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下·义乌期中)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这一主题的内在要求。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垃圾分类处理,做到变废为宝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提高经济效益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D.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答案】B【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入手确定各行为是否符合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解答】A、 垃圾分类处理,做到变废为宝 ,可节约资源且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B、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 ,符合题意;C、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不符合题意;D、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且能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故选B。2.(2024八下·义乌期中)用模型和符号表现事物是两种常见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符号的是( )A.原子结构 B.眼球结构C.密度公式 D.节约用水【答案】D【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模型来源于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过程,可以是实物的放大或缩小,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达,用于展览、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符号则是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用于区分不同类型、样式的物品个体,传递的信息是社会习惯所约定的,而不是个人赋予的特殊意义。【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原子结构、眼球结构和 密度公式,都属于模型,故A、B、C不合题意;图示为节约用水的标志,属于符号,故D符合题意。故选D。3.(2024八下·义乌期中)下列元素符号均表示非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A.H、C、Ca B.K、Mg、CuC.C、P、F D.Mn、O、Na【答案】C【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确定元素的种类。【解答】A. Ca为钙元素的元素符号,钙元素属于金属,故不符合题意;B. 这三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C. C为碳元素、P为磷元素、F 为氟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故符合题意;D. Mn为锰元素、Na为钠元素,为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2024八下·义乌期中)二氧化氯(ClO2)因杀菌能力强,而且对人体及动物没有危害以及对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4 B.+1 C.+2 D.+4【答案】D【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解答】在化合物中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2)×2=0,得x=+4。故答案为:D。5.(2024八下·义乌期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氧化铁:FeO B.氧化铝:Al2O3C.氯化钠:NaCl D.硝酸钡:Ba(NO3)2【答案】A【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解答】A、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化学式书写错误;B、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化学式书写正确;C、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NaCl,化学式书写正确;D、硝酸钡中钡元素显+2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Ba(NO3)2,化学式书写正确。故答案为:A。6.(2024八下·义乌期中)大家的安全用电意识在提高,以下做法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A.电器起火时,首先切断电源B.用湿手去插拔电吹风的插头C.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时,手指千万不能碰到笔尾金属体D.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金属外壳不必接地【答案】A【知识点】测电笔的使用;安全用电原则7.(2024八下·义乌期中)如图是某同学发明的“铁皮自动分开装置”。将强磁铁靠近一叠铁皮,被磁化后的铁皮会自动分开。铁皮分开的原因是( )A.同名磁极相互吸引 B.异名磁极相互吸引C.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D.异名磁极相互排斥【答案】C【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根据铁皮分开结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解答】被磁化后的铁皮会自动分开,说明磁化后的铁皮相互排斥,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此时两铁皮分开的原因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C正确。故答案为:C。8.(2024八下·义乌期中)有一种人造氢原子(可表示为)的原子核中有3个中子,它可以结合成分子。每个分子中,下列微粒的个数不等于2的是(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根据该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有3个中子、一个质子构成,结合H2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人造氢原子也属于氢原子的一种,因此存在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因此在人造中,原子数、质子数、电子数均为2,中子数=2×(4-1)=6。故答案为:C。9.(2024八下·义乌期中)下列各图中●和〇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O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水是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模型图为,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10.(2024八下·义乌期中)人们为了解释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生,他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不可分B.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C.通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答案】A【知识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分析判断即可。【解答】A、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生,他认为原子不是一个球体,还可再分,说法错误;B、卢瑟福通过轰击金箔实验,提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说法正确;C、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说法正确;D、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11.(2024八下·义乌期中)按如图电路进行实验,每次总观察到电磁铁A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比电磁铁B多。此现象说明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一个因素是( )A.电流大小 B.线圈匝数 C.电流方向 D.电磁铁极性【答案】B【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知道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同时要掌握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知道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掌握转换法在此实验中的应用。【解答】由图知道,甲、乙两线圈串联,所以通过甲、乙两线圈的电流相等;甲的线圈匝数明显比乙的线圈匝数多,实验观察到电磁铁甲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比乙多,此实验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2.(2024八下·义乌期中)如图所示为课本中的一个实验:“把一段通电导线弯成圆环,形成环形电流,让圆环导线穿过一块与圆环平面垂直的平板。利用铁粉观察它周围的磁场分布。”如果导线内电流方向如箭头所示,当置于平板上A点的磁针(黑色端为N极)静止时,下列图中磁针指向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右手螺旋定则【解析】【分析】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结合右手螺旋定则即可判断小磁针的指向。【解答】把这个通电导线看成一根直导线,伸出右手,大拇指方向表示电流方向,则导线下方的磁场方向由内指向外,而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与该点磁场方向一致,所以小磁针的N极指向外。故答案为:A。13.(2024八下·义乌期中)图是小明家家庭电路的一部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开关与灯泡串联B.灯泡与插座串联C.当开关S断开时,用测电笔分别测试电路中a、b、c、d四处,能使氖管发光的是d处D.该插座能将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答案】B【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测电笔的使用【解析】【分析】(1)开关应与被控制的电路串联;(2)插座给可移动家用电器供电,插座并联在电路中;(3)试电笔的用途:辨别火线和零线;试电笔的使用方法:使用试电笔时,手要接触试电笔尾部的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表明接触的是火线,不发光是零线;(4)三孔插座中有一个孔是用来连接地线的,让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接地。【解答】A、开关应与被控制的电路串联,所以,开关应与被控制的灯泡串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插座给可移动家用电器供电,所以,插座并联在电路中,即灯泡与插座应并联,故B错误,符合题意;C、当开关S断开时,d点与火线相连,用试电笔接触该点时氖管发光;a、c与零线接通,氖管不发光;开关断开时b点与零线相连,氖管不发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三孔插痤中有一个孔是用来连接地线的,让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接地,可以防止因漏电导致金属外壳带电而发生触电事故,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4.(2024八下·义乌期中)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两块相同的条形磁体甲和乙,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且保持静止。对图示甲、乙两块条形磁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一定水平向左,乙一定水平向右B.甲水平向右,乙无法确定C.甲水平向左,乙无法确定D.甲、乙均无法确定【答案】D【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据此分析摩擦力的方向。【解答】甲、乙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若甲、乙相邻的磁极为同名磁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所以甲有向左运动的趋势,甲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右的;乙有向右运动的趋势,乙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左的;若甲、乙相邻的磁极为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甲有向右运动的趋势,甲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左的;乙有向左运动的趋势,乙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右的。由于不知道甲、乙的极性,所以甲、乙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无法确定。故答案为:D。15.(2024八下·义乌期中)元素X、Y 可组成两种化合物A 和 B, 在A 中 X 的质量分数为50%,在B中 X的质量分数为40%,已知A 的化学式为XY2,则B的化学式为( )A.XY B.X2Y C.XY3 D.X3Y【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A的化学式为XY2,其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可求得X元素、Y元素的相对对原子质量之比;利用B中X的质量分数确定Y的质量分数,从而确定其化学式。【解答】A的化学式为XY,其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Y的质量分数为50%,故X和Y的质量比是1:1,则有,故;B中X的质量分数为40%,则Y的质量分数为60% 设其化学式为,则有,解得,故其化学式为XY,观察选项。故答案为:C。16.(2024八下·义乌期中)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1)氖元素 ;(2)2个铁原子 。(3)2个氧分子 ;(4)3个铵根离子 。【答案】Ne;2Fe;2O2;【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分析】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1)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氖的元素符号是Ne;(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铁原子可表示为2Fe;(3)2个氧分子就是在氧气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2,表示为2O2;(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铵根离子表示为。17.(2024八下·义乌期中)司南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小科将条形磁体置于塑料勺内,在勺下垫泡沫,一起置于装水的纸盘中,漂浮在水面上,能自由转动,从而得到一个仿制“司南”:(1)能自由转动的司南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说明长柄是 极;(2)“司南”能指南北是受 的作用。【答案】南;地磁场【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地磁场18.(2024八下·义乌期中)下表是四种单原子核的微粒,请填写空格,并回答有关问题:表中 (填字母,下同)属于同种元素, 互称同位素原子。粒子序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A 1 0 1B 1 1 1C 1 0 0D 11 12 11【答案】ABC;AB【知识点】元素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分析.【解答】元素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A、B、C的质子数都是1,为同种元素;根据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ABC的质子数都是1,但C的电子数为0,C不属于原子,是离子,AB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称同位素原子的是AB;19.(2024八下·义乌期中)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金属锆具有抗腐性强、熔点高、硬度大等特性,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原子能等领域。(1)如图所示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40”是锆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序号,也具锆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由此可知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锆-91原子内的中子数为 。【答案】40;51【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锆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40;(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锆-91原子内的中子数为:91-40=51。20.(2024八下·义乌期中)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首次证实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小舟用图甲所示装置来模仿该实验。(1)实验中得到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结论,那么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2)早先电话听筒的结构如图乙所示,当变化的电流通过线圈时,电磁铁的 强弱发生变化,对薄铁片产生变化的吸引力,从而使薄铁片振动不同而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听到对方的讲话了。【答案】小磁针发生偏转;磁性【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解析】【分析】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当电流大小改变时,产生磁场的强弱也会改变,实验中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也会改变。【解答】(1)当开关闭合时,通电导线的周围产生了磁场,则导线右侧的小磁针在磁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偏转。(2)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当变化的电流通过线圈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发生变化,对薄铁片产生变化的吸引力,使薄铁片振动不同而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听到对方的讲话了。21.(2024八下·义乌期中)下表是教材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数字编号①~③各表示一种元素。请回答问题。(1)1个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有 个。(2)元素硅比第2周期、第VIA族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选填“高”或“低”)。【答案】13;低【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1)根据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进行分析解答。(2)地壳中元素含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3;(2)第2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硅比第2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低。22.(2024八下·义乌期中)如图所示是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简化图,当充电器线圈接通电源之后,该线圈就会产生一个磁场。当手机放在充电器上时,手机中的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实现无线充电。(1)手机线圈中产生电流是利用 现象;(2)当充电器线圈中某一时刻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从上往下看,电流方向逆时针)。则图中B点的磁场方向是 (选填“向上”或“向下”)。【答案】电磁感应;向上【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电磁感应【解析】【分析】(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2)判断电流方向,然后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去判断磁极。【解答】(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所以手机线圈中产生电流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2)电流从上往下看是逆时针转动,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B点磁场方向是向上。23.(2024八下·义乌期中)从镍氢电池到锂电池,再到钠电池,钾电池,科学家在不断提升电池的性能。(1)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 (选填“阴”或“阳”)离子,锂、钠、钾等金属很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常被用作电池材料。(2)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金属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如图是锂、钠、钾三种金属的离子半径大小,电池容量相同的这三种电池,充满电的时间最短的是 电池。【答案】阳;钾【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电子带负电,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金属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电子带负电,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2)由题意,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金属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由锂、钠、钾三种金属的离子半径大小,钾离子的半径最大,电池容量相同的这三种电池,充满电的时间最短的是钾电池。24.(2024八下·义乌期中)人员密集的室内场所,容易造成二氧化碳含量偏高,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室内气体含量升高到一定浓度时,工作电路中的排风扇开始工作,把室内气体排出。回答下列问题:(1)在设计电路时要实现自动换气功能,排风扇应连接在工作电路中的 位置;(2)要使排风扇在二氧化碳浓度更低时就能开始工作,以下几种改进方法正确的是 。A.增加电磁铁线圈匝数 B.控制电路中再串联一个电阻 C.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上移【答案】AB或AD;AC【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解析】【分析】(1)气敏电阻的阻值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分析控制电路的电流,分析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变化,分析动、静触头的接触情况,再确定排气扇的接线柱;(2)要使排风扇在二氧化碳浓度更低时就能开始工作,应该使电磁铁在CO2低浓度下的磁性变强,根据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分析作答。【解答】(1)在设计电路时要实现自动换气功能,控制电路控制排风扇的通断,故排风扇应串联连接在工作电路中,故排风扇应连接在工作电路中的AB或AD位置。(2)要使排风扇在二氧化碳浓度更低时就能开始工作,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性或者相同电流的情况下,减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故增加电磁铁线圈匝数,或者把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向上移一些,故AC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25.(2024八下·义乌期中)如图所示,重为G的小铁块在水平方向力F的作用下,沿条形磁铁的表面从N极滑到S极,在此过程中小铁块对磁铁的压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小铁块的运动状态 (填“不变”或“改变”)。【答案】先减小后增大;改变【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1)条形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铁块在两端时,受到磁铁的作用较大,中间磁性最弱,铁块受到磁铁的作用较小;(2)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解答】小铁块在左端时,受到N极的吸引力较大,铁块对磁铁的压力较大;越靠近中间,磁性减弱,磁铁对铁块的吸引减小,铁块对磁铁的压力减小;靠近S极,磁性增强,吸引力增大,铁块对磁铁的压力增大。由于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先变小后变大,所以摩擦力也是先变小后变大,即小铁块受到的合力一直在变化,所以它的运动状态改变。26.(2024八下·义乌期中)清明前后,有市民因食用“红心”甘蔗而发生中毒事件。甘蔗出现“红心”现象,是因甘蔗富含糖分和水分,易被节菱孢霉菌、镰刀菌、假丝酵母、枝孢霉、刺黑乌霉等霉菌侵蚀。为确定引起食用“红心”甘蔗中毒的霉菌种类,某微生物研究所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准备】①取正常甘蔗,榨汁后灭菌,均分6组,每组。②将从“红心”甘蔗中分离得到的上述5种霉菌,分别接种于其中的5组甘蔗汁中。③将上述5组霉菌培养液和1组未接种的甘蔗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15天,备用。④选同种健康、断乳小鼠750只备用。【实验步骤】①喂养实验:将备用的5组霉菌培养液和1组未接种的甘蔗汁各喂养20组小鼠(每组3只),每次给每只小鼠喂养,未出现中毒症状的隔2小时加喂1次,最多4次。②统计小鼠中毒组数:若每组3只小鼠中有2只或3只小鼠出现中毒症状,再用备用小鼠重复实验,结果仍有2只或3只小鼠出现中毒症状,确定为中毒组。③症状对比:将小鼠中毒症状与人食用“红心”甘蔗的中毒症状对比。【实验数据】毒性试验结果统计表接种霉菌种类 节菱孢霉菌 镰刀菌 假丝酵母 枝孢霉 刺黑乌霉 无小鼠中毒组数 12 0 3 0 0 0与人中毒症状对比 相同 — 不同 — — —【实验分析及结论】(1)步骤①用未接种的灭菌甘蔗汁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目的是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食用“红心”甘蔗导致人中毒的霉菌是 。【知识拓展】进一步研究发现:甘蔗被该霉菌污染后,产生了一种毒素(3-硝基丙酸)。该毒素与黄曲霉素一样,高温下不易分解。由此联系生活实际,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红心”甘蔗榨汁后饮用B. 不食用发毒变质的面包C. 被黄曲霉素污染的花生加热后食用【答案】作对照;节菱孢霉菌;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2)对照实验:设置未接种的灭菌甘蔗汁作为对照组,用于对比接种了霉菌的实验组。通过对照,可以明确观察到接种霉菌这一变量对实验结果(小鼠中毒情况)的影响,排除甘蔗汁本身及其他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解答】(1)步骤①用未接种的灭菌甘蔗汁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目的是作对照。(2)根据“毒性试验结果统计表”与人中毒症状对比,小鼠中毒组数最多,可以判断:食用“红心”甘蔗导致人中毒的霉菌是节菱孢霉菌。【知识拓展】甘蔗被节菱孢霉菌污染后,产生了一种毒素(3-硝基丙酸)。该毒素与黄曲霉系一样:高温下不易分解。因此食品被节菱孢霉菌污染后,毒素仍然存在,不食用发霉变质的面包是正确的。27.(2024八下·义乌期中)在研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同学们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ab是一根导体,通过导线连接在灵敏电流计的两接线柱上。(1)本实验中,如果观察到 我们就认为有感应电流产生;(2)闭合开关后,若导体不动,磁铁左右水平运动,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 ;(3)改变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速度,测出每次实验时电流表偏转示数的最大值,实验结果记录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速度(cm/s) 1 2 3 4 5 6电流(mA) 2.0 1.0 5.9 8.1 10.2 11.8(4)图2三种设备中,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 (填字母)。A.扬声器 B.麦克风 C.电动机【答案】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是;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大,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B【知识点】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解析】【分析】(1)在探究感应电流的实验中,是通过灵敏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来确定感应电流的产生的;(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3)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4)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进行工作的。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工作的。扬声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和磁极间的作用进行工作的。【解答】(1)根据转换法,感应电流就是通过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来体现的,若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就说明产生了感应电流。(2)磁铁左右水平运动,以磁铁为参照物,导线就是水平运动的,做的是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所以就会产生感应电流。(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大,产生的感应电流也越大,故可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大,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4)A、电流流过扬声器时产生磁场,产生的磁场和其中的永磁体相互作用,引起纸盆的振动发声。故A不符合题意;B、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引起薄膜振动,薄膜振动引起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进行工作的。故B符合题意;C、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实验装置,是电动机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8.(2024八下·义乌期中)学习了“电生磁”的知识后,小柯在家里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器材主要有:全新干电池若干节、铁钉3枚、大头针若干、长导线1根。实验过程:①用细线把3枚铁钉捆绑在一起,再用长导线缠绕铁钉6圈,连接在1节全新干电池两端(如图所示),制成简易的电磁铁。用电磁铁尖端去靠近大头针,观察吸引大头针的数目(通电时间不超过10秒钟,下同);②将电磁铁连接在2节串联的全新干电池两端,重复实验;③将电磁铁连接在3节串联的全新干电池两端,重复实验;④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至9匝,连接在1节全新干电池两端,重复实验;⑤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至12匝,连接在1节全新干电池两端,重复实验;(1)1节全新干电池的电压是 伏;(2)小柯的实验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3)本实验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此科学方法属于 ;(4)请帮助小柯完成用于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次数 线圈匝数 电池节数 1…【答案】1.5;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磁铁两端的电压和线圈的匝数之间的关系;转换法;吸引大头针的数目【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解析】【分析】(1)1节全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2)根据小柯实验过程中改变的物理量分析实验想要探究的问题;(3)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可以间接知道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这是转换法的思想;(4)根据小柯实验过程中改变的物理量分析所需记录的物理量,进而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解答】(1)不同的电源提供不同的电压,1节全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2)由实验过程可知,小柯在实验中改变了电磁铁两端的电压和线圈的匝数,因此小柯的实验想要探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磁铁两端的电压和线圈的匝数之间的关系。(3)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可以间接知道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此科学方法属于转换法。(4)小柯在实验中改变了电磁铁两端的电压和线圈的匝数,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因此需要记录电磁铁两端电压(电池节数)、线圈的匝数和吸引大头针的数目。29.(2024八下·义乌期中)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为进一步探究原子的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C.原子核带正电 D.核外电子带负电(4)请你分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a),电性(b),所以原子不显电性。括号内的“a”和“b”应分别填入 。A.相等、相等 B.相等、相反 C.相反、相等 D.相反、相反【答案】原子核;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了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D;B【知识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解析】【分析】(1)(2)核式原子结构是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的一种原子结构模型;核式原子结构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3)认真阅读材料并进行解答;(4)原子中电子所带负电荷数与质子所带正电荷数相等。【解答】(1)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卢瑟福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了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电子很小,对α粒子的运动几乎没有影响,所以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核外电子带负电,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选B。30.(2024八下·义乌期中)为了验证猪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某科研小组将猪排骨500g、蒸馏水1500mL、食用醋70mL,加热煮沸后维持70分钟,得到骨头汤1243mL,用仪器检测结果:每100mL骨头汤含有2mg钙(而1000mL牛奶约含有105mg钙)。查阅资料:人体骨骼中的钙存在形式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该物质难激于水,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mg。(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 (填字母编号)。A.钙离子 B.钙元素 C.单质钙 D.羟基磷酸钙(2)假设某人只能从骨头汤中获取钙,则此人每天需要喝 L骨头汤。(3)羟基磷酸钙的“钙”是人体内的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4)某品牌钙片每片的规格是:维生素D3100IU(相当于2.5微克),碳酸钙(化学式:CaCO3)1000mg,若某人只从钙片中获取钙,则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 片。【答案】B;40;常量;2【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2)根据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2)根据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4)根据钙片中含有的钙元素的量及人体需要补充的钙进行计算.【解答】(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钙元素,故选B;(2)此人每天需要喝骨头汤的量是:×100mL=40000mL=40L;(3)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4)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31.(2024八下·义乌期中)测电笔分为钢笔式和螺丝刀式两种。如图为钢笔式测电笔的结构。(1)氖管与电阻的连接方式为 (选填“串联”或“并联”)。(2)氖管中的氖气通电后发出红光,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手触金属笔挂,笔尖探头碰触 氖管发光说明形成通路,人却没有触电,原因是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起到这个作用的元件是图中所示的 。【答案】串联;物理;火线;电阻【知识点】测电笔的使用【解析】【分析】家庭电路中用试电笔来鉴别火线与零线。正确使用试电笔: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导线,氖管发光,导线是火线,氖管不发光的是零线。手千万不要接触笔尖金属体。【解答】(1)氖管与电阻的连接方式为串联。(2)氖管中的氖气通电后发出红光,属于物理变化。(3)手不要接触试电笔前端的金属体,必须接触试电笔末端的金属体,使电源和大地之间形成通路,在使用试电笔时,试电笔的高值电阻和人串联在火线和大地之间,加在两者之间的电压是220V,此时试电笔的高值电阻分担的电压很大,人体分担的电压很小,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氖管发光,不会发生触电事故。32.(2024八下·义乌期中)“青团”是一种传统食物。在“青团”制作过程中,需要往糯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O),侧柏莲酮芳香油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具有香脂香气,所以“青团”具有独特风味。(1)侧柏莲酮芳香油由 种元素组成。(2)侧柏莲酮芳香油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是 。(3)侧柏莲酮芳香油中C、H、O的质量比是 。(4)7.3g侧柏莲桐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g。【答案】3;10:10:1;60:5:8;6【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2)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进行计算;(4)根据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解答】(1)由侧柏莲酮芳香油的化学式(C10H10O)可知,侧柏莲酮芳香油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2)由侧柏莲酮芳香油的化学式(C10H10O)可知,侧柏莲酮芳香油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是10:10:1;(3)侧柏莲酮芳香油中C、H、O的质量比是(12×10):(1×10):(1×16)=60:5:8;(4)7.3g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3g××100%=6g。33.(2024八下·义乌期中)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相关信息如下表。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氕 H 1氘 D 2氚 T 3(1)原子结构模型中的“”表示的粒子是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氲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T2O,T2O中T的化合价为 。(3)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D2O,重水和普通水化学性质相似。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100吨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中子;+1;4kg【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同位素【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回答;(2)根据化合价原则、化学式的意义计算。(3)根据化学式的意义重水的质量分数计算。【解答】(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原子结构模型中的“ ”表示的粒子是中子。(2)T2O中氧元素显-2价,设T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2x+(-2)=0,x=+1。(3)100吨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100t×0.02%×=0.004t。34.(2024八下·义乌期中)如图甲所示是家用燃气报警器的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控制电路中的R1是由气敏电阻制成的传感器,R1的阻值与燃气浓度的关系如图乙、出厂预设当燃气浓度达到4%时报警,出厂测试时,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恒定,闭合开关S1、S2,移动滑动变阻器R2滑片P的位置,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0.03A时,电磁铁恰好能将衔铁吸下,工作电路中相应的灯亮起而报警(电磁铁线圈的阻值忽略不计)。(1)使用燃气的场所都成安装燃气报警器,安装的具体位置应根据被检测气体相对于空气的密度来决定。如果家中使用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密度比空气小的甲烷),则报警器应安装在厨房(如图丙)的 (填“A”或“B”)区域。(2)小科认为报警时只有灯亮还不能起到很好的报警作用,最好灯亮同时又有警报声,所以建议加接蜂鸣器,则蜂鸣器与 灯并联。(3)该报警器要达到出厂预设值,请计算滑动变阻器应接入电路的电阻值。 (4)当报警器报警时,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迅速打开排风扇B.打开门窗通风换气C.禁止切断报警器电源D.熄灭一切火种,迅速关闭气源总阀【答案】A;L2;60Ω;BCD【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35.(2024八下·义乌期中)材料:爷爷家的电饭锅不能做饭了,小敏检查发现:电源插头处有烧焦的痕迹。奶奶埋怨爷爷:“每次做完饭都让你把插头从插座上拔下来,而你从电饭锅连接口拔出就算完事,插头总在插座上插着。看,烧坏了吧!”爷爷辩解道:“插头不是在做完饭后烧坏的,从锅上拔出后就没电了!”奶奶:“没电?没电你摸摸,不电死你才怪!”……思考:爷爷说的“没电”?奶奶认为的“有电”?插头烧焦的原因可能是……结合你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请给爷爷和奶奶一个合理的解释以及安全用电的建议 。【答案】爷爷和奶奶的说法都正确,只是角度不同,爷爷说的“没电”是指插头处电路断开,没有构成回路,所以没有电流;奶奶认为的“有电”是指有电压,当用手触摸插头,可能导致火线一人体一大地构成回路,从而触电。插头烧焦可能是插头处短路、线路老化、电流过大等原因导致发热过多引起烧焦。安全用电建议:将插头插入插座时,手不要接触金属插脚;防止电线的绝缘层老化或破损;不要用湿的手触摸电器、插座和开关;用电器使用后要及时拔下插头;定期检查用电器线路等。【知识点】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安全用电原则【解析】【分析】爷爷说的“没电”是指没有电流;奶奶说的“有电”是指有电压;插头烧焦的原因是插头处发热过多;安全用电建议。【解答】爷爷和奶奶的说法都正确,只是角度不同,爷爷说的“没电”是指插头处电路断开,没有构成回路,所以没有电流;奶奶认为的“有电”是指有电压,当用手触摸插头,可能导致火线一人体一大地构成回路,从而触电。插头烧焦可能是插头处短路、线路老化、电流过大等原因导致发热过多引起烧焦。安全用电建议:将插头插入插座时,手不要接触金属插脚;防止电线的绝缘层老化或破损;不要用湿的手触摸电器、插座和开关;用电器使用后要及时拔下插头;定期检查用电器线路等。1 / 1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1.(2024八下·义乌期中)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这一主题的内在要求。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垃圾分类处理,做到变废为宝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提高经济效益C.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D.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2.(2024八下·义乌期中)用模型和符号表现事物是两种常见的科学方法,下列选项中属于符号的是( )A.原子结构 B.眼球结构C.密度公式 D.节约用水3.(2024八下·义乌期中)下列元素符号均表示非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A.H、C、Ca B.K、Mg、CuC.C、P、F D.Mn、O、Na4.(2024八下·义乌期中)二氧化氯(ClO2)因杀菌能力强,而且对人体及动物没有危害以及对环境不造成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4 B.+1 C.+2 D.+45.(2024八下·义乌期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氧化铁:FeO B.氧化铝:Al2O3C.氯化钠:NaCl D.硝酸钡:Ba(NO3)26.(2024八下·义乌期中)大家的安全用电意识在提高,以下做法符合安全用电的是( )A.电器起火时,首先切断电源B.用湿手去插拔电吹风的插头C.使用试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时,手指千万不能碰到笔尾金属体D.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金属外壳不必接地7.(2024八下·义乌期中)如图是某同学发明的“铁皮自动分开装置”。将强磁铁靠近一叠铁皮,被磁化后的铁皮会自动分开。铁皮分开的原因是( )A.同名磁极相互吸引 B.异名磁极相互吸引C.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D.异名磁极相互排斥8.(2024八下·义乌期中)有一种人造氢原子(可表示为)的原子核中有3个中子,它可以结合成分子。每个分子中,下列微粒的个数不等于2的是( )A.原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9.(2024八下·义乌期中)下列各图中●和〇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保持H2O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B.C. D.10.(2024八下·义乌期中)人们为了解释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生,他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不可分B.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C.通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11.(2024八下·义乌期中)按如图电路进行实验,每次总观察到电磁铁A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比电磁铁B多。此现象说明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一个因素是( )A.电流大小 B.线圈匝数 C.电流方向 D.电磁铁极性12.(2024八下·义乌期中)如图所示为课本中的一个实验:“把一段通电导线弯成圆环,形成环形电流,让圆环导线穿过一块与圆环平面垂直的平板。利用铁粉观察它周围的磁场分布。”如果导线内电流方向如箭头所示,当置于平板上A点的磁针(黑色端为N极)静止时,下列图中磁针指向正确的是( )A. B.C. D.13.(2024八下·义乌期中)图是小明家家庭电路的一部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开关与灯泡串联B.灯泡与插座串联C.当开关S断开时,用测电笔分别测试电路中a、b、c、d四处,能使氖管发光的是d处D.该插座能将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相连14.(2024八下·义乌期中)如图所示,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有两块相同的条形磁体甲和乙,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力且保持静止。对图示甲、乙两块条形磁体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分析正确的是( )A.甲一定水平向左,乙一定水平向右B.甲水平向右,乙无法确定C.甲水平向左,乙无法确定D.甲、乙均无法确定15.(2024八下·义乌期中)元素X、Y 可组成两种化合物A 和 B, 在A 中 X 的质量分数为50%,在B中 X的质量分数为40%,已知A 的化学式为XY2,则B的化学式为( )A.XY B.X2Y C.XY3 D.X3Y16.(2024八下·义乌期中)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1)氖元素 ;(2)2个铁原子 。(3)2个氧分子 ;(4)3个铵根离子 。17.(2024八下·义乌期中)司南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小科将条形磁体置于塑料勺内,在勺下垫泡沫,一起置于装水的纸盘中,漂浮在水面上,能自由转动,从而得到一个仿制“司南”:(1)能自由转动的司南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说明长柄是 极;(2)“司南”能指南北是受 的作用。18.(2024八下·义乌期中)下表是四种单原子核的微粒,请填写空格,并回答有关问题:表中 (填字母,下同)属于同种元素, 互称同位素原子。粒子序号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A 1 0 1B 1 1 1C 1 0 0D 11 12 1119.(2024八下·义乌期中)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视频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金属锆具有抗腐性强、熔点高、硬度大等特性,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原子能等领域。(1)如图所示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其中“40”是锆元素的原子序数,即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序号,也具锆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由此可知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锆-91原子内的中子数为 。20.(2024八下·义乌期中)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首次证实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小舟用图甲所示装置来模仿该实验。(1)实验中得到通电直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结论,那么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2)早先电话听筒的结构如图乙所示,当变化的电流通过线圈时,电磁铁的 强弱发生变化,对薄铁片产生变化的吸引力,从而使薄铁片振动不同而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听到对方的讲话了。21.(2024八下·义乌期中)下表是教材中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除标出的元素外,表中的数字编号①~③各表示一种元素。请回答问题。(1)1个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有 个。(2)元素硅比第2周期、第VIA族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选填“高”或“低”)。22.(2024八下·义乌期中)如图所示是手机无线充电的原理简化图,当充电器线圈接通电源之后,该线圈就会产生一个磁场。当手机放在充电器上时,手机中的线圈就会产生感应电流,实现无线充电。(1)手机线圈中产生电流是利用 现象;(2)当充电器线圈中某一时刻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从上往下看,电流方向逆时针)。则图中B点的磁场方向是 (选填“向上”或“向下”)。23.(2024八下·义乌期中)从镍氢电池到锂电池,再到钠电池,钾电池,科学家在不断提升电池的性能。(1)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 (选填“阴”或“阳”)离子,锂、钠、钾等金属很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常被用作电池材料。(2)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金属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如图是锂、钠、钾三种金属的离子半径大小,电池容量相同的这三种电池,充满电的时间最短的是 电池。24.(2024八下·义乌期中)人员密集的室内场所,容易造成二氧化碳含量偏高,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室内气体含量升高到一定浓度时,工作电路中的排风扇开始工作,把室内气体排出。回答下列问题:(1)在设计电路时要实现自动换气功能,排风扇应连接在工作电路中的 位置;(2)要使排风扇在二氧化碳浓度更低时就能开始工作,以下几种改进方法正确的是 。A.增加电磁铁线圈匝数 B.控制电路中再串联一个电阻 C.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上移25.(2024八下·义乌期中)如图所示,重为G的小铁块在水平方向力F的作用下,沿条形磁铁的表面从N极滑到S极,在此过程中小铁块对磁铁的压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小铁块的运动状态 (填“不变”或“改变”)。26.(2024八下·义乌期中)清明前后,有市民因食用“红心”甘蔗而发生中毒事件。甘蔗出现“红心”现象,是因甘蔗富含糖分和水分,易被节菱孢霉菌、镰刀菌、假丝酵母、枝孢霉、刺黑乌霉等霉菌侵蚀。为确定引起食用“红心”甘蔗中毒的霉菌种类,某微生物研究所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准备】①取正常甘蔗,榨汁后灭菌,均分6组,每组。②将从“红心”甘蔗中分离得到的上述5种霉菌,分别接种于其中的5组甘蔗汁中。③将上述5组霉菌培养液和1组未接种的甘蔗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15天,备用。④选同种健康、断乳小鼠750只备用。【实验步骤】①喂养实验:将备用的5组霉菌培养液和1组未接种的甘蔗汁各喂养20组小鼠(每组3只),每次给每只小鼠喂养,未出现中毒症状的隔2小时加喂1次,最多4次。②统计小鼠中毒组数:若每组3只小鼠中有2只或3只小鼠出现中毒症状,再用备用小鼠重复实验,结果仍有2只或3只小鼠出现中毒症状,确定为中毒组。③症状对比:将小鼠中毒症状与人食用“红心”甘蔗的中毒症状对比。【实验数据】毒性试验结果统计表接种霉菌种类 节菱孢霉菌 镰刀菌 假丝酵母 枝孢霉 刺黑乌霉 无小鼠中毒组数 12 0 3 0 0 0与人中毒症状对比 相同 — 不同 — — —【实验分析及结论】(1)步骤①用未接种的灭菌甘蔗汁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目的是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食用“红心”甘蔗导致人中毒的霉菌是 。【知识拓展】进一步研究发现:甘蔗被该霉菌污染后,产生了一种毒素(3-硝基丙酸)。该毒素与黄曲霉素一样,高温下不易分解。由此联系生活实际,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红心”甘蔗榨汁后饮用B. 不食用发毒变质的面包C. 被黄曲霉素污染的花生加热后食用27.(2024八下·义乌期中)在研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同学们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ab是一根导体,通过导线连接在灵敏电流计的两接线柱上。(1)本实验中,如果观察到 我们就认为有感应电流产生;(2)闭合开关后,若导体不动,磁铁左右水平运动,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 ;(3)改变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速度,测出每次实验时电流表偏转示数的最大值,实验结果记录如表,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在相同条件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速度(cm/s) 1 2 3 4 5 6电流(mA) 2.0 1.0 5.9 8.1 10.2 11.8(4)图2三种设备中,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是 (填字母)。A.扬声器 B.麦克风 C.电动机28.(2024八下·义乌期中)学习了“电生磁”的知识后,小柯在家里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器材主要有:全新干电池若干节、铁钉3枚、大头针若干、长导线1根。实验过程:①用细线把3枚铁钉捆绑在一起,再用长导线缠绕铁钉6圈,连接在1节全新干电池两端(如图所示),制成简易的电磁铁。用电磁铁尖端去靠近大头针,观察吸引大头针的数目(通电时间不超过10秒钟,下同);②将电磁铁连接在2节串联的全新干电池两端,重复实验;③将电磁铁连接在3节串联的全新干电池两端,重复实验;④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至9匝,连接在1节全新干电池两端,重复实验;⑤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至12匝,连接在1节全新干电池两端,重复实验;(1)1节全新干电池的电压是 伏;(2)小柯的实验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3)本实验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此科学方法属于 ;(4)请帮助小柯完成用于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次数 线圈匝数 电池节数 1…29.(2024八下·义乌期中)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为进一步探究原子的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收集证据】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解释与结论】(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能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证据是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C.原子核带正电 D.核外电子带负电(4)请你分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a),电性(b),所以原子不显电性。括号内的“a”和“b”应分别填入 。A.相等、相等 B.相等、相反 C.相反、相等 D.相反、相反30.(2024八下·义乌期中)为了验证猪骨头汤能否有效补钙,某科研小组将猪排骨500g、蒸馏水1500mL、食用醋70mL,加热煮沸后维持70分钟,得到骨头汤1243mL,用仪器检测结果:每100mL骨头汤含有2mg钙(而1000mL牛奶约含有105mg钙)。查阅资料:人体骨骼中的钙存在形式是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该物质难激于水,人体平均每天需要补钙800mg。(1)“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 (填字母编号)。A.钙离子 B.钙元素 C.单质钙 D.羟基磷酸钙(2)假设某人只能从骨头汤中获取钙,则此人每天需要喝 L骨头汤。(3)羟基磷酸钙的“钙”是人体内的 (填“常量”或“微量”)元素。(4)某品牌钙片每片的规格是:维生素D3100IU(相当于2.5微克),碳酸钙(化学式:CaCO3)1000mg,若某人只从钙片中获取钙,则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 片。31.(2024八下·义乌期中)测电笔分为钢笔式和螺丝刀式两种。如图为钢笔式测电笔的结构。(1)氖管与电阻的连接方式为 (选填“串联”或“并联”)。(2)氖管中的氖气通电后发出红光,属于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手触金属笔挂,笔尖探头碰触 氖管发光说明形成通路,人却没有触电,原因是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起到这个作用的元件是图中所示的 。32.(2024八下·义乌期中)“青团”是一种传统食物。在“青团”制作过程中,需要往糯米粉中添加艾草(或艾草汁)。艾草含有侧柏莲酮芳香油(C10H10O),侧柏莲酮芳香油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具有香脂香气,所以“青团”具有独特风味。(1)侧柏莲酮芳香油由 种元素组成。(2)侧柏莲酮芳香油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是 。(3)侧柏莲酮芳香油中C、H、O的质量比是 。(4)7.3g侧柏莲桐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g。33.(2024八下·义乌期中)氕、氘、氚是氢的三种同位素原子,它们的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相关信息如下表。名称 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氕 H 1氘 D 2氚 T 3(1)原子结构模型中的“”表示的粒子是 (2〉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超重水分子由两个氲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T2O,T2O中T的化合价为 。(3)重水是由氘和氧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可表示为D2O,重水和普通水化学性质相似。在海水中重水的质量约占0.02%,则100吨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多少? 34.(2024八下·义乌期中)如图甲所示是家用燃气报警器的部分电路示意图,其中控制电路中的R1是由气敏电阻制成的传感器,R1的阻值与燃气浓度的关系如图乙、出厂预设当燃气浓度达到4%时报警,出厂测试时,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为3V且保持恒定,闭合开关S1、S2,移动滑动变阻器R2滑片P的位置,当控制电路中的电流为0.03A时,电磁铁恰好能将衔铁吸下,工作电路中相应的灯亮起而报警(电磁铁线圈的阻值忽略不计)。(1)使用燃气的场所都成安装燃气报警器,安装的具体位置应根据被检测气体相对于空气的密度来决定。如果家中使用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密度比空气小的甲烷),则报警器应安装在厨房(如图丙)的 (填“A”或“B”)区域。(2)小科认为报警时只有灯亮还不能起到很好的报警作用,最好灯亮同时又有警报声,所以建议加接蜂鸣器,则蜂鸣器与 灯并联。(3)该报警器要达到出厂预设值,请计算滑动变阻器应接入电路的电阻值。 (4)当报警器报警时,下列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迅速打开排风扇B.打开门窗通风换气C.禁止切断报警器电源D.熄灭一切火种,迅速关闭气源总阀35.(2024八下·义乌期中)材料:爷爷家的电饭锅不能做饭了,小敏检查发现:电源插头处有烧焦的痕迹。奶奶埋怨爷爷:“每次做完饭都让你把插头从插座上拔下来,而你从电饭锅连接口拔出就算完事,插头总在插座上插着。看,烧坏了吧!”爷爷辩解道:“插头不是在做完饭后烧坏的,从锅上拔出后就没电了!”奶奶:“没电?没电你摸摸,不电死你才怪!”……思考:爷爷说的“没电”?奶奶认为的“有电”?插头烧焦的原因可能是……结合你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请给爷爷和奶奶一个合理的解释以及安全用电的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水资源的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解析】【分析】根据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由污染原因入手确定各行为是否符合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解答】A、 垃圾分类处理,做到变废为宝 ,可节约资源且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B、 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 ,符合题意;C、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不符合题意;D、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且能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故选B。2.【答案】D【知识点】模型与符号【解析】【分析】模型来源于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过程,可以是实物的放大或缩小,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表达,用于展览、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符号则是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用于区分不同类型、样式的物品个体,传递的信息是社会习惯所约定的,而不是个人赋予的特殊意义。【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原子结构、眼球结构和 密度公式,都属于模型,故A、B、C不合题意;图示为节约用水的标志,属于符号,故D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C【知识点】元素的种类与分布;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分析】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确定元素的种类。【解答】A. Ca为钙元素的元素符号,钙元素属于金属,故不符合题意;B. 这三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C. C为碳元素、P为磷元素、F 为氟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故符合题意;D. Mn为锰元素、Na为钠元素,为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4.【答案】D【知识点】元素化合价的规则与计算【解析】【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解答】在化合物中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2)×2=0,得x=+4。故答案为:D。5.【答案】A【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解答】A、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化学式书写错误;B、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Al2O3,化学式书写正确;C、氯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NaCl,化学式书写正确;D、硝酸钡中钡元素显+2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Ba(NO3)2,化学式书写正确。故答案为:A。6.【答案】A【知识点】测电笔的使用;安全用电原则7.【答案】C【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根据铁皮分开结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解答】被磁化后的铁皮会自动分开,说明磁化后的铁皮相互排斥,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此时两铁皮分开的原因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故C正确。故答案为:C。8.【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解析】【分析】根据该氢原子的原子核中有3个中子、一个质子构成,结合H2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人造氢原子也属于氢原子的一种,因此存在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1,因此在人造中,原子数、质子数、电子数均为2,中子数=2×(4-1)=6。故答案为:C。9.【答案】A【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解析】【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据此分析判断。【解答】水是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模型图为,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10.【答案】A【知识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解析】【分析】根据原子结构以及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分析判断即可。【解答】A、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汤姆生,他认为原子不是一个球体,还可再分,说法错误;B、卢瑟福通过轰击金箔实验,提出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说法正确;C、过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说法正确;D、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11.【答案】B【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解析】【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知道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同时要掌握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知道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掌握转换法在此实验中的应用。【解答】由图知道,甲、乙两线圈串联,所以通过甲、乙两线圈的电流相等;甲的线圈匝数明显比乙的线圈匝数多,实验观察到电磁铁甲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比乙多,此实验说明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有关,故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2.【答案】A【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右手螺旋定则【解析】【分析】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结合右手螺旋定则即可判断小磁针的指向。【解答】把这个通电导线看成一根直导线,伸出右手,大拇指方向表示电流方向,则导线下方的磁场方向由内指向外,而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与该点磁场方向一致,所以小磁针的N极指向外。故答案为:A。13.【答案】B【知识点】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测电笔的使用【解析】【分析】(1)开关应与被控制的电路串联;(2)插座给可移动家用电器供电,插座并联在电路中;(3)试电笔的用途:辨别火线和零线;试电笔的使用方法:使用试电笔时,手要接触试电笔尾部的金属体,笔尖接触电线,氖管发光表明接触的是火线,不发光是零线;(4)三孔插座中有一个孔是用来连接地线的,让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接地。【解答】A、开关应与被控制的电路串联,所以,开关应与被控制的灯泡串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插座给可移动家用电器供电,所以,插座并联在电路中,即灯泡与插座应并联,故B错误,符合题意;C、当开关S断开时,d点与火线相连,用试电笔接触该点时氖管发光;a、c与零线接通,氖管不发光;开关断开时b点与零线相连,氖管不发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三孔插痤中有一个孔是用来连接地线的,让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的外壳接地,可以防止因漏电导致金属外壳带电而发生触电事故,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4.【答案】D【知识点】摩擦力的存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解析】【分析】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据此分析摩擦力的方向。【解答】甲、乙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若甲、乙相邻的磁极为同名磁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所以甲有向左运动的趋势,甲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右的;乙有向右运动的趋势,乙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左的;若甲、乙相邻的磁极为异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所以甲有向右运动的趋势,甲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左的;乙有向左运动的趋势,乙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右的。由于不知道甲、乙的极性,所以甲、乙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无法确定。故答案为:D。15.【答案】C【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根据A的化学式为XY2,其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可求得X元素、Y元素的相对对原子质量之比;利用B中X的质量分数确定Y的质量分数,从而确定其化学式。【解答】A的化学式为XY,其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则Y的质量分数为50%,故X和Y的质量比是1:1,则有,故;B中X的质量分数为40%,则Y的质量分数为60% 设其化学式为,则有,解得,故其化学式为XY,观察选项。故答案为:C。16.【答案】Ne;2Fe;2O2;【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解析】【分析】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1)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氖的元素符号是Ne;(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铁原子可表示为2Fe;(3)2个氧分子就是在氧气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2,表示为2O2;(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铵根离子表示为。17.【答案】南;地磁场【知识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地磁场18.【答案】ABC;AB【知识点】元素的概念【解析】【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根据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进行分析.【解答】元素指的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A、B、C的质子数都是1,为同种元素;根据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ABC的质子数都是1,但C的电子数为0,C不属于原子,是离子,AB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故互称同位素原子的是AB;19.【答案】40;51【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40;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锆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数为40;(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锆-91原子内的中子数为:91-40=51。20.【答案】小磁针发生偏转;磁性【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解析】【分析】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当电流大小改变时,产生磁场的强弱也会改变,实验中小磁针的偏转方向也会改变。【解答】(1)当开关闭合时,通电导线的周围产生了磁场,则导线右侧的小磁针在磁场的作用下会发生偏转。(2)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当变化的电流通过线圈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发生变化,对薄铁片产生变化的吸引力,使薄铁片振动不同而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听到对方的讲话了。21.【答案】13;低【知识点】元素周期表【解析】【分析】(1)根据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进行分析解答。(2)地壳中元素含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3;(2)第2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是氧元素,元素硅比第2周期、第ⅥA族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低。22.【答案】电磁感应;向上【知识点】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电磁感应【解析】【分析】(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2)判断电流方向,然后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去判断磁极。【解答】(1)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电流。所以手机线圈中产生电流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2)电流从上往下看是逆时针转动,利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B点磁场方向是向上。23.【答案】阳;钾【知识点】常见金属与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的化学性质【解析】【分析】(1)根据电子带负电,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金属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进行分析解答。【解答】(1)电子带负电,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带正电荷的阳离子;(2)由题意,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金属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由锂、钠、钾三种金属的离子半径大小,钾离子的半径最大,电池容量相同的这三种电池,充满电的时间最短的是钾电池。24.【答案】AB或AD;AC【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解析】【分析】(1)气敏电阻的阻值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分析控制电路的电流,分析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变化,分析动、静触头的接触情况,再确定排气扇的接线柱;(2)要使排风扇在二氧化碳浓度更低时就能开始工作,应该使电磁铁在CO2低浓度下的磁性变强,根据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分析作答。【解答】(1)在设计电路时要实现自动换气功能,控制电路控制排风扇的通断,故排风扇应串联连接在工作电路中,故排风扇应连接在工作电路中的AB或AD位置。(2)要使排风扇在二氧化碳浓度更低时就能开始工作,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性或者相同电流的情况下,减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故增加电磁铁线圈匝数,或者把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向上移一些,故AC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C。25.【答案】先减小后增大;改变【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摩擦力的存在【解析】【分析】(1)条形磁体的两端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铁块在两端时,受到磁铁的作用较大,中间磁性最弱,铁块受到磁铁的作用较小;(2)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有: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解答】小铁块在左端时,受到N极的吸引力较大,铁块对磁铁的压力较大;越靠近中间,磁性减弱,磁铁对铁块的吸引减小,铁块对磁铁的压力减小;靠近S极,磁性增强,吸引力增大,铁块对磁铁的压力增大。由于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先变小后变大,所以摩擦力也是先变小后变大,即小铁块受到的合力一直在变化,所以它的运动状态改变。26.【答案】作对照;节菱孢霉菌;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2)对照实验:设置未接种的灭菌甘蔗汁作为对照组,用于对比接种了霉菌的实验组。通过对照,可以明确观察到接种霉菌这一变量对实验结果(小鼠中毒情况)的影响,排除甘蔗汁本身及其他无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解答】(1)步骤①用未接种的灭菌甘蔗汁以同样的方法进行实验,目的是作对照。(2)根据“毒性试验结果统计表”与人中毒症状对比,小鼠中毒组数最多,可以判断:食用“红心”甘蔗导致人中毒的霉菌是节菱孢霉菌。【知识拓展】甘蔗被节菱孢霉菌污染后,产生了一种毒素(3-硝基丙酸)。该毒素与黄曲霉系一样:高温下不易分解。因此食品被节菱孢霉菌污染后,毒素仍然存在,不食用发霉变质的面包是正确的。27.【答案】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是;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大,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B【知识点】电磁感应;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和规律【解析】【分析】(1)在探究感应电流的实验中,是通过灵敏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来确定感应电流的产生的;(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3)根据表格数据得出结论。(4)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进行工作的。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工作的。扬声器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和磁极间的作用进行工作的。【解答】(1)根据转换法,感应电流就是通过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来体现的,若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就说明产生了感应电流。(2)磁铁左右水平运动,以磁铁为参照物,导线就是水平运动的,做的是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所以就会产生感应电流。(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大,产生的感应电流也越大,故可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导体切割磁感线的速度越大,产生的感应电流越大。(4)A、电流流过扬声器时产生磁场,产生的磁场和其中的永磁体相互作用,引起纸盆的振动发声。故A不符合题意;B、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引起薄膜振动,薄膜振动引起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进行工作的。故B符合题意;C、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实验装置,是电动机的原理,故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8.【答案】1.5;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磁铁两端的电压和线圈的匝数之间的关系;转换法;吸引大头针的数目【知识点】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解析】【分析】(1)1节全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2)根据小柯实验过程中改变的物理量分析实验想要探究的问题;(3)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可以间接知道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这是转换法的思想;(4)根据小柯实验过程中改变的物理量分析所需记录的物理量,进而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解答】(1)不同的电源提供不同的电压,1节全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V。(2)由实验过程可知,小柯在实验中改变了电磁铁两端的电压和线圈的匝数,因此小柯的实验想要探究的问题是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电磁铁两端的电压和线圈的匝数之间的关系。(3)通过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可以间接知道电磁铁磁性的强弱,此科学方法属于转换法。(4)小柯在实验中改变了电磁铁两端的电压和线圈的匝数,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因此需要记录电磁铁两端电压(电池节数)、线圈的匝数和吸引大头针的数目。29.【答案】原子核;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了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D;B【知识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解析】【分析】(1)(2)核式原子结构是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的一种原子结构模型;核式原子结构认为: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3)认真阅读材料并进行解答;(4)原子中电子所带负电荷数与质子所带正电荷数相等。【解答】(1)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直径很小的核心区域,叫原子核,卢瑟福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了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电子很小,对α粒子的运动几乎没有影响,所以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核外电子带负电,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电量与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故选B。30.【答案】B;40;常量;2【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物质的组成常用元素来描述;(2)根据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2)根据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元素的质量比进行分析;(4)根据钙片中含有的钙元素的量及人体需要补充的钙进行计算.【解答】(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骨头汤能补钙”中的钙是指钙元素,故选B;(2)此人每天需要喝骨头汤的量是:×100mL=40000mL=40L;(3)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4)每天需要服用此品牌钙片:。31.【答案】串联;物理;火线;电阻【知识点】测电笔的使用【解析】【分析】家庭电路中用试电笔来鉴别火线与零线。正确使用试电笔:手接触笔尾金属体,笔尖接触导线,氖管发光,导线是火线,氖管不发光的是零线。手千万不要接触笔尖金属体。【解答】(1)氖管与电阻的连接方式为串联。(2)氖管中的氖气通电后发出红光,属于物理变化。(3)手不要接触试电笔前端的金属体,必须接触试电笔末端的金属体,使电源和大地之间形成通路,在使用试电笔时,试电笔的高值电阻和人串联在火线和大地之间,加在两者之间的电压是220V,此时试电笔的高值电阻分担的电压很大,人体分担的电压很小,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氖管发光,不会发生触电事故。32.【答案】3;10:10:1;60:5:8;6【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2)根据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3)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进行计算;(4)根据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计算。【解答】(1)由侧柏莲酮芳香油的化学式(C10H10O)可知,侧柏莲酮芳香油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2)由侧柏莲酮芳香油的化学式(C10H10O)可知,侧柏莲酮芳香油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是10:10:1;(3)侧柏莲酮芳香油中C、H、O的质量比是(12×10):(1×10):(1×16)=60:5:8;(4)7.3g侧柏莲酮芳香油中碳元素的质量为7.3g××100%=6g。33.【答案】中子;+1;4kg【知识点】原子的构成;同位素【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回答;(2)根据化合价原则、化学式的意义计算。(3)根据化学式的意义重水的质量分数计算。【解答】(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原子结构模型中的“ ”表示的粒子是中子。(2)T2O中氧元素显-2价,设T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2x+(-2)=0,x=+1。(3)100吨海水中所含氘的质量是:100t×0.02%×=0.004t。34.【答案】A;L2;60Ω;BCD【知识点】电磁继电器的组成、原理和特点35.【答案】爷爷和奶奶的说法都正确,只是角度不同,爷爷说的“没电”是指插头处电路断开,没有构成回路,所以没有电流;奶奶认为的“有电”是指有电压,当用手触摸插头,可能导致火线一人体一大地构成回路,从而触电。插头烧焦可能是插头处短路、线路老化、电流过大等原因导致发热过多引起烧焦。安全用电建议:将插头插入插座时,手不要接触金属插脚;防止电线的绝缘层老化或破损;不要用湿的手触摸电器、插座和开关;用电器使用后要及时拔下插头;定期检查用电器线路等。【知识点】插座的构造与工作方式;安全用电原则【解析】【分析】爷爷说的“没电”是指没有电流;奶奶说的“有电”是指有电压;插头烧焦的原因是插头处发热过多;安全用电建议。【解答】爷爷和奶奶的说法都正确,只是角度不同,爷爷说的“没电”是指插头处电路断开,没有构成回路,所以没有电流;奶奶认为的“有电”是指有电压,当用手触摸插头,可能导致火线一人体一大地构成回路,从而触电。插头烧焦可能是插头处短路、线路老化、电流过大等原因导致发热过多引起烧焦。安全用电建议:将插头插入插座时,手不要接触金属插脚;防止电线的绝缘层老化或破损;不要用湿的手触摸电器、插座和开关;用电器使用后要及时拔下插头;定期检查用电器线路等。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科学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