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2《贾生》 同步课件(共36张ppt)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2《贾生》 同步课件(共36张ppt)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贾 生
李商隐
目录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课堂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知识总结&课后作业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背诵古诗词。
2.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赏析诗句的炼字之妙。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背诵古诗词。
2.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赏析诗句的炼字之妙。
学习难点
1.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赏析诗句的炼字之妙。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课堂导入
同学们,若你穿越千年参加一场"人才招聘会",是期待明主垂询治国良策,还是遭遇帝王深夜求仙问道?
李商隐的《贾生》将带我们揭开这幕黑色幽默。长安未央宫的烛火明明灭灭,汉文帝虚席前席求教贾谊,看似明君贤臣的佳话,却在最后一句"不问苍生问鬼神"中轰然崩塌。这位晚唐最会"用典说话"的诗人,用西汉旧事作镜子,照见晚唐皇帝沉迷方术的荒唐。
当我们拨开李商隐诗中的朦胧纱帐,会发现字字都在叩问:真正的求贤若渴究竟该是什么模样?知识分子的理想又在历史的褶皱中经历了怎样的错位?




了解作者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早年进士及第,因卷入牛李党争仕途坎坷。擅七律,诗风隐晦朦胧,善用典故,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代表作《锦瑟》《无题》以爱情诗著称,咏史诗借古讽今。有《李义山诗集》传世,其“无题”诗缠绵悱恻,开朦胧诗风先河,影响深远。




仕途坎坷的李商隐
李商隐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与李党有关。
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了解人物 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18岁以文才闻名,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后遭权贵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代表作《过秦论》《治安策》针砭时弊,辞赋《吊屈原赋》寄托身世之悲。后任梁怀王太傅,因王坠马亡故抑郁而终,年仅33岁。其政论雄辩犀利,辞赋情感深挚,开汉代骚体赋先河,成为后世怀才不遇的典型意象。
探究新知
1.学习诵读,感知文意。
3.学习写法,品读语言。
2.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1.学习诵读,理解诗意。
学习诵读
读准节奏
读出韵脚
感知诗意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学习诵读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指贾谊。
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才调:才华气质。
可怜:可惜,可叹。
虚:徒然,空自。
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苍生:百姓。
问鬼神: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学习诵读
汉文帝为了访求贤士,在宣室召见逐臣。
那贾谊才华横溢,实在是超群绝伦。
可惜两人谈到夜半,文帝枉自前移坐席;
不问国计民生,只问那无稽的鬼神。
理解诗意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2.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自由诵读全诗,思考: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历史事件?突出人物什么特点?
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看法?你从哪里看出来?
3.结合背景资料,说说你对诗歌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历史事件?突出人物什么特点?




历史事件:
文帝特点:
贾谊特点:
情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汉文帝在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咨询被贬谪的大臣贾谊;
贤明君主(宣室、求、访)求贤意愿殷切和诚恳;
才华高超、无与伦比。
赞扬圣君贤臣。
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看法?你从哪里看出来?




可怜:可惜,可叹。(转折,悬念)
夜半虚前席:彻夜长谈、虚心倾听;
不问苍生:不关心百姓疾苦;
问鬼神:只关心求仙访道鬼神之事。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欲抑先扬




3.结合背景资料,说说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材料1】仕途坎坷的李商隐
李商隐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与李党有关。
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3.结合背景资料,说说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材料2】怀才不遇的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18岁以文才闻名,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后遭权贵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代表作《过秦论》《治安策》针砭时弊,辞赋《吊屈原赋》寄托身世之悲。后任梁怀王太傅,因王坠马亡故抑郁而终,年仅33岁。其政论雄辩犀利,辞赋情感深挚,开汉代骚体赋先河,成为后世怀才不遇的典型意象。




3.结合背景资料,说说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材料3】汉文帝召见贾谊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对比古人今人,读其伤己之情
古人(贾谊) 今人(李商隐)
晚唐著名诗人。
武宗好仙,荒废国事。宦官弄权。
牛李党争,深受其害。
辗转藩镇,潦倒终身。
逐臣
才调无伦
被问鬼神
心系汉室
相同点: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自比贾生




对比古今时局,读其伤时之意
西汉
晚唐
不问苍生问鬼神
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
不能重贤
相同点:不关心民生疾苦,不能任用贤才。
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讽刺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
借古讽今




3.结合对全诗内容的感知,说说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史记》记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作者却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但诗人却独具慧眼,抓住不为人们所注意的“问鬼神”之事,讽刺晚唐幻想成仙、荒于政事的帝王。
3.学习写法,品读语言。
1.诵读体会,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的?




前两句写朝廷重贤,宣室召见,重新任用才华横溢的贾谊,是赞美,是“扬”;
后两句写召见贾谊,讨论的是求仙访道虚无的事情,而不是关心百姓的国事,是讽刺,是“抑”。
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
欲抑先扬
1.诵读体会,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的?




借古讽今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人通过写汉文帝夜半宣室与贾谊畅谈不问苍生大事只问虚幻的鬼神的史实,借以讽刺晚唐统治者不问民生疾苦,只求长生的昏庸行为,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
1.诵读体会,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的?




细节描写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正殿召见、彻夜长谈、虚心倾听等细节,生动地描绘出文帝当时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表现出文帝求贤若渴的形象,与末句询问的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提示:
可以从炼字、情感、手法、画面、意象等角度考虑,选择自己理解最深入的一句诗进行赏析。
注意表达要充分,格式要正确。




2.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写法角度:诗人通过写汉文帝夜半宣室与贾谊畅谈不问苍生大事只问虚幻的鬼神的史实,借古讽今,以讽刺晚唐统治者不问民生疾苦,只求长生的昏庸行为,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感慨。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炼字角度:“可怜”,可叹,诗人笔触一转,文帝虚心倾听的细节成了诗人叹息和微讽的对象。这一“虚”字,举重若轻,使前面文帝求贤的举动从根本上让人产生疑问,留下悬念,诗情就显得跌宕起伏。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描写角度:彻夜长谈、虚心倾听等细节,生动地描绘出文帝当时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表现出文帝求贤若渴的形象,与末句询问的内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委婉嘲讽了封建统治者求贤的虚伪。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的“贾生”即贾谊,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曾任太中大夫,后被迁为长沙王太傅。
B.一、二句叙述贾谊被迁后,过了几年汉文帝又把他召回长安,在宣室里接见了他。这两句,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谊才能的推服器重。
C.第三句“夜半前席”,把汉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
D.第四句说明了文帝郑重求贤,虚心垂询的原因,侧面烘托出贾谊学富五车、青年才俊、华彩照人的精神风貌。
课堂练习
D
课堂练习
2.这首诗运用了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结合本诗内容谈谈你对这一手法的理解。
这首诗前三句写汉文帝求贤态度虚心诚恳,是扬;最后一句讽刺他询问的不是关系天下苍生的国事,而是鬼神之事,是抑。
诗人借汉文帝询问贾谊鬼神之事,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知识总结
主旨上:这首诗通过写汉文帝夜半宣室与贾谊畅谈,不问苍生大事,只问虚幻的鬼神的史实,借以讽刺晚唐统治者不问民生疾苦,只求长生的昏庸行为,抒发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无奈。
写法上: 1.借古讽今; 2.欲抑先扬。
1、背诵、默写诗歌,整理笔记;
2、比较这首诗与《泊秦淮》在写法与情感上的异同。
课后作业
道阻且长 行且将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