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4课 穹顶漫藻井教材版本 岭南美版(2024)学段 2024 - 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课型 新课 计划课时 1课时主备人 主备人 编写时间 2025年 4月7日学科备课组 适用年级 七年级教学内容分析 1. 本课地位:“穹顶漫藻井”是岭南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年梦敦煌”中的第4课内容。本单元以敦煌文化为主题,而本课聚焦于敦煌藻井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敦煌藻井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感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为学生全面认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2. 内容分析:本框内容主要涵盖了敦煌藻井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以及制作方法等方面。首先介绍了敦煌藻井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在不同时期的演变;接着详细阐述了藻井的图案构成、色彩运用等艺术特点;最后引导学生学习藻井图案的绘制方法,尝试进行简单的藻井图案创作。根据新课标要求,通过本框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敦煌藻井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审美感知与艺术表现素养,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情分析 1. 心智特征:本课内容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其身心发展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的形象思维较为活跃,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从初中生实际生活经验来看,他们可能对敦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敦煌藻井这一具体的艺术形式可能接触较少。因此,需要选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和素材,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深入探究敦煌藻井的艺术魅力。 2. 认知结构: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阶段,他们对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在面对敦煌藻井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时,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惑。他们对于图案的构成、色彩的搭配等美术要素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缺乏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鉴赏的能力。通过本框内容的学习,帮助初中生提高对敦煌藻井的认知和理解,掌握相关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了解敦煌藻井的起源、发展和文化背景,熟悉藻井的基本图案构成和色彩特点。 2. 掌握藻井图案的绘制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简单的藻井图案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 【核心素养】 1. 审美感知:通过欣赏敦煌藻井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艺术表现:让学生在学习藻井图案绘制方法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绘画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能够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 文化理解:深入了解敦煌藻井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敦煌藻井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掌握藻井图案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敦煌藻井的艺术风格,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的藻井图案作品。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与教师讲授法相结合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平台、绘画工具(画笔、颜料、画纸等)、敦煌藻井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课题 展示一段关于敦煌莫高窟的视频,视频中重点展示敦煌洞窟内精美的藻井图案,同时播放一段悠扬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看到的这些精美的图案是在什么地方出现的呀?它们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观看视频,认真感受敦煌藻井的艺术魅力。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看感受,如“这些图案很漂亮,色彩很鲜艳”“感觉很神秘,好像有很多故事在里面”等。 通过播放视频和音乐,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初步感受敦煌藻井的艺术魅力,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内容一 一、敦煌藻井的起源与发展 1. 利用多媒体展示敦煌藻井的起源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讲解敦煌藻井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天花装饰,最初是为了防火、装饰等功能而出现,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藻井图案逐渐融入了佛教元素。 2. 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如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等,展示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敦煌藻井图案,并详细讲解其特点和演变。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藻井图案风格较为古朴、简洁,多以几何图形和动物图案为主;隋唐时期的藻井图案则更加华丽、丰富,色彩鲜艳,融入了大量的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宋元时期的藻井图案则逐渐趋于简化,更加注重线条的流畅和韵律。 3.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时期藻井图案的变化,提问:“同学们,对比这些不同时期的藻井图案,你们能发现它们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在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和补充,帮助学生梳理敦煌藻井的发展脉络。 认真观看教师展示的图片和资料,聆听教师的讲解,了解敦煌藻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积极观察不同时期藻井图案的特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主动举手回答,如“图案越来越复杂了”“色彩越来越鲜艳了”等。在教师的总结和补充下,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认识,形成对敦煌藻井发展的清晰脉络。 通过展示图片和文字资料,结合教师的详细讲解,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敦煌藻井的起源和发展,认识到敦煌藻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内容二 二、敦煌藻井的艺术特点 1. 图案构成 (1)展示几幅典型的敦煌藻井图案,引导学生观察图案的构成要素,如中心图案、边饰图案、角隅图案等,并详细讲解每种图案的特点和作用。例如,中心图案通常是藻井的核心部分,具有象征意义,常见的有莲花、佛像等;边饰图案则起到装饰和衬托中心图案的作用,多为连续的几何图形或花卉图案;角隅图案一般位于藻井的四个角落,起到平衡和美化画面的作用。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图案之间的组合规律和对称关系。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敦煌藻井图案构成的严谨性和规律性。 2. 色彩运用 (1)展示不同色彩搭配的敦煌藻井图案,引导学生感受色彩所营造的氛围和表达的情感。讲解敦煌藻井常用的色彩,如石青、石绿、朱砂、土黄等,以及这些色彩的特点和象征意义。例如,石青和石绿代表着清新、宁静,朱砂则象征着热烈、吉祥。 (2)让学生对比不同色彩搭配的藻井图案,分析色彩在藻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提问:“同学们,不同的色彩搭配给你们带来了怎样不同的感受呢?”引导学生从视觉感受、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回答。 仔细观察教师展示的藻井图案,认真分析图案的构成要素和组合规律。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与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共同探讨图案之间的对称关系。每组代表认真准备发言内容,在全班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认真感受不同色彩搭配的藻井图案所营造的氛围,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如“鲜艳的色彩搭配让人感觉很热闹、喜庆”“淡雅的色彩搭配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等。 通过对敦煌藻井图案构成和色彩运用的详细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敦煌藻井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小组讨论和发言环节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内容三 三、敦煌藻井图案的绘制方法 1. 示范绘制过程 (1)教师在黑板上或通过多媒体展示台示范绘制一个简单的藻井图案。首先,确定图案的中心位置,绘制中心图案,如一朵莲花。在绘制过程中,详细讲解绘制的步骤和技巧,如线条的运用、形状的把握等。 (2)接着绘制边饰图案,选择一种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边饰元素,如方形或圆形,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和组合。边绘制边讲解如何使边饰图案与中心图案相协调,以及如何注意图案之间的疏密关系。 (3)最后绘制角隅图案,选择合适的图案元素,如小花朵或祥云,绘制在藻井的四个角落。强调角隅图案要与中心图案和边饰图案相呼应,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 2. 技巧讲解 (1)讲解线条的运用技巧,如直线要画得笔直、流畅,曲线要画得圆润、自然。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在纸上尝试不同线条的绘制,感受线条的变化和表现力。 (2)介绍色彩的搭配技巧,如对比色的运用可以使图案更加鲜艳、醒目,邻近色的搭配则可以营造出和谐、柔和的氛围。展示一些不同色彩搭配的示例,让学生分析和感受色彩搭配的效果。 (3)提醒学生在绘制过程中要注意图案的对称性和平衡性,以及画面的整体布局。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图形辅助,帮助学生确定图案的位置和比例。 认真观看教师的示范绘制过程,仔细聆听教师的讲解,学习藻井图案的绘制步骤和技巧。积极参与线条和色彩搭配的练习,在纸上尝试绘制不同的线条和进行简单的色彩搭配,感受其中的技巧和变化。在教师的提醒下,注意图案的对称性、平衡性和整体布局,为自己的创作做好准备。 通过教师的示范绘制和技巧讲解,让学生直观地掌握敦煌藻井图案的绘制方法和技巧,为学生的实际创作提供指导和帮助。练习环节可以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内容四 四、学生实践创作 1. 布置创作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图案元素,创作一幅简单的藻井图案作品。可以参考教师展示的图片,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新。 2. 巡回指导: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不断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的创作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耐心地解答他们的问题,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对于创作有创意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明确创作任务后,认真思考自己的创作主题和图案元素,开始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主动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寻求帮助。对于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感到更加自信和有动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通过学生的实践创作,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的巡回指导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解决,保证学生的创作顺利进行。内容五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示区或通过多媒体展示台进行展示。让学生有机会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包括创作的主题、灵感来源、运用的图案和色彩等。 2. 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让学生首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说说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以及对自己作品的满意度。 (2)学生互评:组织学生进行相互评价,鼓励学生从图案的创意、色彩的搭配、绘制的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作品,客观、公正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全面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绩,指出作品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同时,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积极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认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评环节,认真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作品。在互评环节,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作品介绍,积极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见,学习他人的优点。在教师评价环节,认真听取教师的评价和建议,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通过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的作品,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内容六 课堂小结:本课围绕“敦煌藻井”展开学习,我们了解了敦煌藻井的起源、发展、艺术特点以及绘制方法,并进行了实践创作和作品评价。敦煌藻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关注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认真聆听教师的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敦煌藻井的认识和理解。思考教师提出的希望和要求,明确自己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的努力方向。 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板书设计 第4课 穹顶漫藻井 一、敦煌藻井的起源与发展 1. 起源 2. 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 二、敦煌藻井的艺术特点 1. 图案构成 - 中心图案 - 边饰图案 - 角隅图案 2. 色彩运用 - 常用色彩 - 色彩象征意义 三、敦煌藻井图案的绘制方法 1. 绘制步骤 2. 技巧讲解 - 线条运用 - 色彩搭配 - 对称与平衡 让学生更直观系统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记录和理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作业布置 1. 课内:完成未完成的藻井图案作品,并进行完善。 2. 课外:收集更多关于敦煌文化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集备研讨(手写)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