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3.5.3.2感觉的形成(听觉) 分层作业(含答案)--冀少版(2024)生物七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3.5.3.2感觉的形成(听觉) 分层作业(含答案)--冀少版(2024)生物七下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3.5.3.2感觉的形成 分层作业
1.晕车、晕船现象与下列哪项结构有关( )
A.鼓膜 B.听小骨 C.半规管和前庭 D.耳蜗
2.当飞机降落时,乘务员要求旅客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使( )张开,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
A.咽鼓管 B.鼓室 C.外耳道 D.半规管
3.下列关于听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听觉是在耳蜗内形成的
B.外界的声音最终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到大脑皮层
C. 耳蜗内有对声波敏感的细胞
D. 听小骨能把鼓膜的振动放大并传到内耳
4.下列哪项不是耳的结构中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的部分( )
A.前庭 B.半规管
C.耳蜗 D.前庭和半规管内的感受器
5.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或闭嘴、堵耳,是为了( )
A.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B.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保护鼓膜
C.防止听觉感受器受损
D.防止听神经受损
6.下列关于耳的卫生保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B.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
C.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D.可以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音量大小无所谓
7.课堂上,老师突然拍桌子,学生立刻转头寻找声源。
(1)该反射属于哪种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
(2)写出声波从外耳传至听觉中枢的路径(用结构名称表示)。
8.为什么当我们感冒时,有时会感觉听力下降?
9.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为什么建议乘客咀嚼口香糖或做吞咽动作?
10.当我们欣赏音乐时,美妙的旋律会通过听觉系统被感知。请结合耳的结构和听觉形成过程,分析下列情况对听觉产生的影响。
(1)某人因意外导致鼓膜受损,他还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
(2)如果听小骨发生病变,听觉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3)听觉形成的部位在哪里?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受损,会出现什么后果?
11.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
A.声波→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小骨→大脑
B.声波→鼓膜→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
C.声波→鼓膜→听神经→大脑→耳蜗内听觉感受器
D.声波→听小骨→鼓膜→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
12.下列关于鼓膜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将声波转化为神经冲动
B.能产生振动,将声音放大
C.能将声波的振动传递到内耳
D.能将声波振动转化为机械能
13.某人失聪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受损伤,那么可能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B.鼓膜 C.中耳 D.内耳
14.小明在学习了听觉形成的知识后,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来展示听觉的形成过程。他用一个纸筒模拟外耳道,用一个薄膜模拟鼓膜,用几根火柴棍模拟听小骨,用一个装有水的气球模拟内耳中的耳蜗,用一些导线连接到一个小喇叭模拟听神经和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1)当对着纸筒说话时,薄膜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2)火柴棍在这个模拟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
(3)如果把连接小喇叭的导线剪断,会出现什么结果?这个结果模拟了听觉形成过程中的什么情况?
15.某小组想探究“噪声对听力灵敏度的影响”,设计实验如下:
-甲组:每天在安静环境中用听力测试仪测量反应阈值。
-乙组:每天暴露在80分贝噪声中1小时后测量。
一周后数据如下表:
组别 第一天阈值(dB) 第七天阈值
甲 20 20
乙 20 35
(1)实验中对照组是哪个?乙组阈值变化说明什么?
(2)长期暴露在噪声中可能损伤耳的哪些结构?如何科学护耳?
【答案】
1.C 2.A 3.A 4.C 5.B 6.D
7. (1) 条件反射。因为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是后天形成的反应。
(2) 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8. 感冒时,鼻咽部易发生炎症,而中耳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 。炎症可能蔓延至咽鼓管,导致咽鼓管肿胀、堵塞。咽鼓管堵塞后,鼓膜内外气压无法保持平衡,影响鼓膜的正常振动 ,进而使声音传导受到阻碍,所以会感觉听力下降。
9. 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外界气压变化较大。咽鼓管连通中耳和咽部,咀嚼口香糖或做吞咽动作能使咽鼓管张开 。咽鼓管张开可平衡鼓膜内外的气压,避免因气压差过大导致鼓膜受损,保证鼓膜正常振动,维持良好的听力。
10.(1)鼓膜受损后,人还能听到部分声音,但听力会明显下降。因为鼓膜的作用是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当它受损时,声波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振动传递给听小骨,不过仍有少量声波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如骨传导)传至内耳,但传导效果远不如正常的鼓膜。
(2)听小骨发生病变会影响声音的传导。听小骨的作用是将鼓膜的振动放大并传递到内耳,病变后无法正常传递和放大振动,导致传入内耳的声音强度减弱,听觉受到严重影响,可能出现听力减退甚至耳聋。
(3)听觉形成的部位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受损,即使耳的结构完整且功能正常,也无法形成听觉,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即中枢性耳聋 。
11.B 12.C 13.A
14. (1)薄膜会振动。因为对着纸筒说话产生的声波传入纸筒,就如同声波传入外耳道,到达薄膜(模拟鼓膜),声波的能量引起薄膜振动,就像实际中耳膜在声波作用下振动一样。
(2)火柴棍模拟听小骨,起到将薄膜(鼓膜)的振动放大并传递到装有水的气球(模拟耳蜗)的作用,如同听小骨在人体中把鼓膜的振动放大并传导至内耳。
(3)小喇叭将不会发出声音。这模拟了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听神经受损,无法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从而不能形成听觉的情况。
15.(1)对照组是甲组。乙组阈值升高说明噪声导致听力灵敏度下降(听觉受损)。
(2)可能损伤鼓膜、耳蜗毛细胞。护耳措施:减少噪声暴露、佩戴耳塞、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
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