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 》课件(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礼记》影响之深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课前导入
《礼记 虽有嘉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题目解析
虽有嘉肴
美味的肉食(古人所说的“肴”指的是鱼肉等做的荤菜)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
虽然
1、了解有关《礼记》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2、疏通文意,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教学相长”的道理。
3、体会文章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特点。
学习目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创作背景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与《 》《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 ________, 。

仪 礼
儒 家
仪礼
周礼
小戴礼记
政治思想 等
礼制、礼仪
教育思想
字词积累
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教学相长( )
yáo
qiǎng
yuè
xiào
zhǎng
听读提示
1.读准字音,把握停顿节奏、语气,熟读成诵。
2.朗读节奏划分既要关注内容的整体性,还要关注句子结构的对称性。
听读感知
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jiāo)/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
故曰:教(jiào)学/相长(zhǎng)也。
《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疏通文意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
即使有最好的方法,
虽 有 嘉 肴, 弗 食,
虽 有 至 道 ,
不知 其 旨 也;
弗 学,
不知 其 善也。
是故 学 然后 知 不足,
教 然后 知 困。
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即使有美味佳肴,
不去品尝,
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不去学习,
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即使
好,美
用鱼、肉做的菜
(味道)甘美
好处
最好的道理
不通,理解不了
所以,因此
吃,品尝
疏通文意
其 此 之 谓 乎!
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知 不足,
然后能 自反 也;
知 困,
然后能 自强也。
故 曰:教 学 相 长也。
知道不足,
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
知道困难,
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
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兑命》曰:
《尚书·兑命》说:
“学
“教育别人,
学 半。”
反省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此……之谓乎”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自我勉励
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促进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文章翻译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文言字词
1.通假字
(1)兑命
(2)学学半
(“兑”同“说”)
(“学”同“敩”,教导)
2.古今异义
(1)弗食,不知其旨也
(2)教然后知困
(3)然后能自强也
味美
用意,目的
困惑
困难
自我勉励
勉强
古义
今义
文言字词
3.一词多义
其此之谓乎( ) 弗食,不知其旨也( )
弗学,不知其善也( )
表示推测的语气词
代词,指“嘉肴”,美味的菜
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教学相长( )
学学半( )

学习
学,同“敩”,教导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教学相长”。即“教”和“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教和学的关系 。
1.本文论述了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文本探究
3.文章是怎样论证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首先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以“虽有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也”,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学习的重要性)
文本探究
4. 然后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景。并进一步解释“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将论述引向深入。 (教与学的作用)
进而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
文本探究
虽有嘉肴
类比论证
深入分析
引用印证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自反
教--知困---自强
——学学半
教学相长
学习的重要性
教与学的作用
板书设计
主旨归纳
《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写作特色
逻辑严密。
先是强调要学习,要实践;再指出“学”和“教”的作用;接着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写作特色
对偶严谨。
《虽有嘉肴》共五句话,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这类句式不仅从形式上看起来比较整齐,也有增强表意效果的功能。第一句以“嘉肴”与“至道”对举,是一组类比,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二者的相似性。第二句和第三句都是从两个角度入手,论述教与学的关系,双管齐下,更为合理、全面、严谨
课堂检测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虽有至道/日中不至
B.故曰:教学相长也/温故而知新
C.不知其善也/择其善者而从之
D.然后能自反也/有朋自远方来
答案C (A.最好的/到;B.所以/旧的知识;C.好;D.自己/从。)
课堂检测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意思基本相同,结尾最后一句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增强说服力。
B.本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引申到“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
C.文章指出了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D.“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教授别人的时候,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短缺。
答案B (运用了类比的手法。)
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学习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课外拓展
1、背诵《虽有嘉肴》的课文、注释、译文。
2、预习《大道之行也》。
作业布置
课程结束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