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第1课时)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延迟符学习目标GOALS2 样方法1 种群和种群密度3 标记重捕法地球上仅剩2头雌性北部白犀牛,它们会灭绝吗?500头15头3头(1雄2雌)2头(雌性)白犀牛任务一下列图示中哪些是种群?√√√种群种群是指生活在 的 生物的 个体。一定区域同种全部一. 种群两个方面①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②从进化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密度种群在_________或_________中的_______就是种群密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个体数种群密度=种群的个体总数量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陆生生物水生生物①概念:二、种群的数量特征【思考】是不是种群数量多,种群密度就大?不是;因为种群密度强调的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二、种群的数量特征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梧桐山在调查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种群时,可以逐个计数,如调查梧桐山坡上的桫椤(深圳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密度;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逐个计数法任务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阅读教材P2“样方法”部分、P5“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提炼出调查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简要写下你的调查流程。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教材P2)样方是人为划定的一个区域数量适当、大小适当任务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阅读教材P2“样方法”部分、P5“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提炼出调查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简要写下你的调查流程。简要流程:1.确定调查对象2.选取样方(取样方法和取样原则)3.计数(计数原则)4.估算种群密度5.分析不同的调查地点、不同种群的密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取样方法调查总体为非长条形时,选择______________调查总体为长条形时,选择_____________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任务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讨论】为什么强调随机取样?为了使调查结果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任务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取样关键捕获调查范围为1hm2任务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记重捕法方法阅读教材P3,简要写下你的调查流程。捕获标记、放回调查范围为1hm2任务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记重捕法方法捕获标记、放回重捕调查范围为1hm2任务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记重捕法方法思考3-1:阅读资料和教材P3,提炼出调查种群密度的研究方法,简要写下你的调查流程。提示:捕捉->标记->放回混匀->重捕->计算从扑克牌中随机取出一叠牌卡(M),计数后,做上标记,重新放回卡牌中(模拟标记后的动物);充分混匀后,从中随机抓一叠牌卡(n),并计数其中标记(m);根据N=M×n/m,得扑克牌的总数(N);重复多次,求N平均值。mn=MN初次捕获并标记数(M)个体总数(N)重捕获的标记个体数(m)再次捕获的个体数(n)=任务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记重捕法方法延迟符“组3““组4““组2““组1“调查梧桐山的阴阳坡上的荠菜分布情况,完成思考题2-2探究调查时样方的数量与估算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完成思考题2-4以梧桐山的蒲公英为对象,探究样方大小对实验数据的影响,完成思考题2-3用标记重捕法,模拟调查梧桐山中红耳鹎的种群密度,并完成思考题3-2分组合作时间量规表种群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种群密度(株/m2)阳面坡荠菜 19 22 1 15 8 13阴面坡荠菜 3 1 0 0 0 0.8表1 阴阳坡地上荠菜的种群密度样方大小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种群密度(株/m2)0.3×0.3m 0 0 0 0 0 00.6×0.6m 0 0 0 1 0 0.561×1m 0 0 1 1 0 0.401.5×1.5m 0 1 2 1 0 0.362×2m 1 2 4 2 2 0.55表2 不同样方大小的种群密度调查样方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样方6 样方7 样方8 样方9 样方10株数 26 22 27 13 14 17 23 17 23 18表3 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统计的样方数 前3个 前4个 前5个 前6个 前7个 前8个 前9个 前10个平均值(株/m2) 25 22 20.4 19.8 20.3 19.9 20.2 20表4 不同样方数的蒲公英种群密度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正好在边界线上,应“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个体。任务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计数原则适用范围植物昆虫卵蚜虫跳蝻注意: 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植物不适用。一般适用于植物, 也可以用于昆虫卵的数量调查及一些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 如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任务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任务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记重捕法适用范围成员 第1次抓取并标记数 第2次抓取总数 第3次标记数 估算红耳鹎总数1 5 10 2 252 8 24 4 483 10 30 5 604 15 28 7 605 20 28 15 37表5 模拟标记重捕法数据记录表讨论3-2:标记重捕法估算结果时可能会偏大的原因有哪些? 讨论3-3:标记重捕法估算结果时可能会偏小的原因有哪些? 讨论3-4:怎样减少误差?实际野外操作时,标志物必须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偏大标志物脱落被标记个体死亡标志物导致标记个体易被捕食被标记个体捕获机会降低12341.被标记个体放回后未融入原种群,如重捕时间间隔过短偏小:Mmn=NmMn=N任务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记重捕法误差分析2.调查期间有同种动物迁出注意事项①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理活动;③标志物不易脱落;④标志个体需与未标志个体混合均匀后再重捕,保证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⑤确保调查期间没有个体的出生入死;任务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标记重捕法【巩固练习】请选取合适的方法调查下列种群的密度:草地上的蒲公英某森林中的大山雀某公园中已被保护的古树麦田中的蚜虫估量玉米田中的某种蛾(具有趋光性)的灾害程度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黑光灯诱捕法在一个封闭种群里,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捕捉被调查动物,随着连续的捕捉,使种群内个体数逐渐减少,造成每次捕获数逐次递减,但捕获的总累积数则逐渐增加,当单次捕获数降到0时,捕获的总累积数就等于该种群的总个体数。累积捕获数(x)与每次捕获数(y)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ax+b“三看法”选择适合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一看个体数量少直接计数二看生物类型植物样方法三看生物类型活动能力小样方法多动物活动能力大标记重捕法总结种群的数量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