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共3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共36张PPT)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对《论语》十二章中的前七章进行了文意梳理和内容探究,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探究《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吃粗粮,喝冷水。饭,吃。水,冷水。
胳膊
对,对于
课文梳理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参考译文
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义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
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
,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课文探究
本章讲道德修养,孔子提倡“安贫乐道”。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好的方面,优点
课文梳理
课文探究
第九章讲学习态度: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反映了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
一个“择”字,说明学习的关键在于自己有主见,善于“择其善者”,去“其不善者”,这样才能从他人身上学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河流
课文梳理
课文探究
本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这里指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流逝和河水的共同特点是:连续不断、不能倒流,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和人生行动的紧迫感,孔子通过比喻,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
这是孔子用积极的心态来看人生,勉励人们要不断进步。
怎样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指军队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课文梳理
课文探究
本章说明志向的确立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
“志”就是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他甚至将其与三军之帅相比。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保持自己的“志”。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坚守
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仁德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课文梳理
课文探究
本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收获
阐明“仁”与“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关系,“仁”可以在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中产生。
学习态度
个人修养
学习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仔细分类。
课文探究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课文探究
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课文探究
个人修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课文探究
《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你觉得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论语》中有许多经典篇章具有长远的意义。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对于我们来说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学习和生活。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阅读《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课文探究
本文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
主题思想
1.语言简洁,生动传神
每一则语录虽然寥寥数字,但是多次运用了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
“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甚至将说话人的神态都呈现在读者眼前。
写作特色
2.隽永含蓄,富有哲理
每一则语录都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等方面的内容,对我们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写作特色
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可以为师矣
匹夫不可夺志也
文言知识
(古义:指有才德的人。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古义:平民百姓。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饭疏食,饮水
饭疏食,饮水
三军可夺帅也
文言知识
古今异义
(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古义:粗糙,粗粝。今义:清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古义: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今义: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通假字
不亦说乎(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
文言知识
“说”同“悦”,愉快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一词多义
1.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2.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动词,了解
动词,得到,懂得
wèi,介词,替,给
wéi,动词,担任,充当
文言知识
3.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4.其
人不堪其忧
择其善者而从之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
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和”
代词,这种
代词,可译为“他们的”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 )
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
温故而知新(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饭疏食,饮水( )
词类活用
文言知识
名词作状语,按时
名词作状语,每天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名词作动词,吃
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①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②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①贤哉,回也!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文言知识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
温故知新
不舍昼夜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逝者如斯
匹夫不可夺其志
文言知识
板书设计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个人修养
《论语》十二章
第七章
第九章
第四章
第一章
第五章
第十二章
第一章
第六章
第二章
第八章
第三章
第十一章
勤奋自勉、谦虚进取、机敏好学、加强修养
1.下列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B.吾日三省吾身(每天)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
D.温故而知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C
解析: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当堂检测
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温故而知新”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博学而笃志
C.学而不思则罔 D.择其善者而从之
D
解析:A、B、C三项中的“而”分别表转折关系、并列关系、转折关系。D项与题干句中的“而”均表承接关系。
当堂检测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B.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D.《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B
解析:“战国末期”应改为“春秋末期”。
当堂检测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意思是: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B.“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与“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的意思是相同的。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论述了当追求富贵要以损害“义”为代价时,富贵就不值一提。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诫我们应持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得失。
D
解析:D项,“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意思是: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启发我们要坚定志向。故选D。
当堂检测
5.按要求默写句子。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当堂检测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