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练习一、单选题1.让说事有渠道,让议事接地气。近期,某社区开展了一场“小板凳”议事会。居民、社区党员干部围坐在一起,通过面对面拉家常的方式,收集群众建议,拉近与居民间的距离,提高了社区治理能力,打造了邻舍和谐新风尚。“小板凳”议事会( )①扩大了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民主权利②体现了居民在自我管理中的主体地位③能够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④丰富创新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响水镇通过“亲加奔—警民对话解难题”活动,组织村民与民警干部面对面交流,成功解决375个群众问题,化解4135起矛盾纠纷。村民积极参与讨论社区治安、子女教育等事务,矛盾化解率达95.3%,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响水镇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现了( )①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管理②村民协商化解社会矛盾,履行社会管理职能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村民的自治权④通过民主协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3.2025年1月,杭州小营巷社区在党建引领下,引入“机器狗Go2”参与基层服务,满足老年群体的服务需求;由大家群议群策,整合志愿者、社会组织、企业等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完善议事协商会等机制,形成“群众提议—多方协商—共同落实”的治理闭环。小营巷社区的做法表明( )①党建引领与科技赋能相结合,有利于推动治理效能的精准化②丰富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形式,化解社区人力资源短缺的难题③基层政权机关管理社区事务,有利于扩大公共服务覆盖范围④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提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有不吐不快的烦心事,直接扫一扫小区楼栋大门上张贴的“民情二维码”,问题就可以得到较快地处置。住在某社区的居民发现,家门口的公示栏上多了几个二维码。据介绍,这几个二维码分别对应着“居民来访来电”“房屋出租登记”和“实有人口登记”。“民情二维码”的应用( )①提高了问题的获取、流转、解决的时效性 ②能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提升基层治理效能③丰富了基层民主协商的形式和实践路径 ④有利于推动民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在一堂思想政治课上,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某社区独特的“四步”治理模式(如下所示):需求收集:深入了解社区居民的所思所想以及重点关注的问题。广泛讨论:借助线上交流群、线下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就收集到的问题展开广泛探讨。民主决策:依据特定的议事规则,将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案提交给居民代表大会等进行决策。协同落实:联合社区内的各类组织、志愿者等力量,确保民主决策的结果能够得到有效执行。针对这一“四步”治理模式,同学们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其中合理的是( )①同学A:“需求收集”环节让居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全面拓展②同学B:“广泛讨论”有助于集思广益,找到解决问题的良策③同学C:“民主决策”保障了基层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自治权力④同学D:“协同落实”依靠多方协作,使居民共同意愿得以实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某社区为解决基层治理“资源分散、协调困难”的困境,推行“四新治理模式”:打造“新服务团队”,联合社区民警、物业工作人员、热心居民组建综合服务队伍;开展“新环境优化”,拆除社区内私搭乱建、清理杂乱公共空间;推动“新议事机制”,设立邻里协商站点解决日常纠纷;构建“新沟通渠道”,利用社区专属APP让居民诉求实时上传。该社区的探索( )①变革了基层组织管理体制,提高治理科学性②革新了基层民主选举方式,增强居民参与感③融合了多种治理力量,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热情④优化了基层公共服务流程,提升服务精准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某学者在《论人大代表履职》一文中强调,人大代表应成为“一座桥”,一头连接国家政策方针,一头贴近人民群众需求,既要成为政策落地的沟通者、执行情况的评估者,也要当好群众诉求的传递者。这要求人大代表( )①定期走访选区,主动收集和反馈群众的意见建议②针对社会治理问题提出议案,推动政策完善优化③审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表决财政资金分配计划④组织社区文化活动,引导居民参与基层民主治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近年来,某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构建社区党组织、业委会、业主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联动机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商讨解决小区的各类问题32件,小区环境整治42次,公共设施维修43余次,形成共建、共治、共审的良好局面。可见,该社区( )①赋予公民参政权力,丰富基层民主形式②创新基层治理实践,凝聚基层治理合力③推进协商民主发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④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完善基层行政机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特别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的参与,与西方式民主将民主单纯理解为“竞争性选举”的一次性投票民主大不相同。下列属于这一民主形式具体实践的是( )①村民在村民会议上对村内道路修缮方案进行集体表决②某市通过市民服务热线收集对老旧小区改造的意见③某国通过全民公投的方式决定是否修宪④某区组织广大市民提供线索大力打击电信诈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韶山人大代表联络站以数字化赋能红色资源,以“创新+联动”“站内+站外”“线上+线下”模式运行,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提质增效,打造了集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五位一体”的新时代基层示范性人大代表联络站。该联络站( )①本质是协商民主的专门协商机构②扩大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职权③有利于提升当地基层治理的效能④有利于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义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近年来,荔波县瑶族乡瑶山村走出了一条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振兴之路。该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引领下,一方面依托独特的白裤瑶民族文化资源,将瑶山古寨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另一方面建成民族团结食堂,规范村民办酒的习俗和秩序,吸引游客品尝当地美食、了解瑶族文化。瑶山村走出文化旅游振兴之路的原因在于( )A.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展示瑶族文化魅力B.依托党建引领,挖掘民族特色文化资源C.推进基层自治,提高群众自我教育能力D.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乡政府自治12.某社区是省级“完整社区建设”样板,居民在智慧社区云服务柜上点击设备,就可以了解社区动态、办事指南。社区组建志愿服务队优化“软件”服务,通过创办“时间银行”,引进“服务+积分”方式,调动社区骨干“能人”参与社区治理。该社区能成为省级样板得益于( )①创新社区服务模式,提升社区服务质量 ②充分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基层治理合力③创新自治组织形式,调动居民参与热情 ④发挥基层政权作用,补齐公共服务短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有同学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拍到这样一张照片:M村的办公楼前挂着三块牌子,分别是中国共产党M村支部委员会、M村村民委员会、M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围绕这张照片,大家发表了不同的观点。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三块牌子挂在一起,说明三者是层级相同的村级组织②三个机构的组成人员是一样的,管的事情也是一样的③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接受村支部委员会的领导④M村村民委员会可决定关系本村村民公共利益的事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民主政治既高居“社稷庙堂”之上,也近在人间“烟火深处”。某地以“组织细胞化、管理民主化、服务自主化”的院落自治模式细化充实居民自治,实现了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的转变。可见,发展“烟火深处”的基层民主有利于( )①保障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②创新城市居民自治组织体系,彰显社区的自治功能③让基层民主因真实有效而成为人民群众的内在信仰④推进居民自我管理,提高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2025年3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村民自治机制助力乡村振兴的意见》,要求村级事务推行“线上+线下”双公开模式,建立数字化议事平台,保障村民对集体资产处置、项目招标等事项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并强调坚持党组织对议事流程的全程领导。这一举措( )①拓宽了村民直接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渠道②通过激励机制引导村民主动参与民主监督③注重发挥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④旨在推动基层行政机关提高社会管理效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在粤西地区,农村小卖部俗称“铺仔”。近年来,湛江市坡头区充分利用散落在自然村里的小“铺仔”,统一风格、规范管理,升级打造成“咱村铺仔”,并赋予其村民聊天议事、暖心爱心服务等功能,让它成为村民参与基层治理的新载体。这一做法( )①创新了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管理方式②缩减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履职范围③拓宽了上情下达的渠道以便了解民意④丰富了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近年来,衡水市冀州区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优化网格化治理体系,按照“党支部建在片区上、党小组建在网格上”的原则,调整优化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双五级网格,设置基层网格1559个,制定系列制度,提升运转质效;网格员队伍由“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热心群众、未就业大学生等组成,常态化开展培训,打造“帮大哥”“明星式”基层治理先锋队;将人民网三级书记留言、问政河北等群众诉求渠道归口整合,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办理,实现群众诉求“一地通办”;推行设立“居民议事厅”,开通416个“有事好商量”微信群,建设“互联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区,开展150次居民议事协商会,高位推动解决疑难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冀州区的做法为提高基层治理带来的启示。18.社区是基层自治的基本单元。近年来,H市不断创新举措,全城推进“支部建在小区上”,新建调整小区党组织1725个,实现对全市小区全覆盖,同时组织5万余名在职党员开展政策宣传、文明倡导等服务活动;多个社区搭建起“民情角”“凉亭恳谈会”等平台,定期召集居民代表、物业公司和业委会代表共同商议解决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做好符合基层社会治理实际的社区公约等社会规范的制定、修订和实施工作,有效提升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总结H市在完善城市基层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某社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构建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该社区还成立了居民议事会、业主委员会、志愿服务队等自治组织,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此外,该社区还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为居民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该社区是如何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的。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农村。振兴乡村必须坚持村民自治。某县S村坚持村民自治,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把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到村委会领导班子中;建立民主协商议事制度,通过议事会议、圆桌会议等平台,确保民主协商议事渠道有效畅通;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上述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有力推进了S村的乡村振兴。请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S村村民是如何参与村民自治,推动乡村振兴的。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B A D D A C A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A B B A D1.C【详解】①:民主权利由法律规定,“小板凳”议事会并未扩大居民的民主权利,而是为居民行使原有权利提供了更有效的渠道,①说法错误。②:居民通过议事会直接参与社区事务讨论,体现了基层群众自治中居民的主体地位,②符合题意。③:议事会通过接地气的方式拉近居民与社区干部的距离,增强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③符合题意。④: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形式是居委会或村委会,议事会并未丰富创新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形式,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D【详解】①:材料中村民“积极参与讨论社区治安、子女教育等事务”,体现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管理,①符合题意。②:“村民协商化解矛盾”体现自我管理,但“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属于政府职责,②错误。③:材料中的活动属于“基层群众自治”,而非“民族区域自治”,且我国有自治权的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少数民族村没有自治权,③错误。④:材料中通过“警民对话”协商解决矛盾,符合基层自治中“民主协商”“自我管理”的特点,体现了村民通过民主协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④选项正确。故本题选D。3.B【详解】①:杭州小营巷社区在党建引领下,引入“机器狗Go2”参与基层服务,表明党建引领与科技赋能相结合,有利于推动治理效能的精准化,①正确。②: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形式指的是村委会和居委会,没有丰富,②排除。③:社区事务由居民自主管理,政府仅指导而非直接管理,③排除。④:由大家群议群策,整合志愿者、社会组织、企业等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完善议事协商会等机制,表明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提升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的能力,④正确。故本题选B。4.A【详解】①②:有不吐不快的烦心事,直接扫一扫小区楼栋大门上张贴的“民情二维码”,问题就可以得到较快地处置。“民情二维码”的应用提高了问题的获取、流转、解决的时效性,能调动居民的积极性,提升基层治理效能,①②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基层民主协商,③不符合题意。④:“民情二维码”的应用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能,但不涉及推动民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④不选。故本题选A。5.D【详解】①:居民的民主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需求收集”环节是让居民更好地行使民主权利,而不是拓展民主权利,①说法错误。②:“民主议事”通过多种形式广泛讨论,能让居民充分发表意见,有利于汇集众人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②说法正确。③: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自治权,基层自治组织没有自治权,材料中的“民主决策”是基层民主自治的体现,能保障居民的民主权利,但不是保障基层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自治权力,③说法错误。④:“聚力办事”凝聚多方力量,共同落实代表会议作出的决定,能够让民意得到真正的落地实施,使社区事务得到有效处理,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6.D【详解】①:基层组织管理体制并没有变革,该社区主要是在治理模式、整合力量等方面进行探索,来解决基层治理困境,①排除。②:题干中并未涉及基层民主选举方式的革新内容,主要讲的是治理过程中服务团队组建、环境优化、议事机制以及沟通渠道等方面的举措,②排除。③④:联合社区民警、物业工作人员、热心居民等组建队伍,融合了多种治理力量,激发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打造综合服务队伍、设立邻里协商站点以及利用APP上传诉求等举措,优化了服务流程,能更精准地回应居民需求,提升服务精准度,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7.A【详解】①:人大代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这是《代表法》明确规定的义务,体现“桥梁”作用中的“贴近群众需求”,①入选。②:提出议案是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的表现,通过建言献策推动政策完善,符合“政策落地沟通者”的定位,②入选。③:审查和批准财政预算属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而非人大代表的权利,③不选。④:组织社区活动属于基层自治组织(如居委会)或政府的职能,人大代表并不直接承担具体行政或社区管理职责,④不选。故本题选A。8.C【详解】②③: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构建三位一体联动机制,并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征求民意,创新了基层治理模式,推进协商民主,有利于凝聚基层治理合力,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②③符合题意。①:社区属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单位性质,社区事务不是国家事务,社区也不能赋予公民参政权力,①不选。④:社区不是基层行政机关。完善基层行政管理机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选C。9.A【详解】①:村民集体表决,体现基层民主决策,村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是全过程民主的重要实践,①正确。②:政府热线收集意见,反映政府在决策前主动听取民意,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属于参与民主决策过程,②正确。③:“全民公投”将民主简化为一次性投票活动属于西方式民主,不符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涵与实践,③错误。④:组织广大市民提供线索大力打击电信诈骗,属于专政职能,④排除。故本题选A。10.D【详解】①:人大代表联络站本质上是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依法履行代表职务的重要平台,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体现。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①说法错误。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职权是法定的。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了基层民主形式,但是没有扩大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职权,②不选。③④:该联络站以数字化赋能红色资源,创新代表联系群众的模式,打造出“五位一体”的新时代基层示范性人大代表联络站,这有利于提升当地基层治理的效能,也可以推动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义务,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1.B【详解】A:虽然瑶山村发展文化旅游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但这不是其走出文化旅游振兴之路的原因,题干重点强调的是在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引领下,依托一定条件来发展,而非文化交流方面,A不符合题意。B:瑶山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引领下,依托独特的白裤瑶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景区等,体现了依托党建引领,挖掘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来实现文化旅游振兴,B正确。C:题干中未提及推进基层自治、提高群众自我教育能力,C不符合题意。D: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实现民族乡政府自治”的说法错误,D错误。故本题选B。12.A【详解】①②:社区红志愿服务队优化“软件”服务,通过创办“时间银行”,引进“服务+积分”方式,调动社区骨干“能人”参与社区治理,这些举措充分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基层治理合力,推动服务方式智能化,提升治理效能,①②符合题意。③:材料中社区的做法未创新自治组织形式,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仍主要是村委会和居委会,③排除。④:材料强调的是社区治理,社区不属于基层政权组织,社区自治与发挥基层政权作用无关,④排除。故本题选A。13.B【详解】①: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的组织,是本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是村民对村务进行民主监督的机构,因此三者是层级相同的村级组织,①正确。②: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的组织,村民委员会是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村务监督机构,村委会和村党支部的组成人员可以交叉任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主要成员不能担任村务监督委会成员或主任,因此三个机构的组成人员不完全一样,管的事情也不是一样的,②错误。③:党领导一切。中国共产党M村支部委员会是村级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接受村支部委员会的领导,③正确。④: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自治组织机构,凡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应由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决定,而不是由村民委员会决定,④错误。故本题选B。14.B【详解】①:院落自治模式细化充实居民自治,实现了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有利于让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从而保障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①正确。②:居委会是城市居民自治组织,“创新城市居民自治组织体系”说法错误,且材料强调居民自治模式的探索发展,②排除。③:发展“烟火深处”的基层民主有利于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彰显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从而让基层民主因真实有效而成为人民群众的内在信仰,③正确。④:材料强调社区居民自治,不是基层政府,④排除。故本题选B。15.A【详解】①:推行“线上+线下”双公开模式,建立数字化议事平台,为村民参与基层公共事务提供了更多途径和方式,拓宽了村民直接参与基层公共事务的渠道,①正确。②:题干中主要是通过公开模式和建立平台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未体现激励机制,②不选。③:保障村民对相关事项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让村民参与到村级事务中,体现了注重发挥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③正确。④:村民自治组织不属于基层行政机关,④不选。故本题选A。16.D【详解】①: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是我国的基层政权组织,更没有创新基层政权组织的管理方式,①排除。②: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主要包括村委会和居委会,材料中的做法并没有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②排除。③:湛江市坡头区充分利用散落在自然村里的小“铺仔”,统一风格、规范管理,并赋予其村民聊天议事、暖心爱心服务等功能,拓宽了上情下达的渠道以便了解民意,③正确。④:村民聊天议事、规范管理,丰富了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实践,④正确。故本题选D。17.①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②用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整合基层治理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高基层治理的效能。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拓宽民意渠道,反映群众意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的主动性和参与性。④改革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构建多元共治格局,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析】背景素材:衡水市冀州区创新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考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层治理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启示类主观题,设问要求分析冀州区的做法为提高基层治理带来的启示,需要调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层治理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调整优化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双五级网格,设置基层网格,提升运转质效→可运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基层社会治理的正确方向。关键词②:开通微信群,建设“互联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示范区→可运用基层治理的知识分析说明用数字技术赋能基层治理,提高基层治理的效能。关键词③:网格员队伍由“五老”人员、热心群众、未就业大学生等组成,常态化开展培训,打造 基层治理先锋队→可运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知识分析说明尊重群众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关键词④:将人民网三级书记留言、问政河北等群众诉求渠道归口整合,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办理→可运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知识分析说明改革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机制,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18.①坚持党的领导,通过新建调整党组织实现对小区的全覆盖,为推进城市基层治理提供根本保证;(替代: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服务基层群众的意识。②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践形式,通过搭建协商平台推动居民自治,调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促进基层社会的和谐。③发挥社区公约等社会规范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分析】背景素材:城市基层治理考点考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做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要求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总结H市在完善城市基层治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从党、基层群众自治的角度来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有效信息①:全城推进“支部建在小区上”,新建调整小区党组织1725个,实现对全市小区全覆盖,同时组织5万余名在职党员开展政策宣传、文明倡导等服务活动→可从党和党员的角度,运用坚持党的领导,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知识来分析说明H市的成功经验。有效信息②:多个社区搭建起“民情角”“凉亭恳谈会”等平台,定期召集居民代表、物业公司和业委会代表共同商议解决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可从居民自治的角度,运用推动居民自治,调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的知识来分析说明H市的成功经验。有效信息③:认真做好符合基层社会治理实际的社区公约等社会规范的制定、修订和实施工作,有效提升了城市基层治理水平→可从民主管理的角度,运用发挥社区公约等社会规范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的知识来分析说明H市的成功经验。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19.①坚持党的领导,构建四级组织体系,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基层治理提供政治保障。②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成立居民议事会、业主委员会等,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激发居民自治活力。③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丰富基层治理主体,提供多元化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④形成了党组织领导、基层群众自治、社会组织协同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析】背景素材:某社区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考点考查:坚持党的领导、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运用党的领导、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知识,说明该社区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的做法。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构建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可从党的领导的作用的角度:说明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基层治理提供政治保障。有效信息②:社区还成立了居民议事会、业主委员会、志愿服务队等自治组织,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可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的角度:说明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激发居民自治活力。有效信息③:该社区还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为居民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可从基层治理主体的角度:说明丰富基层治理主体,提供多元化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20.①参与民主选举,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选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②参与民主协商,确保民主协商议事渠道有效畅通,让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推动和谐乡村的建设。③参与民主决策,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参与民主决策,增强乡村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提升村民振兴本村的责任感和凝聚力。④参与民主管理,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加强民主管理,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调动村民参与管理本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进而维护乡村和谐稳定。⑤参与民主监督,通过强化村务公开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守望共同家园。【分析】背景素材:振兴乡村必须坚持村民自治考点考查:基层民主自治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意识【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S村村民是如何参与村民自治,推动乡村振兴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说明。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由村民直接投票选举村委会成员,把依法办事、勤劳实干、热心为村民服务的人选到村委会领导班子中→可联系教材知识“民主选举”作答,分析说明S村村民通过自己选举当家人选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有效信息②:建立民主协商议事制度,通过议事会议、圆桌会议等平台,确保民主协商议事渠道有效畅通→可联系教材知识“民主协商”作答,分析说明村民共同商议乡村发展方案,促进乡村建设发展。有效信息③:村民通过村民会议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的决策→可联系教材知识“民主决策”作答,分析说明村民参与村上大事的决策,为乡村振兴提供决策意见。有效信息④:村民共同制定村规民约,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可联系教材知识“民主管理”作答,分析说明村民通过村规民约和自制章程等规范自身和村干部行为。有效信息⑤:通过强化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形式,保证村民监督村委会和村干部的工作→可联系教材知识“民主监督”作答,分析说明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等活动监督村委会干部。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