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同步教学作文:怎样选材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同步教学作文:怎样选材 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学会选材
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作文
精挑细选,筑基文章
一愁没有材料,二愁写作只会记流水账,写不出真情实感,导致作文分数低
导入
提起写作,很多人就会在心里发愁,愁什么呢?
一愁没有材料,二愁写作只会记流水账,写不出真情实感,导致作文分数低
抓耳挠腮落笔愁,胡编生套成文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狗咬刺猬——无从下口
写作的难题:
没有材料
不会选材
写作材料从哪里来?怎么去选择材料?
一愁没有材料,二愁写作只会记流水账,写不出真情实感,导致作文分数低
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美味的佳肴需要材料来烹饪,锦绣华服需要材料来制作,亭台楼阁需要材料来建造,同样佳作华章需要材料来构建。一篇好的文章,中心思想是灵魂,那么材料就是血肉,由此可见,材料对一篇文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写作中的怎样选材。
3、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重点)
目录 content
1、明确选材对于写作的意义,学习围绕中心选材。
2.认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在阅读和写作积累的基础上认识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3、认识选材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学习选择材料的方法
理清概念
归纳方法

3、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重点)
什么是素材?
有人曾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将文章的立意、结构和内容(即素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人的灵魂、骨架和肌肉。
一篇文章中,立意和结构再好,如果没有内容(即素材)去体现,也是水中月、镜中花。
认识素材
选材,就是作者选择什么样的素材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用来表达自己文章内容的具体事例材料。
什么是选材?
选材与中心的关系
1.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
2.中心思想从材料中提炼,还要靠材料来表现。
要说选材,先谈中心(主题、主旨)
什么是中心呢?
简单来说就是你想要表达什么。无论是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都不只为描述一个现象或记叙一个过程,而是借记叙描写内容,使读者受到启发,使作者表露感情、态度等。
确定好的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是选材的基础。
亲身经历
所见所闻
博客空间
材料从哪来?
书报杂志
影视节目
短信微信
直接材料
……
间接材料
生活
(做生活的有心人)
从 生 活 中 寻 找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写自己双腿瘫痪后种种暴怒无常的行为,写母亲的体谅、宽容、默默忍受乃至发病离世,都取材于自己的真实生活经历。这种经历与体验刻骨铭心,所以写得格外真切,读来催人泪下。
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来源于日常生活经历,包括各类人、事、景、物等。作者对这类材料有切身感受,因而运用于写作时得心应手,更利于表达真情实感。
源自生活
亲耳所闻
亲眼所见
亲身经历
校园、家庭、社会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转述吕叔湘先生的话,说明叶圣陶先生的严谨认真,也显示了他对作者的尊重。
间接材料
间接材料:来自他人叙述、书报杂志、影视节目、博客空间等。这类材料广而杂,有利于丰富写作的素材。
源自阅读
各类媒体
报刊杂志
文学作品
故事、新闻、网络
选材有哪些要求呢?
围绕
中心
真实
新颖
有意义
选材方法

如果以《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你会选择下列哪些材料?
(1)他有时候一边吃饭一边看书。
(2)下课后,他经常到老师办公室问课上没有听懂的问题。
(3)他有时因为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忘记了吃饭。
(4)他的问题特别多,总是喜欢问为什么。
(5)他从不抄袭别人的作业。
(7)他一般不和同学交往,即使有也是为了学习上的问题。
(8)在课堂上,他举手是最积极的,而且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
(9)他从不迟到早退。
(10)他看到老师总是主动问好。
(11)他读过的书上总是写满了密密麻麻的体会




材料要真实,避生就熟,得心应手
选材时要有“自知之明”,选取自己熟悉的真实材料(亲耳所闻的、亲眼所见的、亲身经历的、深切感悟的、了然于心的......)这样才能得心应手。
真实,是指选择和运用的材料符合实际,而不是道听途说或无中生有编造出来的。唯有真,才有动人的力量。唯有真,文字才带着温度。
大处立意小处选材,以小见大
不要嫌弃小事情,一滴水也能折射出七彩阳光。
莫怀戚的《散步》写的是散步时一家人发生了分歧,后来完美地解决了问题,表现了中年人的责任感和中国人的孝道。
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的也是很小的事:“我”随伙伴们爬悬崖,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父亲指导“我”“走一步,再走一步”,“我”最终成功爬下了悬崖,并获得了生活的感悟。这次“冒险”“脱险”的经历,带给作者真实而独特的体验,以至于几十年后还清楚地记得。这样真实的素材,总是让人眼前一亮。
选材首选自己亲历的事情,从生活中发掘有意义的材料,还可以对源于生活的事件、细节、环境、人物特征等进行某种组合、改造。但是,这种加工或虚构必须是合情合理的,符合艺术的真实。
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新颖的材料应该是别人未使用过的,或者虽然已经有人用过,但自己又有新的感悟与体验。运用人人皆知的材料,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缺少新意,也不会打动人。
比如,雪夜背着上医院;雨天打伞必倾斜;灯下送来热牛奶;跌倒自己爬起来;深夜悄悄掖被子;生病坚持给孩子做饭;“我”学习骑车父亲撒手;买个烧饼揣怀里……缺少新意、缺少时代气息,“撞车”现象严重。
“我思故我在”,当你有了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思考时,你在写作中就自然会融入更多的个性化因素,这样即便是别人也写过的素材,但你的素材依然会有独特之处。
围绕 “母爱”这个主题,你选择哪些材料?
1.我在学校生病了,委屈地跑回家,母亲说:“学校条件太差了,就在家治好了再去上学!”
2.我跌倒了,母亲没有扶我起来,却说:“你是个勇敢的孩子,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
3.我悄悄把别人的文具盒拿回家,母亲看见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然后要我连夜送回别人家去。
4.母亲在街上看见一个小偷,不顾个人安危,把他扭送到派出所去了
5.母亲从不私拆我的信件,也不干涉我的交往,但却经常注意我与什么样的人往来。
1.虽然是母爱,但是母亲的溺爱不是我们应该选的题材,所以不能选。
2.围绕中心,而且深刻。母亲独特的爱,是一种新颖的爱的方式,多下笔墨能成为好的材料。
3.题材虽然是母爱,但太多人写,写不出自己的特色。
4.与母爱无关的材料,实际该材料是说的母亲见义勇为。
5.母爱的一种既尊重孩子,又关心孩子的新材料,很少有人写,此材料容易得高分。
★课堂实践:练习选择材料。
一、如果围绕你熟悉的某条街道写篇作文,你准备表达什么中心?选择哪些能反映街道特点的材料?仔细思考,写出你准备表达的中心,列出需要选用的材料,并注明详略安排。
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写作?
写作过程分为审题、确定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行文。在写作之前,我们首先要审题,确定好写作的中心,才能明确应该选择怎样的材料。
根据文题要求,我们可以确定表达什么中心?你可以选择哪些直接材料?哪些间接材料?把你想到的所有材料填写出来。
中心:你想表达的中心是__________
围绕这一中心选择的材料是: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⑥______
……
详写______ 略写______
材料:
直接材料可以是街道的环境,如街道两旁的绿树、花坛、路灯、建筑、商店,街道的路面;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如特色的小吃街、民间艺术的活动点(民间老年舞蹈活动、民间剪纸艺术等);街道上的行人街道上发生的故事,如在这条街上亲身经历的事、亲眼见到的事、听到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事等……
间接材料可以从报纸、杂志等获得或是听老人讲述的一些材料,如街道的历史、街道几十年来的变化、这条街曾发生的故事。
中心:
可以是街道的沧桑变化、街道的地方特色、街道的动人故事、街道的美好回忆……
示例:
中心是街道十年间的变化,体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选材:
材料一:街道的环境在变。(略)(从街道各种设施、卫生、环境等方面来写,十年前街道坑坑洼洼、破旧,光秃秃的,没有任何设施,现在平坦、整齐、干净、道旁绿树成荫)
材料二:街道的人在变。(稍详)(从人们的生活情景、精神面貌来写,十年前人们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打麻将、大声吵闹成风,现在人们白天忙忙碌碌,积极工作赚钱养家,晚上锻炼身体)
材料三:街道的邻里关系在变。(详)(从街道的人邻里之间关系冷淡、漠不关心,到最近一家有难处周围邻居携手帮他渡过难关,来体现他们和谐相处、互相帮助的中心。)
紧扣中心(准)
选材角度
①真事真情(真)
②小事入笔(小)
③富有新意(新)
④立意深刻(深)
方法总结
去粗取精
舍旧取新
去伪存真
舍大取小
忌浅逐深
选材要求
下课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