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练习(含解析)-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练习(含解析)-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资源简介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练习
一、单选题
1.新就业形态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商品或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去雇主化特征的工作模式,如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具有劳动关系灵活、工作内容多样、工作方式弹性、创业机会互联等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工作模式是新就业形态的属概念
②工作内容多样是新就业形态的种差
③网约配送员和互联网营销师是反对关系
④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是新就业形态的属概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相关概念释义如下:
首发经济是指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
冰雪经济是指以冰雪运动为核心,涵盖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教育、冰雪装备等相关产业的综合经济体系
银发经济则是指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的产业
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首发经济”释义中“总称”一词是一个属概念
②“冰雪旅游”与“冰雪文化”构成一对反对关系
③“综合经济体系”的外延大于“冰雪经济”外延
④“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是“银发经济”的种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的高考已落下帷幕,2025的高考我们正在路上。2025届高三学子对高考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以下对高考的定义正确的是( )
A.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B.高考是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的选拔性考试
C.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D.高考是进入大学实现梦想的一扇门
4.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下列正确表示“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西方式现代化”这组概念的选项是( )
A. B. C. D.
5.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明确概念的外延,可运用划分的方法。下列选项符合划分逻辑规则的是( )
A.桌子包括桌子腿和桌子面
B.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
C.交通工具包括陆上交通工具、火车、轮船
D.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任意四边形
6.2024年央视春晚小品《咱家来客了》中,店主对顾客慷慨地说“你吃,就完了”,顾客惊恐地重复:“吃,就完了”。同样的一句话,之所以产生两种心情和效果是因为( )
A.思维不一定都是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反映
B.同一个语词在同一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C.混淆概念会违背同一律要求,影响思维的确定性和同一性
D.思维能够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推动形成抽象思维
7.在某次关于“绿色发展”的研讨会上,一位专家指出:“绿色发展就是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在后续的讨论中,他又补充道:“当然,绿色发展也包括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专家在研讨会上对“绿色发展”概念的理解所犯逻辑错误相同的是( )
A.开始认为“绿色发展就是植树造林”,后来强调“植树造林不属于绿色发展”
B.开始认为“绿色发展就是节能减排”,后又提出“节能减排只是绿色发展的一个方面”
C.开始认为“绿色发展就是停止工业活动”,后来又说“绿色发展需要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D.开始认为“绿色发展就是政府的事”,后又认为“绿色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8.“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假如这是对数学的定义,则此定义( )
A.科学揭示出了数学的本质属性 B.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C.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D.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9.下列选项中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能用以下图示表达的是( )
A.白杨树、柳树、树木 B.现代化、中国、美国
C.天津人、教师、党员 D.工程师、医生、农民
10.有同学认为,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下列划分与该划分所犯的逻辑错误相同的是( )
A.地球的气候分为热带海洋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B.财产权分为物权、知识产权、股权、债权和用益物权
C.诉讼证据分为书证、物证、鉴定意见、非法证据、合法证据
D.动物根据食性可分为肉食动物、植食动物、腐食动物、杂食动物
11.划分是根据概念的属种关系,把一个大类(属)分成许多小类(种),来揭示这个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正确的划分必须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否则就会陷入逻辑错误之中。下列划分中,正确的是( )
①高等学府分为国际名校、国内名校和普通高校
②小说分为古代小说、近代小说和现代小说
③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
④居民分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我最爱阅读外国文学作品,英国的、法国的、古典的,我都爱读。上述陈述在逻辑上犯了哪项错误( )
A.划分外国文学作品的标准混乱,前者是按国别划分,后者是按时代划分
B.外国文学作品,没有分是诗歌、小说还是戏剧等
C.没有说外文原版还是翻译本
D.在“古典的”后面,没有紧接着指出“现代的”知识小结
13.下列判断作为定义正确的是( )
A.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B.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C.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叫作地主
D.“大国”就是比小国领土较大、人口较多的国家;“小国”则是比大国领土较小、人口较少的国家
14.从前有个穷苦人家,把所养的狗取名为“富”,而为儿子取名为“乐”,有一次正在祭祀时,那条狗跑入祭祀的厅堂里,主人当下呵斥道:“富!滚出去!”司祭的巫祝听了说:“不吉祥。”他的家果真发生灾祸。后来他的儿子死了,家人哭哭啼啼地叫着“乐啊!乐啊!”外人听来以为不是悲伤的事儿。材料表明( )
①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
②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③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④如果对语词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下列对概念认识正确的有( )
①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
②概念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单元
③在任何场合一个语词表达同一个概念
④概念是感性认识的基本单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甲同学在学习“概念的概述”过程中尝试联系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去理解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据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①图为全同关系,例如:S——市场机制;P——“看不见的手”
②图为属种关系,例如:S——战略性新兴产业;P——未来产业
③图为矛盾关系,例如:S——国有经济;P——私营经济
④图为反对关系,例如:S——集体经济;P——外资经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7.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重要论断全面揭示并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本质区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理论高度,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思考: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属性和概念的理解?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身不仅对未成年人的身体造成伤害,还会带来社会负面评价,对其入学、参军、就业等造成不利影响。2022年6月6日,国务院印发《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要求相关部门履行部门职责,支持和配合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
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指出以下对“文身”定义的错误之处并简要说明原因。
定义 所犯错误及原因
文身就是一种对人的皮肤有伤害的行为。 ①
文身就是刺青。 ②
文身是套在青少年脖颈上的枷锁。 ③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木材就是木料。
②逻辑学不是心理学。
③语句分为主语、谓语等。
④电视机可分为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进口电视机三种。
⑤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如果上述语句都是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们是否正确?为什么?
20.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去农村支援麦收,在安排任务时说:“男同学剂麦子,女同学把割下来的麦子捆起来,体力强的网学把麦拥运到场院去,体力弱的同学在地里捡麦穗。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按照上面的分工排成四排。”学生听后十分因惑,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站在哪一排。
(1)在上述材料中,男同学和女同学是什么关系 男同学和体力强的同学是什么关系
(2)老师的话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D D C B B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C C A B
1.A
【详解】①④:根据题意,“新就业形态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商品或服务、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去雇主化特征的工作模式”是对新就业形态的内涵下定义,其中,“工作模式”是新就业形态的属概念,①正确,④错误。
②:“工作内容多样”是新就业形态的特点,并不是区分新就业形态和传统就业形态的本质属性,即不是种差,②排除。
③:“如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是对新就业形态外延的划分,材料中没有穷尽划分,故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是反对关系,③正确。
故本题选A。
2.D
【详解】①:“总称”是一个集合概念,不是属概念,材料中的“经济活动”是属概念,①不选。
②:“冰雪旅游”与“冰雪文化”属于交叉关系,即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②不选。
③:“综合经济体系”是属概念,“冰雪经济”是被定义项,因此它的外延大于“冰雪经济”外延,③入选。
④:“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是“银发经济”的种差,④入选。
故本题选D。
3.A
【详解】A:下定义的方法是种差+属概念。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符合下定的规则,A符合题意。
B: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选项中定义项“高中毕业生进入大学的选拔性考试”小于被定义项高考外延的外延,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B说法错误。
C:选项中定义项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高考、专升本考试、研究生考试等)大于被定义项高考外延的外延,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C说法错误。
D:高考是进入大学实现梦想的一扇门,采用了比喻的方式下定义,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4.D
【详解】A:“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式现代化”作为两种现代化模式,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可见,“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是交叉关系,图表示的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是矛盾关系,A错误。
B:“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是属种关系,图表示“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是全同关系,B错误。
C:“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式现代化”作为两种现代化模式,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可见,“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是交叉关系,图表示“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是全异关系,C错误。
D:“中国式现代化”和“西方式现代化”作为两种现代化模式,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可见,“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是交叉关系,“中国式现代化”“西方式现代化”与“现代化”是种属关系,D正确。
故本题选D。
5.D
【详解】A:该选项属于分解,不属于划分,A排除。
B:子女应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该选项说法子项的外延之和小于母项的外延,犯了“划分不全”的错误,B排除。
C:交通工具包括陆上交通工具、火车、轮船,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C排除。
D: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任意四边形”符合划分逻辑规则,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C
【详解】A:材料强调的是同一个语词表达不同的概念,与反映事物的本质及规律无关,A不符合题意。
B:同一个语词在同一场合应该表达相同的概念,否则就违反了同一律,B排除。
C:在双方的对话中,“你吃,就完了”和“吃,就完了”没有保持自身的同一性,影响思维的确定性,会混淆概念,C正确。
D:思维能够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强调的是思维的能动性,与题意无关;思维能够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不一定形成抽象思维,也可以推动形成形象思维,D错误。
故本题选C。
7.B
【详解】A: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后半句犯了否定定义的错误,A错误。
B:题干中,专家最初将“绿色发展”定义为“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这是一个相对片面的理解。随后,他补充说“绿色发展也包括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里的逻辑错误在于,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选项后又提出“节能减排只是绿色发展的一个方面” ,与题干逻辑错误一致,B正确。
C:绿色发展需要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C错误。
D:这个选项是从责任主体的单一性到多元性的转变,但并未涉及定义的扩展或缩小,D排除。
故本题选B。
8.B
【详解】AB: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这一定义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没有科学揭示出数学的本质属性,A排除,B正确。
C: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这一定义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C不符合题意。
D: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错误,“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这一定义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9.C
【详解】该图表达的是交叉关系,属于相容关系。
A:白杨树和柳树,与树木的关系是种属关系,A排除。
B:中国和美国是反对关系,属于不相容关系,B排除。
C:天津人、教师、党员,这三者是交叉关系,C正确。
D:工程师、医生、农民,这三者是全异关系,属于不相容关系,D排除。
故本题选C。
10.C
【详解】A:地球的气候分为热带海洋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逻辑错误为多出子项划分不全,与题干的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不同,A错误。
B:财产权分为物权、知识产权、债权,逻辑错误为多出子项,与题干的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不同,B错误。
C:书证、 物证是根据证据的表现形式来划分的, 而非法证据、 合法证据是根据证据收集的方式是否合法来划分的, 两者属于不同的分类标准, 存在交叉关系, 并非并列关系, 与题干的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相同,C正确。
D:动物根据食性可分为肉食动物、植食动物、杂食动物,逻辑错误为多出子项,与题干的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不同,D错误。
故本题选C。
11.C
【详解】②④:小说按照创作的时间,可以分为古代小说、近代小说和现代小说;居民按照地域可以分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②④划分正确。
①:国际名校和国内名校是按影响范围划分的,而普通高校是和特殊高校主要是针对招生对象而言,该选项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错误,①不选。
③:逻辑学上的划分,是把一个属分为若干种,分解是把整体分成各个组成部分,南北半球是对地球的分解,地球与南北半球,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存在属种关系,③不选。
故本题选C。
12.A
【详解】ABCD:题干在陈列的时候把“外国文学作品,划分成了英国的、法国的”,这是按照国别划分的;而“古典的”则是按时代划分的。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3.C
【详解】A: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A说法错误。
B: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违反了定义不能使用比喻的规则,B说法错误。
C:揭示了地主的本质属性,C符合题意。
D:违反了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4.C
【详解】①:材料未涉及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表达,①排除。
②④:由材料“穷苦人家把所养的狗取名为富,主人呵斥‘富!滚出去!’,司祭的巫祝听了说‘不吉祥。’”可知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对语词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②④符合题意。
③:材料未涉及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③排除。
故本题选C。
15.A
【详解】①②: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位,就属于抽象思维;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①②符合题意。
③: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③错误。
④:概念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单元,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6.B
【详解】①:市场和计划是对资源进行配置的两种手段。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所以市场机制和“看不见的手”为全同关系,①正确。
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应该是交叉关系,即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产业,有的未来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二者不是属种关系,②不选。
③④: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成分和非集体成分。所以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不是矛盾关系,集体经济和外资经济是反对关系,③不选,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7.“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里的“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属性,其中“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本质属性,它能把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从本质上区分开来,不能把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从本质上区分开来的属性(这些属性其它国家也有)是非本质属性。
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式现代化
考点考查:准确把握概念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认识类,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对属性和概念的理解,需要调用准确把握概念的有关知识,从多角度进行解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可联系:这里的“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和“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属性,其中“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本质属性。
关键词②:这些重要论断全面揭示并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式现代化的本质区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理论高度,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可联系:“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能把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从本质上区分开来,不能把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从本质上区分开来的属性(这些属性其它国家也有)是非本质属性。
在此基础上得出: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18.①定义过宽。“对人的皮肤有伤害的行为”的外延大于“文身”的外延。
②循环定义。“刺青”和“文身”是同一种事物的不同说法。
③比喻定义。将“文身”比喻为“枷锁”。
【分析】背景素材:未成年人文身案
考点考查:民事权利与义务、明确概念的方法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考生指出图表中对“文身”定义的错误之处并简要说明原因。需要调用明确概念的方法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文身就是一种对人的皮肤有伤害的行为→可从“对人的皮肤有伤害的行为有很多,文身只是其中的一种”角度分析,说明该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关键词②:文身就是刺青→可知这里“刺青”只是重复了被定义项“文身”,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关键词③:文身是套在青少年脖颈上的枷锁→这里将文身比喻为枷锁,对未成年人文身作了生动的说明,但没有准确揭示“文身”的本质属性,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9.①不正确。违背了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②不正确。违背了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和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的规则,犯了“定义过宽”和“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③不正确。这是由整体到部分的分解,并非从属概念到种概念的划分。
④不正确。违背了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及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的规则,犯了“划分标准不一”和“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⑤不正确。这是由整体到部分的分解,并非从属概念到种概念的划分。
【分析】背景素材:一段材料
考点考查:概念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如果上述语句都是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本题要求回答它们是否正确,说明并为什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木材就是木料→可联系不正确。违背了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有效信息②:逻辑学不是心理学→可联系不正确。违背了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和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的规则,犯了“定义过宽”和“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有效信息③:语句分为主语、谓语等→可联系不正确。这是由整体到部分的分解,并非从属概念到种概念的划分。
有效信息④:电视机可分为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进口电视机三种→可联系不正确。违背了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及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的规则,犯了“划分标准不一”和“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有效信息⑤: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可联系不正确。这是由整体到部分的分解,并非从属概念到种概念的划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不正确。违背了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木材就是木料。
得分点②:不正确。违背了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和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的规则,犯了“定义过宽”和“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逻辑学不是心理学。
得分点③:不正确。这是由整体到部分的分解,并非从属概念到种概念的划分+语句分为主语、谓语等。
得分点④:不正确。违背了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及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的规则,犯了“划分标准不一”和“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电视机可分为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进口电视机三种。
得分点⑤:不正确。这是由整体到部分的分解,并非从属概念到种概念的划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点睛】政治主观题的答题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20.(1)男同学和女同学是矛盾关系。男同学和体力强的同学是交叉关系。
(2)该老师让同学们按男同学、女同学、体力强、体力弱的标准进行分工,违反了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的原则,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分析】背景素材:老师带领学生去农村支援麦收并安排任务
考点考查: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划分,劳动仲裁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要求是说明类,需要调用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进行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男同学割麦子,女同学把割下来的麦子捆起来→可联系男同学和女同学依据性别划分,不具有相同部分,是矛盾关系。
关键词②:体力强的同学把麦捆运到场院去,体力弱的同学在地里捡麦穗→可联系男同学和体力弱的同学,有的男同学体力强,有的男同学体力比较弱,男同学和体力强的同学是交叉关系。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是需要分析老师的话犯了什么逻辑错误,需要调用划分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男同学割麦子,女同学把割下来的麦子捆起来,体力强的同学把麦捆运到场院去,体力弱的同学在地里捡麦穗→可联系划分的相关知识,老师的话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