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泊秦淮杜牧目录学习目标壹重点难点贰课堂导入叁探究新知肆课堂练习伍知识总结&课后作业陆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背诵古诗词。2.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赏析诗句的炼字之妙。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背诵古诗词。2.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赏析诗句的炼字之妙。学习难点1.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中的情感,赏析诗句的炼字之妙。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课堂导入同学们,当我们漫步在霓虹璀璨的江畔时,可曾想过千年前的诗人如何凝视繁华背后的隐忧?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晚唐烟雨迷蒙的秦淮河畔。这里曾有画舫凌波,商女浅唱,但杜牧却在《后庭花》的柔靡曲调中听出了亡国之音。这位心怀天下的诗人,用短短四句勾勒出醉生梦死的盛世危局。当我们展开诗卷,不仅要触摸文字的温度,更要思考:在纸醉金迷的表象之下,历史究竟埋藏着怎样的警示?若杜牧穿越千年看到今天的我们,又会发出怎样的咏叹?文学常识了解作者 杜牧杜牧,晚唐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出身名门,祖父杜佑官至宰相。26岁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等州刺史,终官中书舍人。擅七绝,诗文俊爽峭健,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阿房宫赋》借古讽今,抒发忧国情怀。晚年编订《樊川文集》,其咏史怀古诗笔力遒劲,在晚唐文坛独树一帜。文学常识写作背景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外忧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晚唐时局已经危机四伏,但统治者却不以国事为重,视国政为儿戏,整日过着醉生梦死,寻欢作乐的生活。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探究新知1.学习诵读,感知文意。3.学习写法,品读语言。2.感知内容,理解情感。1.学习诵读,理解诗意。学习诵读读准节奏读出韵脚感知诗意泊秦淮杜 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lǒnɡ学习诵读泊秦淮杜 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烟:烟雾。笼:笼罩。泊:停泊。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学习诵读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理解诗意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感知内容,理解情感。感知内容自由诵读全诗,思考:1.诗歌首句描绘的画面有何特点?有何作用?2.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结合背景资料,说说你对诗歌后两句的理解。1.诗歌首句描绘的画面有何特点?有何作用?感知内容互文:景物:画面:作用:烟笼寒水月笼沙。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沙滩;烟、月、水、沙(笼、寒);迷朦冷寂的秦淮夜景(笼、寒);渲染出朦胧、凄凉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2.第二句写了什么内容?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感知内容承上启下1.“夜泊秦淮” 承接上句的写景交代时间和地点,同时也照应诗题;2.“近酒家”为下文“商女” 的出场做铺垫。夜泊秦淮近酒家理解情感3.结合背景资料,说说你对诗歌后两句的理解。【材料1】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外忧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晚唐时局已经危机四伏,但统治者却不以国事为重,视国政为儿戏,整日过着醉生梦死,寻欢作乐的生活。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材料2】后庭花是诗歌《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不理朝政,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理解情感3.结合背景资料,说说你对诗歌后两句的理解。【材料3】玉树后庭花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译文楼殿高阁前有芳林花草竞相争春,妃子们本就貌美如花,加上盛装打扮,更显出倾城之貌。妃子们的娇羞容态光彩照人,起初想要进门又停下。她们走出闺阁,含情脉脉地笑迎君王。她们的脸就像带着晶莹雨露的鲜花,她们的美态就如玉树那样秀丽,流光溢彩,照耀后宫。理解情感3.结合背景资料,说说你对诗歌后两句的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面:讽刺歌女不知曲中意。实则:讽刺听歌之人只顾寻欢作乐,不关心国家命运。借古讽今:讽刺当朝统治者贪图享乐,不关心国事,表达了作者的忧愤之情。曲笔理解情感3.结合对全诗内容的感知,说说你对诗歌主题的理解。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的忧虑。3.学习写法,品读语言。1.诵读体会,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的?分析写法寓情于景:烟笼寒水月笼沙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冷的水面和沙滩,描绘了一幅迷朦冷寂的秦淮夜景图,渲染出朦胧、凄凉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1.诵读体会,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的?分析写法曲笔(借古讽今)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运用曲笔的写作手法,借古讽今,借商女讽刺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的愤怒,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1.诵读体会,诗歌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增强情感的表达效果的?分析写法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引用了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作曲《玉树后庭花》,寻欢作乐终致亡国的典故,借古讽今,表现了诗人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的愤怒,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品读语言2.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提示:可以从炼字、情感、手法、画面、意象等角度考虑,选择自己理解最深入的一句诗进行赏析。注意表达要充分,格式要正确。品读语言2.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写法角度: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和沙滩,描绘了一幅迷朦冷寂的秦淮夜景图,寓情于景,渲染出朦胧、凄凉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烟笼寒水月笼沙品读语言2.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炼字角度: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描绘出秦淮河两岸迷朦冷寂的景象。烟笼寒水月笼沙品读语言2.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写法角度:引用了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作曲《玉树后庭花》,寻欢作乐终致亡国的典故,运用曲笔,借古讽今,表现了诗人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的愤怒,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品读语言2.任选角度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炼字角度:“犹”,不应当如此而仍然如此。当时的唐王朝已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而歌女看客们“犹”唱、“犹”听,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呢?这个“犹”字,把历史和现实巧妙的连为一体,委婉又深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诗词中要尽量避免重复用字,但是这首诗的第一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却有重复的字,请结合全诗分析这样写的妙处。课堂练习示例一:“笼”字是“笼罩”之意,诗人连用两个“笼”字,巧妙地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绘出秦淮河边朦胧淡雅的景色,营造出迷蒙冷寂的意境。示例二:两个“笼”字,既运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又构成了音调的回环往复之妙;适合传达含蓄深曲的情感,为下文的抒情蓄势。课堂练习2.杜牧在诗歌中擅长把“治乱兴亡之迹”也就是“治世乱世、兴国亡国的旧迹”融入诗歌中,请你结合诗歌后两句说说诗人是如何借“治乱兴亡之迹”表达情感的。示例:诗歌后两句借古讽今,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忧虑。知识总结主旨上: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的忧虑。写法上: 1.借古讽今;2.寓情于景。1、背诵、默写诗歌,整理笔记;2、积累、整理古诗中的用典名句,了解这些典故的内容和含义。课后作业道阻且长 行且将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