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小明想知道“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所以实验变量是土壤性状,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所以此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之处:栽培植物的种类不统一,浇水量不同,每天浇水次数不同
(2)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所以C花盆内植物生长情况最好。
故答案为:(1)栽培植物的种类不统一,浇水量不同,每天浇水次数不同;
(2)C、壤土类土壤
【点评】在进行实验时,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客观准确性,必须注意变量的控制。
1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2)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C地水分过多,不利于植物根的呼吸植物生长不好,产量低:A地是矿物质粒比较多的沙地,土壤颗粒比较大,水分相对较少,且空气比较充足,有利于根的呼吸,因此产量高,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种植美国提子,在田间管理上应注意排水防涝。
故答案为:
(1)土壤颗粒比较大,水分相对较少,且空气比较充足
(2)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
16.【答案】(1)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
(2)砂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多于壤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
(3)否。
【解答】解:(1)此实验的实验变量是不同种类的土壤,对照实验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需相同且适宜。因此,除了浇水量相同外,其它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都要控制相同。
(2)土壤的渗水性能好,流失的水分就多,锥形瓶中收集到的水就多,所以如果观察到砂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多于壤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就可以得出砂土的渗水性能好的结论。
(3 )不同小组之间在浇水量的多少、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因素不一定相同,所以这种方法不可行。
故答案为:
(1)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
(2)砂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多于壤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
(3)否。
【点评】了解土壤的性质及科学探究的过程即可解答。
1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选用三株大小相近的同一种植物的目的是控制植物种类相同,避免因植物种类不同引起生长的差异性,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实验中设置“生长旺盛,并能照到阳光”的目的是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避免植物因得不到阳光而生长缓慢,其好处在于使植物能正常生长。
(3)黏性较差的土壤,土壤中的空隙较大,比较疏松,水易渗入或流出,通气性能较好,但保水和保肥性能较差;黏性较强的土壤,土壤的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应当是黏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壤土类土壤粘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所以种植在壤土类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
(4)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壤土类适合植物的生长。
故答案为:(1)控制植物种类相同,避免因植物种类不同引起生长的差异性
(2)避免植物因得不到阳光而生长缓慢;使植物能正常生长
(3)壤土类;粘性适度,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
(4)壤土类适合植物的生长
【点评】“对照原则”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18.【答案】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面积增加约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光合作用强烈,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垄向一般取南北走向。能最大大限度的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了马铃薯产量。
【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有机物中的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长期实践发现,马铃薯等农作物种在垄台上耕作比平地耕作产量更高,原因是: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面积增加约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光合作用强烈,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垄向一般取南北走向。能最大大限度的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垄台土层厚,土壤疏松,空隙较大。能促进根的呼吸作用,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故答案为: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面积增加约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光合作用强烈,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垄向一般取南北走向。能最大大限度的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了马铃薯产量。
【点评】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是解题关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4.2 各种各样的土壤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区分砂土类土壤、钻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性状特征;了 解壤土类土壤各种成分的比例;能说出壤土类土壤最适于植物生长的主要理由。
科学思维:运用类比和列表比较的方法,区分三种不同的土壤颗粒和三种不同的土壤。
探究实践:通过动手与动脑,归纳实验结论,区分各种类型的土壤;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态度责任:懂得保护水土资源的重要性,亲身体验实践的乐趣。
01 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1.某村民承包了一个鱼塘,清理鱼塘时深挖出很多黏土,并想要用这些黏土整理成一块菜地,要使蔬菜生长良好,他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多浇水 B.少浇水
C.掺入适量的砂石 D.施化肥
2.下列有关土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B.矿物质颗粒占土壤的95%左右
C.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D.土壤空气是土壤生物所需氧气的来源
3.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  )
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探究土壤保水性。a中砂粒体积是b中的一半,c中黏粒体积和b中砂粒体积相同,在三个装置中分别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时间内渗出的水量如图所示(三个锥形瓶完全一样)。
请回答:
(1)若图中所示的渗水量有一个是错误的,那么最有可能错误的是     (填字母)。
A.a装置 B.b装置 C.c装置 D.三个装置都没有错
(2)根据     的实验现象,可以验证砂粒的透水性比黏粒强。
02 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5.最适合作物生长的土壤(  )
A.通气性能好,保水性能差 B.通气性能差,保水性能好
C.通气性能差,保水性能差 D.通气性能好,保水性能好
6.种植西瓜理想的土壤是通气,透水,同时能保水保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接近。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土壤要求的是(  )
A. B. C. D.
7.花生俗称“落花生”,是因为它开花受精后子房柄会迅速伸长并钻入土中,然后子房在土中发育成荚果。因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的土壤类型应是(  )
A.黏土类土壤 B.砂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以上三种都可以
1.土壤颗粒按直径由小到大可分为(  )
A.粉砂粒、砂粒、黏粒 B.黏粒、粉砂粒、砂粒
C.砂粒、粉砂粒、黏粒 D.砂粒、黏粒、粉砂粒
2.与土壤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比率 B.土壤中三种颗粒的温度
C.土壤中砂粒的硬度 D.土壤中黏粒的黏性
3.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原因是(  )
A.缺少肥料不利于光合作用 B.缺少水分,不利于呼吸作用
C.缺少二氧化碳,不利于光合作用 D.缺少氧气,不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4.玉米等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在下列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的是(  )
A.砂土类土壤 B.壤土类土壤
C.黏土类土壤 D.三类土壤的效果一样
5.做土壤的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条件相同的是(  )
①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要相同 ②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
③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 ④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
⑤锥形瓶的大小应完全相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6.在按下列百分比配制的土壤中加点水,用手一搓,最容易搓成条状体的是(  )
A.砂粒20% 粉砂粒40% 黏粒40% B.砂粒10% 粉砂粒40% 黏粒50%
C.砂粒10% 粉砂粒30% 黏粒60% D.砂粒20% 粉砂粒50% 黏粒30%
7.关于土壤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小,土壤空隙也小,土壤中水少而空气较多
B.土壤中各成分发生变化,其结构还会在较长时期不变
C.土壤颗粒包括砂粒、粉砂粒、黏粒三种
D.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矿物质颗粒,它属于有机物
8.甘蔗在水分充足、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比较适合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  )
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湿润的黏地
C.比较干旱的黏土地 D.河边湿润沙地
9.绿肥植物是一种专门用作肥料的栽培植物,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就地翻压,也可以异地施用,利用绿肥植物的目的是(  )
A.提高土壤中的水分 B.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C.给植物提供食物 D.增加土壤中钾肥的含量
10.如图所示,种花用的瓦盆是用红黏土烧制的,比一般塑料花盆和瓷花盆更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是因为(  )
A.瓦盆沙粒含量较少
B.瓦盆保水性较好
C.瓦盆具有很好的透气性
D.塑料花盆和瓷花盆中的土壤不适合植物生长
11.“锄禾日当午”中的“锄禾”即为疏松土壤,其生物学的意义是(  )
A.破坏土壤中蝼蛄等害虫的生活环境
B.减轻土壤板结对农作物根系向下生长的限制,以便植物吸取地下水
C.改善土壤中蚯蚓等有益动物的生活环境
D.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于农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对无机盐的吸收
12.某研究生将甲、乙两种花卉植物,种植在成分相同的土壤内,分成a、b、c与d四组,如图所示,其中b与c组遮光,降低光照30%,用以观察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这两种花卉的可能影响。以下关于不同的设计以及所探究的因素不恰当的是(  )
A.a与b,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对两种花卉生长的影响
B.a与c,探究不同光照及竞争对两种花卉生长的影响
C.b与c,探究两种植物是否会竞争土壤中的养分
D.c与d,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对两种花卉生长的影响
13.为了测定土壤中不同颗粒所占的比例,小明同学在校园中采集了土壤的样品。经测定,其土壤成分的比例如下:
空气 水 粉砂粒 砂粒 黏粒 有机物
25% 25% 15% 17% 16% 2%
(1)该土壤样品的类型为     。
(2)该地的土壤通气性能     (填“较好”或“较差”),透水性能     (填“较好”或“较差”),对植物生长     (填“有利”或“不利”)。
14.小明想知道“土壤性状和植物生长的关系”。他分别取等体积的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装在三只同样大小的花盆内,并分别记为A、B、C.如表所示是他的实验方案。
花盆 植物名称 放置地点 浇水量(毫升) 每天浇水次数
A 郁金香 窗台 200 l
B 小雏菊 窗台 100 2
c 小雏菊 窗台 200 l
(1)请指出此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之处。    。
(2)根据你修正后的方案,你预计种在    盆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
15.科研人员在某市选取下列三块土壤栽培引进的美国提子:
A.砂粒比例较多的山吞坡地
B.土壤质地比较均匀的平地
C.河湾内河泥堆积而成黏粒较多的河套地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浇一样的水,施相同的有机肥,完全相同的田间管理,收获时的产量A地最高,C地最低,连续两年都得到相同的结果。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土壤颗粒、水、空气含量角度分析适宜美国提子生长的土壤性状:    。
(2)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种植美国提子,应特别注意的田间管理是     。
A.浇水 B.施肥 C.松土通气 D.排水防涝
16.同学们学习了土壤的结构和类型后,发现不同的土壤渗水能力是不同的。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分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1)实验中,第一小组在两个漏斗中应放入不同种类的土壤,除了浇水量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的量是     。
(2)若通过实验得出砂土的渗水性能好的结论,那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实验时,有同学认为通过比较不同小组锥形瓶中水体积的多少,也能判断不同小组间所选用土壤的渗水能力,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一定可行?    (选填“是”或“否”)。
17.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了解土壤性状与植物生长的关系,开展了以下实验活动:
①取足量的砂粒、粉砂粒和黏粒,分别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
②将上述三种土壤分装在三只同样大小的花盆内,分别栽培一株大小相近、生长旺盛的同一种植物,相同时间间隔浇等量的水。将花盆放在窗台上,使其照到阳光,但不被雨水淋到,每天观察植物的情况并作观察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要分别栽培三株大小相近的同一种植物?目的是    。
(2)实验中设置“生长旺盛,并能照到阳光”的条件的目的是    ,其好处在于    。
(3)实验结果是种植在   土壤中的植物生长情况最好,这是因为该土壤    。
(4)你认为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8.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采用的垄作法(如图)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是把田地开成一条条的垄和沟,把庄稼种在垄上的耕作方式。气候寒冷、春季易旱、夏季易涝地区较普遍采用。
资料1: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一般降水少的地方,将农作物种在垄沟里,降水多的地方,将农作物种在垄上,如图所示。
资料2: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面积增加约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
资料3:垄台土层厚,土壤疏松,空隙较大。垄向一般取南北走向。
长期实践发现,马铃薯等农作物种在垄台上耕作比平地耕作产量更高,请你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