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试题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模拟试题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册期中试题卷
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
答题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
(考查范围:历史八年级下册1-6单元、道德与法治2-3单元)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一、 判断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对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 在中共中央政策的感召下,1951年,新疆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 )
2. 在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手工业者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 )
3. 中共十三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
4. 新时期完成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
5.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
6. 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 )
7. 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 )
8. 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 )
二、 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9.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0. 如表是《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标题(部分年份)。1956年的元旦社论标题是( )
1956年
1980年 《迎接大有作为的年代》
1992年 《在改革开放中稳步发展》
2024年 《满怀信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A.《将革命进行到底》
B.《奋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
C.《为全面地提早完成和超额完成五年计划而奋斗》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搞好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11.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过去十年,我们党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由此可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 )
A.为民造福 B.深化改革 C.依法治国 D.从严治党
12.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 )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收回了被洋人控制了近百年的海关,如下图为第一任海关总署署长孔原的《任命通知书》。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 )
A.加强工业建设 B.注重民主协商 C.走向独立自主 D.践行和平外交
14. 从“嫦娥奔月”到神舟14号成功发射,中国人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在此历程中,中国实现太空行走的第一人是( )
A.钱学森 B.杨利伟 C.翟志刚 D.刘洋
15. 某班级筹备“新中国发展图片展”。下边两幅图片可以入选的栏目是( )
A.国家独立,人民做主 B.和平解放,民族团结
C.工业起步,成就喜人 D.获得土地,光荣翻身
16. 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
A.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7. 如图是《国家、企业、工人关系图》。根据示意图可知,国企改革( )
A.削弱了国家管理能力 B.增加了工人的政治权利
C.加大了企业盈利难度 D.协调了各个方面的利益
18. 为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保障制度
19. 下图是新中国外交大事年表(部分)。其中外交成就与表中序号对应错误的是( )
1949年 中苏建交
1953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1954年 周恩来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1971年 ③____________________
1972年 ④____________________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B.②周恩来率团参加万隆会议
C.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D.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 下图是版画家李焕民在1963年创作的一件套色木刻作品《初踏黄金路》。画面上由近及远安排了几位青春健美的藏族女青年,她们身着白色上衣和宽厚的藏袍,各自牵有一条头戴大红花的牦牛,牦牛背上荷载大捆刚刚收割的青稞,行进在八月收获季节的金色田野里。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是( )
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C.国家实施西部开发 D.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21. 下面显示了1949~2009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其中1979年以来的变化反映了( )
A.城市化空间分布不均衡 B.改革开放促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形成不够合理的城市建设体系
22. 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经济手段,要辩证地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他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基于这样的科学认识,1992年党和国家明确提出( )
A.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D.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
23. 小赵在超市购买食品,到家后发现食品已过期,通过与超市协商解决了问题。这种维权方式是( )
A.和解 B.调解 C.仲裁 D.诉讼
24. 以下关于“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范围大小表示正确的是( )
A.基本权利>政治权利>言论自由
B.基本权利>社会经济权利>受教育权
C.基本义务>人身自由>依法纳税
D.基本义务>维护国家荣誉>依法服兵役
25. 李祖村推出人大代表列席村委会制度,人大代表通过列席村委会,近距离地收集了解群众需求。同时该村发扬“大樟树下议事”的优良传统,广泛组织和发动群众,充分参与民主议事、民主治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这表明( )
①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③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民呼声
④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村公共事务决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 西宁市某中学在“了解国家机关”的主题实践活动中收集到以下材料,你认为最适合材料的标题是( )
国家主席习近平授予抗疫英雄国家勋章。 西宁市政府有关部门针对全市中小学开展“双减五管理”督查。 西宁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对违法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
A.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 B.人民检察院是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D.国家主席是我国的国家元首
27. 小强在影剧院看电影时,兴奋之余,不禁手舞足蹈,大声叫好,引起周围观众的不满,周围观众制止他时,他却说:“这是我的权利和自由,我想怎样就怎样。”下列选项不能反驳其观点的是
A.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B.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集体的利益
C.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能为所欲为
D.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得到他人的许可
28. 2017年3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该草案。这表明( )
①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立法权
③民法的制定程序比其他法律严格
④对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障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
三、综合题(本题有4小题,29题10分,30题14分,31题12分,32题16分,共52分)
29. 从新中国建立到1957年,我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回答:
(1)1953年1956年,三大改造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交通建设的两项成就。
(3)简要说明三大改造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在关联。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民族团结】
什么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同时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基本方针】
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回归祖国】
哪些地区已经顺利回归祖国?这些地区回归祖国的意义是什么?
【九二共识】
(4)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共同努力】
(5) 你认为中学生可以为维护民族团结、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哪些努力?
31. 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们的日子一天天变好,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分不开的。
材料一 正在某校读九年级的小明感到非常幸福。因为,不仅学校的学习条件好,而且家里的经济情况也挺好的。妈妈在中国移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常德分公司上班很多年了;爸爸自己开了一家汽车维修装饰美容店,还雇请了21位员工呢。所以,家里的经济收入很可观。
材料二 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和其他各项决议。
阅读材料后,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小明妈妈、爸爸工作的单位分别属于哪种具体的经济形式?请你谈谈小明爸爸工作所属的这种经济形式在我国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材料二的内容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本中有关“制度”的哪些知识或观点?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32.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司合营企业,……这是把几千年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大革命。由于各种条件的成熟,由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由于全国人民的努力,……我们在这个大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第一年,就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政府工作报告》(1957年6月)
材料二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艰苦奋斗,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四册)
材料三 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四册)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社会主义大革命”指的是哪一重大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生物科学技术、石油工业两方面各举一例,说明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一系列伟大成就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F 2. F 3. T 4.T 5.F 6.T 7.T 8.F
二、选择题
9. B 10.C 11.A 12.B 13.C 14.C 15.C
16.B 17.D 18.A 19.D 20.B 21.B 22.B
23.A 24.B 25.C 26.C 27.D 28.A
三、综合题
29.(1)三大改造的主要途径:农业和手工业通过合作化运动,走集体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公私合营,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交通建设成就:建成宝成、鹰厦等铁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等。
(3)内在关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三大改造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三大改造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30.【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回归祖国】香港、澳门。意义:洗刷了百年国耻,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了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
【九二共识】核心内容: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共同努力】中学生可以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宣传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意义,坚决反对分裂行为,努力学习,为祖国统一贡献力量。
31.(1)经济形式:小明妈妈所在的中国移动常德分公司属于国有经济;小明爸爸的汽车维修装饰美容店属于私营经济。
作用:私营经济在促进就业、增加税收、推动经济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体现的知识或观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法律的制定体现了科学立法的要求。
(3)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经济制度: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既发挥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又激发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通过科学立法和民主决策,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会制度:通过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32.(1)事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成就:
生物科学技术:1965年我国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石油工业:建成大庆油田,实现了石油自给,结束了中国依赖进口石油的时代。
(3)百年奋斗目标: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原因:
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证。
人民奋斗: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提升了国家综合实力。
政策支持: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