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复习课件(共56张PPT)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 复习课件(共56张PPT)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资源简介

(共56张PPT)
第六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梳理并积累本单元字词及文学文化常识。
2.梳理并复习课文重点内容及主要考点。
3.对接中考题型,训练巩固提高。
单元架构
任务一 阅读与探讨
22 太空一日/杨利伟
23“蛟龙”探海/许晨
24 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
25 活板/沈括
任务二 搜集与整理
任务三 表达与呈现
课外古诗词诵读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约客/赵师秀
目录
基础知识

课文要点

单元重点

真题演练

1.基础知识




炽热(chì) 负荷(hè) 屏息(bǐng) 遨游(áo)
无虞(yú) 舷窗(xián) 确凿(záo) 弧度(hú)
紧绷(bēng) 五脏六腑(fǔ) 轮廓(kuò) 刹那(chà)
共振(zhèn) 摩擦(cā) 红晕(yùn) 俯瞰(kàn)
蛟龙(jiāo) 着陆(zhuó) 蓦然(mò) 矗立(chù)
深渊(yuān) 瞩目(zhǔ) 浩瀚(hàn) 驰骋(chěng)
湛蓝(zhàn) 门槛(kǎn) 深邃(suì) 踌躇(chóu chú)
重点字音




迟钝(dùn) 点缀(zhuì) 吝啬(sè) 颤栗(zhàn)
炙烤(zhì) 湖泊(pō) 纤维(xiān) 笼罩(lǒng)
地核(hé) 闲暇(xiá) 睫毛(jié) 灵犀(xī)
和(huò) 炀(yáng) 字平如砥(dǐ) 更(gēng)互
帖(tiě)之 一帖(tiè) 奇(jī)字 贮(zhù)之
燔(fán)土 用讫(qì) 拂(fú)之 群从(zòng)
蹒跚(pán shān) 憧憬(chōng jǐng) 载人深潜(zài qián)
重点字音




遨游 无虞 舷窗 弧度 轮廓 共振 摩擦
俯瞰 蓦然 矗立 瞩目 浩瀚 驰骋 湛蓝
深邃 踌躇 蹒跚 憧憬 迟钝 点缀 吝啬
颤栗 闲暇 炙烤 睫毛 灵犀 用讫 门槛 淋漓尽致 耐人寻味 本末倒置 不期而至 心有灵犀
重点字形




屏息凝神:暂时屏住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一目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了然,明白、清楚。
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劈波斩浪:船只行进时冲开波浪,比喻排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绘声绘色:把人物的声音、神色都描绘出来了。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踌躇满志: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成语积累




1.通假字
“板”同“版”。板印书籍。
“已”同“以”。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止”同“只”。若止印三二本。
“文”同“纹”。文理有疏密。
2.词类活用
板印书籍 板: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五代时始印五经 印:名词作动词,印刷
火烧令坚 火:名词作状语,用火
再火令药镕 火: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木格贮之 木格:名词作状语,用木格
文言积累




3.一词多义
【为】①唐人尚未盛为之(使用)②皆为板本(是)③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被,介词)
④未为简易(算是)⑤又为活板(发明)⑥每字为一印(刻)⑦不以木为之者(刻制)
⑧满铁范为一板(当作)⑨极为神速(助词,加强语气)
【之】①唐人尚未盛为之(代指“板印书籍”)②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代词“这”)③冒之/持就火炀之/更互用之(代指“铁板”)④以纸帖之/木格贮之(代指不用的字模)⑤旋刻之(代指“奇字”) ⑥不以木为之者(代指活字模)⑦以手拂之(代指字模)
【其】①其法 (代词,指活字版印刷的)②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代词,指铁板)③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代词,指排好的字模)④其印自落(代词,那些)⑤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代词,毕昇的)
文言积累




3.一词多义
【印】①若止印三二本(印刷,动词。下文“板印书籍”、“五代时始印五经”、“欲印”、“若印数十百千本”、“此印者才毕”中“印”同此)②每字为一印(字印,名词。下文“乃密布字印”、“每一字皆有数印”、“每字有二十余印”、“其印自落”、“其印为群从所得”中“印”同此)
【已】①已后典籍皆为板本(通“以”,介词)②一板已自布印(已经,副词。下文“第二板已具”中“已”同此)
【板】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用雕板,名词作状语)②已后典籍,皆为板本(雕板,名词)
【火】①持就火炀之(用火,动词) ②火烧令坚(用火烤,名词作状语)
【若】①若只印三二本(如果)②不若燔土(像)
【帖】①则以纸帖之(用标签标出)②每韵为一帖(类)
【就】①持就火炀之。(靠近)②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完成)
【自】①一板已自布印(另外)②其印自落(自己)
文言积累




4.古今异义
【冒】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冒之。 古义:涂盖,敷上;今义:冒失,冒充等。
【自】一板已自布字。古义:另外 ;今义:自己
【文理】文理有疏密。古义:纹理质地 ;今义:文章内容、词句等方面的条理。
【药】药稍熔。 古义:文中所提到的松脂、腊等物;今义:药品
【布衣】庆历中有布衣毕昇。 古义:平民 ;今义:衣服的一种
【范】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古义:框子 ;今义:规范
5.特殊句式
①火烧令(之)坚 。(省略“之”,代指字模 。 )
②则以一铁范置(于)铁板上。 (省略“于”,在。)
③持(之)就火炀之 。(省略“之”,代铁板。)
④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所”表被动)
文言积累




1.杨利伟,1965年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
2.许晨,山东德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现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第四极:中国 “蛟龙” 号挑战深海》。
3.刘慈欣,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山西阳泉人。代表作《三体》获第73届雨果奖,创亚洲首例。作品以宏阔宇宙叙事、硬核科技设定与深刻人文关怀著称,《流浪地球》《乡村教师》等将科学逻辑与人性哲思熔铸一体,被誉为"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推向世界"的文学现象级作家。
4.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晚年著《梦溪笔谈》,首创"石油"等术语,记载活字印刷、地磁偏角等科技成就,涵盖天文、地理、数学等十余领域,被誉为"中国科学史坐标"。其超前科学思维与实证精神,被李约瑟称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作者




5.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6.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荥阳市)。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7.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代表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等。
8.赵师秀,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代表作:《约客》《数日》《庵西》等。
作者




1.《天地九重》是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亲笔撰写的自传,记录了他从普通少年成长为“航天英雄”的奋斗历程。书中首次披露了2003年神舟五号任务中惊心动魄的太空21小时。
2.《三体》三部曲是刘慈欣创作的科幻史诗,包含《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作品讲述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生死博弈,以“黑暗森林”理论颠覆宇宙想象,糅合量子物理、宇宙社会学等硬核设定,探讨文明存续的残酷法则。成为首获雨果奖的亚洲科幻作品,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里程碑”。
3.《梦溪笔谈》为北宋沈括晚年所著笔记体著作,成书于11世纪。全书30卷,涵盖天文、数学、地理、生物等17个领域,系统记载活字印刷术、石油命名、磁偏角发现等科技成就,兼及文史、艺术。被誉为“中国科学史里程碑”,英国李约瑟称其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开创古代科技实证研究先河。
作品




1.传记文学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
基本特征:①真实性。②文学性。
2.报告文学是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之间的文学体裁。
特点:新闻性、文学性、政论性、。
3.科幻小说:全称科学幻想小说,是在尊重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想而创作出的文艺作品。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通常将“科学”、“幻想”、“小说”视为科幻小说的三要素。
文体知识




1.动宾短语:由动词和宾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动语,主要由动词充当;后一部分是宾语,是动语支配、关涉的对象,通常由名词、代词等充当。
关系:两部分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宾语用来回答动词 “谁”“什么”“哪儿” 等问题。
2.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当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常见结构有形容词 + 名词、数量词 + 名词、名词 + 名词、代词 + 名词等;当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常见结构有形容词或副词 + 动词、数量词 + 动词、副词 + 形容词等。
关系:结构成分之间有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偏” 修饰、限制 “正”。
3.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动补短语由动词和补语组成,形补短语由形容词和补语组成。
关系:前面部分常常是动词或者形容词,后面部分起补充说明作用,用来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状态、处所等,或者补充说明形容词的程度等。
短语知识
2.课文要点
《太空一日》
内容主题
主题思想:这篇文章展现了我国航天员首次太空飞行的一些经历,叙述了“我”在飞行过程中所遭受的痛苦、紧张和意外及“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和举动,表现了航天员不惧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和严谨、科学的态度。
1.注重实证与准确记录:杨利伟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如 “那种共振持续 26 秒钟后,慢慢减轻”。在描述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时,明确指出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以客观事实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认知。他还多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就得出 “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 的结论,体现了实证精神。
2.严谨的态度与判断:听到神秘的敲击声,回到地面后,技术人员用各种办法模拟让他听,不是当时的声音他就不签字,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始终坚持严谨的判断,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科学精神
《太空一日》
3.积极探索与求知:面对太空飞行中遇到的 “本末倒置” 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等突发情况,航天员没有回避或忽视,而是积极想办法去应对和探索。如通过想象地面训练情景克服错觉,趴在舷窗处边听边看试图找出敲击声的来源,体现了积极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4.经验分享与传承:杨利伟将自己在太空遇到的 “本末倒置” 错觉等情况,仔细地讲给后来的 “神舟六号”“神舟七号” 航天员,让他们有心理准备,这体现了他对科学经验的重视和积极传承,有助于后续航天任务的顺利进行,也是科学精神的一种体现。
科学精神
《太空一日》
1.心系祖国大地:在太空中,杨利伟俯瞰地球时,会特别关注到首都北京,体现了他在太空中依然心系祖国,祖国在他心中有着重要的位置。
2.以国家荣誉为重:杨利伟明知太空之旅充满未知和危险,但为了国家的航天事业,为了实现中国人飞天的梦想,毅然决然地踏上征程,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把国家的荣誉放在首位,他的行为代表着国家的荣誉,他的成功也是国家航天事业的成功。
3.重视经验传承:他在经历太空一日的种种情况后,详细地把太空飞行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等都带给了科研团队,为后续的航天任务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这是为了国家航天事业能够更好地发展,体现了他对国家航天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爱国情怀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爱国情怀
《太空一日》
《“蛟龙”探海》
内容主题
主题思想:课文通过记叙“蛟龙号”深潜试验成功及“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这两项奇迹,表达了作者对我国科技工作人员的无限赞美和敬佩之情。
科学精神
1.勇于创新:中国自主研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挑战深潜极限,展示了在科技领域勇于尝试、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是科技进步的关键。
2.坚韧不拔:海试团队面对恶劣海况仍按计划进行深潜试验,表现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精神。
3.团结协作:海试团队、指挥部、潜航员等各方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深潜任务,体现了科学研究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勇攀高峰:“蛟龙号”不断挑战深海探测极限,勇攀科技高峰,体现了科研人员敢于挑战、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是推动科学事业不断突破的重要动力。
5.拼搏奉献:科研人员长期投入深海探测研究,默默奉献,展现了科研人员为了科学事业和国家利益,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拼搏精神。
《“蛟龙”探海》
细节描写
1.对试验母船及现场指挥部的细节描写
如 “3 个多小时的下潜,‘向阳红 09 号’试验母船上的现场指挥部紧张有序,监控屏幕上不断显示着水下画面和各种数据,扬声器中不时响起‘蛟龙号’潜航员和水面控制人员之间沉着冷静的通话声”。
这一细节描写,真实地展现了 “蛟龙号” 下潜时的工作场景,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亲眼目睹了整个紧张而有序的探海过程,能深切地感受到现场的严肃氛围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和专注,凸显了探海工作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蛟龙”探海》
细节描写
2.对试航员的细节描写
①从着装与动作细节看自信从容:着装细节展现出试航员们的专业形象,而 “相互击掌”“微笑” 等动作细节,生动地表现出他们面对艰巨任务时的自信与从容,体现出他们对自身专业能力的高度信任以及对此次任务的坚定信心。
②从通话语言细节见沉稳冷静:在下潜过程中,通话语言简洁明了、沉稳冷静,没有丝毫的慌乱和紧张,反映出试航员们在高压力、高风险的深潜环境中,能够保持清晰的头脑和稳定的情绪,专注于任务的执行,展现出他们过硬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
③从特殊时刻细节显担当奉献:“手抚胸前国旗”“齐声高唱国歌” 这些细节,体现了潜航员们在生死攸关时刻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热爱,以及愿意为了国家的深潜事业奉献一切的担当精神。
《“蛟龙”探海》
《带上她的眼睛》
内容主题
主题思想:这篇科幻小说,通过对小姑娘经历的叙述,为我们描绘了奇幻神秘的科学前景,展示了浓厚深刻的人文关怀,于科幻中结合现实,表现了小姑娘对这个世界的无比留恋、热爱及其坚强、乐观的精神和善良的品格,告诉人们珍爱你所拥有的就是珍爱生命。
1.标题设置:标题 “带上她的眼睛” 就极具悬念,眼睛如何能被带走,“她” 是谁,为什么要带上她的眼睛,这些疑问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2.人物行为:文中的小姑娘对自然万物的反应强烈,为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取名,看见小溪中的小鱼都激动不已,一阵微风都能使她感动到落泪,这种对世界丰富到不正常的情感,让读者好奇她为何会有这样的表现。
3.人物身份:“我” 只知道小姑娘是一个穿着太空服的人,通过传感眼镜让 “我” 带她感受世界,但她的具体身份、所处环境等都不明确,随着故事推进才逐渐揭示她是 “落日六号” 的领航员,被困地心。
4.情节发展:“我” 带着她的眼睛经历了一系列事情,她在 “我” 吃饭吃到一半时想去看日落,半夜叫醒 “我” 想看夜空,清晨又希望去看日出,行为十分奇特。而且在 “我” 结束假期回到工作后,才慢慢意识到她的不寻常,之前的种种行为和经历都让人疑惑,直到最后才揭开她被困地心,这是她最后一次感受外界世界的真相。
设置悬念
《带上她的眼睛》
1.标题伏笔与情节照应:标题 “带上她的眼睛” 是伏笔,引发读者好奇。后文揭示 “眼睛” 是传感眼镜,“我” 带上它带被困地心的小姑娘感受外界,使标题的悬念得以解开。
2.人物身份伏笔与情节照应
伏笔:开头提到 “是一个好像刚毕业的小姑娘”。
照应:后文第 43 段 “飞船上的生命循环系统还可以运行 50 年至 80 年,她将在这不到 10 立方米的地心世界里度过自己的余生”,说明小姑娘刚毕业就面临被困地心的悲惨命运,使读者对她的遭遇更感痛心。
3.环境描写伏笔与情节照应
伏笔:小姑娘说 “热,热得像 —— 地狱”。
照应:后文交代 “飞船被裹在 6000 多公里厚的物质中”“周围是温度高达 5000 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中内变成金刚石的液态铁镍”,解释了热的原因。
伏笔与照应
《带上她的眼睛》
4.行为语言伏笔与情节照应
伏笔:小姑娘说 “呀,真美,能闻闻它吗?不,别拔下它”。
照应:后文 “生命算什么,仅仅能用脆弱来描述它吗”,体现出小姑娘把自己和小花视为同样脆弱又顽强的生命,表现出她对生命的珍惜。
5.细节描写伏笔与情节照应
伏笔:开头主人公面前有一支失重的铅笔飘在空中。
照应:第 26 段再次提到失重的铅笔,揭示主人公所处的失重环境,暗示了小姑娘的特殊处境。
6.情感描写伏笔与情节照应
伏笔:小姑娘对自然万物的强烈情感反应,如为草原上的每一朵野花取名,看见小溪中的小鱼都激动不已等。
照应:后文揭示她被困地心,长期无法接触外界,所以对自然的一切才如此珍视,使前文她的行为有了合理的解释。
伏笔与照应
《带上她的眼睛》
内容主题
主题思想:这篇说明文清晰地说明了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产生、制作过程、印制效果及主要特点,使我们了解了古代印刷术,充分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创造才能。
《活板》
对象特征 活
1.字印活:“每字为一印”,取用灵活;
2.排版活:“密布字印”,随时排用;
3.印刷活:“一板……一板……”“更互用之”,统筹用板,提高效率;
4.字印数目活:“每一字皆有数印”以便一板当中多次出现时使用;
5.选用活:“木格贮之”,放在不同的木格中,便于灵活取用;
6.做法活:奇字“旋刻之”,随时可以增补;
7.拆版活:可灵活拆版,重复使用。
《活板》
说明顺序
1.整体时间顺序
发明前:文章开头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简要介绍了活板发明之前雕版印刷的发展情况,从唐朝到五代,体现了时间的先后顺序。
发明时:“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点明活板发明的时间是庆历年间,接着介绍活板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发明后:最后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交代了毕昇死后,活字的下落,也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活板》
说明顺序
2.活板制作及印刷程序顺序
制字:“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介绍了活字的制作原料、形状、烧制方法。
制版:依次说明了设置铁板、覆盖药物、放置铁范、排列字印、加热铁板、压平字印的制版过程。
印刷:“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介绍了两块铁板交替使用进行印刷的方法,以达到快速印刷的目的。
拆版:“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说明了印刷完成后,用火熔化药物,取下活字,完成拆版的过程。
《活板》
1.杜牧《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3.杜牧在《泊秦淮》一诗中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杜牧《泊秦淮》中借古讽今,批判统治者贪图享乐,抒发忧国忧民的句子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5.杜牧在《泊秦淮》中用“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再现了一幅朦胧而又清凉淡雅的水乡图。
6《泊秦淮》中,“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将往昔如梦似幻的繁华朦胧在秦淮的水色里,平添几分凄清的气氛。
7.《泊秦淮》中将对历史的咏叹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的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1.李商隐《贾生》一诗中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句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2.李商隐《贾生》一诗中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3.李商隐在《贾生》一诗中,借古讽今,寄寓自己怀才不遇感慨的句子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4.李商隐《贾生》中,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诗句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5.《贾生》中,贾生惊才绝艳,文帝殷殷垂询,不料“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结局让人大跌眼镜。
6.李商隐在《贾生》中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借古讽今,表达对晚唐皇帝崇佛媚道、不顾国计民生的批判。
《贾生》
1.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习总书记多次引用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里的诗句“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提醒人们,前方并非坦途,必须奋勇拼搏,要积极应对和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2.杨万里早行崇山峻岭中,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写下“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告诉我们最好不要被眼前的顺境所迷惑,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履险如夷。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相反。
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两句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
5.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赚得行人空喜欢”写行人被自己的主观想象骗了的失落神态,给读者留下悬念。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实写翻山越岭,走出一座山峰后还有更多的连绵的山峰在前面阻挡;虚写生活中、人生中的困难一个接着一个。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约客》中表现江南暮春时节景致特点的句子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4.赵师秀的《约客》中用一个细微的动作,将友人有约未来,自己心中的怅惘和无奈生动而含蓄地表现出来的诗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5.赵师秀雨夜约客,客人迟迟不至,“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两句生动描写了诗人深夜独坐,望灯而待的情景。
6.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因候客时长而流露出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7.《约客》中通过动作细节表现作者等人时无聊之情的诗句是:闲敲棋子落灯花。
8.赵师秀《约客》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寂寞心情的诗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
3.阅读重点
阅读重点
本单元,我们将追寻探索者的足迹,领会创新的价值,理解科学精神的内涵;广泛搜集资料,了解我国的科技成就;以多样的形式表达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向科技事业和科技工作者致敬。
阅读与探讨。浏览课文,提取重要信息,把握主要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更加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课文所写的事件。在此基础上探讨课文体现了哪些科学精神,解读其内涵。
提取文本信息
如何提取信息
1.跳读与扫视:跳读即快速浏览文本,跳过不重要的内容,如一些举例、解释说明等部分,快速定位关键信息所在位置。扫视则是用眼睛的余光扫描文本,重点寻找关键词、关键句以及能够体现文本主旨的信息。
2.略读与精读结合:略读是快速浏览文本,了解大致内容和结构,抓住文本的核心观点、主要话题等。精读则是在略读的基础上,对重点段落、关键信息进行深入阅读,理解其细节和深层次含义。
提取文本信息
“蛟龙”探海
提取信息,按时间顺序介绍“蛟龙”探海的来龙去脉。
①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成功下潜1000米、3000米和5000米。
②2012年迎来了冲击设计极限(7000米)的海底试验。
③6月3日,试验母船“向阳红09号”,开往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
④6月24日4时20分,海试团队举行简短的出征仪式,三名试航员进入“蛟龙号”潜水器。
⑤经过3个多小时下潜,坐底7020米,刷新了中国载人深潜创造的最新纪录,也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
⑥同一天,“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了刚性连接。海空连心,互致祝福。
提取文本信息
“蛟龙”探海
提取信息,说说“蛟龙号”7000米海试成功对我国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标志着中国在深海探测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提升了中国在国际深海探测领域的话语权;
有助于推动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发展;
有助于深海探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理解科学精神
《太空一日》
1.注重实证与准确记录:杨利伟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己感受不适的时间,如 “那种共振持续 26 秒钟后,慢慢减轻”。在描述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时,明确指出 “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以客观事实纠正可能存在的错误认知。他还多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就得出 “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 的结论,体现了实证精神。
2.严谨的态度与判断:听到神秘的敲击声,回到地面后,技术人员用各种办法模拟让他听,不是当时的声音他就不签字,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始终坚持严谨的判断,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理解科学精神
《太空一日》
3.积极探索与求知:面对太空飞行中遇到的 “本末倒置” 的错觉和神秘的敲击声等突发情况,航天员没有回避或忽视,而是积极想办法去应对和探索。如通过想象地面训练情景克服错觉,趴在舷窗处边听边看试图找出敲击声的来源,体现了积极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4.经验分享与传承:杨利伟将自己在太空遇到的 “本末倒置” 错觉等情况,仔细地讲给后来的 “神舟六号”“神舟七号” 航天员,让他们有心理准备,这体现了他对科学经验的重视和积极传承,有助于后续航天任务的顺利进行,也是科学精神的一种体现。
理解科学精神
《蛟龙探海》
1.勇于创新:中国自主研发“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挑战深潜极限,展示了在科技领域勇于尝试、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是科技进步的关键。
2.坚韧不拔:海试团队面对恶劣海况仍按计划进行深潜试验,表现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精神。
3.团结协作:海试团队、指挥部、潜航员等各方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深潜任务,体现了科学研究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勇攀高峰:“蛟龙号”不断挑战深海探测极限,勇攀科技高峰,体现了科研人员敢于挑战、勇于攀登的科学精神,是推动科学事业不断突破的重要动力。
5.拼搏奉献:科研人员长期投入深海探测研究,默默奉献,展现了科研人员为了科学事业和国家利益,不畏艰难、甘于奉献的拼搏精神。
理解科学精神
《带上她的眼睛》
1.勇于探索:小姑娘作为 “落日六号” 的领航员,主动参与充满未知与危险的地心探索任务,尽管知道可能面临巨大风险,仍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体现出她对未知世界强烈的探索欲望。
2.严谨负责:在飞船失事被困地心后,小姑娘没有陷入绝望而放弃工作,而是依旧坚持按照科学研究计划,努力收集和发送地核中的宝贵资料,为未来的科学研究贡献力量,展现出她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态度和高度责任感。
3.坚韧乐观: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封闭、闷热控制舱内,面临着永远无法返回地面的绝境,承受着孤独、恐惧等巨大压力,小姑娘仍能保持理性和乐观,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继续进行科学观测和研究。
4.热爱科学:即使身处绝境,小姑娘依然对科学充满热爱,珍视此次地心探索的机会,不放过任何一个进行科学研究和观察的细节,这种对科学的纯粹热爱是她科学精神的核心体现。
4.真题演练
1.(2024·山东菏泽·一模)航天点亮梦想。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汇聚更多人逐梦筑梦的磅礴力量。请你探究下面两则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中学时就在心中埋下航天梦的种子。高考时果断填报了国防科技大学飞行器系统与工程专业。十年苦读,做博士后的他,再燃飞天梦。成为中国第三批预备航天员后,他刻苦练习手控交会对接,经过上千小时训练,实现精准操作,入选神舟十六号乘组。
材料二:航天首个载荷专家桂海潮,年少时就有航天梦,如今他的太空之旅已启程。“参与到载人航天事业,发挥专业所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桂海潮说。
提取文本信息
【答案】示例:①人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持之以恒,实现心中的梦想。②学有所用 (发挥所长),实现人生价值,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2.(2024·河南周口·二模)要宣传非遗文化,朱仙镇木版年画一定是宣传的重点。小南搜集到下面材料,请你帮他从中提炼出朱仙镇木版年画能够传承不衰,且历久弥新的原因。要求:每点不超过30个字。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诞生于唐朝,兴盛于宋朝,至明清时期,朱仙镇年画的制作与销售规模达到鼎盛。
朱仙镇木版年画来自民间,流传于民间,别于历代宫廷文人画温文尔雅的格调。它线条粗犷奔放,构图饱满匀称,形象古朴生动,色彩浑厚强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另外,朱仙镇木版年画内容题材丰富,多为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和人们所喜爱与敬仰的英雄豪杰,充分体现了中原劳动人民憨厚纯朴、热情豪放的性格和审美情趣。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原地区的优秀民间艺术文化,它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在中国年画史上独树一帜!
提取文本信息
【答案】①朱仙镇木版年画有悠久的历史。②朱仙镇木版年画来自民间,流传于民间,有很好的民众基础。③朱仙镇木版年画在线条、构图、形象、色彩等方面颇具地方特色。④朱仙镇木版年画内容题材丰富,符合劳动人民需求。
3.(2024·山西大同·一模)结合材料内容,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全。
“时代楷模 科技人才”专栏
材料一:我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想做、能做。在我的有生之年,将始终无需扬鞭自奋蹄,继续在防护工程领域、地下工程领域潜心研究,带好学生、培养人才,为国家的重大工程做出新的贡献。
——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钱七虎
材料二:航空报国、航空强国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祖国领空的安全,为了早日实现航空强国的目标,我将继续冲锋,把科技创新书写在祖国的蓝天上。
——航空工业集团一级技术专家李晓丹
这两位人物都是科技领域的爱国人士,钱七虎为国家重大工程做贡献,体现出他
(1) 的精神;李晓丹以(2) 为目标,言语中展现出她谨记责任、勇于拼搏、不断创新的情怀。
理解科学精神
【答案】无私奉献、科技报国 早日实现航空强国
4.(2024·浙江宁波·模拟预测)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他们,用行动践行科学家精神。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内容略)
材料二:[南仁东]燃尽生命,只为“天眼”(内容略)
材料三:[钟扬]逐梦高原,播种未来(内容略)
(1)从以上三位科学家的事迹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精神内核。请根据已有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理解科学精神
潜心研究
精神内核 爱国精神 奉献精神 创新精神 (3) 求实精神 (4)
具体表现 胸怀祖国 服务人民 淡泊名利(1) 探索未知(2) 集智攻关 团结协作 追求真理 严谨治学 甘为人梯
奖掖后学
敢为人先
协同精神
育人精神
4.(2024·浙江宁波·模拟预测)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他们,用行动践行科学家精神。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内容略)
材料二:[南仁东]燃尽生命,只为“天眼”(内容略)
材料三:[钟扬]逐梦高原,播种未来(内容略)
(2)以下链接材料体现了怎样的精神内核?请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凭着“中国人一定要争气”的韧劲和信念,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邓景辉,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让直-20直升机在中国的天空自由翱翔。
理解科学精神
“中国人一定要争气”的韧劲和信念,体现了他身上胸怀祖国的爱国精神;“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需要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也离不开集智攻关的协同精神;他们成功突破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也体现了他们敢于探索未知的创新精神。
5.(2024·甘肃兰州·一模)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陈景润:永远纯真的数学巨人(内容略)
结合本文内容和链接材料,具体谈谈科学家精神在陈景润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大力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理解科学精神
①以攻克华林问题为目标进行研究,发表了论文《华林问题g(5)的估计》,填补了数学史上的一段空白,体现了陈景润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②为完善哥德巴赫猜想(1+2)的证明过程,不顾文革喧嚣,四年里,夜以继日,用一双手、一支笔写出十麻袋的草稿,体现了陈景润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
③在三平米的厕所写成《华林问题g(5)的估计》,在六平方米的锅炉房里攻克哥德巴赫猜想(1+2),体现了陈景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
道阻且长 行且将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