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感觉的形成第三节第五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冀少版)七年级下学习目标01第二课时听觉01学习目标02激趣导入03观察思考04新知探究10板书设计09作业布置08课堂小结07课堂练习05动手实践06动手实践学习目标理解耳的结构与听觉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认识到听觉对我们生活和生存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听觉形成及晕车晕船现象的原因,培养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模型等工具,构建听觉知识模型。在观察耳的模型过程中,提高大家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收集耳卫生保健资料并设计手抄报进行宣传,培养科学探究和社会实践能力。关注自身耳部健康,养成良好的护耳习惯;增强对听力障碍人群的关爱意识,体会人工耳蜗等技术对他们的重要性。生命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01复习旧知识眼球的主要结构有哪些呀?视觉又是怎样形成的呢?01玻璃体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巩膜眼球壁晶状体虹膜瞳孔角膜睫状体激情导入游泳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周围的声音立刻听不清了。这时,侧过头,进水的这只耳朵朝下,用同一侧的脚单脚支撑跳几下,水流出来后,周围的声音就又能清楚地听到了。为什么耳朵进水后就听不到声音了 耳朵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02观察思考03观察耳的模型,关注耳的各部分组成。观察思考根据获得的证据思考下列问题。1.耳由哪些部分组成 2.耳的各部分有什么功能 3.听觉是怎样形成的 03新知探究04一、耳的结构耳蜗半规管前庭外耳道耳郭鼓室听小骨鼓膜内耳外耳中耳新知探究04外耳外耳分别具有收集、传送声波的作用。外耳道耳郭新知探究04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产生振动传导振动内下方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维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咽鼓室锤骨镫骨砧骨新知探究04内耳睫状体主要由肌肉组成,能调节晶状体的凸度。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耳蜗半规管前庭内耳新知探究04二、听觉的形成耳廓声波形成听觉听小骨震动听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冲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神经冲动耳蜗传导外耳道收集声波鼓膜传导新知探究04二、听觉的形成1.外界的声波被耳郭收集后,经外耳道传到中耳,引起鼓膜振动。2.听小骨能将来自鼓膜的振动放大并传到内耳,刺激耳蜗中的听觉神经细胞产生神经冲动。3.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人脑,最后到达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新知探究04新知探究04三、晕车与晕船这是内耳的前庭和半规管过于敏感造成的。前庭可以感受重力、头部位置的变化和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的物体受到的力,叫作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刺激,半规管可以感受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刺激。这些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后,可形成一系列反射来维持身体的平衡。一般晕车、晕船,经过一定的锻炼和适应是可以克服的。为什么会晕车、晕船呢?学科融合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新知探究04四、耳的健康减少耳机使用时间不要用尖利的器具掏耳远离噪音新知探究04眼是人体的视觉器官,耳是人体的听觉器官。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除了视觉和听觉外,人体还可以通过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感受刺激,在大脑皮层形成嗅觉、味觉以及冷、热、触、压等多种感觉。动手实践05通过书刊、互联网等途径收集有关耳卫生保健的资料,设计一份宣传爱耳的手抄报,分小组在学校或社区向居民宣传爱耳知识。开眼界06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耳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刺激听神经产生神经冲动来恢复、重建听障人士的听觉功能。早在1995年,我国就已经开展了多导人工耳蜗植入技术的研究。随着人工耳蜗在临床的应用,人工耳蜗植入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证实,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适应人群进一步扩大。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人工耳蜗植入已成为治疗听力障碍的常规方法。人工耳蜗课堂练习C071.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嚼一块口香糖,可以起到的作用是( )A.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B.保护耳蜗内的听觉细胞C.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D.防止听小骨和听神经受损2.放学路上,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同学们急忙寻找避雨点并迅速跑了过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听到雷声,位于内耳的耳蜗将神经冲动传到脑B.看到闪电,对光线敏感的感光细胞位于视网膜C.听觉和视觉的形成部位都在大脑皮层D.寻找避雨点并迅速跑过去这一活动离不开神经调节的作用A课堂练习听小骨07耳蜗外耳道鼓膜3.有同学非常喜欢听音乐,经常戴着耳机边听音乐边写作业,边听音乐边走路。结合右图回答下列问题([]内填序号)。(1)优美的音乐通过耳机经[ ]__________传到中耳,引起[ ]_________振动。振动传到[ ]_________后被放大并传到内耳,刺激[ ]________内的听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 ]__________传到脑的特定区域形成听觉。(2)从听觉形成的角度,分析长时间戴着耳机听音乐引起听力下降的原因。(3)如果这名同学双耳的听力出现了差别。请用音叉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他双耳听力的差异。(4)戴着耳机边听音乐边走路,这样做对吗 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你的观点。听神经61528课堂练习07(2)从听觉形成的角度,分析长时间戴着耳机听音乐引起听力下降的原因。长时间戴着耳机听音乐,声音离鼓膜近且强度大,易使鼓膜疲劳受损,内耳结构也会因长时间受较强刺激致听觉细胞功能下降,从而引起听力下降;(3)如果这名同学双耳的听力出现了差别。请用音叉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他双耳听力的差异。实验步骤: 准备一个音叉,在安静的环境中,让同学闭上双眼;将音叉敲响后,先将音叉置于同学听力较好的一侧耳旁一定距离(比如30厘米),询问同学是否能听到声音以及声音的大小,记录下来;再将音叉置于同学听力较差的一侧耳旁相同距离(30厘米),同样询问同学是否能听到声音以及声音的大小,记录下来; 比较两次同学对声音的感知情况,从而探究双耳听力的差异。(4)戴着耳机边听音乐边走路,这样做对吗 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你的观点。不对,走路时需通过耳朵接收周围环境声音以保持警觉,戴耳机听音乐可能屏蔽环境声,增加意外风险。课堂小结外耳耳的结构听觉的形成07听觉晕车与晕船耳郭外耳道中耳鼓室内耳听小骨鼓膜半规管前庭耳蜗耳的保护作业布置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保护耳和听觉的认识,以及在生活中你将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耳朵。09板书设计听觉一、耳的结构: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半规管、前庭)二、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三、晕车晕船现象:与半规管、前庭有关四、耳的保护:10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