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练习
一、单选题
1.在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6960名各族运动员参加18项竞赛项目和170个表演项目的比赛,赛出团结拼搏的昂扬风貌,尽显民族体育的独特魅力;奋进不息,无论场上场下,各族运动健儿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唱响中华儿女携手奋进的新时代赞歌,共同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目标加速迈进。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
①是社会稳定的前提、经济社会发展的保证
②彰显了我国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③是各民族相互尊重、文化交融的生动写照
④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为进一步探索新时代道教中国化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上海市道协启动了“道教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计划从道教教义思想、宫观管理制度、戒律仪范、学修方法(人才培养)等多角度作体系化现代阐释,并推动成果转化、实践转型。这启示我们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 )
A.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B.要对宗教教义作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阐释
C.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 D.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
3.辽宁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在规划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区定位、资金划拨等方面,对民族地区给予政策倾斜。近年来,辽宁省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辽宁省民族地区的发展成就得益于( )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②发达地区对辽宁民族地区的全方位援助
③民族地区人民享有法律赋予的高度自治权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辽宁省的有效落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与宗教界代表人士举行座谈时指出,长期以来,上海宗教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交流交往、维护安定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①上海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②上海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有利于促进民众团结
④支持群众信仰宗教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5年2月,河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在石家庄召开。会议要求,全省民委系统要真正发挥“铸牢”工作尖刀班作用,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指导工作,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生力军、排头兵。这表明( )
①河北省大力促进民族自治地方优先发展
②要加强党对筑牢共同体意识的全面领导
③民委系统要持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④民族大团结和凝聚力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辽宁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在规划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功能区定位、资金划拨等方面,对民族地区给予政策倾斜。近年来,辽宁省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辽宁省民族地区的发展成就得益于( )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②发达地区对辽宁民族地区的全方位援助
③民族地区人民享有法律赋予的高度自治权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辽宁省的有效落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在新疆且末县,有一支扎根当地24年的支教服务队,他们放弃原本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用青春和汗水耕耘、浇灌边疆花朵,帮助9000余名孩子圆满完成学业,使其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温暖,这支支教服务队成为增进民族团结的楷模。这支支教服务队的行动( )
①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在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和谐相处
②有利于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激励着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启示我们要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凉山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规定: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彝族代表外,其他世居民族应有适当比例的代表。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由彝族公民担任,副主任中应有其他民族成员。上述规定( )
①通过行使立法自治权保障各民族政治地位平等
②是民族自治地方自主管理经济建设的制度体现
③有利于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表明自治机关依法行使民族事务管理自治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25年初,某城市举行了一场关于宗教发展方向的重要会议,地点选在当地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文化交流场所。近年来,该城市在推动宗教与本土文化融合方面成效显著,打造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宗教文化场所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为地区宗教特色品牌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那么,在推动宗教与本地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关键要做到( )
①全面扶持宗教界的各类活动,以此保障宗教的蓬勃发展
②借助主流价值观引导宗教,促使宗教与本地文化深度融合
③加强宗教界人士对国家和执政党的认知与认可,形成发展合力
④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鼓励民众积极接触并接纳宗教思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各个民族的团结奋斗,学校高一某班计划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各族人民心连心”主题召开班会,同学们围绕主题分组搜集资料进行研究。下列研究结论正确且与资料内容相符合的是( )
资料内容 研究结论
① 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但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 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最重要的特点,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设立三江源生态法庭,管辖全州环境资源案件,加大对不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能根据地方实际情况依法行使自治权
③ 民族乡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依法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一种基层政权形式。 民族乡是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一部分,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④ 三十多年来,一批批湖南人才来到西藏,带来资金、项目、理念和技术,大力发展产业、改善民生。 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4年,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从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形有感有效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入手,深入开展调研协商、民主监督和理论研究。由此可见,全国政协在民族工作中( )
①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行使好自治权力
②围绕团结主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积极开展调研协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
④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对统战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推动统战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呈现出团结、奋进、开拓、活跃的良好局面。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必须( )
①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的民族工作主线
②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用中华文化浸润宗教
③加强党对民主党派的思想领导,凝心聚力谋发展
④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4年9月,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要求我们( )
①凝聚广泛社会共识,巩固发展新型的民族关系
②推进民族交往交融,消除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③深化民族团结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扩大民族自治权限,助推民族进步事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5年1月10日,西藏定日县发生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西藏自治区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带队赶赴震区,要求全力抢救伤员,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表明( )
①我国的国家政权具有显著的人民性质
②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彰显了优势,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覆盖全链条的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宗教界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要支持引导宗教界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全面从严治教,带头守法遵规、提升宗教修为。为此,我们应( )
①坚持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鼓励人民群众信教爱教
②教育信教群众,引导其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③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④推进宗教中国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加强民族地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时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让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上述举措旨在( )
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机制,保障民族地区的自治权
③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④落实国家民族政策,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优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7.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纪念日,也是雪域儿女世世代代铭记的日子。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维护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开启了西藏走向繁荣进步的光明前程。
七十多年来,西藏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民族团结日益巩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日趋适应、生态环境更加良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展现在世界面前。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分析西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百多年来,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工作的宝贵经验“十二个必须”,包括必须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等等。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民族工作的重大成就,分析了当前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研究了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问题。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2023年12月14—15日考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守维护民族团结重大政治责任,牢牢守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民族工作“主线”和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这条“生命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
先后制定(修订)实施12个自治县自治条例和25个单行条例、67件涉及民族事务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断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高水平建设平安广西,严厉打击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绘就了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最美画卷,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何以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025年将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地区经济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逐渐走向多元化。回望来时的路,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以及各省的支援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改革的深化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西藏也融入市场体系之中。今天的西藏已经迈入了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跨越式发展和科学发展轨道。
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改造发展为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历史画卷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是党领导集体高瞻远嘱、英明决策的结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援、真诚帮助的结果。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充分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彰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西藏走“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跨越式发展和科学发展轨道”。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C C B D D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B A D B
1.D
【详解】①: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①说法错误。
②:材料强调当前民族团结,未直接涉及各民族共同书写历史的内容,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通过各族运动员共同参赛、展现团结风貌,生动体现了各民族相互尊重和文化交融,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B
【详解】A: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A说法错误。
B:计划从道教教义思想、宫观管理制度、戒律仪范、学修方法(人才培养)等多角度作体系化现代阐释,启示我们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要对宗教教义作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阐释,B符合题意。
C:题干侧重“教义阐释”这一具体实践,没有涉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C不符合题意。
D: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是用马克思主义浸润宗教,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3.B
【详解】①: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辽宁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推动民族地区发展,正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体现,①正确。
②:材料中未提及发达地区对辽宁民族地区的援助,且辽宁省民族地区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自身,②排除。
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不是高度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③排除。
④:辽宁省在规划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对民族地区给予政策倾斜,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辽宁省有效落实的体现,保障了民族地区的发展,④正确。
故本题选B。
4.C
【详解】②③:上海宗教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团结广大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外交流交往、维护安定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上海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促进了民众团结和社会发展进步,②③正确。
①:“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表述错误,应该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①排除。
④:实施宗教信仰自由并不是支持群众信仰宗教,④错误。
故本题选C。
5.C
【详解】①: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而非“民族自治地方优先发展”,①排除。
②:题干强调“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指导工作”,表明要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符合“加强党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领导”这一要求,②正确。
③:民委系统的职责是执行民族政策和管理民族事务,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常指党员的角色,表述不符合题干内容,③排除。
④:题干提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体现了民族大团结和凝聚力是国家统一的基础,符合我国民族政策的核心观点,④正确。
故本题选C。
6.B
【详解】①: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强调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辽宁省对民族地区给予政策倾斜,是走这条正确道路的体现,促进了民族地区发展,①正确。
②:题干未提及发达地区对辽宁的援助,仅强调辽宁省自身贯彻落实决策部署,②排除。
③: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而非高度自治权,高度自治权是特别行政区所享有的,③错误。
④:辽宁省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对民族地区给予政策倾斜,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落实的体现,保障了民族地区合法权益,促进了发展,④正确。
故本题选B。
7.D
【详解】①:材料强调支教服务队通过一系列行动促进民族团结,未体现“我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①排除。
②: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已形成,支教服务队的行为是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②排除。
③:支教服务队扎根边疆、助力教育的行为,有助于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感,激励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正确。
④:支教服务队放弃优越条件,选择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体现了将个人价值融入国家发展的精神导向,启示我们要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④正确。
故本题选D。
8.D
【详解】①:立法自治权指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力,不能保障各民族政治地位平等,①不符合题意。
②:材料涉及民族事务管理,不涉及“自主管理经济建设”,②不符合题意。
③:条例规定各民族代表比例及领导职务分配,旨在促进各民族平等参与政治生活,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符合题意。
④:自治州人大及常委会作为自治机关,依法制定条例、配置职务,是行使《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自治权的体现,依法行使民族事务管理,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9.C
【详解】①:我国支持宗教界依法依规开展活动,而不是扶持宗教界的各类活动,①说法错误。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用其引领宗教,能够推动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实现宗教中国化,②说法正确。
③:增进宗教界人士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有利于凝聚各方力量,共同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奋斗,③说法正确。
④: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是引导公民接受宗教观念,而是尊重公民信教或不信教的自由,同时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不鼓励也不支持公民信教,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0.B
【详解】①:各民族有独特文化习俗,但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表明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最重要的特点,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①正确。
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②排除。
③: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③排除。
④:湖南人才支援西藏,带来资金、技术等,发展产业、改善民生,表明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1.D
【详解】①:行使自治权力的主体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全国政协没有自治权力,①排除。
②: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从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入手开展工作,这体现了围绕团结主题,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正确。
③: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的主体主要是政府等行政机关,全国政协的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不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③排除。
④: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这体现了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地区发展,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2.B
【详解】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这是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①正确。
②: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②错误。
③: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独立,思想领导不符合我国政党制度原则,③不选。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发展和完善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3.B
【详解】①: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需要凝聚广泛社会共识。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巩固发展这种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民族紧密团结,①正确。
②: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而不是消除文化差异,②排除。
③:深化民族团结教育,能够让各民族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③正确。
④: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是由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4.A
【详解】①②:西藏自治区主要领导赶赴震区,要求全力抢救伤员,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说明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我国的国家政权具有显著的人民性质,所以选①②。
③:材料不强调民族区域自治,不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③不选。
④:材料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了人民民主的真实性,最广泛不能体现,④不选。
故本题选A。
15.D
【详解】①: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但不是鼓励人民群众信教,①错误。
②:马克思主义是无神论,宗教信仰是有神论,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不同的,不能要求信教群众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应尊重信教群众的信仰自由,②错误。
③: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能够规范宗教活动,引导宗教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 “带头守法遵规” 等要求,③正确。
④:推进宗教中国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发展,有利于在宗教界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让宗教界更好地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6.B
【详解】①:通过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加强民族地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①符合题意。
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不是民族地区的自治权,且材料没有涉及自治权,②排除。
③: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已经形成,③说法错误。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通过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程,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同时依托当地特色资源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旨在落实国家民族政策,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优势,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7.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西藏各项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党的领导。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维护西藏和谐与稳定提供了制度保障。
④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团结信教群众,促进民族团结、经济发展。
【分析】背景素材:西藏的和平解放70周年
考点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众参与、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知识限定较为明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分析西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考生可结合材料从党的领导,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宗教政策角度组织答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西藏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可从坚持党的领导、我国民族制度的角度说明西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有效信息②: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民族团结日益巩固→可从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的知识说明西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有效信息③: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日趋适应→可从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角度说明西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8.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职权,正确把握了维护国家统一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②依法治理民族事务,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③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和中华民族大团结,有助于消除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④这条道路着眼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对保持国家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分析】背景素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考点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角度分析:联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维护国家统一、发挥地方积极性。
关键词②:必须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从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角度分析:联系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③: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必须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从处理民族关系方针的角度分析:联系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关键词④:必须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分析:联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维护国家稳定。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19.①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守维护民族团结重大政治责任,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行使自治权,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制度保障。
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稳定的对内职能,打击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维护社会秩序,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分析】背景素材:广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考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广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2023年12月14—15日考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从党的领导的角度分析:联系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关键词②:牢牢守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民族工作“主线”和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这条“生命线”,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从处理民族关系方针的角度分析:联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关键词③:先后制定(修订)实施12个自治县自治条例和25个单行条例、67件涉及民族事务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不断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角度分析:联系依法行使自治权。
关键词④:严厉打击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从我国国家职能的角度分析:联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稳定的对内职能。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0.①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于西藏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②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稳定。③高举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旗帜,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④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少数民族自治相结合,既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努力推进西藏建设。
【分析】背景素材: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考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需调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改造发展为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可从坚持党的领导的角度分析。
关键词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地区经济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化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西藏也融入市场体系之中→从指导思想的角度分析:联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改革开放。
关键词③:是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援、真诚帮助的结果→从巩固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联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关键词④: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充分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彰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角度分析:联系把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少数民族自治相结合。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