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1.2.3. 认识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从而增强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和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意识。 化学研究重点是在原子、分子(微观)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并据此改变或创造物质(宏观)。如在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中,常通过观察宏观实验现象进行验证,并分析推理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微观的角度揭示物质变化的本质。 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研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培养探究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例1 现有14.4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8.96 L。回答下列问题:(1)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2)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个数: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3)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装置(浓硫酸作干燥剂),最后收集在气球中。①气球中收集到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②标准状况下,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为 。 ③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电子总数为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例2 (2023·宁波高一期中联考)如图是某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某学生要配制480 mL 0.5 mol·L-1的H2SO4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硫酸 化学纯(CP) (500 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 g·cm-3 质量分数:98%(1)实验中除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主要仪器有 。(2)容量瓶上标记有 (填序号)。 ①质量 ②温度 ③刻度线 ④浓度 ⑤容积(3)所需上述硫酸试剂的体积为 mL。 (4)在量取硫酸试剂后,进行了下列操作:①待稀释后的硫酸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距离容量瓶刻度线下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③将量取的硫酸试剂稀释;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第③步中稀释硫酸试剂的操作是 。 (5)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硫酸试剂时,仰视量筒的刻度B.向容量瓶中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D.移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例3 (2023·锦州高一检测)FeCl3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流程制备无水FeCl3。已知: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他们设计了制备无水FeCl3的实验方案,装置示意图(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及操作步骤如下: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通入干燥的Cl2,赶尽装置中的空气;③用酒精灯在铁屑下方加热至反应完成;④……⑤体系冷却后,停止通入Cl2,并用干燥的H2赶尽Cl2,将收集器密封。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第③步加热后,生成的烟状FeCl3大部分进入收集器,少量沉积在反应管A右端,要使沉积的FeCl3进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 。 (2)操作步骤中,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 (填步骤序号)。 (3)装置B中冷水浴的作用为 ; 装置C的名称为 。 (4)为将尾气吸收完全,在虚线框中可以使用的装置有 (填字母)。 (5)装置D吸收氯气属于化合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例4 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产生气体的量是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了探究。探究 Ⅰ:检验膨松剂的成分:在硬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且装置内空气已排尽)。[观察与分析 Ⅰ] 点燃酒精灯。(1)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打开止水夹2,关闭止水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产物中有氨气。 (3)充分加热后,硬质玻璃管中 (填“有”或“无”)固体剩余。 [实验结论] 该膨松剂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的混合物。探究 Ⅱ:测定该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质量: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该膨松剂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质量(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观察与分析 Ⅱ ](4)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C的作用是 ,装置D的作用是 ,若没有装置E,会造成测定结果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________(填名称)。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 。 (6)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即可用于测定另一份同质量的相同样品受热分解产生的氨气的质量。则装置C、D、E连接顺序为 ,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氨气的质量。 答案精析知识体系构建3.摩尔(mol) g·mol-1 6.02×1023 Vm=22.4 L·mol-1 典例剖析例1 (1)36 g·mol-1 (2)0.4NA(3)①28 ②4.48 L ③2.8NA解析 (1)n(混合气体)==0.4 mol,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6 g·mol-1。(2)1个CO分子和1个CO2分子中都含有1个碳原子,则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 mol,碳原子数为0.4NA。(3)①气体通过NaOH溶液时CO2被吸收,通过浓硫酸时H2O被吸收,最后收集在气球中的气体为CO,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②根据题意可得联立两式解得n(CO)=n(CO2)=0.2 mol,则标准状况下气球中收集到的CO的体积为0.2 mol×22.4 L·mol-1=4.48 L。③1个CO分子中含14个电子,则气球中收集到的CO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14=2.8 mol,电子数为2.8NA。例2 (1)500 mL容量瓶 (2)②③⑤ (3)13.6(4)③①④② 将硫酸试剂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A解析 配制480 mL 0.5 mol·L-1 H2SO4溶液,需要500 mL 容量瓶,需要经过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装瓶等步骤。(3)题给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 18.4 mol·L-1,稀释前后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设所需题给硫酸的体积约为V L,则有0.5 L×0.5 mol·L-1=V L×18.4 mol·L-1,解得V≈0.013 6 L=13.6 mL。(5)用量筒量取题给硫酸试剂时,仰视量筒的刻度,量取的硫酸试剂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大,A项正确;向容量瓶中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小,B项错误;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加入蒸馏水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小,C项错误;移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溶液浓度没有影响,D项错误。例3 (1)2Fe+3Cl22FeCl3 在沉积的FeCl3固体下方加热 (2)②⑤ (3)冷却,使FeCl3沉积,便于收集产品 球形干燥管 (4)AD (5)2FeCl2+Cl2===2FeCl3解析 装置A中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B中冷水的作用是冷却FeCl3使其沉积,便于收集产品;为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使FeCl3潮解,所以用装置C来吸水,装置D中用FeCl2溶液吸收Cl2生成氯化铁。(1)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第③步加热后,生成的烟状FeCl3大部分进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对沉积的FeCl3加热,使其升华进入收集器。(4)氯气是有毒气体,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吸收试剂选用碱性物质,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氢氧化钙的含量较少,吸收氯气的效果不佳,NaOH溶液、碱石灰能完全吸收氯气,故选A、D。(5)装置D吸收氯气属于化合反应,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2+Cl2===2FeCl3。例4 (1)Ca(OH)2+CO2===CaCO3↓+H2O (2)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有 (4)除去氨气和水蒸气 吸收二氧化碳 偏大 (5)二氧化碳 将装置B中产生的CO2全部赶入装置D中 (6)DCE解析 (1)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2)如果有氨气生成,则氨气进入酚酞溶液中会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3)由结论可知该膨松剂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的混合物。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H2O,故硬质玻璃管中仍有固体剩余。(4)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能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硫酸能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也可除去氨气;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装置E是为了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如果没有装置E,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进入装置D,造成测定结果偏大。(5)装置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将装置B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入装置D中,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6)先将气体通入装置D中,将水蒸气、二氧化碳除去,再通入装置C中,装置C的质量的增加量就是氨气的质量,装置E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中。(共40张PPT)第1章<<<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内容索引知识体系构建核心素养提升知识体系构建知识体系构建1.2.3.摩尔(mol)g·mol-16.02×102322.4 L·mol-1返回核心素养提升认识化学科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从而增强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和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意识。化学研究重点是在原子、分子(微观)水平上认识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并据此改变或创造物质(宏观)。如在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中,常通过观察宏观实验现象进行验证,并分析推理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微观的角度揭示物质变化的本质。核心素养提升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研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培养探究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例1 现有14.4 g CO和C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8.96 L。回答下列问题:(1)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 典例剖析36 g·mol-1n(混合气体)==0.4 mol,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36 g·mol-1。(2)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个数: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典例剖析0.4NA1个CO分子和1个CO2分子中都含有1个碳原子,则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4 mol,碳原子数为0.4NA。(3)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如图装置(浓硫酸作干燥剂),最后收集在气球中。①气球中收集到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典例剖析28气体通过NaOH溶液时CO2被吸收,通过浓硫酸时H2O被吸收,最后收集在气球中的气体为CO,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②标准状况下,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为 。 典例剖析4.48 L根据题意可得联立两式解得n(CO)=n(CO2)=0.2 mol,则标准状况下气球中收集到的CO的体积为0.2 mol×22.4 L·mol-1=4.48 L。③气球中收集到的气体的电子总数为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典例剖析2.8NA1个CO分子中含14个电子,则气球中收集到的CO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 mol×14=2.8 mol,电子数为2.8NA。例2 (2023·宁波高一期中联考)如图是某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某学生要配制480 mL 0.5 mol·L-1的H2SO4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除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主要仪器有 。 典例剖析硫酸 化学纯(CP) (500 mL)品名:硫酸化学式: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1.84 g·cm-3质量分数:98%500 mL容量瓶(2)容量瓶上标记有 (填序号)。 ①质量 ②温度 ③刻度线 ④浓度 ⑤容积(3)所需题述硫酸试剂的体积为 mL。 典例剖析硫酸 化学纯(CP) (500 mL)品名:硫酸化学式:H2SO4相对分子质量:98密度:1.84 g·cm-3质量分数:98%②③⑤13.6配制480 mL 0.5 mol·L-1 H2SO4溶液,需要500 mL 容量瓶,需要经过计算、量取、稀释、移液、洗涤、定容、装瓶等步骤。题给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1=18.4 mol·L-1,稀释前后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设所需题给硫酸的体积约为V L,则有0.5 L×0.5 mol·L-1=V L×18.4 mol·L-1,解得V≈ 0.013 6 L=13.6 mL。典例剖析(4)在量取硫酸试剂后,进行了下列操作:①待稀释后的硫酸溶液冷却至室温后,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②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至液面距离容量瓶刻度线下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③将量取的硫酸试剂稀释;④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全部注入容量瓶。上述操作中,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第③步中稀释硫酸试剂的操作是 。 典例剖析③①④②将硫酸试剂沿器壁缓缓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5)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填字母)。 A.用量筒量取硫酸试剂时,仰视量筒的刻度B.向容量瓶中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C.定容时仰视刻度线D.移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典例剖析A用量筒量取题给硫酸试剂时,仰视量筒的刻度,量取的硫酸试剂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大,A项正确;向容量瓶中移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少,所配溶液浓度偏小,B项错误;定容时仰视刻度线,所加入蒸馏水的体积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小,C项错误;移液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对所配溶液浓度没有影响,D项错误。典例剖析例3 (2023·锦州高一检测)FeCl3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工业流程制备无水FeCl3。已知:无水FeCl3在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升华。他们设计了制备无水FeCl3的实验方案,装置示意图(加热及夹持装置略去)及操作步骤如下:典例剖析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通入干燥的Cl2,赶尽装置中的空气;③用酒精灯在铁屑下方加热至反应完成;④……⑤体系冷却后,停止通入Cl2,并用干燥的H2赶尽Cl2,将收集器密封。典例剖析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第③步加热后,生成的烟状FeCl3大部分进入收集器,少量沉积在反应管A右端,要使沉积的FeCl3进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 。 典例剖析2Fe+3Cl2 2FeCl3在沉积的FeCl3固体下方加热装置A中铁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B中冷水的作用是冷却FeCl3使其沉积,便于收集产品;为防止外界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使FeCl3潮解,所以用装置C来吸水,装置D中用FeCl2溶液吸收Cl2生成氯化铁。氯气与铁反应生成氯化铁,第③步加热后,生成的烟状FeCl3大部分进入收集器,第④步操作是对沉积的FeCl3加热,使其升华进入收集器。典例剖析(2)操作步骤中,为防止FeCl3潮解所采取的措施有 (填步骤序号)。 (3)装置B中冷水浴的作用为_________ ;装置C的名称为 。 典例剖析②⑤冷却,使FeCl3沉积,便于收集产品球形干燥管(4)为将尾气吸收完全,在虚线框中可以使用的装置有 (填字母)。典例剖析AD氯气是有毒气体,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吸收试剂选用碱性物质,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氢氧化钙的含量较少,吸收氯气的效果不佳,NaOH溶液、碱石灰能完全吸收氯气,故选A、D。(5)装置D吸收氯气属于化合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 典例剖析2FeCl2+Cl2装置D吸收氯气属于化合反应,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Cl2+Cl2===2FeCl3。===2FeCl3例4 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产生气体的量是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了探究。典例剖析方程式为 。 探究Ⅰ:检验膨松剂的成分:在硬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且装置内空气已排尽)。典例剖析[观察与分析Ⅰ] 点燃酒精灯。(1)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Ca(OH)2+CO2===CaCO3↓+H2O碳酸氢钠、碳酸氢铵受热分解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2)打开止水夹2,关闭止水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产物中有氨气。 典例剖析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如果有氨气生成,则氨气进入酚酞溶液中会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3)充分加热后,硬质玻璃管中 (填“有”或“无”)固体剩余。 典例剖析有由结论可知该膨松剂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的混合物。NaHCO3受热分解生成Na2CO3、CO2、H2O,故硬质玻璃管中仍有固体剩余。[实验结论] 该膨松剂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的混合物。探究Ⅱ:测定该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质量: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该膨松剂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质量(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典例剖析[观察与分析Ⅱ](4)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C的作用是 ,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 ,若没有装置E,会造成测定结果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典例剖析除去氨气和水蒸气吸收二氧化碳偏大典例剖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能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硫酸能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也可除去氨气;装置D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装置E是为了防止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D中,如果没有装置E,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会进入装置D,造成测定结果偏大。(5)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 (填名称)。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 。 典例剖析二氧化碳将装置B中产生的CO2全部赶入装置D中典例剖析装置A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将装置B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入装置D中,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6)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即可用于测定另一份同质量的相同样品受热分解产生的氨气的质量。则装置C、D、E连接顺序为 ,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氨气的质量。 典例剖析DCE典例剖析先将气体通入装置D中,将水蒸气、二氧化碳除去,再通入装置C中,装置C的质量的增加量就是氨气的质量,装置E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C中。返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1章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docx 第1章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提升.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