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共29张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共29张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导入





观看视频——唐朝的对外交往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玄奘(602—664)
西行求法(邮票)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局部)
画面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鉴真塑像(688—763)
统编版新教材(2025春季版)
唐墓壁画《客使图》(局部)
新课程标准
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习目标
◆1.通过识读图片、地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唐与新罗的交往、玄奘西行、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学习鉴真为实现理想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华文化的毅力,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兼容并包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家国情怀、历史解释)






一、遣隋使
和遣唐使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1.含义和概况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任务一:观察图片,阅读教材,说说什么是遣隋使和遣唐使
含义:隋唐时期中日两国的交流非常频繁。日本派到中国的使团称“ ”“ ”。
概况:跟随使节来华的,还有很多 和 等。
唐朝时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每批都达到百人以上,最多的一批超过500 人。
遣隋使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局部)
画面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遣唐使
留学生
留学僧
日本遣唐使来长安路线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2.影响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任务二:观察图片,阅读史料,概括遣隋使和遣唐使对中日交流有何贡献?
开元通宝
开元通宝,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年 间,是唐朝第一种官方铸币。
和同开珎
和同开珎,日本和铜元年(708 ) 仿唐开元通宝而铸。
学习 门类 学习内容及影响
制度
教育
建筑
文化
生活 风俗
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设立大学,完善学制
日本的都成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唐朝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画艺术、建筑技术、社会风俗、佛教等传到日本,对 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3.隋唐对外政策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任务三:阅读史料,简述隋唐时期政府重视对外交流的表现?
相关史事
隋唐时期,设鸿胪(lú)寺专门主持接待周边地区各族首领和外国宾客。鸿胪寺须分辨来者和朝贡使团的等级高低,统计参加招待宴会的人数。朝贡使奉献的朝贡物品,都先送到鸿胪寺估价,再根据估价确定回赐的物品。鸿胪寺还负责臣属于唐的各族政权首领承袭爵位、册封等事务。
二、鉴真东渡
学习评价:配套练习P25基础对点练1-2题
二、鉴真东渡
1.人物事迹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任务一:阅读教材,请你讲述鉴真东渡的故事。
人物事迹: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受日本的邀请东渡,先后五次都没有成功,还因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最终抵达日本。
鉴真
鉴真东渡路线
二、鉴真东渡
2.贡献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任务二:日本政府把鉴真像定为国宝,这是因为鉴真对日本有着突出的贡献,鉴真对日本有哪些贡献?
贡献: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三、与新罗交往
学习评价:配套练习P25基础对点练3题
三、与新罗的交往
1.新罗学习中国文化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任务一:观察图片,阅读教材,简述隋唐时期新罗是如何学习中国文化的?
隋唐和古代朝鲜半岛的国家往来频繁。新罗统治朝鲜半岛部分地区后,派遣使臣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据史书记载,至少有数十人参 加了科举考试,及第后还有人留在长安做官。其中,最著名的是 ,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唐朝的官员。
崔致远
《桂苑笔耕集》书影
《桂苑笔耕集》是新罗人崔 致远的诗文集,收录了他在中 国期间写下的大量诗文,是现 存最早的古代朝鲜半岛汉文典 籍。这部诗文集代表了朝鲜半 岛文人较高的创作水平。
三、与新罗的交往
2.交往内容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任务二:说说唐朝与新罗的交往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经济: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双方陆上和海上贸易往来都非常活跃。
政治: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学技术,建筑、艺术、服饰多受唐朝的影响。
艺术: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 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遣使入朝……并献方物,前后相属……所输物产, 为诸蕃之最。
——《唐会要 ·新罗》
新罗号为君子之国,颇知书记,有类中华。
——《旧唐书 ·新罗传》
四、玄奘西行
学习评价:配套练习P25基础对点练4题
四、玄奘西行
1.人物事迹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任务一:阅读史料,请你讲述玄奘西行的故事。
唐朝与天竺有着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经过4 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在当时被认为是佛学最高学府的 游学,并在多地讲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玄奘(602—664)
西行求法(邮票)
那烂陀寺
四、玄奘西行
2.路线与贡献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任务二:敦煌榆林窟里有一幅唐僧取经图。图中身披袈裟、双手合十的是唐僧。唐僧的原型 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唐朝高僧玄奘。这幅壁画描述的就是唐僧师徒取经回国的故事。你是否知道玄奘西行的路线?玄奘对中印交流有何贡献?
贡献:10 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 工作,为中国 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根据他的口述, 由 弟子记录成书的《 》,记载了他游历过的 100 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 的珍贵文献。
大唐西域记
佛教
玄奘西行与回程路线图
中外交流史
敦煌榆林窟第3 窟《玄奘取经》
四、玄奘西行
3.历史与文学的关系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任务三:你所知道的《西游记》里的唐僧和历史上的玄奘有什么不同?又有何相同之处?说明了什么?
不同:玄奘是历史真实存在,唐僧是小说中人物,有虚构;
相同:两人都去了西天取经,都对佛教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说明了历史往往是小说的原型和基础,也说明杰出历史人物及事迹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西游记》唐僧剧照
玄奘(602—664)
西行求法(邮票)
四、玄奘西行
4.感悟精神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任务四: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
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历尽磨难,为追求真理,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鉴真塑像(688—763)
玄奘(602—664)
西行求法(邮票)
五、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
学习评价:配套练习P25基础对点练5-6题
五、与东罗马帝国、大食交往
1.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
史料实证
任务一:观察壁画,阅读教材,简述隋唐时期中国与东罗马帝国和大食有何交往史实?
东罗马帝国与唐朝交往频繁。贞观年间,东罗马帝国的使臣到长安。开元时,东罗马帝国多次派使臣来华,进贡狮子、羚羊等。
唐朝称古代阿拉伯人建立的帝国为大食。大食派遣使臣与唐朝通好, 史书记载的就有40 多次。中国的 还通过大食传播到西方,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造纸术
唐墓壁画《客使图》(局部)
画面中共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穿着初唐时期朝服的官员。后面三位分别是来自东罗马、新罗国和我国东北抹羯族的使者
五、与东罗马帝国、大食交往
2.与亚洲、欧洲、非洲的交往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任务二: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出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什么状况?
反映出唐朝与阿拉伯地区、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唐朝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7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中国人被称为“ ”。
唐人
大食人俑 东罗马帝国金币 黑人俑
唐朝与欧洲、西亚、非洲的交往
学习评价:配套练习P26基础对点练7题
拓展提升
隋唐对外交往的特点及原因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任务:观察地图,结合所学,归纳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有哪些特点?中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有哪些?
特点:多元开放,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
原因: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和统治者的博大胸怀
唐朝中外交流
材料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则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习评价:配套练习P26基础对点练8题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隋使和遣唐使
鉴真东渡
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
事迹:六次东渡日本,双目失明
贡献:传播佛经、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新罗统治者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隋唐兼容并包
、对外开放




含义:日本派到中国的使团
东罗马帝国:派使臣到长安,进贡狮子、羚羊
贡献:唐朝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画艺术、建筑艺术、社会风俗、佛教传到日本,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海陆贸易活跃、新罗仿唐制、科举制,引入中国医学、天文历法、建筑、艺术、服饰;朝鲜半岛音乐传入中国
与新罗的交往
玄奘西行
事迹:玄奘不畏艰险,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贡献:为中国佛教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大食:中国的造纸术通过大食传播到西方,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1.(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50万年的元谋人,A项正确;北京人距今30万年不是中国最早的人类,排除B项;半坡居民距今5000年,排除C项;河姆渡人距今6000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史料实证】唐朝时期传到日本的螺钿铜镜(见下图),把南海的夜光贝、东南亚的琥珀、中东的宝石、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这体现了唐朝( )
A.农业发展的水平 B.疆域范围的辽阔
C.对外开放的气象 D.社会矛盾的尖锐
C
1.(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50万年的元谋人,A项正确;北京人距今30万年不是中国最早的人类,排除B项;半坡居民距今5000年,排除C项;河姆渡人距今6000年,排除D项。故选A项。




2.【史料实证】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都是在唐代陆羽及其《茶经》的影响下出现并流传至今的。这种情况( )
A.表明了礼乐制度的国际化 B.强调了日韩已进入文明社会
C.体现了唐代文化影响力强 D.说明唐代茶叶生产达到顶峰
3.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742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下列相关论述,正确的是( )
A.鉴真东渡日本时玄奘正在西行 B.鉴真受到日本人的邀请和尊敬
C.鉴真东渡时风平浪静顺利成功 D.鉴真东渡期间发生了安史之乱
C
B
1.(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50万年的元谋人,A项正确;北京人距今30万年不是中国最早的人类,排除B项;半坡居民距今5000年,排除C项;河姆渡人距今6000年,排除D项。故选A项。




4.【史料实证】下面为章怀太子(武则天之子)墓壁画《客使图》及其说明。这幅壁画( )
画面中共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穿着初唐时期朝服的官员。后面三位分别是来自东罗马、新罗国和我国东北抹羯族的使者
①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②反映了当时中外交流和民族交往
③再现了唐朝繁盛的海外贸易场景④见证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1.(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50万年的元谋人,A项正确;北京人距今30万年不是中国最早的人类,排除B项;半坡居民距今5000年,排除C项;河姆渡人距今6000年,排除D项。故选A项。




5.【史料实证】唐朝人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下列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法 B.玄奘游学天竺带回佛经
C.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 D.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技术和书籍
6.《大唐西域记》记载葱岭的环境时说:“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该记载反映了( )
A.张骞出使西域的凶险 B.玄奘西行求法的艰难
C.文成公主入藏的不易 D.鉴真东渡日本的艰辛
B
B
1.(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50万年的元谋人,A项正确;北京人距今30万年不是中国最早的人类,排除B项;半坡居民距今5000年,排除C项;河姆渡人距今6000年,排除D项。故选A项。




7.【史料实证】以下两件唐代文物共同反映了当时( )
A.政治制度完备 B.中外文化交流
C.诗歌创作繁荣 D.民族关系和睦
B
鎏金双狐纹双桃形银盘,构图方式来自于中亚地区,双狐双桃是中国传统图案
鎏金双狮纹银碗,其纹饰既受到萨珊(今伊朗
地区)艺术的影响,又有着本土化的狮型图案
统编版新教材(2024版)
学史明理
学史崇德
学史增信
学史力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