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说明文文体知识简介说明文是以 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说明事物的 ,给人以知识。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的特点:说明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内容科学性 、结构条理性、语音准确性说明文要掌握的六个知识点:1、说明文的分类6、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4、说明的方法3、说明文的顺序2、说明文的结构5、说明文的语言1、明确说明的对象,从而确定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文的内容主要是 。依据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从而将说明文分 为和 两种。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2、说明文的结构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3、说明的顺序4、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作引用,下定义,列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其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作引用。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不同的说明方法的用法和作用见下表)说明方法用 法作 用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的例子作例证举例子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把说明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介绍便于将复杂的事物说得眉目清楚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打比方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做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说明方法用 法作 用列图表下定义文字说明的一种辅助方法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楚便于使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作诠释作引用摹状貌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点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说明特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5、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简洁性、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条理性1、简洁性。说明文的遣词造句,应简洁平实、通俗易懂。2、准确性。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3、科学性。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要特别注重科学术语的准确使用。4、严密性。为了使读者对较复杂的事物、较深奥的事理有明晰确切的理解,说明文常常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词语,讲究语言的周到严密。5、条理性。任何事物都具有它本身的条理,我们说明事物就要按照它本身的条理来安排说明顺序,使之眉目清楚,有条不紊。6、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只有抓住特征才能说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的独特之处。课文导入5、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学习目标1. 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2. 筛选课文主要信息,概括文章要点。3. 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有条理地说明事理。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主要著作有《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走近作者萌发méng fā:次第cì dì :翩然piān rán:孕育yùn yù:农谚nóng yàn:海棠hǎi táng :悬殊 xuán shū:种子或孢子发芽;比喻事物的开端。依次,按照顺序,或依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指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动作轻快的样子。落叶乔木,卵形叶,开淡红或白花,结红、黄色球形果,酸甜可食。形容差别大。销声匿迹xiāo shēng nì jì:周而复始zhōu ér fù shǐ :花香鸟语huā xiāng niǎo yǔ:草长莺飞cǎo zhǎng yīng: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比喻事物的循环。花飘散着清香,鸟唱着悦耳的歌,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美好景象。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翩然(piān)农谚(yàn) 连翘(qiāo)风雪载途(zài)B.孕育(yùn)萌发(mén) 怅惘(wǎng)销声匿迹(xiāo)C.争讼(sòng)斡旋(wò) 铿然(kēng)熙熙攘攘(rǎng)D.悄然(qiǎo)不禁(jìn) 恬静(tián)戛然而止(jiá)C检测反馈2.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家眷(juàn)亢奋(kàng)晦暗(huì)束缚(fú)B.冗杂(rǒng)归省(xǐng)辐射(fú)闭塞(sè)C.蓦然(mò)侮辱(wú)茂腾腾(téng)糜子(méi)D.脑畔(pàn)钳子(qié)行辈(háng)撺掇(duo)B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尝试划分并概括其主要内容。1.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认真读课文,完成任务:逻辑顺序整体感知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1—3)物候观察对农业的意义。(4—5)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6—10)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11—12)1234课文结构层次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精读课文,探讨下列问题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说明这些因素的顺序能否调整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4、古今差异对物候有什么影响?5、物候观测研究的有何意义?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地运用在农业生产上。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说明这些因素的顺序能否调整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按照影响程度大小大小南京桃花盛开时北京桃花含苞待放济南苹果树四月中或谷雨节开花烟台苹果树开花要到立夏山顶和山下的差异4、古今差异对物候有什么影响?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5、物候观测研究的有何意义?进行物候观测研究,懂得物候知识,对农业丰产有重大意义。1.说法有误的一项( )A.《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事理说明文。B.《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C.《回延安》采用陕北信天游的形式写的。D.散文《灯笼》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刘成章。D课堂检测阅读课文⑥~⑩段,回答问题1. 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⑨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2.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顺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经度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另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这都是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的,条理清晰。3. 今天(3月23日)是丹丹的生曰,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贺卡表示祝贺,令丹丹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丹丹的疑惑吗?因为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炜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来临要比内陆迟若干天,所以北京的连翅和榆叶梅要比大连开放的早。4. 第⑩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作比较。这段文字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曰期与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作对比,突出强调地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这个因素。(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3)、第6-9段总体上来看,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4)、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5、判断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郭沫若6、用物候现象解释诗人这句感叹:7、分析这首诗包含着怎样的物候知识: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四月,平地已是春归芳菲尽,但是诗人却意外发现这高山古寺中竟有刚盛开的桃花。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 ,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课堂总结1.说明对象________,本文属于______说明文。2.说明顺序________,因为:3.说明思路:4.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5.说明语言的风格:____和_____相结合。物候物候学事理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现象到本质,主要到次要首先引出说明对象;然后说明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资料平实生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