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生物专题5 人体的呼吸考点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呼吸系统的组成:④ 和肺。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其功能是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 、 、 ,减少对肺的刺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a.鼻:前部生有鼻毛,能阻挡灰尘;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气体;鼻黏膜能分泌黏液,可以清洁、温暖和湿润吸入的气体,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b. :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呼吸系统。气管在前,食道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都要归功于 。c.喉:既是呼吸的通道,又是发声器官。d.气管和支气管:是 形成的部位。痰的形成:气管内壁上的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将吸入的灰尘、病菌和分泌的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并通过咳嗽排出体外。痰中含有大量病菌,因此不能随地吐痰。(3)肺:是 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的基本单位是 。3.呼吸系统的功能: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以及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4.空气(或PM2.5)通过呼吸道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鼻腔→咽→喉→ →支气管→ 。1.生物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器官归类”的游戏。以下四张器官卡片中不能放入“呼吸系统”盒子里的是( )A.B. C. D.2.烟草燃烧的烟雾中含有上百种已知的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烟雾经过呼吸道进入肺的途径为(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B.鼻→口腔→喉→气管→支气管→肺C.鼻→咽→食道→支气管→肺D.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3.痰其实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分泌物,是一种黏液。痰形成的部位是( )A.咽部 B.肺部 C.气管和支气管 D.口腔4.在呼吸道中,对进入的空气具有温暖空气的作用是:( )A.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 B.鼻毛和气管内的纤毛C.气管壁上的腺细 D.鼻腔内和气管内的黏液5.正常天气情况下,外界空气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变化如下图甲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清洁、 。其中,推断“呼吸道能温暖吸入的空气”的原因是 。(2)为了探究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功能,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模拟实验:把塑料瓶底部剪掉,将毛刷置于塑料瓶瓶颈处,将用水浸湿的纱布罩在瓶子底部,用皮筋固定;设计不同处理,将碳粉放在塑料瓶瓶口处;用吹风机对准瓶口,每组吹5秒,如图乙(注意:实验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组号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A 1药匙碳粉,有毛刷 纱布上有少量碳粉B 1药匙碳粉,有毛刷(用水浸湿) 纱布上有少量碳粉,且比A组少C 3药匙碳粉,有毛刷(用水浸湿) 纱布上有大量碳粉I.在该模拟实验中,毛刷模拟的是呼吸道中的鼻毛和 。Ⅱ.A、B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可以探究“浸湿毛刷的水”模拟的 对空气的清洁功能。Ⅲ.B、C组的实验结果说明, 。因此,遇到沙尘或雾霾天气外出时,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是 。考点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肺可以与外界进行 ,也可以与血液进行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气和吸气完成的,安静状态下,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为 。2.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 和 两个过程。3.吸气和呼气过程(1)呼吸时肋骨间的肌肉的运动和胸廓变化的关系状态 肋间肌 肋骨 胸廓吸气 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运动 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胸廓呼气 舒张 肋骨向下、向内运动 前后径、左右径缩小,胸廓(2)呼吸时膈肌的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状态 膈肌 隔顶部 胸廓吸气 收缩 下降 上下径增大,胸廓呼气 舒张 回升 上下径缩小,胸廓3.模拟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的关系(1)图中① ,② ,③ 。图A表示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膈顶部上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胸腔容积也缩小,肺也回缩,肺内气压上升,高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气体被呼出。(2)图B表示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扩大,胸腔容积也扩大,肺也扩张,肺内气压下降,低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气体被吸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 ,它是通过 来实现的。呼出的气体中, 减少, 的含量增加【特别提醒】(1)氧气的扩散方向为:肺泡→血液→组织细胞;氧气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肺泡>血液>组织细胞。(2)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为:组织细胞→血液→肺泡;二氧化碳的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组织细胞>血液>肺泡。4.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1)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 ,有利于肺泡和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2)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 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3)肺泡数量极 ,大大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5.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中的 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 中的 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 的过程排出体外。1.人一刻不停地进行呼吸运动完成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这个过程的完成主要依赖于( )A.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B.肺泡具有一定的弹性C.气体分子的运动扩散 D.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2.子然同学活泼开朗,进餐时也喜欢跟朋友们有说有笑。某天午餐期间,由于高声说笑导致食物进入气管,阻塞了呼吸道,子然顿感呼吸困难。危急时刻,好朋友云峰立刻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如下图所示)对其进行急救,才让其转危为安。该急救法通过快速勒紧患者的上腹部,产生有冲击力的气流,将异物排出。施救过程中,被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小B.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C.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D.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大3.“白肺”是指重症肺炎患者在X光线下,肺部显影呈大片的白色状而因此得名。“白肺”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闷气喘、呼吸急促等。如图是患者体内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a、b分别代表两种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B.b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三层细胞C.a、b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D.“白肺”患者在平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和心率偏低4.“白肺”患者由于肺泡内充满大量积液或肺泡塌陷,肺部显影呈白色状,其临床表现为胸闷气喘、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下图是正常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①②代表结构,a、b代表气体,虚线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气时,膈肌舒张,肺泡的体积增大B.气体a代表二氧化碳,气体b代表氧气C.①和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白肺”患者肺泡内的积液不影响气体交换5.人体细胞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经过如图中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过程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B.②过程中,[a]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C.进入人体的气体和食物都需经过的结构是咽和喉D.完成③过程后,血液中含氧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6.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试分析曲线AB 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变化( )A.前后径增大,左右径缩小 B.前后径缩小,左右径增大C.前后径和左右径均增大 D.前后径和左右径均缩小7.下图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肺和膈肌的活动情况模拟图,箭头表示膈肌运动方向,其中能表示吸气过程的是( )A. B. C. D.8.图1模拟的是呼吸运动的情况。图2是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 的示意图,它是一种医疗急救设备,该设备能将患者的血液导出体外,再将血液输回体内,它主要由“电动泵”、“氧合器”、“热交换器”三部分构成。ECMO通过体外设备长时间全部或部分代替心肺功能,使患者自身的心脏、肺得以充分休息,为心脏、肺脏病变治愈及功能恢复争取时间。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玻璃罩代表胸廓,瓶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气球代表的是 。(2)如图B所示,用手下拉橡皮膜时气球会胀大,在人体内进行该过程时,膈肌 (填“收缩”或“舒张”),膈顶 ,完成 (填“吸气”或“呼气”)。(3)图2中 (填“甲”或“乙”)与图1中的气球模拟的结构相同,它对血液供氧,完成血液与外界的 。(4)图2中的血管A和血管B是患者连接ECMO的两条血管,则所流血液颜色鲜红、氧含量较高的是 (选填“血管A”或“血管B”),其中乙处的人工膜相当于 和毛细血管壁。9.如图所示装置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箭头代表运动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_____表示吸气状态,图_____表示呼气状态。(2)图中①代表的器官是_____;③代表的器官是_____。(3)图乙状态中,膈肌处于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4)甲、乙过程合起来表示肺与_____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初中生物专题5 人体的呼吸考点1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呼吸系统的组成:④呼吸道和肺。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其功能是保证气体顺畅通过,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减少对肺的刺激。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a.鼻:前部生有鼻毛,能阻挡灰尘;鼻腔内表面的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气体;鼻黏膜能分泌黏液,可以清洁、温暖和湿润吸入的气体,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b.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呼吸系统。气管在前,食道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都要归功于会厌软骨。c.喉:既是呼吸的通道,又是发声器官。d.气管和支气管:是痰形成的部位。痰的形成:气管内壁上的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将吸入的灰尘、病菌和分泌的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并通过咳嗽排出体外。痰中含有大量病菌,因此不能随地吐痰。(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也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3.呼吸系统的功能:从大气中摄取代谢所需要的氧气,以及排出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4.空气(或PM2.5)通过呼吸道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1.生物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器官归类”的游戏。以下四张器官卡片中不能放入“呼吸系统”盒子里的是( )A.B. C. D.【答案】A【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详解】A.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能通过肌肉的收缩舒张,来推动血液在血管和心脏构成的封闭的管道内循环流动。可见,心脏属于循环系统,不属于呼吸系统,A错误。B.鼻是呼吸系统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鼻腔内有鼻毛、黏膜,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温暖和湿润,是气体进入呼吸系统的第一道关卡,属于呼吸系统的一部分,B正确。C.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气管和支气管的内表面有纤毛和腺细胞,纤毛摆动可将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腺细胞分泌的黏液能湿润空气并黏附灰尘和细菌等,对气体有清洁和湿润作用,属于呼吸系统,C正确。D.咽和喉在呼吸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不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还是发声的器官,属于呼吸系统的一部分,D正确。故选A。2.烟草燃烧的烟雾中含有上百种已知的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烟雾经过呼吸道进入肺的途径为(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B.鼻→口腔→喉→气管→支气管→肺C.鼻→咽→食道→支气管→肺D.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答案】D【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详解】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外界气体(包括烟草烟雾)进入肺的顺序是:先经过鼻,鼻对空气有清洁、温暖和湿润作用;然后气体进入咽,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接着气体通过喉,喉不仅是呼吸通道,还是发声器官;之后气体进入气管,气管再分支形成支气管,最后气体到达肺。而口腔不属于气体进入肺的正常呼吸道途径,食道是食物的通道。所以烟雾经过呼吸道进入肺的途径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3.痰其实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分泌物,是一种黏液。痰形成的部位是( )A.咽部 B.肺部 C.气管和支气管 D.口腔【答案】C【分析】气体经过气管时,其中残留的灰尘和病菌会被气管黏膜分泌的黏液黏住而形成痰,所以说痰是在气管和支气管形成的。【详解】A.虽然痰最终是通过咳嗽从咽部排出的,但咽部并不是痰形成的部位,A不符合题意。B.肺部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但并不是痰形成的直接部位,B不符合题意。C.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的腺细胞分泌黏液,纤毛将这些黏液与外来的灰尘、细菌等一起送到咽部,形成痰。因此,气管和支气管是痰形成的部位,C符合题意。D.口腔本身并不参与痰的形成,D不符合题意。故选C。4.在呼吸道中,对进入的空气具有温暖空气的作用是:( )A.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 B.鼻毛和气管内的纤毛C.气管壁上的腺细 D.鼻腔内和气管内的黏液【答案】A【分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人体的鼻腔的前部生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的灰尘;鼻腔的内表面的鼻黏膜上的腺细胞能够分泌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清洁并变得湿润;黏膜中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进入的空气有温暖作用。【详解】A.鼻腔黏膜内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能够预热吸入的冷空气,使其接近体温,从而起到温暖空气的作用,A符合题意。B.鼻毛和气管内的纤毛主要功能是阻挡灰尘、异物等,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而不是温暖空气,B不符合题意。C.气管壁上的腺细胞能分泌黏液,使气管内保持湿润,并能粘住灰尘,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它们并不直接参与温暖空气的过程,C不符合题意。D.鼻腔内和气管内的黏液对空气有湿润作用,同时黏液可将细菌等有害物质吸附,以鼻涕、痰的形式排出体外,起到清洁作用。但它们并不直接温暖空气,D不符合题意。故选A。5.正常天气情况下,外界空气进入人体后发生的变化如下图甲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清洁、 。其中,推断“呼吸道能温暖吸入的空气”的原因是 。(2)为了探究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功能,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模拟实验:把塑料瓶底部剪掉,将毛刷置于塑料瓶瓶颈处,将用水浸湿的纱布罩在瓶子底部,用皮筋固定;设计不同处理,将碳粉放在塑料瓶瓶口处;用吹风机对准瓶口,每组吹5秒,如图乙(注意:实验人员做好安全防护),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组号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A 1药匙碳粉,有毛刷 纱布上有少量碳粉B 1药匙碳粉,有毛刷(用水浸湿) 纱布上有少量碳粉,且比A组少C 3药匙碳粉,有毛刷(用水浸湿) 纱布上有大量碳粉I.在该模拟实验中,毛刷模拟的是呼吸道中的鼻毛和 。Ⅱ.A、B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可以探究“浸湿毛刷的水”模拟的 对空气的清洁功能。Ⅲ.B、C组的实验结果说明, 。因此,遇到沙尘或雾霾天气外出时,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是 。【答案】(1) 湿润 呼吸道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2) 纤毛 呼吸道中的黏液/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 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戴口罩【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详解】(1)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图中的数据:外界温度是15℃,经过呼吸道进入肺为37℃,可见呼吸道有温暖空气的作用。(2)Ⅰ.在该模拟实验中,毛刷模拟的是呼吸道中的鼻毛和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Ⅱ.A、B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可以探究“浸湿毛刷的水”模拟的呼吸道中的黏液对空气的清洁功能。Ⅲ.从第B、C组实验结果来看,当外界环境中颗粒物较多时,呼吸道处理能力是有限的,雾霾天气要做好防护,尽量少出门,必须外出时最好戴上棉质口罩。考点2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肺可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也可以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气和吸气完成的,安静状态下,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为16~20次。2.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3.吸气和呼气过程(1)呼吸时肋骨间的肌肉的运动和胸廓变化的关系状态 肋间肌 肋骨 胸廓吸气 收缩 肋骨向上、向外运动 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胸廓扩大呼气 舒张 肋骨向下、向内运动 前后径、左右径缩小,胸廓缩小(2)呼吸时膈肌的运动与胸廓变化的关系状态 膈肌 隔顶部 胸廓吸气 收缩 下降 上下径增大,胸廓扩大呼气 舒张 回升 上下径缩小,胸廓缩小3.模拟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的关系(1)图中①气管,②肺,③膈肌。图A表示膈肌处于舒张状态,膈顶部上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胸腔容积也缩小,肺也回缩,肺内气压上升,高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气体被呼出。(2)图B表示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扩大,胸腔容积也扩大,肺也扩张,肺内气压下降,低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气体被吸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肺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特别提醒】(1)氧气的扩散方向为:肺泡→血液→组织细胞;氧气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肺泡>血液>组织细胞。(2)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为:组织细胞→血液→肺泡;二氧化碳的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组织细胞>血液>肺泡。4.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1)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肺泡和血液间进行气体交换。(2)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3)肺泡数量极多,大大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5.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这些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1.人一刻不停地进行呼吸运动完成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这个过程的完成主要依赖于( )A.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B.肺泡具有一定的弹性C.气体分子的运动扩散 D.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答案】A【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详解】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平静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肺泡具有一定的弹性、气体分子的运动扩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有关。可见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2.子然同学活泼开朗,进餐时也喜欢跟朋友们有说有笑。某天午餐期间,由于高声说笑导致食物进入气管,阻塞了呼吸道,子然顿感呼吸困难。危急时刻,好朋友云峰立刻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如下图所示)对其进行急救,才让其转危为安。该急救法通过快速勒紧患者的上腹部,产生有冲击力的气流,将异物排出。施救过程中,被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A.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小B.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C.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D.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大【答案】C【分析】(1)呼吸运动是呼吸肌(膈肌、肋间肌等)收缩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张与缩小的过程,也是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提供原动力的过程。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2)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详解】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因此相当于呼气过程;冲击患者上腹部,使膈肌上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将异物排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3.“白肺”是指重症肺炎患者在X光线下,肺部显影呈大片的白色状而因此得名。“白肺”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闷气喘、呼吸急促等。如图是患者体内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a、b分别代表两种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B.b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三层细胞C.a、b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D.“白肺”患者在平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和心率偏低【答案】C【分析】图示是人体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详解】A.根据图示箭头方向可以确定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A错误。B.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因此b氧气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两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错误。C.气体都是从浓度大的地方往浓度小的地方去,所以a、b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C正确。D.“白肺”患者在平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和心率偏高,D错误。故选C。4.“白肺”患者由于肺泡内充满大量积液或肺泡塌陷,肺部显影呈白色状,其临床表现为胸闷气喘、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下图是正常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①②代表结构,a、b代表气体,虚线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气时,膈肌舒张,肺泡的体积增大B.气体a代表二氧化碳,气体b代表氧气C.①和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白肺”患者肺泡内的积液不影响气体交换【答案】C【分析】(1)呼吸运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同时肋间肌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也增大,使得胸腔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肺泡体积增大;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上下径缩小,肋间肌舒张,胸廓前后径和左右径减小,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2)图中,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中,由于肺泡内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二氧化碳含量低于血液,所以氧气(a)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二氧化碳(b)由血液扩散进入肺泡。①肺泡壁和②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3)“白肺”对气体交换的影响:“白肺”患者肺泡内充满大量积液或肺泡塌陷,会阻碍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正常扩散,从而影响气体交换,导致患者出现胸闷气喘、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等症状。【详解】A.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可见,吸气时,膈肌是收缩状态(不是舒张),肺泡的体积增大,A错误。B.气体a是从肺泡进入血液的,所以a代表氧气;气体b是从血液进入肺泡的,所以b代表二氧化碳,B错误。C.①肺泡壁和②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使得气体能够快速地在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扩散,有利于气体交换,C正确。D.“白肺”患者肺泡内的积液会占据肺泡内空间,阻碍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以及二氧化碳从血液进入肺泡的扩散过程,严重影响气体交换,D错误。故选C。5.人体细胞获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经过如图中①②③等过程来完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过程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B.②过程中,[a]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C.进入人体的气体和食物都需经过的结构是咽和喉D.完成③过程后,血液中含氧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答案】D【分析】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是指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的运输过程;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共四个过程。2.图中:①表示肺的通气,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详解】A.①过程表示肺的通气,是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有节律的呼吸运动,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肺的通气就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A错误。B.②过程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在此过程中,[a]氧气通过扩散作用从肺泡进入血液,而[b]二氧化碳是从血液扩散进入肺泡,B错误。C.进入人体的气体和食物都需经过咽,但是食物不经过喉,只有气体经过喉,C错误。D.③过程是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所以完成③过程后,血液中含氧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D正确。故选D。6.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试分析曲线AB 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的变化( )A.前后径增大,左右径缩小 B.前后径缩小,左右径增大C.前后径和左右径均增大 D.前后径和左右径均缩小【答案】C【分析】(1)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详解】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肋间外肌收缩,胸骨肋骨上移、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胸廓容积增大;曲线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肋间外肌舒张,胸骨肋骨下移、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胸廓容积缩小。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7.下图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肺和膈肌的活动情况模拟图,箭头表示膈肌运动方向,其中能表示吸气过程的是( )A. B. C. D.【答案】A【分析】呼吸运动指的是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完成吸气和呼气。这主要是由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实现。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过程。肋间肌和膈肌舒张,使胸廓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回,肺内气压高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过程。【详解】A.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向下,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上下径变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即表示的是吸气过程,A正确。B.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升高,胸廓上下径变小,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变小,肺内气压升高,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肺,表示呼气状态,B错误。C.膈肌向上运动,箭头方向向上,表示膈肌舒张,胸廓上下径变小,肺应该回缩而不是扩张,C错误。D.膈肌向下运动,箭头方向向下,表示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肺应该随着扩张而不是缩小,D错误。故选A。8.图1模拟的是呼吸运动的情况。图2是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 的示意图,它是一种医疗急救设备,该设备能将患者的血液导出体外,再将血液输回体内,它主要由“电动泵”、“氧合器”、“热交换器”三部分构成。ECMO通过体外设备长时间全部或部分代替心肺功能,使患者自身的心脏、肺得以充分休息,为心脏、肺脏病变治愈及功能恢复争取时间。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玻璃罩代表胸廓,瓶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气球代表的是 。(2)如图B所示,用手下拉橡皮膜时气球会胀大,在人体内进行该过程时,膈肌 (填“收缩”或“舒张”),膈顶 ,完成 (填“吸气”或“呼气”)。(3)图2中 (填“甲”或“乙”)与图1中的气球模拟的结构相同,它对血液供氧,完成血液与外界的 。(4)图2中的血管A和血管B是患者连接ECMO的两条血管,则所流血液颜色鲜红、氧含量较高的是 (选填“血管A”或“血管B”),其中乙处的人工膜相当于 和毛细血管壁。【答案】(1)肺(2) 收缩 下降 吸气(3) 乙 气体交换(4) 血管B 肺泡壁【分析】人工心肺机ECMO包括三部分:一是“氧合器”部分,可以实现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使血液获得氧气,氧合器相当于人体的肺;二是“电动泵”部分,可以推进血液的流动,实现血液循环,“电动泵”相当于人体的心脏;三是“热交换器”,作用是调节血液的温度,使其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观图可知,图1中,A表示呼气,B表示吸气;图2中,甲是电动泵,乙是氧合器,丙是热交换器;血管A中流静脉血,血管B中流动脉血。【详解】(1)图1中玻璃罩代表胸廓,瓶底的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气球代表肺。(2)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因此,如图B所示,用手下拉橡皮膜时气球会胀大,表示吸气,在人体内进行该过程时,膈肌收缩,膈顶下降,完成吸气。(3)分析题图2,氧合器模拟了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吸收了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故乙相当于肺,与图1中的气球模拟的结构(肺)相同;它对血液供氧,完成血液与外界的气体交换。(4)分析题图2,血液经装置乙氧合器进行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液,使血液的含氧量升高后,首先流经血管B,再经过人体的组织器官,最后流至血管A,故血液颜色鲜红、氧含量较高的是血管B。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肺泡内的氧气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与血液成分之一的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身体各处的组织细胞,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穿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故氧合器的隔离膜模拟了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9.如图所示装置是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箭头代表运动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_____表示吸气状态,图_____表示呼气状态。(2)图中①代表的器官是_____;③代表的器官是_____。(3)图乙状态中,膈肌处于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4)甲、乙过程合起来表示肺与_____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答案】【答案】(1)乙 甲 (2)气管 肺 (3)收缩 (4)外界【分析】题目考査“模拟膈肌的运动”实验,图中的①是气管、②是支气管、③是肺、④是膈,据此答题。【详解】(1)呼气时,膈肌与肋间肌舒张,膈顶上升,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减小,胸廓的容积减小,肺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呼出,完成呼气。图甲中隔顶上升,肺回缩,表示的是呼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胸廓的左右径和前后径增大,这时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这时肺内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图乙中,膈顶下降,肺扩大,表示的是吸气过程。(2)图中①代表的器官是气管,③代表的器官是肺。(3)图乙中,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肺内气压变小,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4)呼气和吸气过程合起来称为呼吸运动,表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5 人体的呼吸(原卷版).docx 专题5 人体的呼吸(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