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六校联考科学试题1.(2024九下·余姚期中)近日,甘肃省酒泉市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拍摄到了三峰野骆驼带着一只幼崽在水池边悠闲喝水的画面。据了解,野骆驼是世界上极其濒危的物种,数量十分稀少。下列有关野骆驼的主要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哺乳动物 B.属于恒温动物C.体内有脊柱 D.在陆地上产卵2.(2024九下·余姚期中)2022年10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发现一株高达83.4米的云南黄果冷杉,再次刷新“中国第一高树”的记录。水从该植株根部运输到茎顶端的主要动力是(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3.(2024九下·余姚期中)近日,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发现“祝融号”着陆区的沙丘表面存在结壳、龟裂、团粒化、多边形脊、带状水痕等特征。光谱数据分析发现,沙丘表面富含含水硫酸盐、蛋白石、含水铁氧化物等含水矿物。进一步研究表明,沙丘表面的含水特征,并不是地下水和二氧化碳导致的,而是因为降霜或降雪。火星北极的土壤呈弱碱性。如果火星具备作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下表所列作物较适宜火星北极种植的有( )作物名称 丝瓜 草莓 沙枣 马铃薯适宜生长的pH 6.0~6.5 5.5~6.5 8.0~8.7 5.6~6.0A.丝瓜 B.草莓 C.沙枣 D.马铃薯4.(2024九下·余姚期中)河南贾湖遗址发现距今约9000年前酿酒痕迹,说明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使用酵母菌。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酵母菌能通过出芽生殖产生后代C.酵母菌能通过发酵作用产生酒精D.利用酵母菌发酵可以制作馒头、面包等食物5.(2024九下·余姚期中)小明双眼注视物镜,将镜筒从高处开始下降,应调节(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物镜转换器 D.载玻片6.(2024九下·余姚期中)环境温度稳定在,在时环境温度从骤降到并稳定一段时间,记录人体散热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到时,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体温与环境温度相差增大造成C.以后,由于体温调节,散热量减少D.以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7.(2024九下·余姚期中)自2020年3月全球爆发新冠疫情以来,在抢救重症患者呼吸功能衰竭的治疗中使用了一种俗称“人工肺”(ECMO)的仪器。人工肺又名氧合器或气体交换器,是一种代替人体肺器官排出二氧化碳、摄取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人工器官。如下图所示,若上图中ECMO设备的b端与下图中的上腔静脉相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CMO设备的a端流出的是静脉血,与肺静脉相连B.ECMO设备的a端流出的是静脉血,与主动脉相连C.ECMO设备的a端流出的是动脉血,与肺静脉相连D.ECMO设备的a端流出的是动脉血,与主动脉相连8.(2024九下·余姚期中)该项目化学习小组为了研究“钾是龙陵秋海棠生长必需的元素”而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A.B.C.D.9.(2024九下·余姚期中)如图所示为密闭培养室中,放置秋海棠和无秋海棠情况下,一天中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为证明秋海棠能够提高室内氧气浓度,需要比较的两个时间点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10.(2024九下·余姚期中)一辆静止在公路上的吊车如图所示,它在向左匀速行驶过程中吊钩的状态应该是( )A. B.C. D.11.(2024九下·余姚期中)将四个形状不同、高度均为L实心金属块,用细线拉着,匀速缓慢地放入水深为L的盛水容器中,直至容器底部,此时水未溢出。四个实验中与下图所描绘的浮力大小F与金属粒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一致的是( )A. B.C. D.12.(2024九下·余姚期中)若在帆船的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则应该调整船帆为( )A. B.C. D.13.(2024九下·余姚期中)长期低头会对颈部肌肉造成损伤,图中A点为头部重力作用点,B点为颈部肌肉受力点,下列能正确表示人低头时杠杆示意图是( )A. B.C. D.14.(2024九下·余姚期中)第19届亚运会的男足比赛将在龙湾区奥体中心举行。下图为热身赛中运动员某次踢出足球的轨迹示意图,O为踢出的瞬间,足球经过最高点A,在B点落地后,最终在C点静止。下列关于足球在不同阶段的能量变化正确的是( )A. B.C. D.15.(2024九下·余姚期中)甲、乙两铁块通过滑轮组用细绳连接,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固定磁性平板两侧,m甲=1.8kg、m乙=2kg,如图所示。甲以0.2m/s的速度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磁性平板对甲的摩擦力大小为4N,对乙的摩擦力大小为2N(细绳足够长且始终处于竖直拉伸状态,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的摩擦,磁性平板对其他器材无磁力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滑轮质量为0.6kgB.甲所受拉力为22NC.乙所受拉力的功率为2.2WD.3s时间内甲、乙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不相等16.(2024九下·余姚期中)美国某公司科学家提出采用克隆技术复活猛犸象的方案,大致流程如图所示。(1)据图可知,克隆属于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2)克隆猛犸象与A猛犸象性状一样,细胞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结构是 。(3)复活猛犸象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以下观点为支持的是___________。(可多选)A.为复活其他已灭绝的物种积累经验B.猛犸象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C.灭绝的猛犸象不适应现在的地球环境D.应用猛犸象独特的基因解决一些问题17.(2024九下·余姚期中)2021年,两位科学家因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而被授予诺贝尔奖。朱利叶斯将能感受辣椒素的神经元的基因分别转入不能感受辣椒素的细胞中,再用辣椒素去刺激这些细胞,筛选出能控制感受辣椒素刺激这一性状的基因,进而识别出温度感受器。帕塔普蒂安对能感受压力刺激的细胞中的基因进行敲除,当敲除某个基因,该细胞不再能感受压力,就能确定控制对机械刺激作出反应这一性状的基因,进而识别出触觉感受器。(1)基因是 上起遗传作用的片段。(2)如图可以表示科学家 的基因编辑方法。(选填字母)A.朱利叶斯B.帕塔普蒂安18.(2024九下·余姚期中)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整体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图为正常人与糖尿病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图。(1)图甲中进食后血糖含量上升是由于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 经吸收进入血液中。(2)如图乙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19.(2024九下·余姚期中)红树林在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的美誉。“中国最北红树林”位于乐清雁荡西门岛。(1)西门岛红树林中的所有红树构成一个 。(2)红树的根能从盐水中吸收水分,是细胞内细胞液浓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中溶液浓度,吸收的水通过 (选填“导管”或“筛管”)运送至整个植物体大部分用于 (选填“呼吸”、“光合”或“蒸腾”)作用。(3)一些红树植物的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成小苗,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这种生殖方式是长期 的结果。20.(2024九下·余姚期中)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抬较重的物体时,常用如图所示的三人共抬法。杠杆AB和CD质量不计,AB的中点为P,轻绳连接PC,在杠杆CD上的Q点连接轻绳悬挂重物,三人分别在A、B、D处抬杠杆。已知所抬物体重力为1200N,两根杠杆均处于水平位置静止,轻绳均竖直,AP=BP=DQ=2m,CQ=1m,分别计算A、D两处人对杠杆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A= 、FD= 。21.(2024九下·余姚期中)小明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U 形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在金属盒未浸入液体时 U 形管内的水面等高。用该压强计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烧杯中的液体均未溢出)。(1)组装好压强计,发现金属盒未浸入水中,U形管内水面就有高度差,应该 ;(2)图甲中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 h 1 U 形管内水面高度差 h 2(选填“<”、“>”或“=”);(3)根据乙和丙图金属盒的深度和 U 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可得ρ盐水 ρ液体 (选填“<”、“>”或“=”);(4)在图丙中当竖直向上缓慢取出探头时,探头所受液体的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2.(2024九下·余姚期中)速度滑冰团体追逐赛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项目之一。为了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某研究小组开展了空气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在实验室中用稳定气流吹向不动的人体模型,测量模型受到的空气阻力,实验数据如下所示。实验1:运动员A不同迎风面积受到的阻力序号 夹角θ 迎风面积/m2 阻力/N1 90° 0.55 39.032 45° 0.49 35.943 25° 0.38 20.484 0° 0.31 15.74实验2运动员团队不同滑行方式受到的阻力滑行方式 运动员 迎风面积/m2 阻力/N并排滑行 运动员B 0.36 19.80运动员C 19.92运动员D 19.80列队滑行 运动员B 17.48运动员C 12.62运动员D 12.62(1)结合实验分析,该研究小组的假设为 ;(2)分析实验1数据,在冲刺阶段,运动员上半身尽量与地面保持平行的原因是 ;(3)已知在团体追逐赛中,运动员可调整位置以保存体力。为取得更好的成绩,请你结合实验数据提出团体滑行建议 。23.(2024九下·余姚期中)水滴落在荷叶上总是聚集在中央凹陷处,顺着荷叶表面滚落时会带走表面的灰尘和杂质,这一现象称为荷叶“自洁效应”。同学们收集资料并开展实验,探究荷叶“自洁效应”的原因。【查阅资料】①荷叶表面有一层蜡质,不溶于水但能够溶于物质M。②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荷叶上表皮凸起,其上还有更微小的凸起,这些结构可以支撑水滴。【实验操作】实验一:将一片荷叶分为A、B两个区域(如图甲),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A区域 B区域处理方法 用物质M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分别滴加清水,观察水滴在液面上的形状实验结果 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 水凝聚成球状水滴实验二:①触摸荷叶表面,略感粗糙。进一步制作荷叶横切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乙所示。②参考实验一,将一片荷叶分为1、2两个区域;1区域用刮刀将荷叶表面凸起刮去, 2不做处理,分别滴加清水,观察水在叶面的形状。(1)实验一中B区域的处理方法是: 。(2)实验二的步骤②中若观察到 ,则说明荷叶表皮结构与“自洁效应”有关系。(3)基于仿生学,荷叶“自洁效应”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如图丙为防油不粘锅表面的结构图,请说明防油不粘锅能实现不沾的原因: 。24.(2024九下·余姚期中)某研究小组模仿投石机制作了如图的简易抛掷装置。将抛掷装置置于水平地面,小球置于瓶盖内,用手压住抛掷杆A并使之处于水平位置,松手后抛掷杆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可绕转轴转动。当抛掷杆碰撞到挡板时,瓶盖内的小球立即被抛出。小组同学将橡皮筋的末端分别连接挂钩1、2、3处,并用质量分别为10克、20克、30克、40克的小球置于瓶盖内,每次均使抛掷杆处于水平位置后松手,最后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小球抛出的水平距离,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过程不考虑空气阻力及转轴处的摩擦。10g 20g 30g 40g挂钩1 65cm 46cm 37cm 32cm挂钩2 49cm 35cm 29cm 25cm挂钩3 34cm 26cm 21cm 18cm(1)小球被抛出前,小组同学在球面上涂上墨汁,其目的是 ;(2)从实验变量的控制角度分析,装置中设置挡板的目的是 ;(3)除了实验中考虑的两个因素,再列举两个会影响小球抛出的水平距离的因素: 。25.(2024九下·余姚期中)仿生学是研究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工作原理并发明出相应物品的学科。例如模仿鱼鳍作桨,模仿茅草边缘的锋利细齿制作了锯子。小肠因长度长、内表面积大使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接触面积大,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为仿生并体验该功能,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认为海绵棒浸入水中后吸水能力与浸入的时间长短、接触面积大小有关。于是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可供选择的器材:海绵棒若干、量筒若干、烧杯和滴管若干、秒表、足量的水、记号笔等,部分器材如图所示;老师建议:①海绵棒浸入水中最长时间不宜超过6秒钟;②先探究海绵棒浸入时间,再探究接触面积大小;(1)选择合适的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 (2)为提高实验的精确度,使水位变化更明显,请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26.(2024九下·余姚期中)(1)新冠病毒主要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该系统由呼吸道和 两部分组成。肺泡与其外部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选填“呼吸作用”、“呼吸运动”或“扩散作用”)实现的。(2)严重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急性肾损伤,某患者尿检时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可能是肾脏的 发生了病变。(3)新冠肺炎患者摄入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之后,产生的含氮废物会随尿液排出体外。请写出食物变成含氮废物并排出体外要经过下图各器官的顺序:D→ →C(填字母,可重复填写)。27.(2024九下·余姚期中)温郁金(如图甲)是著名的浙产中药材“浙八味”之一。其花梗长,以根茎繁殖为主,主要生长在温州、丽水等浙南地区。(1)温郁金属于 植物。(2)以根茎繁殖为主,根和茎属于生物结构层中的 ,这种繁殖方式优点是 。(3)图乙植物分类检索表中P、Q、R、S分别表示一种植物,根据上述信息,其中代表温郁金的是 。28.(2024九下·余姚期中)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 图,图乙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1)图甲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2)请写出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3)碳元素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图乙中可表示二氧化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 (填数字序号)。29.(2024九下·余姚期中)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型肺炎最有效的方式,目前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超32亿。(1)从传染病的预防角度分析,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属于 。(2)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3)新冠病毒是由核酸和 组成的。30.(2024九下·余姚期中)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1)返回舱在距地面1米左右时,启动反推发动机向下喷火,实现软着陆,这说明 , 也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返回舱下落过程中,以宇航员为参照物,返回舱是 的;(3)防热材料约占返回舱总质量的10%,美国“水星号”返回舱总质量达3332kg,其防热材料采用了密度为1.7×103kg/m3酚醛防热材料,若采用我国自主设计的峰窝增强低密度烧蚀材料,该返回舱的质量可减小196kg,则蜂窝增强低密度烧蚀材料的密度为 kg/m3。31.(2024九下·余姚期中)近几年县、市均开展自制潜水艇比赛,某小组同学开展了自制潜水艇项目,过程如下:【产品设计】图甲为某小组自制的潜水艇,由生活舱和水舱构成,生活舱体积大于水舱体积。其材质为硬质塑料瓶,塑料瓶厚度不计,三个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水舱与200毫升的注射器通过塑料软管相连,移动注射器活塞改变其中的空气体积可以实现潜水器的浮沉。【产品调试】任务一:如图乙所示,潜水艇完成从水面A位置下潜到B位置并稳定停留;任务二:能从水底上浮到B位置并稳定停留;任务三:完成从水底打捞一个重物(重0.3牛,体积为10厘米3)到B位置并稳定停留。(1)小明关闭进出水口将自制潜水器浸没在水中,当观察到 现象,则气密性良好;(2)完成任务二上浮过程,对注射器活塞的操作是: ;(3)已知完成任务二时注射器活塞稳定在刻度a毫升,完成任务三时(用细线系住打捞重物,细线体积和质量不计),注射器活塞需要稳定在哪个刻度?(提示: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注射器内气压始终等于外界大气压;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解答】A、野骆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A正确。B、野骆驼的体温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B正确。C、野骆驼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C正确。D、野骆驼属于哺乳动物,生殖方式是胎生,不是卵生,D错误。故答案为:D。2.【答案】D【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1、概念: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2、部位:成熟植物的蒸腾部位主要在叶片.叶片蒸腾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叫作角质蒸腾;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叫作气孔蒸腾.气孔蒸腾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最主要的方式.3、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部导管→茎→叶→气孔→大气.4、意义:①对植物体自身的意义:a.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b.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防止叶片被太阳灼伤.②对自然界的意义:a.提高空气湿度;b.降低空气温度;c.增加降水量.5、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条件:①光照强度:在一定限度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②温度:在一定限度内,蒸腾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③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反之越强.④空气流动状况: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解答】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动力都是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释放能量;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储存能量;吸收作用是指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根系以其庞大的表面积,主要是根尖上着生的根毛,与土壤水分相接触。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3.【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火星北极的土壤呈弱碱性(pH约为7.5),适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的作物则适宜在火星种植,即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解答】A、丝瓜适宜生长的pH为6.0~6.5,小于7,呈酸性,不适宜火星北极种植,选项错误;B、草莓适宜生长的pH为5.5~6.5,小于7,呈酸性,不适宜火星北极种植,选项错误;C、沙枣适宜生长的pH为8.0~8.7,大于7,呈碱性,适宜火星北极种植,选项正确;D、马铃薯适宜生长的pH为5.6~6.0,小于7,呈酸性,不适宜火星北极种植,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4.【答案】A【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 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能通过出芽生殖产生后代,利用酵母菌发酵可以制作馒头、面包等食物,酵母菌能通过发酵作用产生酒精 ,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解答】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B. 酵母菌能通过出芽生殖产生后代 ,B正确;C. 酵母菌能通过发酵作用产生酒精 ,C正确;D. 利用酵母菌发酵可以制作馒头、面包等食物 ,D正确;故答案为:A.5.【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6.【答案】D【知识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1、人体内有一套产热和散热的自动调控装置,它由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和皮肤内脏的许多温度感受器组成。当人感到冷或热时,信号由神经系统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控“司令部”很快下达指令,使肌肉、内脏器官、皮肤、毛细血管、汗腺等全部启动起来,各司其职,有序地进行体温调控,尽量使体温保持在恒定范围。比如,当环境温度下降和寒冷刺激时,肌肉就会收缩发抖(打冷战),使产热增加;天热时,人体就会排汗,利用水分蒸发来散热。2、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在寒冷的刺激下,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收缩反应,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在温热的刺激下,刺激皮肤中另一种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舒张反应,血流量增加。【解答】A、当环境温度为25℃时,由于人体温度和环境温度的温差较小,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A正确。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则散热量大幅度增加,使得产热量增加,B正确。C、时间t2以后,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则散热量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C正确。D、时间t3以后,散热量减少,同样产热量也减少,但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得以维持相对恒定,D错误。故答案为:D。7.【答案】C【知识点】血液循环【解析】【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解答】氧合器就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地方,氧气进入,二氧化碳从血液出去,经过氧合器之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上升,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从a端流出的就是动脉血。根据血液循环图示可知:ECMO设备的a端流出的是动脉血,应该与肺静脉相连。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8.【答案】C【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粪等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产生水和无机盐,施肥的目的就是给植物提供生长必需的无机盐.【解答】根据题干信息:该项目化学习小组为了研究“钾是龙陵秋海棠生长必需的元素”,得出钾是变量,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含钾无机盐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培养液不能含有土壤,因为土壤中含有包括钾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会干扰实验结果。故答案为:C。9.【答案】D【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解析】【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白天,光合作用强度通常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会向外界环境释放氧气,使周围环境中氧气浓度升高;在夜间,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使氧气浓度降低。秋海棠作为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导致室内氧气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解答】图中④与①比较,氧气浓度大,说明秋海棠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可见秋海棠能够提高室内氧气浓度。故答案为:D。10.【答案】B【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解析】【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据此解释。【解答】一辆静止在公路上的吊车在向左匀速行驶过程中吊钩处于平衡状态,由于吊钩受到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受到钩绳的拉力是竖直向上的,因此是在竖直方向上平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1.【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排开的水越多,其浮力会越大,而完全浸没后,与深度无关,然后根据图象确定物体浸入水中体积的变化,然后确定物体的形状。【解答】A、匀速放入水中的时候,沉入水中的深度变化也是匀速的,但是球面的对应半径先变大再变小,所以球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加速度先变快再变慢,所以所受浮力增长速度也有同样的规律,表现在曲线中是先变大再变小,最后完全沉入水中就不变了,故A错误;B、正方体在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加速度是均匀的,浮力增长的速度也是均匀的,曲线变化均匀,故B错误;C、三棱体在进入水中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加速度是先快后慢,浮力增长的速度也是先快后慢,曲线变化先快后慢,故C正确;D、三棱体在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加速度是先慢后快,浮力增长的速度也是先慢后快,曲线变化是先慢后快,故D错误。故答案为:D。12.【答案】A【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如:空气、水等.流体流动时的压强称作流体压强。空气和水流动时有快有慢,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解答】在帆船的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应当使船帆的南侧的压强大于北侧的压强,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船帆北侧的风流速要大,南侧的流速要小,从而产生向北的压强差,所以船帆应当向北凸。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3.【答案】B【知识点】杠杆的应用【解析】【分析】(1)杠杆及其五要素:杠杆是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这个固定点叫支点。人低头时,颈椎处可看作支点。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本题中颈部肌肉施加的力为动力,作用点在 B 点。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头部重力阻碍低头动作,是阻力,作用点在 A 点。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阻力臂。(2)力的示意图绘制:力的示意图要表示出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颈部肌肉拉力方向根据实际情况绘制 ,作用点分别在 A 点和 B 点。【解答】由题意知,头部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颈部肌肉拉力的方向应垂直于OB向下,如图所示:故答案为:B。14.【答案】A【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结合足球运动的速度可判断其动能变化;由于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作用,足球在运动时机械能在不断减小。【解答】AB、足球运动由O点到A点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动能减小;A点时足球还有水平方向的速度,速度不可能减小为0;A点到B点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B点到C点,克服阻力做功,动能转化为内能,最后足球静止,动能为0,故A正确,B错误;CD、整个运动过程中都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机械能不断减小为0,故CD错误。故答案为:A。15.【答案】B【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解析】【分析】 (1)分别对甲、乙两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对甲有:G甲=f甲+F甲,则可求出甲受到的拉力;对乙有:G乙+f乙=F乙,而对于动滑轮有:2F甲=G动+F乙,从而可求出动滑轮的重力及质量,由于不知道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求出定滑轮的质量;(2)由v甲=2v乙可求出乙运动的速度,根据可求出乙的功率;(3)由可求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再根据W=fs可求出甲、乙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即可判断它们的关系。【解答】对甲、乙两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知道,AB、甲受到的重力为乙受到的重力为因为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则则而对于动滑轮有则由G=mg知道,动滑轮的质量为由于不知道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求出定滑轮的质量,故B错误,符合题意,A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知道,乙运动的速度为由于所以,乙所受拉力的功率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知道,甲、乙两物体在3s内运动的路程分别为由W=fs知道,3s时间内甲、乙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别为所以3s时间内甲、乙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不相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6.【答案】(1)无性(2)细胞核(3)A;D【知识点】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解析】【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3)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有性生殖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克隆技术是利用体细胞的细胞核与去核卵细胞融合,再将融合细胞培育成新个体,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所以属于无性生殖。【解答】(1)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因此克隆属于无性生殖。(2)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因此克隆猛犸象与A猛犸象性状一样。(3)复活猛犸象所使用的技术可以直接应用在现生的濒危物种上,个体数量稀少的种群可以借鉴,因此复活猛犸象为复活其他已灭绝的物种积累经验;猛犸象血红蛋白具有一种独特的适应性,使得这种动物即使处于极低的温度下,血红蛋白输送氧气的功能依然不受制约,因此应用猛犸象独特的基因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所以AD正确,BC错误。故答案为:AD。(1)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因此克隆属于无性生殖。(2)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因此克隆猛犸象与A猛犸象性状一样。(3)复活猛犸象所使用的技术可以直接应用在现生的濒危物种上,个体数量稀少的种群可以借鉴,因此复活猛犸象为复活其他已灭绝的物种积累经验;猛犸象血红蛋白具有一种独特的适应性,使得这种动物即使处于极低的温度下,血红蛋白输送氧气的功能依然不受制约,因此应用猛犸象独特的基因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所以AD正确,BC错误。故选AD。17.【答案】DNA;A【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解析】【分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1)DNA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3)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显隐性之分,它们控制的生物性状就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三者的包含关系,如图:【解答】(1)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里,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基因是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片段,控制生物性状。(2)据资料描述:朱利叶斯将能感受辣椒素的神经元的基因分别转入不能感受辣椒素的细胞中,再用辣椒素去刺激这些细胞,筛选出能控制感受辣椒素刺激这一性状的基因,进而识别出温度感受器。可知图示表示朱利叶斯的基因编辑方法。所以B错误,A正确。故选A。18.【答案】葡萄糖;效应器【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1)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据此分析。(2)根据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解答】(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所以图甲中进食后血糖含量上升是由于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经吸收进入血液中。(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传出神经纤维末梢或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19.【答案】种群;大于;导管;蒸腾;自然选择【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分析】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3、自然界中,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解答】(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所以,西门岛红树林中的所有红树构成一个种群。(2)根据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当该区细胞中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细胞吸水。因此红树的根能从盐水中吸收水分,是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中溶液浓度。土壤溶液中的水和无机盐被吸收进植物体内后,是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叶等其它器官中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体吸收的水分95%以上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到植物体外。(3)自然界中,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一些红树植物的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成小苗,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这种生殖方式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0.【答案】400N;400N【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分析】(1)对杠杆CD,静止时可将C点作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出PD的大小;(2)同样,以D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出FC的大小;对杠杆AB,静止时可将B作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出FA的大小。【解答】对杠杆CD,静止时可将C点作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D×LCD=G×LCQ即FD×(2m+1m)=1200N×1m解得FD=400N。以D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C×LCD=G×LDQ即FC×(2m+1m)=1200N×2mFC=800N对杠杆AB,静止时可将B作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A×LAB=FC×LBPFA×(2m+2m)=800N×2m解得FA=400N。21.【答案】拔出橡皮管重新组装;=;>;变小【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解析】【分析】(1)组装好压强计,发现金属盒未浸入水中,U形管内水面就有高度差,应该是装置漏气,需要拔出橡皮管重新组装;(2)考虑橡皮膜发生形变要抵消一部分压力;(3)根据图2和图3可知,压强计的探头在两液体中的深度是不同的,盐水中的探头所处深度更小,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却比在图3液体中稍大些,说明在盐水中的压强大于在液体中的,根据p=ρgh可以判断两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4)根据p=ρgh可判断当竖直向上缓慢取出探头时,探头所受液体的压强的变化情况。【解答】(1)金属盒未浸入水中,U形管内水面就有高度差,说明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不相等,应拔出橡皮管重新组装。(2)两种容器中都是水,故 U形管中两管液面高度差反映的就是探头在水中所处位置液体压强的大小,故h1=h2。(3)根据乙图和丙图,压强计在盐水中的深度更小,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却大,说明盐水中压强大于液体中的压强,根据可得盐水密度大于液体密度。(4)竖直向上缓慢取出探头时,深度减小,探头所受液体的压强变小。22.【答案】运动员受到的空气阻力与迎风面积、滑行方式有关;夹角θ越小,迎风面积越小,运动员所受阻力越小;根据实验2的数据,列队滑行所受阻力均小于并排滑行,所以应采取列队滑行的方式,列队滑行中领队受阻力最大,应轮流领滑。【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解析】【分析】(1)研究组开展“骑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根据运动员骑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运动员上半身和水平方向的夹角大小的关系进行分析;(2)分析数据得出何时阻力最小,据此解答;(3)根据减小阻力的方法分析。【解答】(1)该实验探究运动员滑行时受到空气阻力与迎风面积和滑行方式的关系,故研究小组假设为运动员受到的空气阻力与迎风面积、滑行方式有关。(2)根据实验 1 数据,夹角θ越小,迎风面积越小,运动员所受阻力越小。在冲刺阶段,运动员上半身尽量与地面保持平行可以减小夹角和迎风面积,从而减小阻力。(3)根据实验2的数据,列队滑行所受阻力均小于并排滑行,所以应采取列队滑行的方式,列队滑行中领队受阻力最大,应轮流领滑。23.【答案】用清水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1区域上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2区域上水凝聚成球状水滴;锅底有涂层模拟荷叶表面的蜡质,不吸水。(或微凸结构模拟叶表面的微小凸起,当杂质落在表面时,随着水珠的滚动被带离。)【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某个问题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观察该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在实验一中,研究荷叶表面蜡质对 “自洁效应” 的影响,除了 A 区域用物质 M 浸泡去除蜡质,B 区域用清水浸泡作为对照,其他条件如浸泡时间、荷叶的初始状态等都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判断是蜡质这一变量导致了水滴形状的不同。(2)对照实验: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两者的实验结果,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实验一中 A 区域是实验组,B 区域是对照组;实验二中 1 区域是实验组,2 区域是对照组,通过对比不同区域水滴的形状,来探究荷叶表面结构和蜡质与 “自洁效应” 的关系。【解答】(1)对照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A、B两个区域处理的变量为物质M,故实验一中B区域的处理方法是:清水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2)荷叶表面有一层蜡质、不溶于水但能够溶于物质M。根据实验一可知,物质M浸泡的区域,水在叶面上凝聚成半球状水滴;清水浸泡的区域,水在叶面上凝聚成球状水滴,说明荷叶表面蜡质有利于荷叶的“自洁效应”。荷叶上表皮凸起,其上还有更微小的凸起,这些结构可以支撑水滴。将1区域用刮刀将荷叶表面凸起刮去;2不做处理,分别滴加清水,要得到荷叶表皮结构与“自洁效应”有关系的结论,实验现象应该为:1区域上水凝成半球状水滴,2区域上水凝成球状水滴。(3)结合实验结果与图丙可知,防油不粘锅能实现不沾的原因为:锅底有涂层模拟荷叶表面的蜡质,不吸水;微凸结构模拟叶表皮的微小凸起,当杂质落在表面时,随着水珠的滚动被带离。24.【答案】便于确定小球的落点位置;保证小球每次抛出时高度和角度相同;橡皮筋数量、瓶盖位置与转轴的距离等【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1)在球面上涂上墨汁,其目的是便于确定小球的落点位置。(2)探究影响小球抛出距离与小球质量的关系时,应控制小球每次抛出时高度和角度相同;(3)根据实验装置中的组成材料分析。【解答】(1)小球被抛出前,小组同学在球面上涂上墨汁,其目的是根据地面留下的印迹确定小球的落点位置。(2)根据控制变量法,保证小球每次抛出时高度和角度相同,装置中设置挡板。(3)影响小球抛出的水平距离的因素:橡皮筋数量、瓶盖位置与转轴的距离等。25.【答案】①取3个规格相同的量筒,分别标上A、B、C,内都加30毫升水;②将3根材料、长度、性状相同的海绵棒浸没在A、B、C中分别为2秒、4秒、6秒,拿出海绵棒后,分别记录量筒内下降的高度;③比较三组实验现象,若C组吸水量最多,则再取一个含30毫升水的量筒D,将一根海绵棒一半进入D中6秒,拿出海绵棒后记录量筒内下降的高度,将CD进行对比;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换用更容易被海绵吸收的液体。【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①取3个规格相同的量筒,分别标上A、B、C,内都加30毫升水;②将3根材料、长度、性状相同的海绵棒浸没在A、B、C中分别为2秒、4秒、6秒,拿出海绵棒后,分别记录量筒内下降的高度;③比较三组实验现象,若C组吸水量最多,则再取一个含30毫升水的量筒D,将一根海绵棒一半进入D中6秒,拿出海绵棒后记录量筒内下降的高度,将CD进行对比;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2) 为提高实验的精确度,使水位变化更明显,可以换用更容易被海绵吸收的液体。26.【答案】肺;扩散作用;肾小球;A→B→A【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2)尿液的形成过程,即包括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3)血液循环的途径:【解答】(1)新冠病毒主要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该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其中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当血液通过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所以肺泡与其外部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实现的。(2)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外部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蛋白质和血细胞的,只有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时,蛋白质和血细胞才会进入肾小囊中,而肾小管对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进行重吸收,这些物质会随着尿液排出,因此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的肾炎病人,可能是肾小球发生了病变。(3)新冠肺炎患者摄入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之后,产生的含氮废物会随尿液排出体外:体静脉→心脏→肺动脉→肺→肺静脉→心脏→体动脉→肾。食物变成含氮废物并排出体外要经过图中各器官的顺序:D→A→B→A→C。27.【答案】被子;器官;繁殖速度快,能保持亲本的优良形状;S【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1)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2)检索表的使用方法:植物分类检索表是根据植物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编制的,通过对植物特征的逐步比对,确定植物在检索表中的位置。在图乙的检索表中,需要根据温郁金的特征来判断它对应的位置。温郁金是被子植物,有真正的花和果实,在检索表中应属于 “有花,种子有包被” 这一类,所以代表温郁金的是 S。通过检索表可以准确地对植物进行分类和鉴定,这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分类方法之一,有助于对不同植物进行系统的认识和研究。【解答】(1)温郁金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被子植物。(2)根和茎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植物用根和茎繁殖后代的方式属于营养繁殖,营养繁表示殖是无性生殖的一种类型。所以,温郁金以根茎繁殖为主,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具有繁殖速度快,能缩短植物生长周期等优点,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2)由图乙植物分类检索表可知,P是无种子植物,Q是花梗短的种子植物,R是花梗长且叶片细长的种子植物,S是花梗长且叶片宽大的种子植物。结合图甲中温郁金的结构可知,温郁金是花梗长且叶片宽大的种子植物,所以,代表温郁金的是S。28.【答案】非生物成分;小麦→鼠→猫头鹰;⑥【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解析】【分析】1、甲图中的食物链有:小麦→鼠→猫头鹰、小麦→鼠→蛇→猫头鹰。2、图乙中A是分解者,B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①④⑤⑥表示二氧化碳,②③表示氧气,⑦表示有机物,⑧⑨表示能量流动。3、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的形式,碳在无环境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能量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答】(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图甲中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微生物,还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有非生物物质成分。(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图甲中的食物链有2条:小麦→鼠→猫头鹰;小麦→鼠→蛇→猫头鹰。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单向、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故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的生物获能越少;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的生物获能越多。所以,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最短的食物链:小麦→鼠→猫头鹰。(3)图乙中,虚线表示能量流动,能量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C是生产者(小麦);B是消费者;B、C都指向A,A是分解者,⑥表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⑤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③表示消费者呼吸作用吸收氧气,④表示消费者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②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吸收氧气,①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表示化学能从消费者流入微生物的是⑧,表示化学能从生产者流入消费者的是⑨,图乙中可表示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⑥。29.【答案】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蛋白质外壳【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30.【答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静止;0.7×103【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该物体力的作用;(2)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3)根据防热材料约占返回舱总质量的10%求出酚醛防热材料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酚醛防热材料的体积,根据采用我国自主设计的蜂窝增强低密度烧蚀材料质量可减小196kg求出同体积的蜂窝增强低密度烧蚀材料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蜂窝增强低密度烧蚀材料的密度。【解答】(1)返回舱在距地面1米左右时,启动反推发动机向下喷火,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会对返回舱有一个向上的推力,达到减速的效果,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返回舱下落过程中,以宇航员为参照物,返回舱与宇航员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3)酚醛防热材料的质量为由知道,酚醛防热材料的体积为同体积的蜂窝增强低密度烧蚀材料的质量为蜂窝增强低密度烧蚀材料的密度为31.【答案】没有气泡冒出或没有水进入潜水器;慢慢将注射器的活塞向里压;a-20mL【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关闭进出水口将自制潜水器浸没在水中,如果漏气,会观察到气泡产生,据此可解答;(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完成任务二上浮过程,要减小潜水器自身的重力,需要向外排水;(3)重物G=0.3N,根据F浮=ρ水v排g可求出重物受到的浮力F浮,完成从水底打捞这个重物到B位置并稳定停留,在浮力不变的情况下,要减小自身的重力,即向外排出水的重力为:G水=G-F浮;根据G=mg求出向外排出水的质量m水,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向外排出水的体积V水,即注射器活塞需要向内推入气体的体积V气=V水;已知完成任务二时注射器活塞稳定在刻度a毫升,完成任务三时(用体积和质量均忽略不计的细线系住重物打捞),注射器活塞需要稳定在的刻度是:a-V气。【解答】(1)将自制潜水器浸没在水中,通过观察潜水器是否有气泡冒出或潜水器中是否进水,来判断潜水器的气密性,当没有气泡冒出或没有水进入潜水器中时,则潜水器的气密性良好。(2)如果让潜水器从水底上浮到B位置并稳定停留,则需要减小潜水器的重力,所以需要将潜水器中的水排出,故需要慢慢将注射器的活塞向里压。(3)打捞物的浮力需要增加的浮力需要增加的排水量所以刻度为a-20mL。1 / 1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六校联考科学试题1.(2024九下·余姚期中)近日,甘肃省酒泉市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拍摄到了三峰野骆驼带着一只幼崽在水池边悠闲喝水的画面。据了解,野骆驼是世界上极其濒危的物种,数量十分稀少。下列有关野骆驼的主要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哺乳动物 B.属于恒温动物C.体内有脊柱 D.在陆地上产卵【答案】D【知识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解答】A、野骆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A正确。B、野骆驼的体温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B正确。C、野骆驼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C正确。D、野骆驼属于哺乳动物,生殖方式是胎生,不是卵生,D错误。故答案为:D。2.(2024九下·余姚期中)2022年10月9日,我国科考队员发现一株高达83.4米的云南黄果冷杉,再次刷新“中国第一高树”的记录。水从该植株根部运输到茎顶端的主要动力是(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吸收作用 D.蒸腾作用【答案】D【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解析】【分析】1、概念: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2、部位:成熟植物的蒸腾部位主要在叶片.叶片蒸腾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角质层的蒸腾,叫作角质蒸腾;二是通过气孔的蒸腾,叫作气孔蒸腾.气孔蒸腾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最主要的方式.3、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部导管→茎→叶→气孔→大气.4、意义:①对植物体自身的意义:a.促进根对水分的吸收以及对水分、无机盐的运输;b.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防止叶片被太阳灼伤.②对自然界的意义:a.提高空气湿度;b.降低空气温度;c.增加降水量.5、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条件:①光照强度:在一定限度内,光照强度越强,蒸腾作用越强.②温度:在一定限度内,蒸腾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强.③空气湿度:空气湿度越大,蒸腾作用越弱;反之越强.④空气流动状况: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解答】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运输,动力都是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释放能量;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储存能量;吸收作用是指根系对水分的吸收,根系以其庞大的表面积,主要是根尖上着生的根毛,与土壤水分相接触。所以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3.(2024九下·余姚期中)近日,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发现“祝融号”着陆区的沙丘表面存在结壳、龟裂、团粒化、多边形脊、带状水痕等特征。光谱数据分析发现,沙丘表面富含含水硫酸盐、蛋白石、含水铁氧化物等含水矿物。进一步研究表明,沙丘表面的含水特征,并不是地下水和二氧化碳导致的,而是因为降霜或降雪。火星北极的土壤呈弱碱性。如果火星具备作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下表所列作物较适宜火星北极种植的有( )作物名称 丝瓜 草莓 沙枣 马铃薯适宜生长的pH 6.0~6.5 5.5~6.5 8.0~8.7 5.6~6.0A.丝瓜 B.草莓 C.沙枣 D.马铃薯【答案】C【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解析】【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火星北极的土壤呈弱碱性(pH约为7.5),适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的作物则适宜在火星种植,即pH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解答】A、丝瓜适宜生长的pH为6.0~6.5,小于7,呈酸性,不适宜火星北极种植,选项错误;B、草莓适宜生长的pH为5.5~6.5,小于7,呈酸性,不适宜火星北极种植,选项错误;C、沙枣适宜生长的pH为8.0~8.7,大于7,呈碱性,适宜火星北极种植,选项正确;D、马铃薯适宜生长的pH为5.6~6.0,小于7,呈酸性,不适宜火星北极种植,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4.(2024九下·余姚期中)河南贾湖遗址发现距今约9000年前酿酒痕迹,说明中国古人很早就开始使用酵母菌。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酵母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酵母菌能通过出芽生殖产生后代C.酵母菌能通过发酵作用产生酒精D.利用酵母菌发酵可以制作馒头、面包等食物【答案】A【知识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 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酵母菌能通过出芽生殖产生后代,利用酵母菌发酵可以制作馒头、面包等食物,酵母菌能通过发酵作用产生酒精 ,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解答】A.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A错误;B. 酵母菌能通过出芽生殖产生后代 ,B正确;C. 酵母菌能通过发酵作用产生酒精 ,C正确;D. 利用酵母菌发酵可以制作馒头、面包等食物 ,D正确;故答案为:A.5.(2024九下·余姚期中)小明双眼注视物镜,将镜筒从高处开始下降,应调节( )A.粗准焦螺旋 B.细准焦螺旋 C.物镜转换器 D.载玻片【答案】A【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6.(2024九下·余姚期中)环境温度稳定在,在时环境温度从骤降到并稳定一段时间,记录人体散热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到时,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体温与环境温度相差增大造成C.以后,由于体温调节,散热量减少D.以后,散热量大于产热量【答案】D【知识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1、人体内有一套产热和散热的自动调控装置,它由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和皮肤内脏的许多温度感受器组成。当人感到冷或热时,信号由神经系统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控“司令部”很快下达指令,使肌肉、内脏器官、皮肤、毛细血管、汗腺等全部启动起来,各司其职,有序地进行体温调控,尽量使体温保持在恒定范围。比如,当环境温度下降和寒冷刺激时,肌肉就会收缩发抖(打冷战),使产热增加;天热时,人体就会排汗,利用水分蒸发来散热。2、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在寒冷的刺激下,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收缩反应,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在温热的刺激下,刺激皮肤中另一种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舒张反应,血流量增加。【解答】A、当环境温度为25℃时,由于人体温度和环境温度的温差较小,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使得体温维持相对恒定,A正确。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则散热量大幅度增加,使得产热量增加,B正确。C、时间t2以后,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收缩、汗腺分泌减少,则散热量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C正确。D、时间t3以后,散热量减少,同样产热量也减少,但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得以维持相对恒定,D错误。故答案为:D。7.(2024九下·余姚期中)自2020年3月全球爆发新冠疫情以来,在抢救重症患者呼吸功能衰竭的治疗中使用了一种俗称“人工肺”(ECMO)的仪器。人工肺又名氧合器或气体交换器,是一种代替人体肺器官排出二氧化碳、摄取氧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人工器官。如下图所示,若上图中ECMO设备的b端与下图中的上腔静脉相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ECMO设备的a端流出的是静脉血,与肺静脉相连B.ECMO设备的a端流出的是静脉血,与主动脉相连C.ECMO设备的a端流出的是动脉血,与肺静脉相连D.ECMO设备的a端流出的是动脉血,与主动脉相连【答案】C【知识点】血液循环【解析】【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解答】氧合器就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地方,氧气进入,二氧化碳从血液出去,经过氧合器之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上升,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从a端流出的就是动脉血。根据血液循环图示可知:ECMO设备的a端流出的是动脉血,应该与肺静脉相连。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8.(2024九下·余姚期中)该项目化学习小组为了研究“钾是龙陵秋海棠生长必需的元素”而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A.B.C.D.【答案】C【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粪等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产生水和无机盐,施肥的目的就是给植物提供生长必需的无机盐.【解答】根据题干信息:该项目化学习小组为了研究“钾是龙陵秋海棠生长必需的元素”,得出钾是变量,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含钾无机盐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培养液不能含有土壤,因为土壤中含有包括钾离子在内的各种无机盐,会干扰实验结果。故答案为:C。9.(2024九下·余姚期中)如图所示为密闭培养室中,放置秋海棠和无秋海棠情况下,一天中氧气浓度变化曲线图。为证明秋海棠能够提高室内氧气浓度,需要比较的两个时间点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知识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解析】【分析】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同时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白天,光合作用强度通常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会向外界环境释放氧气,使周围环境中氧气浓度升高;在夜间,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使氧气浓度降低。秋海棠作为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导致室内氧气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解答】图中④与①比较,氧气浓度大,说明秋海棠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可见秋海棠能够提高室内氧气浓度。故答案为:D。10.(2024九下·余姚期中)一辆静止在公路上的吊车如图所示,它在向左匀速行驶过程中吊钩的状态应该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解析】【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据此解释。【解答】一辆静止在公路上的吊车在向左匀速行驶过程中吊钩处于平衡状态,由于吊钩受到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受到钩绳的拉力是竖直向上的,因此是在竖直方向上平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1.(2024九下·余姚期中)将四个形状不同、高度均为L实心金属块,用细线拉着,匀速缓慢地放入水深为L的盛水容器中,直至容器底部,此时水未溢出。四个实验中与下图所描绘的浮力大小F与金属粒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一致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解析】【分析】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排开的水越多,其浮力会越大,而完全浸没后,与深度无关,然后根据图象确定物体浸入水中体积的变化,然后确定物体的形状。【解答】A、匀速放入水中的时候,沉入水中的深度变化也是匀速的,但是球面的对应半径先变大再变小,所以球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加速度先变快再变慢,所以所受浮力增长速度也有同样的规律,表现在曲线中是先变大再变小,最后完全沉入水中就不变了,故A错误;B、正方体在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加速度是均匀的,浮力增长的速度也是均匀的,曲线变化均匀,故B错误;C、三棱体在进入水中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加速度是先快后慢,浮力增长的速度也是先快后慢,曲线变化先快后慢,故C正确;D、三棱体在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加速度是先慢后快,浮力增长的速度也是先慢后快,曲线变化是先慢后快,故D错误。故答案为:D。12.(2024九下·余姚期中)若在帆船的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则应该调整船帆为( )A. B.C. D.【答案】A【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析】【分析】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如:空气、水等.流体流动时的压强称作流体压强。空气和水流动时有快有慢,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解答】在帆船的起航阶段刮起了东风,为使帆船获得向北的动力,应当使船帆的南侧的压强大于北侧的压强,由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可知,船帆北侧的风流速要大,南侧的流速要小,从而产生向北的压强差,所以船帆应当向北凸。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13.(2024九下·余姚期中)长期低头会对颈部肌肉造成损伤,图中A点为头部重力作用点,B点为颈部肌肉受力点,下列能正确表示人低头时杠杆示意图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杠杆的应用【解析】【分析】(1)杠杆及其五要素:杠杆是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这个固定点叫支点。人低头时,颈椎处可看作支点。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本题中颈部肌肉施加的力为动力,作用点在 B 点。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头部重力阻碍低头动作,是阻力,作用点在 A 点。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阻力臂。(2)力的示意图绘制:力的示意图要表示出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颈部肌肉拉力方向根据实际情况绘制 ,作用点分别在 A 点和 B 点。【解答】由题意知,头部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颈部肌肉拉力的方向应垂直于OB向下,如图所示:故答案为:B。14.(2024九下·余姚期中)第19届亚运会的男足比赛将在龙湾区奥体中心举行。下图为热身赛中运动员某次踢出足球的轨迹示意图,O为踢出的瞬间,足球经过最高点A,在B点落地后,最终在C点静止。下列关于足球在不同阶段的能量变化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解析】【分析】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结合足球运动的速度可判断其动能变化;由于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作用,足球在运动时机械能在不断减小。【解答】AB、足球运动由O点到A点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动能减小;A点时足球还有水平方向的速度,速度不可能减小为0;A点到B点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B点到C点,克服阻力做功,动能转化为内能,最后足球静止,动能为0,故A正确,B错误;CD、整个运动过程中都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机械能不断减小为0,故CD错误。故答案为:A。15.(2024九下·余姚期中)甲、乙两铁块通过滑轮组用细绳连接,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固定磁性平板两侧,m甲=1.8kg、m乙=2kg,如图所示。甲以0.2m/s的速度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磁性平板对甲的摩擦力大小为4N,对乙的摩擦力大小为2N(细绳足够长且始终处于竖直拉伸状态,不计绳重和绳与滑轮的摩擦,磁性平板对其他器材无磁力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滑轮质量为0.6kgB.甲所受拉力为22NC.乙所受拉力的功率为2.2WD.3s时间内甲、乙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不相等【答案】B【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滑轮组及其工作特点【解析】【分析】 (1)分别对甲、乙两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对甲有:G甲=f甲+F甲,则可求出甲受到的拉力;对乙有:G乙+f乙=F乙,而对于动滑轮有:2F甲=G动+F乙,从而可求出动滑轮的重力及质量,由于不知道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求出定滑轮的质量;(2)由v甲=2v乙可求出乙运动的速度,根据可求出乙的功率;(3)由可求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路程,再根据W=fs可求出甲、乙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即可判断它们的关系。【解答】对甲、乙两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知道,AB、甲受到的重力为乙受到的重力为因为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则则而对于动滑轮有则由G=mg知道,动滑轮的质量为由于不知道动滑轮与定滑轮之间的关系,所以不能求出定滑轮的质量,故B错误,符合题意,A正确,不符合题意;C、由知道,乙运动的速度为由于所以,乙所受拉力的功率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知道,甲、乙两物体在3s内运动的路程分别为由W=fs知道,3s时间内甲、乙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分别为所以3s时间内甲、乙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不相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6.(2024九下·余姚期中)美国某公司科学家提出采用克隆技术复活猛犸象的方案,大致流程如图所示。(1)据图可知,克隆属于 (选填“有性”或“无性)生殖。(2)克隆猛犸象与A猛犸象性状一样,细胞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结构是 。(3)复活猛犸象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以下观点为支持的是___________。(可多选)A.为复活其他已灭绝的物种积累经验B.猛犸象可能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C.灭绝的猛犸象不适应现在的地球环境D.应用猛犸象独特的基因解决一些问题【答案】(1)无性(2)细胞核(3)A;D【知识点】动物克隆技术的进展【解析】【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3)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有性生殖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克隆技术是利用体细胞的细胞核与去核卵细胞融合,再将融合细胞培育成新个体,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所以属于无性生殖。【解答】(1)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因此克隆属于无性生殖。(2)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因此克隆猛犸象与A猛犸象性状一样。(3)复活猛犸象所使用的技术可以直接应用在现生的濒危物种上,个体数量稀少的种群可以借鉴,因此复活猛犸象为复活其他已灭绝的物种积累经验;猛犸象血红蛋白具有一种独特的适应性,使得这种动物即使处于极低的温度下,血红蛋白输送氧气的功能依然不受制约,因此应用猛犸象独特的基因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所以AD正确,BC错误。故答案为:AD。(1)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因此克隆属于无性生殖。(2)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因此克隆猛犸象与A猛犸象性状一样。(3)复活猛犸象所使用的技术可以直接应用在现生的濒危物种上,个体数量稀少的种群可以借鉴,因此复活猛犸象为复活其他已灭绝的物种积累经验;猛犸象血红蛋白具有一种独特的适应性,使得这种动物即使处于极低的温度下,血红蛋白输送氧气的功能依然不受制约,因此应用猛犸象独特的基因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所以AD正确,BC错误。故选AD。17.(2024九下·余姚期中)2021年,两位科学家因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而被授予诺贝尔奖。朱利叶斯将能感受辣椒素的神经元的基因分别转入不能感受辣椒素的细胞中,再用辣椒素去刺激这些细胞,筛选出能控制感受辣椒素刺激这一性状的基因,进而识别出温度感受器。帕塔普蒂安对能感受压力刺激的细胞中的基因进行敲除,当敲除某个基因,该细胞不再能感受压力,就能确定控制对机械刺激作出反应这一性状的基因,进而识别出触觉感受器。(1)基因是 上起遗传作用的片段。(2)如图可以表示科学家 的基因编辑方法。(选填字母)A.朱利叶斯B.帕塔普蒂安【答案】DNA;A【知识点】遗传物质的传递【解析】【分析】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1)DNA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3)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显隐性之分,它们控制的生物性状就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三者的包含关系,如图:【解答】(1)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里,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因此基因是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片段,控制生物性状。(2)据资料描述:朱利叶斯将能感受辣椒素的神经元的基因分别转入不能感受辣椒素的细胞中,再用辣椒素去刺激这些细胞,筛选出能控制感受辣椒素刺激这一性状的基因,进而识别出温度感受器。可知图示表示朱利叶斯的基因编辑方法。所以B错误,A正确。故选A。18.(2024九下·余姚期中)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运动疗法在糖尿病整体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图为正常人与糖尿病人进食后血糖浓度变化曲线图。(1)图甲中进食后血糖含量上升是由于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 经吸收进入血液中。(2)如图乙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糖含量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 。【答案】葡萄糖;效应器【知识点】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解析】【分析】(1)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据此分析。(2)根据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解答】(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所以图甲中进食后血糖含量上升是由于食物中的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经吸收进入血液中。(2)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传出神经纤维末梢或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据图分析,“胰腺中的胰岛”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19.(2024九下·余姚期中)红树林在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的美誉。“中国最北红树林”位于乐清雁荡西门岛。(1)西门岛红树林中的所有红树构成一个 。(2)红树的根能从盐水中吸收水分,是细胞内细胞液浓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土壤中溶液浓度,吸收的水通过 (选填“导管”或“筛管”)运送至整个植物体大部分用于 (选填“呼吸”、“光合”或“蒸腾”)作用。(3)一些红树植物的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成小苗,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这种生殖方式是长期 的结果。【答案】种群;大于;导管;蒸腾;自然选择【知识点】蒸腾作用【解析】【分析】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2、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3、自然界中,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解答】(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个群体。所以,西门岛红树林中的所有红树构成一个种群。(2)根据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当该区细胞中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细胞吸水。因此红树的根能从盐水中吸收水分,是细胞内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中溶液浓度。土壤溶液中的水和无机盐被吸收进植物体内后,是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叶等其它器官中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体吸收的水分95%以上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到植物体外。(3)自然界中,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一些红树植物的种子可以在树上的果实中萌芽成小苗,再脱离母株,坠落于淤泥中发育生长,这种生殖方式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0.(2024九下·余姚期中)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抬较重的物体时,常用如图所示的三人共抬法。杠杆AB和CD质量不计,AB的中点为P,轻绳连接PC,在杠杆CD上的Q点连接轻绳悬挂重物,三人分别在A、B、D处抬杠杆。已知所抬物体重力为1200N,两根杠杆均处于水平位置静止,轻绳均竖直,AP=BP=DQ=2m,CQ=1m,分别计算A、D两处人对杠杆竖直向上的作用力FA= 、FD= 。【答案】400N;400N【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解析】【分析】(1)对杠杆CD,静止时可将C点作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出PD的大小;(2)同样,以D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出FC的大小;对杠杆AB,静止时可将B作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出FA的大小。【解答】对杠杆CD,静止时可将C点作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D×LCD=G×LCQ即FD×(2m+1m)=1200N×1m解得FD=400N。以D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C×LCD=G×LDQ即FC×(2m+1m)=1200N×2mFC=800N对杠杆AB,静止时可将B作为支点,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A×LAB=FC×LBPFA×(2m+2m)=800N×2m解得FA=400N。21.(2024九下·余姚期中)小明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U 形管装有一定量的水,在金属盒未浸入液体时 U 形管内的水面等高。用该压强计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烧杯中的液体均未溢出)。(1)组装好压强计,发现金属盒未浸入水中,U形管内水面就有高度差,应该 ;(2)图甲中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 h 1 U 形管内水面高度差 h 2(选填“<”、“>”或“=”);(3)根据乙和丙图金属盒的深度和 U 形管内液面的高度差可得ρ盐水 ρ液体 (选填“<”、“>”或“=”);(4)在图丙中当竖直向上缓慢取出探头时,探头所受液体的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拔出橡皮管重新组装;=;>;变小【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解析】【分析】(1)组装好压强计,发现金属盒未浸入水中,U形管内水面就有高度差,应该是装置漏气,需要拔出橡皮管重新组装;(2)考虑橡皮膜发生形变要抵消一部分压力;(3)根据图2和图3可知,压强计的探头在两液体中的深度是不同的,盐水中的探头所处深度更小,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却比在图3液体中稍大些,说明在盐水中的压强大于在液体中的,根据p=ρgh可以判断两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4)根据p=ρgh可判断当竖直向上缓慢取出探头时,探头所受液体的压强的变化情况。【解答】(1)金属盒未浸入水中,U形管内水面就有高度差,说明U形管中两管上方的气体压强不相等,应拔出橡皮管重新组装。(2)两种容器中都是水,故 U形管中两管液面高度差反映的就是探头在水中所处位置液体压强的大小,故h1=h2。(3)根据乙图和丙图,压强计在盐水中的深度更小,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却大,说明盐水中压强大于液体中的压强,根据可得盐水密度大于液体密度。(4)竖直向上缓慢取出探头时,深度减小,探头所受液体的压强变小。22.(2024九下·余姚期中)速度滑冰团体追逐赛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项目之一。为了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更好的成绩,某研究小组开展了空气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在实验室中用稳定气流吹向不动的人体模型,测量模型受到的空气阻力,实验数据如下所示。实验1:运动员A不同迎风面积受到的阻力序号 夹角θ 迎风面积/m2 阻力/N1 90° 0.55 39.032 45° 0.49 35.943 25° 0.38 20.484 0° 0.31 15.74实验2运动员团队不同滑行方式受到的阻力滑行方式 运动员 迎风面积/m2 阻力/N并排滑行 运动员B 0.36 19.80运动员C 19.92运动员D 19.80列队滑行 运动员B 17.48运动员C 12.62运动员D 12.62(1)结合实验分析,该研究小组的假设为 ;(2)分析实验1数据,在冲刺阶段,运动员上半身尽量与地面保持平行的原因是 ;(3)已知在团体追逐赛中,运动员可调整位置以保存体力。为取得更好的成绩,请你结合实验数据提出团体滑行建议 。【答案】运动员受到的空气阻力与迎风面积、滑行方式有关;夹角θ越小,迎风面积越小,运动员所受阻力越小;根据实验2的数据,列队滑行所受阻力均小于并排滑行,所以应采取列队滑行的方式,列队滑行中领队受阻力最大,应轮流领滑。【知识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解析】【分析】(1)研究组开展“骑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实验,根据运动员骑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运动员上半身和水平方向的夹角大小的关系进行分析;(2)分析数据得出何时阻力最小,据此解答;(3)根据减小阻力的方法分析。【解答】(1)该实验探究运动员滑行时受到空气阻力与迎风面积和滑行方式的关系,故研究小组假设为运动员受到的空气阻力与迎风面积、滑行方式有关。(2)根据实验 1 数据,夹角θ越小,迎风面积越小,运动员所受阻力越小。在冲刺阶段,运动员上半身尽量与地面保持平行可以减小夹角和迎风面积,从而减小阻力。(3)根据实验2的数据,列队滑行所受阻力均小于并排滑行,所以应采取列队滑行的方式,列队滑行中领队受阻力最大,应轮流领滑。23.(2024九下·余姚期中)水滴落在荷叶上总是聚集在中央凹陷处,顺着荷叶表面滚落时会带走表面的灰尘和杂质,这一现象称为荷叶“自洁效应”。同学们收集资料并开展实验,探究荷叶“自洁效应”的原因。【查阅资料】①荷叶表面有一层蜡质,不溶于水但能够溶于物质M。②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荷叶上表皮凸起,其上还有更微小的凸起,这些结构可以支撑水滴。【实验操作】实验一:将一片荷叶分为A、B两个区域(如图甲),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A区域 B区域处理方法 用物质M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分别滴加清水,观察水滴在液面上的形状实验结果 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 水凝聚成球状水滴实验二:①触摸荷叶表面,略感粗糙。进一步制作荷叶横切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乙所示。②参考实验一,将一片荷叶分为1、2两个区域;1区域用刮刀将荷叶表面凸起刮去, 2不做处理,分别滴加清水,观察水在叶面的形状。(1)实验一中B区域的处理方法是: 。(2)实验二的步骤②中若观察到 ,则说明荷叶表皮结构与“自洁效应”有关系。(3)基于仿生学,荷叶“自洁效应”在生产、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如图丙为防油不粘锅表面的结构图,请说明防油不粘锅能实现不沾的原因: 。【答案】用清水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1区域上水凝聚成半球状水滴,2区域上水凝聚成球状水滴;锅底有涂层模拟荷叶表面的蜡质,不吸水。(或微凸结构模拟叶表面的微小凸起,当杂质落在表面时,随着水珠的滚动被带离。)【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1)控制变量法:在研究某个问题时,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观察该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在实验一中,研究荷叶表面蜡质对 “自洁效应” 的影响,除了 A 区域用物质 M 浸泡去除蜡质,B 区域用清水浸泡作为对照,其他条件如浸泡时间、荷叶的初始状态等都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判断是蜡质这一变量导致了水滴形状的不同。(2)对照实验:通过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两者的实验结果,来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实验一中 A 区域是实验组,B 区域是对照组;实验二中 1 区域是实验组,2 区域是对照组,通过对比不同区域水滴的形状,来探究荷叶表面结构和蜡质与 “自洁效应” 的关系。【解答】(1)对照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A、B两个区域处理的变量为物质M,故实验一中B区域的处理方法是:清水浸泡,5分钟后取出并擦干。(2)荷叶表面有一层蜡质、不溶于水但能够溶于物质M。根据实验一可知,物质M浸泡的区域,水在叶面上凝聚成半球状水滴;清水浸泡的区域,水在叶面上凝聚成球状水滴,说明荷叶表面蜡质有利于荷叶的“自洁效应”。荷叶上表皮凸起,其上还有更微小的凸起,这些结构可以支撑水滴。将1区域用刮刀将荷叶表面凸起刮去;2不做处理,分别滴加清水,要得到荷叶表皮结构与“自洁效应”有关系的结论,实验现象应该为:1区域上水凝成半球状水滴,2区域上水凝成球状水滴。(3)结合实验结果与图丙可知,防油不粘锅能实现不沾的原因为:锅底有涂层模拟荷叶表面的蜡质,不吸水;微凸结构模拟叶表皮的微小凸起,当杂质落在表面时,随着水珠的滚动被带离。24.(2024九下·余姚期中)某研究小组模仿投石机制作了如图的简易抛掷装置。将抛掷装置置于水平地面,小球置于瓶盖内,用手压住抛掷杆A并使之处于水平位置,松手后抛掷杆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可绕转轴转动。当抛掷杆碰撞到挡板时,瓶盖内的小球立即被抛出。小组同学将橡皮筋的末端分别连接挂钩1、2、3处,并用质量分别为10克、20克、30克、40克的小球置于瓶盖内,每次均使抛掷杆处于水平位置后松手,最后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小球抛出的水平距离,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过程不考虑空气阻力及转轴处的摩擦。10g 20g 30g 40g挂钩1 65cm 46cm 37cm 32cm挂钩2 49cm 35cm 29cm 25cm挂钩3 34cm 26cm 21cm 18cm(1)小球被抛出前,小组同学在球面上涂上墨汁,其目的是 ;(2)从实验变量的控制角度分析,装置中设置挡板的目的是 ;(3)除了实验中考虑的两个因素,再列举两个会影响小球抛出的水平距离的因素: 。【答案】便于确定小球的落点位置;保证小球每次抛出时高度和角度相同;橡皮筋数量、瓶盖位置与转轴的距离等【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解析】【分析】(1)在球面上涂上墨汁,其目的是便于确定小球的落点位置。(2)探究影响小球抛出距离与小球质量的关系时,应控制小球每次抛出时高度和角度相同;(3)根据实验装置中的组成材料分析。【解答】(1)小球被抛出前,小组同学在球面上涂上墨汁,其目的是根据地面留下的印迹确定小球的落点位置。(2)根据控制变量法,保证小球每次抛出时高度和角度相同,装置中设置挡板。(3)影响小球抛出的水平距离的因素:橡皮筋数量、瓶盖位置与转轴的距离等。25.(2024九下·余姚期中)仿生学是研究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工作原理并发明出相应物品的学科。例如模仿鱼鳍作桨,模仿茅草边缘的锋利细齿制作了锯子。小肠因长度长、内表面积大使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长、接触面积大,从而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为仿生并体验该功能,某项目化学习小组认为海绵棒浸入水中后吸水能力与浸入的时间长短、接触面积大小有关。于是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一问题;可供选择的器材:海绵棒若干、量筒若干、烧杯和滴管若干、秒表、足量的水、记号笔等,部分器材如图所示;老师建议:①海绵棒浸入水中最长时间不宜超过6秒钟;②先探究海绵棒浸入时间,再探究接触面积大小;(1)选择合适的器材,写出本实验的步骤; (2)为提高实验的精确度,使水位变化更明显,请提出一种改进方法 。【答案】①取3个规格相同的量筒,分别标上A、B、C,内都加30毫升水;②将3根材料、长度、性状相同的海绵棒浸没在A、B、C中分别为2秒、4秒、6秒,拿出海绵棒后,分别记录量筒内下降的高度;③比较三组实验现象,若C组吸水量最多,则再取一个含30毫升水的量筒D,将一根海绵棒一半进入D中6秒,拿出海绵棒后记录量筒内下降的高度,将CD进行对比;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换用更容易被海绵吸收的液体。【知识点】控制变量法;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①取3个规格相同的量筒,分别标上A、B、C,内都加30毫升水;②将3根材料、长度、性状相同的海绵棒浸没在A、B、C中分别为2秒、4秒、6秒,拿出海绵棒后,分别记录量筒内下降的高度;③比较三组实验现象,若C组吸水量最多,则再取一个含30毫升水的量筒D,将一根海绵棒一半进入D中6秒,拿出海绵棒后记录量筒内下降的高度,将CD进行对比;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比较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2) 为提高实验的精确度,使水位变化更明显,可以换用更容易被海绵吸收的液体。26.(2024九下·余姚期中)(1)新冠病毒主要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该系统由呼吸道和 两部分组成。肺泡与其外部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选填“呼吸作用”、“呼吸运动”或“扩散作用”)实现的。(2)严重新冠肺炎患者会出现急性肾损伤,某患者尿检时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可能是肾脏的 发生了病变。(3)新冠肺炎患者摄入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之后,产生的含氮废物会随尿液排出体外。请写出食物变成含氮废物并排出体外要经过下图各器官的顺序:D→ →C(填字母,可重复填写)。【答案】肺;扩散作用;肾小球;A→B→A【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泌尿系统【解析】【分析】(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2)尿液的形成过程,即包括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3)血液循环的途径:【解答】(1)新冠病毒主要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该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其中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这是气体的扩散作用。当血液通过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所以肺泡与其外部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来实现的。(2)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外部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蛋白质和血细胞的,只有肾小球发生病变、通透性增大时,蛋白质和血细胞才会进入肾小囊中,而肾小管对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进行重吸收,这些物质会随着尿液排出,因此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的肾炎病人,可能是肾小球发生了病变。(3)新冠肺炎患者摄入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之后,产生的含氮废物会随尿液排出体外:体静脉→心脏→肺动脉→肺→肺静脉→心脏→体动脉→肾。食物变成含氮废物并排出体外要经过图中各器官的顺序:D→A→B→A→C。27.(2024九下·余姚期中)温郁金(如图甲)是著名的浙产中药材“浙八味”之一。其花梗长,以根茎繁殖为主,主要生长在温州、丽水等浙南地区。(1)温郁金属于 植物。(2)以根茎繁殖为主,根和茎属于生物结构层中的 ,这种繁殖方式优点是 。(3)图乙植物分类检索表中P、Q、R、S分别表示一种植物,根据上述信息,其中代表温郁金的是 。【答案】被子;器官;繁殖速度快,能保持亲本的优良形状;S【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1)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2)检索表的使用方法:植物分类检索表是根据植物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编制的,通过对植物特征的逐步比对,确定植物在检索表中的位置。在图乙的检索表中,需要根据温郁金的特征来判断它对应的位置。温郁金是被子植物,有真正的花和果实,在检索表中应属于 “有花,种子有包被” 这一类,所以代表温郁金的是 S。通过检索表可以准确地对植物进行分类和鉴定,这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分类方法之一,有助于对不同植物进行系统的认识和研究。【解答】(1)温郁金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属于被子植物。(2)根和茎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植物用根和茎繁殖后代的方式属于营养繁殖,营养繁表示殖是无性生殖的一种类型。所以,温郁金以根茎繁殖为主,这种繁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具有繁殖速度快,能缩短植物生长周期等优点,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2)由图乙植物分类检索表可知,P是无种子植物,Q是花梗短的种子植物,R是花梗长且叶片细长的种子植物,S是花梗长且叶片宽大的种子植物。结合图甲中温郁金的结构可知,温郁金是花梗长且叶片宽大的种子植物,所以,代表温郁金的是S。28.(2024九下·余姚期中)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 图,图乙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1)图甲中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2)请写出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3)碳元素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图乙中可表示二氧化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 (填数字序号)。【答案】非生物成分;小麦→鼠→猫头鹰;⑥【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解析】【分析】1、甲图中的食物链有:小麦→鼠→猫头鹰、小麦→鼠→蛇→猫头鹰。2、图乙中A是分解者,B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①④⑤⑥表示二氧化碳,②③表示氧气,⑦表示有机物,⑧⑨表示能量流动。3、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的形式,碳在无环境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能量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解答】(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图甲中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微生物,还缺少的生态系统成分有非生物物质成分。(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图甲中的食物链有2条:小麦→鼠→猫头鹰;小麦→鼠→蛇→猫头鹰。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单向、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故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的生物获能越少;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的生物获能越多。所以,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是最短的食物链:小麦→鼠→猫头鹰。(3)图乙中,虚线表示能量流动,能量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C是生产者(小麦);B是消费者;B、C都指向A,A是分解者,⑥表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⑤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③表示消费者呼吸作用吸收氧气,④表示消费者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②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吸收氧气,①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表示化学能从消费者流入微生物的是⑧,表示化学能从生产者流入消费者的是⑨,图乙中可表示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⑥。29.(2024九下·余姚期中)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型肺炎最有效的方式,目前我国新冠疫苗接种剂次超32亿。(1)从传染病的预防角度分析,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属于 。(2)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属于 (选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3)新冠病毒是由核酸和 组成的。【答案】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蛋白质外壳【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30.(2024九下·余姚期中)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1)返回舱在距地面1米左右时,启动反推发动机向下喷火,实现软着陆,这说明 , 也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返回舱下落过程中,以宇航员为参照物,返回舱是 的;(3)防热材料约占返回舱总质量的10%,美国“水星号”返回舱总质量达3332kg,其防热材料采用了密度为1.7×103kg/m3酚醛防热材料,若采用我国自主设计的峰窝增强低密度烧蚀材料,该返回舱的质量可减小196kg,则蜂窝增强低密度烧蚀材料的密度为 kg/m3。【答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静止;0.7×103【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参照物及其选择;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析】【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该物体力的作用;(2)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3)根据防热材料约占返回舱总质量的10%求出酚醛防热材料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酚醛防热材料的体积,根据采用我国自主设计的蜂窝增强低密度烧蚀材料质量可减小196kg求出同体积的蜂窝增强低密度烧蚀材料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蜂窝增强低密度烧蚀材料的密度。【解答】(1)返回舱在距地面1米左右时,启动反推发动机向下喷火,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会对返回舱有一个向上的推力,达到减速的效果,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返回舱下落过程中,以宇航员为参照物,返回舱与宇航员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3)酚醛防热材料的质量为由知道,酚醛防热材料的体积为同体积的蜂窝增强低密度烧蚀材料的质量为蜂窝增强低密度烧蚀材料的密度为31.(2024九下·余姚期中)近几年县、市均开展自制潜水艇比赛,某小组同学开展了自制潜水艇项目,过程如下:【产品设计】图甲为某小组自制的潜水艇,由生活舱和水舱构成,生活舱体积大于水舱体积。其材质为硬质塑料瓶,塑料瓶厚度不计,三个舱之间密封不连通,水舱与200毫升的注射器通过塑料软管相连,移动注射器活塞改变其中的空气体积可以实现潜水器的浮沉。【产品调试】任务一:如图乙所示,潜水艇完成从水面A位置下潜到B位置并稳定停留;任务二:能从水底上浮到B位置并稳定停留;任务三:完成从水底打捞一个重物(重0.3牛,体积为10厘米3)到B位置并稳定停留。(1)小明关闭进出水口将自制潜水器浸没在水中,当观察到 现象,则气密性良好;(2)完成任务二上浮过程,对注射器活塞的操作是: ;(3)已知完成任务二时注射器活塞稳定在刻度a毫升,完成任务三时(用细线系住打捞重物,细线体积和质量不计),注射器活塞需要稳定在哪个刻度?(提示: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注射器内气压始终等于外界大气压;水的密度为1克/厘米3) 。【答案】没有气泡冒出或没有水进入潜水器;慢慢将注射器的活塞向里压;a-20mL【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关闭进出水口将自制潜水器浸没在水中,如果漏气,会观察到气泡产生,据此可解答;(2)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的;完成任务二上浮过程,要减小潜水器自身的重力,需要向外排水;(3)重物G=0.3N,根据F浮=ρ水v排g可求出重物受到的浮力F浮,完成从水底打捞这个重物到B位置并稳定停留,在浮力不变的情况下,要减小自身的重力,即向外排出水的重力为:G水=G-F浮;根据G=mg求出向外排出水的质量m水,再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向外排出水的体积V水,即注射器活塞需要向内推入气体的体积V气=V水;已知完成任务二时注射器活塞稳定在刻度a毫升,完成任务三时(用体积和质量均忽略不计的细线系住重物打捞),注射器活塞需要稳定在的刻度是:a-V气。【解答】(1)将自制潜水器浸没在水中,通过观察潜水器是否有气泡冒出或潜水器中是否进水,来判断潜水器的气密性,当没有气泡冒出或没有水进入潜水器中时,则潜水器的气密性良好。(2)如果让潜水器从水底上浮到B位置并稳定停留,则需要减小潜水器的重力,所以需要将潜水器中的水排出,故需要慢慢将注射器的活塞向里压。(3)打捞物的浮力需要增加的浮力需要增加的排水量所以刻度为a-20mL。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六校联考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六校联考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