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浑盖之争的“理”和“据”反思单元(大象版)四年级下01学习目标02新知导入03探究新知04课堂练习05板书设计06作业布置学习目标01科学观念:知道说服别人接受自己观点时应该有理有据。科学思维:反思本学期自己的探究经历,巩固常见的表达交流方式,提升反思评价的探究能力。探究实践:反思本学期自己的探究经历,制作自己的“科学回忆录”。态度责任:在撰写“科学回忆录”的过程中,认识到科学的发展需要基于事实证据和逻辑推理的交流分享、反思修正。新知导入02为什么日月星辰会东升西落?为什么会有昼夜变化?探究新知03日月星辰会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原因。昼夜变化是因为地球朝着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就是夜晚。阅读阅读56页至58页的阅读资料,说说你的收获。探究新知03以司马迁为首的盖天说认为天和地就像两个平行的大圆盘,天在上,地在下,日月星辰随着天盖围绕北极运动。以落下闳为首的浑天派认为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天球围绕大地转动,日月星辰附在天球上运行而东升西落,产生昼夜变化。阅读阅读56页至58页的阅读资料,回答问题。你认为盖天说正确吗?为什么当时还有那么多人支持盖天说 探究新知03盖天说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天象,能大致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而且人们据此编制的历法还算准确,因此受到很多人支持。阅读阅读56页至58页的阅读资料,回答问题。你怎样看待汉武帝的做法?探究新知03我认为汉武帝是一个尊重事实的人。谁的说法更符合事实,他就相信谁。阅读阅读56页至58页的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扬雄被说服转向浑天说,他失败了吗 探究新知03我认为扬雄没有失败。扬雄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推理发现了盖天说的问题,他只是相信真理,坚持真理。探究新知03辩论要有理有据。“理”指逻辑推理,“据”指事实证据。天至高,地至卑,太阳永远高高在上……我们在山顶观察到太阳是从水平面以下升起的,这你怎么解释?阅读阅读56页至58页的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杨雄是怎样利用“理”和“据”的 探究新知03杨雄从理论上分析盖天说的观点,发现了问题。如果“天至高,地至卑”,则太阳永远高高在上,但实际并不是这样的。但是事实是在山顶上观看日出时太阳是从水平面以下升起的。扬雄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说服人们支持浑天说的。难盖天八事其一云:日之东行,循黄道,昼中规,牵牛距北极北百一十度,东井距北极南七十度,并百八十度,周三径一。二十八宿周天,当五百四十度。今三百六十度,何也·……探究新知03评价一个学说,不仅看它能否对实际天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还要看它能否对未来的天象作出明确的推测和预言,并且经得起事实的检验。探究新知03在这场浑盖之争中,双方一直保持着摆事实、讲道理的态度。虽然浑天说已经被现代宇宙观所代替,但中国古代科学家尊重事实、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牢记。阅读想一想,我们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坚持尊重事实、崇尚理性的科学精神 探究新知03以理性的眼光看问题,不盲从,不愚昧。我们一定要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探究新知03阅读文本,抓住关键概念,梳理思路,提取重要信息,学说 代表人物 基本观点盖天说 司马迁 天和地就像两个平行的大圆盘,天在上,地在下,日月星辰随着天盖围绕北极运动。浑天说 落下闳 扬雄 葛洪 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天球围绕大地转动,日月星辰附在天球上运行。探究新知03反思想一想,我们是如何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解释给同学们听的?采用了哪些方法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大家认可的 我的探究经历我们用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宣传了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我们用模型解释了为什么地球是球体。我们用比赛的方式展示了我们制作的游乐器材,解释了我们的设计原理。我们通过辩论的方式让对方认识到爱护动物的重要性。探究新知03反思我们还可以通过制作资源信息卡、手抄报的方式宣传水资源的知识。我们还可以通过游乐器材设计大比拼,和计时工具展示会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想一想,我们是如何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解释给同学们听的?采用了哪些方法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大家认可的 探究新知03反思科学的发展需要交流分享、反思修正。互相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分享研究的过程,反思方法是否科学,并及时进行修正,才能使我们的观点更接近真理。我们的科学回忆录探究新知03活动一节难忘的科学课 探探日期:6月4日 天气:小雨这学期,我们上了很多节科学课,我也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和方法,但是我最难忘的还是老师带领我们研究“摆的快慢”那一节。……回顾本学期的科学学习,想一想都有哪些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研究经历。写出其中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我们的科学回忆录探究新知03活动回顾本学期的科学学习,想一想都有哪些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研究经历。写出其中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我的研究日志 奇奇日期:6月4日 天气:小雨我们研究的问题是:沉到水底的东西是否还受到水的浮力 我们先重复测了三遍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都是1N。然后又钩着它放到水底,第一遍测的结果也是1N。如果是1N的话,就说明钩码沉到水底是不受浮力的。可是我们第二次测量的结果是0.9N,第三次也是0.9N。究究说1N那个可能有误差,可我还是怀疑1N那个有可能是对的。为了说服我,我们组又严格按照实验要求做了三遍,都是0.9N。究究还借来了其他小组的测力计测了一遍,也是0.9N……在这些数据面前,我终于相信沉到水底的东西也会受到水的浮力……我们的科学回忆录探究新知03活动好玩的游乐器材 XX日期:6月4日 天气:小雨我去游乐场玩的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摩天轮,所以我们小组决定制作电动的一个摩天轮,我们从旧的玩具上拆下一个电动机做动力,然后用冰棍棒和塑料小酒杯做摩天轮的材料。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一起完成了制作,同时也明白了摩天轮工作的原理。回顾本学期的科学学习,想一想都有哪些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研究经历。写出其中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探究新知03活动课后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可以写吧 我们可以把大家写的经历汇集起来,做成一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学课回忆录!我们的科学回忆录探究新知03活动互相分享我们的研究经历,说一说,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是如何解决的?研究方法和过程是否科学?和我们原来的观点相比,有没有修正的地方 我们可以用日记的形式把我们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反思收获写下来。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更好地进行科学学习,我们可以用备忘录的形式将我们研究方法和过程记录下来。一、填空题1. 辩论要有理有据。“理”指( ),“据”指( )。2. 中国古代科学家具有( )、( )的科学精神。3. 浑天说认为天是个圆球,天包着地,天大而地小,天球围绕大地转动,日月星辰附在天球上运行而东升西落,产生( )。课堂练习04逻辑推理事实证据尊重事实崇尚理性昼夜变化二、判断题1.科学家的观点一定是正确的。 ( )2.科学探究要实事求是、不断修正。 ( )3.沉到水底的东西不会受到浮力。 ( )课堂练习04╳ ╳三、选择题我们在课堂上研究地球的形状时,使用的方法不包括( )。A.查找资料,搜集证据B.做模拟实验进行解释C.直接进行实际观察课堂练习04C浑盖之争的“理”和“据”辩论要有理有据交流分享反思修正板书设计05回顾本学期的科学学习,完成我们的科学回忆录。作业布置06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浑盖之争的“理”和“据”》引课视频.mp4 【大单元教学】反思单元 《浑盖之争的“理”和“据”》 课时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