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一)认识多媒介》任务式课件(共3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一)认识多媒介》任务式课件(共38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必修下册第四单元
高考命题对“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单元的考查,主要涉及信息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例如:2023高考新课标I卷现代文阅读I材料摘编自赫克托 麦克唐纳的《后真相时代》。西方媒体在关于拉美地区藜麦生产和消费的报道中大量使用“竞争性真相”,使读者产生误会甚至引发良心危机。
试题通过这一事例引导考生深入思考信息时代理性分析和审慎判断的重要性,提醒考生在面对热点事件时应走出情绪判断的误区,明辨深思,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问题。
试题呈现教考衔接的特点,与部编教材必修下第四单元《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辨识媒体信息》单元学习任务关联。
网络时代,信息如潮奔涌,任何资讯、知识都唾手可得,然而海量的信息也使人们有些难辨真伪。试题材料以生动的事例来提出的“竞争性真相”观点,让考生对媒体信息发布的选择性、片面性、目的性有了较为生动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辨识媒介信息,提高媒介素养。
教考衔接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学习重点
1.能够通过多种媒介获取、呈现、表达信息,有意识地关注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了解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2.比较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能够撰写具有相应语言特征的文稿,提高信息时代背景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3.利用多种媒介传播信息,掌握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介传播信息的相关方法和注意点,并进行有效实践,不断提升媒介应用能力。
4.了解辨识媒介信息的基本知识、方法,并将其运用于生活之中,提升思维能力;有意识地关注媒体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判断;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良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媒介素养。
有意识地感受信息时代多种传播媒介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能够正确理解、辨析、评判各种媒介带来的信息,多角度分析问题,养成独立判断的习惯,从而以正确的价值观面对海量的信息。
9课时
多媒体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单元学习难点
单元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
(一)认识多媒介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1.通过调查研究等形式,了解周围人获取信息的习惯,把握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2.通过比较分析,能够理性认识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多种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
3.认识多种媒介的特点,便于沟通交流、传播文化、参与社会生活,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了解周围人获取信息的习惯,把握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学习难点
能够理性认识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在学习活动中借助多种媒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
学习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探究教学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相继兴起,将人类带入了多种传播媒介并存的信息时代。人们借助各种传播媒介来了解社会,与他人沟通,与群体产生联系,与周围的世界交换信息。
情境导入
各种传播媒介的互补与融合,是当下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多媒介。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任务一:了解信息时代特点
多种媒介并存
报刊
电视
网络(网络新闻、BBS、博客、微博、微信、短信、QQ、飞信、微信、微电影、抖音、快手、小红书等)
广播
任务二:组织主题调查活动
活动主题:身边人获取信息的习惯
活动形式:围绕近期发生的新闻事件开展问卷调查
活动过程:
1.回顾问卷调查的一般结构。
介绍语:
做的什么类型的研究,大约需要多长时间;明确仅用于研究分析使用
甄别问卷:
即过滤部分,对被调查者进行过滤,筛选掉非目标对象——有针对性地对特定的被调查者进行调查
主题问卷:核心部分。包括所要调查的全部问题,主要由问题和答案组成。
①总体构想,板块分明。
②差异较大的问卷分块设置——保证每个问题独立,问卷整体条理清晰。
③设计简明,内容不宜过多、过繁。
④逻辑性和系统性。
⑤针对性,明确被调查人群——身份、文化水平、年龄层次;语言措辞——文化水平低的和文化水平高的。
背景部分:被调查的一些背景资料
①问卷的最后
②可作为对调查者进行分类的比较的依据
③一般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教育程度、职业等
2.设计问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问卷调查问题设置角度:
被调查者的职业、年龄等 平时获取信息的途径
得知这一新闻事件的最初渠道 这一事件中引人关注的新闻点
想深入了解事件时的首选媒介 选择该途径作为首选媒介的原因
……
(二)网络行为的安全防范
LOGO
不做网络“黑客” 。
01
慎重交友,切莫陷入“网恋”的幻想中。
03
警惕网络游戏的危害。
05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
02
警惕网购骗局。
04
警惕网络黄赌毒。
06
自觉抵制腐朽的网络文化,宣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07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自觉约束个人行为。
08
【附:学生问卷调查示例】
关于“身边人获取信息的习惯”的调查问卷
各位朋友,你们好!为了了解人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开展语文科跨媒介阅读的学习活动,特邀请您参加此次问卷调查。请您阅读并如实回答以下问题:
1.您的姓名: (填空题)
2.您的年龄:( )(单选题)
A.18岁及以下 B.19-35岁
C.36-50岁 D.51-65岁
E.66岁以上
3.您的性别:( )(单选题)
A.男 B.女
(二)网络行为的安全防范
LOGO
不做网络“黑客” 。
01
慎重交友,切莫陷入“网恋”的幻想中。
03
警惕网络游戏的危害。
05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
02
警惕网购骗局。
04
警惕网络黄赌毒。
06
自觉抵制腐朽的网络文化,宣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07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自觉约束个人行为。
08
4.您的职业:( )(单选题)
A.教师 B.学生
C.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员 D.公司职员
E.已退休 F.其他: (必填)
5.您的受教育程度:( )(单选题)
A.高中以下学历 B.高中毕业
C.本科毕业 D.硕士研究生毕业
E.博士研究生毕业
6.您是否有观看新闻的习惯?( )(单选题)
A.经常 B.有时
C.偶尔 D.从不
(二)网络行为的安全防范
LOGO
不做网络“黑客” 。
01
慎重交友,切莫陷入“网恋”的幻想中。
03
警惕网络游戏的危害。
05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
02
警惕网购骗局。
04
警惕网络黄赌毒。
06
自觉抵制腐朽的网络文化,宣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07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自觉约束个人行为。
08
7.您了解新闻的信息渠道排序: (注:排序越靠前即代表通过该信息渠道了解相关新闻的频次越高)(排序题)
A.纸质刊物,如报纸杂志 B.电视新闻,如新闻联播
C.主流媒体的官方账号 D.互联网自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
E.社交言谈,如与亲友邻居的闲聊
F.其他: (必填)
8. 您选择通过该途径获取新闻的原因:( )(单选题)
A.方便快捷 B.互动性强
C.实效性强 D.真实可靠
E.直观生动 F.信息量大
G.其他: (必填)
3.发布问卷调查,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的结构:
①报告摘要(简要概括报告内容)。
②调查的背景和设定的目标。
③调查的方式与内容(怎样实施调查,有哪些步骤,用了哪些方法)。
④调查的内容、对象及其行为分析(主体部分,要结合数据分析)。
a.调查内容(调查的主要问题如获取该新闻的途径、关于谣言的案例)。
b.调查的对象分析。
c.调查对象的行为分析(根据具体的问题,逐一分析)
⑤调查的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
⑥调查得出的建议(从不同的方面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
参考文献(如果有的话就写上)
任务三:总结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
媒介 特点 优点 缺点
⑴报刊 ①发行面广,覆盖面宽。 ②发行对象明确,选择性强。 ③信息传播迅速,时效性强。 ④携带方便,可随时随地接收信息。 ⑤信息容量大,选择方便。 新闻性强,可信度较高;权威性较高;具有保存价值。 在内容上众口难调;周期较长,灵活性较差;在发行上寿命短暂,利用率较低。
⑵电视 ①集字、声、像、色于一体,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②覆盖面广,公众接触率高。 ③信息带有较强的娱乐性,易于为受众接受。 ④信息稍纵即逝,不易存查。 ⑤费用昂贵,制作成本较高。 富有极强的感染力;覆盖面广,公众接触率高;信息带有较强的娱乐性,易于为受众所接受。 信息稍纵即逝,不易存查。
媒介 特点 优点 缺点
⑶广播 ①传播范围广,传播迅速快,时效性强。 ②信息受众广泛,覆盖面大。由于广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收音机就可以收听。 ③信息传播方便灵活,声情并茂。 ④制作简便,成本低。 ⑤接收方便。 信息传播迅速,时效性强;信息受众广泛,覆盖面大;信息传播方便灵活,声情并茂。 对于需要表现外在形象的产品,广播媒介难以适应;信息转瞬即逝,不易存查。
⑷因特网 网络具有交互性、持久性、多元性及密集性等四大特点。 ①网友的交互性:比如在网上参与活动,发奖,征集发言等等。 ②持久性:网友对网络有惯性,任何一个好的内容都可能吸引一帮人跟着走。 ③形式的多元化:网络在尺寸之内可以用动画、flash、用游戏方式,在形式上可以在线收听、收看、试玩、调查等等,可以集各种传统媒体的精华。 ④信息密集性:这是网络最早被大众认可的作用和意义,以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获得最大的网友群。 1.表现形式丰富。 2.信息丰富,资源共享。 3.时效性强。 4.信息双向传播。 5.便于搜索查询。 6.信息之间关联性高。 7.通信方式迅捷便利。 1.信息的选择困难。
2.对虚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处理非常棘手。
3.垃圾信息导致相关公共关系调研的效果大打折扣。
4.安全危机时刻出现。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任务一:探讨“语言装备”之媒介
各种语言媒体都是建立在语言媒介物基础之上的。随着语言媒介物的发展,人类的“语言装备”逐渐丰富起来……
这些“语言装备”媒介,具有怎样的语言特征呢?
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与网络语言的发展
媒介时代 语言媒介物 媒介 发展
口语时代 声波 口语 1.获得了语言符号;
2.把一般生理器官改造成口语器官;
3.创造了“原生口语文化”
文字及书面语 光波、声波 报刊(报纸、杂志) 1.产生了“识字人”这一文化群体;
2.产生了“书面文化”;
3.人类拥有了声波、光波两种语言媒介物
有声媒体时代 电波 电视、广播 1.语言的传输技术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2.大幅度提升口语的功能;
3.需要添置收音机、电视机等语言物理装备
网络时代 声波、光波、 电波 网络媒体 迁移到网络上的传统媒体(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 新媒体(网络新闻、BBS、博客、微博、微信、短信、QQ、飞信、微信、微电影、抖音、快手、小红书等) 1.语言交际的“技术性”越来越强;
2.过好虚拟和现实两个空间的语言生活;
3.妥善处理好“信息边缘化”问题
任务二:运用不同的媒介
活动要求:选择熟悉的传播媒介,根据其传播特点,将下面一则校报的招聘启事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发布出去。
参考传播媒介:传统媒介,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新媒体,网络新闻、BBS、博客、微博、微信、短信、QQ、飞信、微信、微电影、抖音、快手、小红书等。
改写提示:内容、语言、呈现方式等
(二)网络行为的安全防范
LOGO
不做网络“黑客” 。
01
慎重交友,切莫陷入“网恋”的幻想中。
03
警惕网络游戏的危害。
05
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
02
警惕网购骗局。
04
警惕网络黄赌毒。
06
自觉抵制腐朽的网络文化,宣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07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自觉约束个人行为。
08
活动材料:
招聘启事
校报拟招聘两名编辑,具体信息如下。
岗位职责:负责来稿筛选、文字编辑和部分校内新闻采写工作。
招聘对象:高一、高二年级学有余力的同学。
应聘条件:1.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字水平;2.能够认真细致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3.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应聘方式: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xx@xx。
截止日期:3月25日。
校报编辑部
3月1日
活动过程:
1.全班同学分小组,利用校园的不同媒介来撰写相应文案。
2.小组成员就写完的文案进行交流,选出代表进行展示。
3.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4.在老师引导下,学生总结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任务三:展示媒介运用成果
成果示例一:
媒介:网络论坛或班级微信群
明确:高一、高二年级学有余力的同学,如果你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字水平,能够认真细致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请你于3月25日前发送个人简历至邮箱××@××。
改写理由:网络传播信息丰富,故应将语言改得鲜明、简洁,且具有个性,以此吸引人的眼球。
成果示例二:
媒介:广播
明确 :同学们请注意,现在播放一则“招聘启事”。
校报编辑部计划在高一、高二年级的同学中招聘两名编辑,受聘的两位同学将负责以下工作:稿件筛选、文字编辑和部分校内新闻的采写。
如果你热爱文学、热爱写作,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较高的文字水平,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认真细致地做好文字工作,有较强的责任心,欢迎你前来应聘。应聘截止日期是3月25号。你只需要在3月25号之前把个人简历发送至邮箱××@××即可。
改写理由:广播传播方式灵活,声情并茂。故应将语言修改得口语化、形象化、大众化,做到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任务一:比较不同媒介的语言特征
媒介 语言特征
报刊 ①真实性(真实可信、准确性,尽可能使用中性词,尽量避免主观性)
②群众性(尽量使用群众易于接受的语言,站在群众的角度上,给群众以亲切感)
③文学性(艺术地再现事实,用细节生动地表现人物与事件,运用幽默风趣的笔调增强感染力,拟制形象化标题产生冲击力)
电视 ①真实性
②导向性(鲜活直观的画面,生动、优美的语言)
③概括性(电视新闻语言尽量能够高度浓缩、概括,尽可能精练、简洁,不要拖泥带水)
④贴近性(电视新闻语言应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应该尽量口语化,少用专业术语和书面语)
媒介 语言特征
广播 ①口语化(“说”给听众听是广播新闻的最大特点,广播新闻的语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清楚流畅)
②形象化(运用具体、生动、鲜明和逼真的词语,将广播新闻中听众看不到、摸不透的事件和景象,通过广播的语言独特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使听众如身临其境)
③大众化(采写新闻稿件的语言和播新闻时主持人的语气,都要平易、平和,尽量做到生活化,实现艺术和生活的有机结合)
媒介 语言特征
网络 ①创新性(通过对数字、字母、符号、谐音、拆字、错字及符号的运用,创造出新颖奇特的字、词或者语句。比如,“亲亲你”在网络环境中可以写作“771”)
②鲜明性(结合自己的个性特征及需求创造性使用网络用语。比如“好哒”“明白哒”“不要迷恋哥”“哥很忙”等)
③随意性(会根据字形对文字的原意进行曲解,同时赋予文字新的含义)
④简洁性(通常用缩写、谐音、数字或符号等方式将语言缩减、整理,全面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及情感,提高沟通的效率。例如,数字“88”表示“拜拜”)
任务二:思考“新课题”
如何利用多种媒介来沟通交流、传播文化、参与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小组研讨:你最喜欢从哪种途径获取科技信息?
示例:通过网络。网络具有交互性、持久性、多元性及密集性等特点。网络在尺寸之内可以用动画、闪光灯、用游戏方式,在形式上可以在线收听、收看、试玩、调查等等,可以集各种传统媒体的精华。而且网络科技信息密集性,可以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
课后作业
1.互联网这种新媒体的诞生,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现在,它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我、他肯定和互联网演绎了不少生动故事,请写一写你和互联网的故事,表达你对网络的认识,500字左右。
2.新媒体的崛起,将我们带入了跨媒介时代,助推了我们语文阅读学习的脚步。根据你对多媒介的了解,请以《语文阅读与多媒介》为题,写一篇500个字左右的演讲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