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最后一次演讲 课件(共3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 最后一次演讲 课件(共32张PPT)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13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旁征博引:广泛地引用材料
汲取(jí):吸取
词不达意:词语不能确切表达意思
卑劣:卑鄙恶劣。
诬蔑:诋毁和破坏名誉。
捶击(chuí):敲击
蛮横(hèng):强横而不讲道理。
赋予:给予。
挑拨离间(jiàn):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预习检查】
背景引入
01
时代风云: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局势
1945年,历经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全国人
民满心期待着和平与重建,渴望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然
而,美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反动政府却狼狈为奸,公然违背人
民的意愿,疯狂地策划反革命反人民的内战,妄图继续维持
其独裁统治。
这种倒行逆施的行径,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和坚决
反对,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内战、反独裁”爱国民主运动
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如熊熊烈火般燃烧。
李公朴之殇:正义之士的不幸遇害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惨遭国民党特务的暗杀。李公朴先生一生都在为了民主与和平不懈奋斗,他的声音和行动,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人们追求自由和正义的道路。他的遇害,是对正义的公然践踏,是对民主力量的恶意挑衅。
追悼会风云:暗流涌动的会场
7月15日,云南大学举行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众多爱国人士怀着悲痛和愤怒齐聚一堂。然而,会场却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他们毫无顾忌地说笑取闹,肆意扰乱会场秩序,对李公朴夫人的血泪控诉不仅无动于衷,反而加以嘲笑和挑衅,这种嚣张的行为令人发指,也让在场的人们忍无可忍。
浩气长存 彪炳史册
闻一多
闻一多,名家骅,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诗人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演讲词剖析
02
一、结构性:了解内容,把握观点
这虽是一篇即兴演讲,言出于心,却层次清晰,顺理成章。
活动:阅读1—3段,思考:闻一多义愤填膺,慷慨激昂,想要表达什么?
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
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观点)
无罪而遭毒杀
偷偷摸摸的暗杀
杀了人还造谣污蔑
痛斥敌人的卑劣无耻
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
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观点)
无罪而遭毒杀
偷偷摸摸的暗杀
杀了人还造谣污蔑
痛斥敌人的卑劣无耻
赞扬人民的无限光荣
李先生的光荣
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昆明人的光荣
无耻啊!
无耻啊!
某集团的无耻
反衬
(举例:“一二 一”惨案)
正反对比,爱憎分明,立场鲜明,
演讲的开篇,闻一多以义正辞严的态度,愤怒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如同一把利刃,直刺敌人的心脏,毫不留情地揭露了敌人的丑恶嘴脸。接着从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痛斥敌人的卑劣无耻。同时,闻一多先生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以及昆明人民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精神。李先生为了真理和正义,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昆明人民在这场斗争中,也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他们的行动,为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通过正反对比,更加突出了敌人的凶残卑劣和李先生及人民的光荣。
思路:
活动:仿读课文4--5段,体会不同的称呼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七个“他们”,一针见血揭露反动派“自己恐惧”的虚弱本质。
十个“你们”,当面警告反动派,用史实正面“人民是杀不完的”。
十个“我们”,自豪而自信的宣布“光明就要出现了”。
在演讲中不断变换人称,有力地配合讲演者思想感情的表达。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们”,显出讲演者毫无畏惧,直接向敌人挑战,向敌人发起攻击。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极其愤怒的感情和轻蔑的态度。“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时,更显出讲演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
首先表达了对反动派的强烈愤慨,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怒火,如火山喷发般不可遏制。
接着,他深入剖析了敌人内心的虚弱,指出他们疯狂地制造恐怖,正是因为他们自己内心恐惧、慌乱。他们的种种恶行,恰恰是他们内心脆弱的表现。
然后,闻一多先生信心百倍地宣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让人们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这种坚定的信念,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思路:
活动:阅读6--12段,完成下列的思维导图
指出先生牺牲的意义
警告反动派斗争将继续
追述光荣斗争历史
号召青年继承先烈遗志
表明自己的斗争精神
闻先生满怀深情地讲述了李公朴烈士及“一二一”烈士牺牲的意义,他们的牺牲不是毫无价值的,而是为了唤醒更多的人,为了推动历史的进步。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
赞扬云南人民光荣的斗争史,云南人民在面对反动势力的压迫时,始终不屈不挠,勇敢地抗争。这种光荣的传统,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同时,他严正地警告反动派:“我们昆明的青年决不会让你们这样蛮横下去的!”“你看见一个倒下去,也看见千百个继起的!”他的话语,充满了力量和决心,让敌人感受到了人民的愤怒和反抗的意志。
最后,闻一多先生豪迈地表决心:“不怕牺牲,视死如归,随时准备以身殉志”,像李公朴那样,“前脚踏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思路:
一、(1 - 3段)痛斥罪恶,赞扬精神
二、(4 - 5段)揭露本质,预言胜利
三、(6 - 12段)号召斗争,表达决心
小 结
——
——
——
亮出观点
分析本质
号召鼓舞
讲演以闻先生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开始,指出这是最卑劣最无耻的事(观点),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接着分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论证)。最后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结论)。全文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充分表现了讲演者坚持正义、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高贵品质,不畏强暴、不怕流血、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对胜利坚信不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针对性:关注听众,感受氛围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 1946 年 7 月 15 日于云南昆明举行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这篇讲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即兴而讲,有为而作。 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众多爱国人士怀着悲痛和愤怒齐聚一堂。然而国民党特务分子说笑取闹,肆意妄为,公然挑衅,行为嚣张,让在场的人们忍无可忍。闻先生拍案而起,发表了激动人心的讲演,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鄙无耻。
2、考虑氛围,说出心声 闻一多先生深知民众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唤起民众的觉醒,才能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他在讲演中呼吁:“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通过这些话语,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反抗精神,鼓舞他们为争取民主自由而英勇斗争。
3、关注听众,把握感情 这篇讲演也是在向国内外舆论表明中国民主人士的立场和态度。闻一多先生的言辞激烈而坚定,向全世界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和中国民主运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争取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民主事业的同情和支持,同时也让国内民众看到了民主力量的坚定决心,增强了人们对民主运动胜利的信心。
情感指向:
开场控诉
质问反动派
揭露无耻行径
宣告人民力量
表达坚定决心
号召民众反抗
悲愤阶段
激昂阶段
三、艺术性:借助技巧,引起共鸣
1、上口入耳,感染力强
本文语言通俗易懂,采用了大量的口语化表达,就像与听众面对面交谈一样,亲切自然。
例如“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这样的表述,简洁明了,直接将事实呈现在听众面前,让每一个人都能清晰地理解演讲者的意图,迅速引发听众的共鸣。
这种通俗直白的语言风格,使演讲更贴近生活,更容易被广大听众接受,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和传播力,让听众能够深刻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愤怒和坚定。
2、句式丰富,气势磅礴
文中运用了感叹句、反问句、设问句等多种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感叹句,如“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强烈地表达了对英烈的赞颂之情,让听众感受到李先生的伟大和光荣。
反问句,如“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以不容置疑的语气,有力地揭露了敌人的必然下场,增强了演讲的说服力和气势。
设问句,如“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则能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同时也增强了演讲的互动性。
3、修辞精妙,生动有力
运用了反复、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使演讲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反复手法如“无耻啊!无耻啊!”强调了敌人的无耻行径,加深了听众对敌人的痛恨。
对比手法如“一个”和“千百万”的对比,突出了人民力量的强大,让人们看到了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借代手法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用“李公朴”代指像李公朴一样为民主和平而奋斗的人,生动地表达了人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闻一多先生运用了一系列感彩浓烈的词语,鲜明地表达了他对反动派的无比憎恨和对烈士及人民的深切热爱。
对反动派,他用“卑劣”“无耻”“疯狂”等贬义词,将敌人的丑恶行径和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让人们对敌人的罪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他则用“光荣”“英勇”等褒义词,高度赞扬他们的精神和行为,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这种强烈的爱憎对比,使演讲的情感更加浓烈,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灵。
4、用词分明,情感浓烈
精神传承
03
闻一多精神的内涵:
爱憎分明的立场
闻一多先生在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和人民的苦难时,毫不含糊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对反动派的罪恶行径深恶痛绝,用犀利的言辞和坚定的行动予以批判和抗争;对人民的正义事业和为民主自由而奋斗的精神,则给予了热情的赞扬和支持。他的爱憎分明,体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担当。
勇于斗争的勇气
尽管面临着国民党特务的威胁和暗杀的危险,闻一多先生依然毫不畏惧,勇敢地站出来,发表了这篇《最后一次演讲》。他在演讲中,直面敌人的罪行,毫不退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他的这种勇于斗争的精神,激励着无数人在面对困难和压迫时,要勇敢地站出来,为了正义和真理而战。
为真理献身的精神
闻一多先生为了追求真理和民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深知自己的演讲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但他依然选择了坚持,选择了为真理而献身。他的这种精神,体现了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对正义的坚定捍卫,成为了后人敬仰的榜样。
当代启示与价值
在当今社会,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依然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闻一多先生的精神,激励着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困难,敢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在面对社会不公、邪恶势力时,我们不能沉默,要像闻一多先生一样,勇敢地站出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同时,我们也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与民主,努力学习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传承和弘扬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斗争精神,让这种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作业布置】
仿写一段200字的即兴演讲开头(要求使用至少3个反问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