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屠呦呦1.体会科学家的好奇心、求真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为造福社会的信念与毅力。2.了解获奖感言的体裁,体会其准确严谨、朴素自然、平实易懂的语言特色。3.培养学生心怀天下,为人类共同发展做贡献的情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张仲景3 作者简介屠呦呦(1930.12—):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30年生于浙江宁波,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1955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 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成就: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2019年1月14日,屠呦呦入BBC“20世纪最伟大科学家”。3 作者简介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2月14日,荣获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2016年4月21日,入选《时代周刊》公布的2016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以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一代代中医人才,辛勤耕耘,屡建功勋,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评)3 人物评价 春草鹿呦呦: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她的研究跟所有其他科研成果都不同,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疟疾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周期性发作的虫媒传染病。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发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疟疾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在1940年代,我国每年的疟疾感染病例高达3000万,直接受疟疾威胁的人口在3.5亿左右。地处热带的云南思茅更为严重(如今普洱市市区)。季羡林曾在《赋得永久的悔》中这样描述:1938年和1948年,这里暴发了两次恶性疟疾,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患病死亡,清末七八万人口的市镇,新中国成立时仅剩九百余人,人口损失超过85%。所以疟疾一直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每 年 4月 26日 是 “ 全 国 疟 疾 日 ”战胜,揭示了青蒿素对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疾病——疟疾的疗效解释说明青蒿素 :人类 征服 疾病 的 一小步明确了青蒿素的医药学地位和里程碑意义,显示了作者的谦虚态度点明了这篇获奖感言的科研对象以两个并列的名词作为标题,将青蒿素的发现置于人类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发现青蒿素的重大意义。“一小步”突出了其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满含民族自豪感,又表现了作者谦逊的胸怀。文体介绍科普文是把已有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精神,通过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使之为读者所理解的文章。科普文特点: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客观性)文学性(会运用描写、修辞、表现手法)通俗性(通俗易懂、趣味性强)科普文章中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举生活中人们熟悉的、真实的事物来说明,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事物。②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喻,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问题变得浅显,使陌生的事物变得熟悉。③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④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作解释,具体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⑤引资料:引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更有趣味性。⑥列数字:引用准确无误的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化,以便读者理解。⑦作比较:用具体的或熟悉的事物和说明对象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⑧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有序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帮助读者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头绪。【品析语言】演讲稿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1.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2.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作用: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主要有以下特点要使讲话易被听众听清、听懂,演讲词所提出的问题应是听众所关注的问题,所讲内容的深浅也应符合听众的接受水平。演讲既要注意当时的时代气氛,又要了解演讲的具体场合。就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否则,所讲内容虽丰富、深刻,但散乱如麻,缺乏逻辑性,亦会影响讲话效果。条理性针对性鲜明性演讲的语言,应通俗易懂,明白晓畅。句子不要太修饰不要太多,不宜咬文嚼字,要合乎口语,具有说话的特点。同时,也应该讲究文采,以便雅俗共赏。通俗性演讲的内容必须表明自己的主张,阐明自己的见解。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评什么,均应做到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含糊。演讲既要冷静地分析,又要有诚挚热烈的感情,这样才能使讲话既有说服力,又有鼓动性。适当的感情色彩字 音青 蒿 素瑰 宝疟 疾 nüèhāo精 髓 suǐguī相 悖肆 虐nüèbèi羟 基qiǎng衍 生 物yǎn拯 救zhěng砒 霜pī君臣佐使:方剂学术语,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原指君主、臣僚、僚佐、使者四种人起着不同的作用。后指中药处方中各味药的不同作用。战胜,揭示了青蒿素对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疾病——疟疾的疗效解释说明青蒿素 :人类 征服 疾病 的 一小步明确了青蒿素的医药学地位和里程碑意义,显示了作者的谦虚态度点明了这篇获奖感言的科研对象以两个并列的名词作为标题,将青蒿素的发现置于人类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发现青蒿素的重大意义。“一小步”突出了其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满含民族自豪感,又表现了作者谦逊的胸怀。【阅读文章】阅读提示: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本文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阅读时,请关注小标题,把握各部分主要信息并划分层次。1.请大家默读全文,结合文章里的小标题,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结合小标题,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①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发现青蒿素的抗疟功效的②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是如何把青蒿素从分子变成药物的③青蒿素的发现是如何影响世界的④关于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⑤中医药学对世界性医学难题的贡献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① 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概括。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让读者一目了然。② 采用了“总—分—总”、由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顺序行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第二部分总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第三、四、五部分具体写研究工作的过程,第六部分总括中医药学的贡献,结构严谨。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氢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前五部分写青蒿素的贡献,最后一部分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课文构成引言主要内容发表获奖感言,简要概述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并对中医药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具体介绍发现青蒿素的背景、过程,以及青蒿素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经过亲身尝试、临床治疗、正式命名、寻找优质青蒿、药物生产、试用青蒿素胶囊,最终打开了开发新抗疟药物的大门从分子到药物影响世界确定青蒿素分子的立体结构,在国内、国际引起热烈反响随着研究的深入,将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药物,青蒿素联合疗法在世界广泛应用发展与超越复方用药、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并对中医药的美好前景充满希望中医药学的贡献3、本文结构1.从第三段看,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① 自己热衷于中草药研究。② 领悟了有关人体和宇宙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③ 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精髓。2. 为什么先写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不直接写研究工作的过程?① 写疟疾重新肆虐,突出研究工作的使命感。② 写“523 项目”和中医研究院的任命,突出了国家规划和院所领导的作用。③ 强调团队的作用,不独自贪功,客观公正。3. 把引用的内容“ 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删掉好不好?原因:不好。① 通过引文,读者可以更直观地领悟“渍”“绞”等古方要领对研究工作带来的启发,更形象地反映传统医书的价值。② 省去引文,表面上看似简洁,实则使语言干瘪不生动,损减了文章的说服力。4. 发现青蒿素的初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① 研究者做志愿者,尝试提取物。② 在海南对病人进行临床治疗。③ 分离提纯抗疟的有效成分。【梳理信息】——研习“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从分子到药物”部分结合本部分内容,简要概括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及成药过程。①“523项目”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②屠呦呦带领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有抗疟疗效的成分。③搜集了2000种中草药,加热提取,进展甚微。④受《肘后备急方》启发,改为低温提取保存抗疟有效成分。⑤成功得到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⑥作为第一批志愿者尝试青蒿提取物,确认其对人体的安全性。⑦分离提纯,找到了青蒿素熔点发现其分子结构,并将其命名为“青蒿素”。⑧将青蒿素天然分子变为药物,1973年秋,青蒿素胶囊,取得了明确的疗效。【梳理信息】——研习“影响世界”“发展与超越”部分结合本部分内容,简要概括青蒿素是如何走向世界并成功进行自我超越的?①1979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其“国家发明奖”,表彰青蒿素的发现。②1981年,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第四次会议在京召开,作的抗疟报告引起世界关注。③1986年,青蒿素成为我国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个一类新药。④来将疗效更高、复发率更低的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⑤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采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①发现提取阶段。发现青蒿素的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疟效果,并通过查阅《肘后备急方》,改变传统的加热提取方式,抗疟效果提幅度提升;②临床试验阶段。开展临床试验,以身试险确认青蒿素提取物对人体的安全性,并奔赴海南开展治疗工作;③分离提纯阶段。分离提纯,得到抗疟的有效成分。④制成药物阶段。将分离出来的天然成分变成药物。【梳理信息】——研习“中医药学的贡献”部分中医药学对人类健康的贡献有哪些?请简要概括。中国医学的贡献药名(治疗方案)青蒿素治疗病症疟疾砒霜白血病老年痴呆石杉碱甲活血化瘀芍药苷心血管疾病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再狭窄保健运动联合使用某些活血中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4、发现青蒿素的初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① 研究者做志愿者,尝试提取物。② 在海南对病人进行临床治疗。③ 分离提纯抗疟的有效成分。5、青蒿素的“发展和超越”具体指的是什么?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将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2002年世卫组织推荐使用青蒿素作为一线药物治疗疟疾。优势:① 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的效果大大提高。② 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③ 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多的机会。④ 可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疾病。6.研发抗疟药物青蒿素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在每一个阶段屠呦呦及其团队都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如何?序号阶段准备工作内容及进展1接受任命,组建团队。23项目起步转折突破收集众多方药,测试提取物,进展甚微。发现青蒿提取物有一定抗疟效果;提取到安全性高的中性提取物,并获得动物实验的成功。屠呦呦及同事做志愿者,亲自试验提取物的安全性;随后在临床治疗中病人症状迅速消失。45临床试验提纯命名分离提纯出抗疟有效成分C15H22O5并将之命名为“ 青蒿素” 。体会科研艰辛,感受科学精神再读课文,看看屠呦呦及其团队在研发青蒿素过程中历经了哪些艰辛,由此体现出了她们怎样的科学精神?请填写下面表格。大量地试验,从成百上千种方药中提取了上百种提取物;不辞辛劳的治学精神锲而不舍的实证精神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进展甚微;青蒿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疟效果,但实验结果很难重复;查 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找大量文献获启示,改为低温摄取。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和同事勇做志愿者,亲自尝试青蒿提取物。勇于实践的献身精神药物生产急需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523工程中的合作者在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四川找到了这样的青蒿。将疗效更好、复发率更低的双氢青蒿素发展成新的药物。 不断超越的创新精神①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有抗疟药物的客观需求,这一研究工作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客观方面主观方面②中国政府重视与国际方面的合作,并启动“523项目”来抗击疟疾。③团队的力量。有一个由专业研究者组成的研究团队。①屠呦呦从小饱含对医学的敬畏和好奇,并将好奇转化为热衷,积极投身于医学工作中;②有扎实的知识储备,专业能力强;并且重视中医药学的传承,善于从前人的经验中汲取经验,勇于创新;热切希望中医药学进一步发挥威力,造福人类;③埋头苦干、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面对多重困难,坚持研究与实验;④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查阅大量医药典籍,积极开展临床试验;⑤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她的科学研究与国家民族的需要以及世界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9 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临床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叙写,表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坚持目标、勇于探索、不畏艰难的科研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传统中医药学精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必将得到有效利用,造福全人类的观点。你认为屠呦呦的事例适用于哪些作文主题?素材组合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