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复习课件(共48张PPT)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复习课件(共48张PPT)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第五单元复习
复习目标
1.梳理并积累本单元字词及文学文化常识。
2.梳理并复习课文重点内容及主要考点。
3.对接中考题型,训练巩固提高。
单元架构
阅读
18 紫藤萝瀑布/宗璞
19 井冈翠竹/袁鹰
20*外国诗二首/季羡林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
21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望岳/杜甫
登飞来峰/王安石
游山西村/陆游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阅读综合实践
写作 语言要简明
整本书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目录
基础知识

课文要点

单元重点

真题演练

1.基础知识




宗璞(pú) 条幅(fú) 迸溅(bèng) 挑逗(tiǎo) 涕(tì)
花穗(suì) 花苞(bāo) 不禁(jīn) 伫立(zhù) 怆然(chuàng)
依傍(bàng) 痛楚(chǔ) 酒酿(niàng) 伶仃(dīng) 凌(líng)
绽放(zhàn) 盘虬(qiú) 琼浆(qióng) 萋萋(qī) 拄杖(zhǔ)
深坳(ào) 帐篷(péng) 砍伐(fá) 陡峭(qiào) 决眦(zì)
茨坪(cí) 凯歌(kǎi) 赣江(gàn) 迢迢(tiáo) 箫鼓(xiāo)
大厦(shà) 殷切(yín) 干劲(jìn) 功勋(xūn) 衣冠(guān)
曲折(qǔ) 重担(dàn) 累月(lěi) 狼嗥(háo) 吟鞭(yín)
忧郁(yù) 瞬息(shùn) 涉足(shè) 岱宗(dài) 叩门(kòu)
重点字音




宗璞 条幅 迸溅 花苞 伫立 伶仃 绽放 帐篷
陡峭 凯歌 殷切 功勋 茨坪 瞬息 涉足 萋萋
绵延 岱宗 决眦 怆然 吟鞭 拄杖 箫鼓 鸡豚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忍俊不禁 亭亭玉立 绞尽脑汁
意气风发 魂飞魄散 鬼哭狼嗥 吹火筒 成年累月
重点字形




仙露琼浆: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绞尽脑汁:形容用尽脑筋,费尽心思。
成年累月:形容经历很多年月;很长时期。
意气风发:形容人精神振奋,气概豪迈,通常用来形容人的精神面貌或状态。
魂飞魄散:吓得连魂魄都离开人体飞散了。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鬼哭狼嗥: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山重水复:山峦重叠,水流曲折,形容地形复杂,道路难行。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比喻在经历了一段艰难或困境之后,情况突然好转,出现了新的希望或转机。
成语积累




1. 宗璞:原名冯钟璞。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桃园女儿嫁窝谷》《后门》《知音》,中篇小说《三生石》等。
2.袁鹰,原名田钟洛,江苏淮安人,当代散文家。袁鹰散文题材广泛,感情激越,思想深邃,作品中反映了社会的人情风貌,跳动着时代脉搏。在艺术方面,他的散文深含着诗的因子,具有诗的联想、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充溢着诗情画意。
3.普希金,俄国诗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4.弗罗斯特,美国诗人。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的诗歌在形式上与传统诗歌相近,语言朴实无华却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作者




5.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主张改革六朝纤弱的诗风,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
6.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7.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遒劲清新。他的词虽不多,但风格高峻。
8.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
9.龚自珍,字尔玉,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作者




1.叹词:叹词主要用于表达感叹、呼唤或应答。
叹词通常作为独立的语句成分使用,强调情感的表达,如惊讶、喜悦或呼唤。
2.拟声词:拟声词用于模拟各种声音,如自然声音或人造声音。
拟声词可以独立成句或作为句子的一部分,侧重于声音的模拟,如描述环境声音或工具运作声。
3.叹词和拟声词对比
(1)情感色彩:叹词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如“哎呀”表示惊讶或疼痛;而拟声词则较为客观,如“哗啦”描述门或窗的开启声。
(2)语法功能:叹词在句子中常作为独立成分,如直接感叹或呼唤;拟声词则更多用于描述声音,如作为状语或定语。
语法知识 叹词和拟声词




1.概念: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而有意识地重复某个相同的词语、句子等语言成分。
2.分类:
从内容上分,反复可以是词语的重复、句子的重复或段落的重复。
形式上分,除了连续反复,还有间隔反复。
3.作用:突出情感、强调效果、增强语言表现力。
4.反复与排比的区别
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用,侧重点不在相同的词语上。
语法知识 反复




1.概念:短语是语言中大于词而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由语序和虚词组成,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
2.分类:从结构上说,短语主要包括:并列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和补充短语。
3.并列短语:由两个或更多的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一般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有的直接组合,有的则靠连词组合在一起。
4.主谓短语:由两个成分组成,前一个成分的功能是提出主题,称为主语;后一个成分对主题加以陈述,称为谓语。
主谓短语中,被陈述的对象是主语,主要由名词和代词充当;用来陈述的是谓语,主要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
语法知识 短语




1.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也叫古风、古诗。
2.登高诗、咏史怀古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的目的。
3.五言古诗: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
4.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文体知识
2.课文要点
《紫藤萝瀑布》
内容主题
主题思想:本文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紫藤萝的命运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为惧,要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1.描写手法
(1)描写顺序:整体到局部①花瀑→②花穗→③花朵
描写角度:多种感官①光彩→②形状→③香气
(2)描写方法:①化静为动、②物我交融、③通感。
(3)修辞手法:①比喻、②拟人
2.托物言志:借紫藤花过去的不幸,现在的繁盛,寄托主题:人生、家庭、乃至国家、民族都会有不幸,但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3.对比:通过紫藤萝过去与现在命运变化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主题: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遭遇不幸时不能被厄运压倒,面对生命要保持一种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振奋精神,面对新生活。
写作手法
《紫藤萝瀑布》
《井冈翠竹》
内容主题
主题思想:文章通过描绘井冈山的翠竹,巧妙地融合了历史与现实,展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井冈山人民的无私奉献,歌颂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井冈翠竹》
写作手法
寓情于物,通过丰富的联想,把竹和人、过去和现在、井冈山和全国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借赞美井冈翠竹来赞美井冈山人民。
1.由老表提竹筒,想到“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想到竹筒饭的清香,想到老表们冲过白匪封锁线冒着生命危险送粮上山,想到山上缺粮,同志们仍然要革命打天下,把竹与人联系到一起。
2.由“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想到他们挑起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一直挑到北京城——把过去和现在联系到一起。
3.由井冈山的毛竹滑下山,想到它们去全国各地参加建设,想到它们还带去井冈山人民的心愿,更是想到“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把井冈山和全国联系在一起。
《井冈翠竹》
语言品味
1.文中大量使用反问句、感叹句、祈使句,渲染高昂的情绪。
反问句“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吗?”用疑问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气势;
感叹句“这两只小小的竹筒,能引起老战士们多少回忆!”“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分别表现出对小“竹筒”的眷念之情,对青青翠竹的赞美之情和对解放井冈山的欣喜之情;
祈使句“快些送我们下山吧”“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表现出井冈翠竹和井冈山人渴望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心情。
2.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让文章生动形象。
作者运用排比、比喻、反复、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井冈翠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外国诗二首》
内容主题
《外国诗二首》
内容主题
《未选择的路》通过叙述对树林中两条路的选择,表现了自己对人生的思索,意在告诉人们: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选择了就不能回头,所以我们应独立思考,慎重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劝慰的口吻,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的思想感情。同时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挫折,面对挫折时要镇静,要坚信未来是光明美好的。
《外国诗二首》
写作手法
《未选择的路》
1.象征手法,用自然界的道路来象征人生之路,以林中岔路来象征人生选择。
2.具体形象,林中小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形象地表现了人生之路艰险孤独、充满挑战、充满未知。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运用第二人称,设置一种意境,好像面对面与读者交谈,亲切自然,让读者感同身受,更能领悟诗歌的内涵。
2.在鲜明的对比中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直抒胸臆,以真诚的态度,劝告的口吻,乐观的态度和深刻的哲理来打动人,具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美。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主题思想: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艺术手法:
1.用典:引用了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纳才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
2.衬托: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3.对比:①“前”与“后”、“古人”与“来者”;②天地“悠悠”与“独”。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主题思想:赞美农村优美的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艺术手法:
1.白描手法:紧扣诗题“游”字,以“游村”贯串,把秀丽山村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的乡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中,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2.寓情于景:描写了山水曲折、树茂花艳的山村风光和村民们穿戴简朴、迎神祭祀的风俗,赞美农村优美的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
主题思想: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含蓄而又深刻地表达了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艺术手法:
1.双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正面侧面(虚实)结合: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3.用典:引用“浮云蔽日”的典故,表达了王安石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古代诗歌五首》
望岳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望”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艺术手法:
1.写景方法:①动静结合;②远近角度;③俯仰角度。
2.修辞手法:①设问: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②拟人、夸张: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③化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代诗歌五首》
己亥杂诗
主题思想:全诗描写了诗人辞官离京、回归故里的复杂心情,表现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艺术手法:
1.寓情于景: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突出了“离愁”之多,表达了诗人辞官离京、回归故里的复杂心情:①辞官离京的愁绪;②对亲朋好友的不舍;③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比喻(移情于物、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表面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3.阅读重点
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要透过所寄托之景物理解作者的情思,从中获得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要注意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借此表达了怎样的心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单元主题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采用托物言志法的文章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对比等。
托物言志
1.对象:紫藤萝花。
2.特征:
眼前的紫藤萝:繁盛美丽、活泼热闹、生机勃勃、尽情开放;
过去的紫藤萝:稀零、伶仃、小心试探、谨慎开放。
3.情感或志向:人生、家庭、乃至国家、民族都会有不幸,但不幸终究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去,实现人生的价值。
4.关联:以紫藤花过去的不幸,现在的繁盛,象征人生、家庭、乃至国家、民族都会有不幸。
《紫藤萝瀑布》
托物言志
1.对象:井冈山毛竹。
2.特征:
革命战争时期:为革命无私奉献、坚贞不屈;
祖国建设年代:为建设新中国无私奉献力量。
3.情感或志向:表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井冈山人民的无私奉献品质,歌颂了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4.关联:运用联想和拟人手法,由毛竹的外形联想到过去的战士,由毛竹的作用联想到井冈山人在不同时期的贡献,由毛竹的品质联想到以井冈山人民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井冈翠竹》
托物言志
1.对象:林间小路中自己未选择的一条。
2.特征: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3.情感或志向: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一旦选择了就不能回头,我们应独立思考,慎重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4.关联:以林间小路的荒僻、幽寂、诱人、美丽和人迹罕至,来象征人生之路的艰险孤独、充满挑战、充满未知。
《未选择的路》
托物言志
1.对象:陋室。
2.特征: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3.情感或志向: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4.关联:环境的清幽、交往的不俗从侧面烘托了陋室主人的“德馨”,生活情趣的高雅正面表现陋室主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表面赞美“陋室”,实则赞扬安贫乐道的态度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陋室铭》
托物言志
1.对象:莲花。
2.特征: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情感或志向: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委婉地批判了社会上追求功名利禄、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
4.关联:以莲花的特点来象征君子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志洁行廉,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爱莲说》
写景状物
紫藤萝瀑布
1.描写顺序:整体到局部①花瀑→②花穗→③花朵
描写角度:多种感官①光彩→②形状→③香气
2.描写方法:①化静为动、②物我交融、③通感。
3.修辞手法:①比喻、②拟人
找一找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注意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4.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写景状物
井冈翠竹
1.寓情于物,通过丰富的联想,把竹和人、过去和现在、井冈山和全国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借赞美井冈翠竹来赞美井冈山人民。
2.文中大量使用反问句、感叹句、祈使句,渲染高昂的情绪。
3.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让文章生动形象。
找一找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注意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
示例: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地去吧!多少工地,多少工厂矿山,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城市和农村,都在殷切地等待着你们!快快地去吧,带去井冈山人的心愿,带去井冈山人的干劲,也带去井冈山人的风格吧!
比较阅读
1.宗璞有不少写景状物的散文,如《丁香结》《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等,课外找来读一读并进行比较,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①表现手法:大多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主题积极而又含蓄。往往在描摹平凡而柔弱的景物时,能发掘这些小生命的美好品性,彰显生命的尊严与蓬勃,从而表达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②景物描写:在描写景物时一向重在对客观景物做精细、真切的描摹,她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与爱心体察物情,擅长以客观、精微、从容的笔调来叙写自己所体味到的形态美、情趣美。
③语言风格:语言流畅细腻而富有余韵,意蕴深厚,引人深思。
2.比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在写法和主题上有何异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未选择的路》
不 同 点 写 法
主 题
相同点 运用象征手法,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来阐释道理。
告诫人们,对待人生抉择时要慎重,要独立选择。
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来鼓励人们。
告诉人们,面对人生挫折时要镇静乐观,相信未来。
都以指导人生所遇到的重大问题为主题;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比较阅读
4.真题演练
1.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在上个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是不是也有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和同学讨论交流。
托物言志写法
所托之物(景物、事物) 所言之志(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等)
《紫藤萝瀑布》 紫藤萝花(遭遇不幸,重现生机,充满活力,尽情绽放) 在生命的旅途中,人和花会遇到各种磨难,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不能被个体的、一时的痛苦压垮,应该以饱满的生命力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陋室铭》 自己的居室(条件简陋,环境清幽,情趣高雅) 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爱莲说》 莲花(洁净端庄,形态挺直,香气远扬) 表现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风的批判。
2.细读本文和下面的材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在抒发“乡愁”时,写法上有何共同点。
①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白居易《望月有感》)
②多少年的追寻/多少次的叩问/乡愁是一碗水/乡愁是一杯酒/乡愁是一朵云/乡愁是一生情/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乡愁》歌词节选)
托物言志写法
【答案】在抒发“乡愁”时一般借助具体的物象,可以是自己当时看到的,或者心中最想念的,又或者最能够代表家乡特点的景物进行寄托,通过寄托之物抒发出浓浓的乡愁。例如本文作者借用的意象是家乡的竹子,白居易借明月,歌词中借水、酒、云等抒发自己的乡愁,表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2)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
品析写景状物
(1)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描写方法,先从远处写竹子的整体形象“郁郁苍苍,重重叠叠”,再从近处写竹子的不同姿态,如 “修直挺拔”“密密麻麻”“亭亭玉立”等,使读者对井冈翠竹有了更全面、更直观的感受,表现了竹子的繁茂与生机勃勃。
(2)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所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粮食,更是精神上的革命使命,突出了井冈山毛竹扁担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革命精神,增强了语气和情感表达。
4.课文第②—⑥段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的写景状物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从两个不同角度举例,对选文第②—⑥段进行赏析。(角度选择:修辞、描写顺序、写法等)
品析写景状物
【答案】示例:
(1)修辞角度: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例如“‘我在开花!’它们在笑”将紫藤萝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紫藤萝勃勃生机,充满旺盛的生命力。
(2)描写顺序角度:采用整体一局部的顺序,先写花瀑,再写花穗,最后写花朵。
(3)写法角度:化静为动。例如“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将静态的花写活了,形象逼真地写出了花朵绽放的形态,充满了活力与情趣。
5.【辨读】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你觉得应该采用哪种比较方法阅读《紫藤萝瀑布》,为什么?
链接材料:“比较”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异中求同,指通过甄别、筛选、提炼,找到阅读材料在内容或形式上的共性,从而认识规律;另一种是同中求异,就是通过分析、解剖、探寻同类阅读材料的相异之处,从而找出阅读材料的特点。
学习比较阅读
【答案】同中求异:本文写到两个时期的紫藤萝,但是生命状态完全不同,眼前的繁盛蓬勃,生命力旺盛,十多年前的稀零衰败,形成鲜明对比,有利于突出“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主题。
异中求同:花和人是不同的生命形态,但是生命的本质是一样的,从生命长河来看,都是无止境的,个体都要消亡,生命终会延续。
6.三份材料同样都写到了藤萝,但在写作目的上有所不同,请做具体分析。
【材料一】叶圣陶《苏州园林》
【材料二】季羡林《幽径悲剧》
【材料三】宗璞《紫藤萝瀑布》
学习比较阅读
【答案】甲文以几个园里藤萝的奇特造型和开花风韵生动展示了苏州园林栽种花木“着眼画意”的特征;乙文以幽径这株古藤萝的生机无限又不事张扬来反衬灭美者的残忍,揭示了“愚氓灭美”的悲剧意味;丙文以紫藤萝瀑布的盎然生机与无穷活力引出“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的人生哲理。
道阻且长 行且将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