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22《大道之行也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语文下册22《大道之行也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大道之行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句。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背景知识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前,孔于曾加过鲁国的蜡祭。祭祀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鲁国的现状。言偃在他身边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没有赶上,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
题目解析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
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大道之行也
——《礼记·礼运》
文体知识意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相传是西汉 编撰,与《 》《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________, 记录___________等的问答,记述 。

仪礼
小戴礼记
孔子和弟子
修身作人的准则
礼制、礼仪
解释仪礼
儒家经典
戴圣
儒家经典之“四书”:
儒家经典之“五经”: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之“五经”中的《礼》
周礼
字词积累
选贤与能( )
讲信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货恶其弃于地也( )


guān
fèn

整体感知
正字音,明节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guān
fèn

wèi
wéi
zhǎng
疏通文意意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 贤 与 能,
讲 信 修 睦。

施行
品德高尚的人
诚信
培养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同“举”,推举
有才能的人
疏通文意意
故人不独亲其 亲,不独 子 其 子, 使 老 有所 终, 壮 有所 用, 幼 有所 长, 矜、 寡、 孤、 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 分,女有 归。
动词,以……为亲
同“鳏”,
老而无妻
幼而无父
老而无子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因此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使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父母
动词,以……为子
子女
老年人
终其天年
为社会效力
顺利成长
幼童
老而无夫
供养
......的人
疏通文意意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是故 谋 闭 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 谓 大同。
因此
奸诈之心
闭塞
兴起
兴起

叫作
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造反害人的事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造反作乱
害人的事

文章翻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使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造反害人的事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文言字词
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通假字
词类活用
矜寡孤独
矜,同“鳏”,老而无妻。
亲:以……为亲;子:以……为子。
合作探究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合作探究
2.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大同”社会的特征
1.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合作探究
4.“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3.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同”?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也
概括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详述大同社会
的基本特征
满足生存需要
满足发展需要
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
总结全文,折射现实
课堂检测
一、词语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大道之行( )也,天下为公( )。选贤( )与( )能( ),讲信( )修( )睦( )。故( )人不独亲( )其亲( )。
施行
公共的
品德高尚
同“举”
才干出众
诚信
培养
和睦气氛
所以
以……为亲
父母
课堂检测
不独子( )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寡(老而无夫 )、
孤( )、独( )、废疾( )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 ),女有归( )。
以……为子
子女
善终
同“鳏”老而无妻
幼而无父
老而无子
有残废而不能做事
……的人
职分,职守
女子出嫁
课堂检测
货恶( )其弃( )于地也,不必藏( )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 )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 )而不作( ),故外户( )而不闭( )。是谓大同。
憎恨

私藏
所以
兴起
作乱害人的事
兴起

关闭
课堂检测
二、内容理解
1.内容理解(填空)简答题。
(1)“______”是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社会的纲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道
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课堂检测
(2)选举社会管理者的标准是“____”和“____”,即要求“ ”。(用成语填空)
(3)在“大同”社会里,现实社会中的“_____”和“__________”等诸多黑暗现象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德才兼备

盗窃乱贼
外户而不闭
课堂检测
(4)本文从哪几方面阐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从三个方面阐明基本特征: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课堂检测
(5)依据“故外户而不闭”这句话,你知道可提取一个怎样的成语吗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夜不闭户。(理解略)
课堂检测
(6)孔子宣扬的“大同”社会能成为现实吗 你是怎样看待的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是与否都可。
这个社会里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向往的目标。
课堂总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追寻的脚步永不停息!
中华儿女:齐心协力!勇往直前!
奋斗“个人梦”!实现“中国梦”!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预习23课《马说》。
课程结束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