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有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有解析)

资源简介

高一生物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A错误;由图可知,加入3 mL放线菌提取液的组可促进铜绿微囊藻生长,而在相同培养时间内,加入9 mL放线菌提取液的组的抑藻率大于加入6 mL放线菌提取液的组,说明抑藻率与放线菌提取液浓度不是呈负相关,B错误,C正确;放线菌是异养生物,蓝细菌是自养生物,二者需要的营养物质不同,且题中信息不能体现放线菌的抑藻原理,D错误。
答案:C
2、解析:微量元素含量少,但作用大,锌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功能不可替代,因此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A 正确;ZNG1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功能与含有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和形成的空间结构有关,B正确;由题意可知,锌被ZNG1运送到需要与锌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的蛋白质中,这说明细胞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某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C正确;根据题意,ZNG1作为锌的伴侣蛋白,可以运输锌,但锌并不是组成ZNG1的元素,D错误。
答案:D
3、答案:A
4、解析:分子转子能在细胞膜上钻孔,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A正确;药物通过钻的孔进入细胞说明了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分子转子是光驱动的,不需要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C错误;温度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故改变温度会影响分子转子的钻孔效率,D正确。
答案:C
5、解析:类囊体薄膜上含有光合色素,而线粒体内膜上不含光合色素,A错误;高尔基体膜可通过囊泡的生成和融合转化成细胞膜,B正确;核糖体没有膜结构,不能为多种代谢酶提供附着位点,C错误;不同生物膜的相互识别主要与蛋白质分子有关,D错误。
答案:B
6、解析:质子泵与通道蛋白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A正确;据图可知,K+通过通道蛋白顺浓度运输到胃腔,属于协助扩散方式,H+通过质子泵逆浓度进入胃腔,属于主动运输方式,B错误;质子泵转运离子所需的ATP可以由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供给,C错误;K+只能少量通过通道蛋白运输到胃腔,通道蛋白能控制K+通过细胞膜,D错误。
答案:A
7、解析:溶菌酶催化细菌的细胞壁降解,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能够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二者都利用了酶的作用,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B不符合题意;FeCl3是无机催化剂,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C不符合题意;利用水浴加热促进DNA与二苯胺的显色没有涉及催化作用,所以没有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D符合题意。
答案:D
8、解析: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呼吸作用减弱,因而可以保存更长时间,A正确;泡菜的制作主要利用了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原理,B正确;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厌氧微生物的繁殖,C错误;低温、低氧、适湿等条件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D正确。
答案:C
9、解析:在提取菠菜叶绿体色素的实验中,取新鲜叶片的干粉,加入SiO2、CaCO3和无水乙醇后,迅速、充分研磨成匀浆,过滤后得到色素滤液,A正确;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所以把新鲜叶绿素溶液放在光源与分光镜之间,可以看到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是红光与蓝紫光,B错误;提取色素后,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可将色素分离,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层析时与滤纸的结合能力越低,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C错误;分离色素时层析10 min后,取出,风干,观察色素带,D错误。
答案:A
10、解析:Ef cd基因中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4种含氮碱基(A、C、G、T),A正确;Ef cd基因可能通过提高叶绿素的代谢水平而使水稻增产,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水稻Ef cd基因的表达可使水稻的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水平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可知,Ef cd基因有可能促进了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合成,C正确;水稻Ef cd基因的表达可使水稻的氮吸收能力增强,这说明Ef cd基因有可能促进了根细胞膜上NH或NO载体数量的增加,D正确。
答案:B
11、解析: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一般来说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多,导致细胞核的控制范围有限,细胞太大时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A正确;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变小,物质运输效率会变小,B正确;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连续分裂的细胞具有周期性,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间期,C错误;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分裂期在细胞周期中占的比例越大的细胞更适合用于观察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D正确。
答案:C
12、解析:图中显示是四分体时期,即减数分裂Ⅰ前期联会,每个四分体有2条染色体,图中有12个四分体,共24条染色体,A错误;四分体时期即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B正确;一个四分体即一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每个四分体有两条染色体,四条姐妹染色单体,D正确。
答案:A
13、解析: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所以不可能形成四分体,A错误;雄性蝗虫的染色体共有21条,在减数分裂Ⅰ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有10对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共21条,B错误;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细胞内不会同时存在染色体3和4,C正确;由于雄性蝗虫只有1条X染色体,所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有1/2的细胞含有X染色体,D错误。
答案:C
14、解析:Cdk2细胞再生形成的健康心脏细胞中核DNA分子不发生改变,A正确;Cdk2细胞迁移到受损的部位进行修复时会发生体内细胞的编程性死亡,B错误;Cdk2细胞再生形成健康的心脏细胞时需要消耗ATP,因此发生着ATP与ADP的转化,C正确;Cdk2细胞与干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表达不同,D正确。
答案:B
15、解析:该对遗传因子控制的性状有三种,说明R对r为不完全显性。由组别三可知,紫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为Rr,但根据三组杂交实验的结果不能判断出白花植株和红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rr、RR,还是RR、rr,A错误;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均为纯合子,二者分别自交,其子代都不会出现性状分离,二者杂交,则其子代都开紫花,B、C正确;因为RR、Rr的性状表现不同,所以,无论是Rr×rr,还是Rr×RR,子代都会出现1∶1的分离比,即均可用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
答案:A
16、解析: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R1r1R2r2,所以F1自交后代F2的基因型有9种;后代中r1r1r2r2占1/16,R1r1r2r2和r1r1R2r2共占4/16,R1R1r2r2、r1r1R2R2和R1r1R2r2共占6/16,R1R1R2r2和R1r1R2R2共占4/16,R1R1R2R2占1/16,所以不同表型的比例为1∶4∶6∶4∶1。
答案:D
17、解析:每对等位基因测交后会出现2种表型,故n对等位基因杂合的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型的个体,A正确;不管n有多大,植株A测交子代比为(1∶1)n=1∶1∶1∶1……(共2n个1),即不同表型个体数目均相等,B错误;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为1/2n,纯合子的个体数也是1/2n,两者相等,C正确;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纯合子的个体数是1/2n,杂合子的个体数为1-(1/2n),故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D正确。
答案:B
18、解析: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这种性状是显性性状,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推测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对红眼为隐性,A正确;F1互交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雌雄表型不同,所以推测红、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B正确;F1中雌蝇(XAXa)与白眼雄蝇(XaY)回交,后代的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比例为1∶1∶1∶1,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C正确;摩尔根实验结果证实果蝇的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不能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错误。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19、(本题16分)
解析:(1)据曲线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消化酶的种类。从酸碱度和温度角度考虑,实验过程中提取的消化酶可置于最适pH和低温条件下保存。(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饲养泥鳅时可用来提高其产量的措施有:将饲养水温控制在35~55 ℃,对于饲料的选择应以淀粉类饲料为主,因为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3)①由于实验是验证Cd2+会使淀粉酶的活性降低。因此取A、B两支试管均先加入等量从泥鳅体内提取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往A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含Cd2+的溶液,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②由于Cd2+会使淀粉酶的活性降低,而A试管中为一定量的含Cd2+的溶液,B试管中为生理盐水,因此A试管中淀粉的分解量较少,A组试管中的蓝色明显比B组试管中的深。
答案:(1)温度和消化酶的种类 最适pH和低温
(2)饲养水温控制在35~55℃,并且多投放淀粉类饲料
(3)①一定量的含Cd2+的溶液 ②A组试管中的蓝色明显比B组试管中的深(或A组试管中显现蓝色,B组试管中不显现蓝色)
20、(本题16分)
解析:(1)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将野外捕捉的活虫用秋水仙素处理的目的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更多的细胞处于分裂(中)期;蝗虫细胞液的浓度高于0.08%的NaCl溶液,因此,蝗虫精巢在0.08%的NaCl溶液中会吸水膨胀,利于染色体分散,便于观察;在制片前需要先进行染色处理,以利于观察分析染色体的形态、位置、数目。(2)为了解一天中蝗虫减数分裂是否存在最旺盛的时段,则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时间,故研究小组应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捕获同种蝗虫并采集精巢;对每个装片选取多个视野进行观察,比较不同装片中处于分裂期细胞的平均数(比例)。(3)图1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之间两两配对,此现象为联会;在此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片段的互换,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4)霍利迪联结体的结构是由2个DNA双螺旋“头对头”地靠近形成的,则图示霍利迪联结体含有4条DNA单链。(5)据题干信息可知雄蝗虫细胞内有2n=23条染色体,性染色体只有一条,为XO型,即雄蝗虫有11对常染色体,1条性染色体,染色体种类数可能为11+1=12(种)。
答案:(1)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更多的细胞处于分裂(中)期 吸水膨胀 利于染色体分散,便于观察 染色 形态、位置、数目 (2)一天的不同时间段 处于分裂期细胞的平均数(比例) (3)两两配对(联会)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片段的互换 (4)4 (5)12
21、(本题16分)
解析:(1)根据组合一可判断耳垢呈油性是显性性状。(2)在所调查的群体中,干耳的基因型频率为×100%≈50%。(3)油耳为显性性状,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油耳父亲的女儿不表现为干耳性状,与第一、二组的调查结果不符,所以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4)从组合二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1∶1),其原因是只有Aa和aa的组合,后代才可能有1∶1的性状比例,而第二组家庭为多个家庭,油耳父亲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子代中干耳出现的概率为1/3,设组合二中父亲为Aa的概率为x,则1/2x=1/3,解得x=2/3,所以亲本父亲中基因型AA∶Aa=1∶2。(5)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经检查该男孩染色体正常,则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后代,故无法计算该男性与一个干耳女性婚配,子代表现为干耳的概率,D正确。
答案:(1)油性 (2)50% (3)常 油耳为显性性状,若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油耳父亲的女儿不表现为干耳性状,与第一、二组的调查结果不符,所以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调查人群中男女的发病率未呈现性别差异) (4)组合二中油耳父方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Aa∶AA=2∶1
(5)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D
22、(本题16分)
解析:(1)基因型为Mm的植株自交,F1中MM∶Mm∶mm=1∶2∶1,其中MM、Mm的植株表现为大花、可育,mm的植株只产生可育雌配子,故只有1/3MM和2/3Mm能够自交,则F2中雄性不育植株mm所占的比例为2/3×1/4=1/6。雄性不育植株mm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所得可育(Mm)晚熟红果(Rr)杂交种的基因型为MmRr,以该杂交种为亲本连续种植,若每代均随机受粉,即自由交配,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的配子有MR、Mr、mR、mr,比例为1∶1∶1∶1,则F1中有9种基因型,分别为1MMRR、2MMRr、1MMrr、2MmRR、4MmRr、2Mmrr、1mmRR、2mmRr、1mmrr,雌配子种类及比例为MR∶Mr∶mR∶mr=1∶1∶1∶1,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MR∶Mr∶mR∶mr=2∶2∶1∶1,则F2中可育晚熟红果植株(基因型为M__Rr)所占比例为1/4×3/6+1/4×3/6+1/4×2/6+1/4×2/6=10/24,即5/12。(2)已知细菌中的H基因控制某种酶的合成,导入H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植株中,H基因只在雄配子中表达,喷施萘乙酰胺(NAM)后含H基因的雄配子死亡。H基因在每条染色体上最多插入1个且不影响其他基因。将H基因导入基因型为Mm的细胞,并获得转基因植株甲和乙,则H基因的可能位置有:插入了M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插入了m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插入了2号染色体以外的染色体上,植株甲和乙分别与雄性不育植株mm杂交,在形成配子时喷施NAM,则含H基因的雄配子死亡,F1均表现为雄性不育mm,说明含有M基因的雄配子死亡,即有H基因插入了M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若植株甲和乙的体细胞中含1个或多个H基因,以上所得F1均表现为雄性不育,说明F1的体细胞中含有0个H基因。若植株甲的体细胞中仅含1个H基因,则H基因插入了M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即H与M基因连锁。若植株乙的体细胞中含n个H基因,则H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必须有1个H基因位于M所在染色体上,且2条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同时存在H基因,植株乙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若不喷施NAM,则子一代中不含H基因的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1/2n。(3)若植株甲的细胞中仅含一个H基因,且H基因插入了M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上,在不喷施NAM的情况下,以雄性不育植株mm为母本、植株甲HMm为父本进行杂交,雌配子种类为m,雄配子为HM、m,则子代中大花植株(基因型为HMm)即为与植株甲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或:利用雄性不育株与植株甲杂交,子代中大花植株即为所需植株)。
答案:(1)1/6 MmRr 5/12 
(2)0 M基因 必须有1个H基因位于M所在染色体上,且2条同源染色体上不能同时存在H基因 1/2n 
(3)以雄性不育植株为母本、植体甲为父本进行杂交,子代中大花植株即为所需植株(或:利用雄性不育株与植株甲杂交,子代中大花植株即为所需植株)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生物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22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青岛近海海域发生绿潮,大量绿藻、蓝细菌呈爆发式生长。某兴趣小组发现放线菌可以抑制蓝细菌生长。他们将不同含量的放线菌提取液加入铜绿微囊藻(一种蓝细菌)培养液中,研究其抑藻效应,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蓝细菌和绿藻都能通过叶绿体合成有机物
B.抑藻率与放线菌提取液浓度呈负相关
C.滴加3 mL放线菌提取液可能促进铜绿微囊藻生长
D.放线菌通过与蓝细菌竞争资源进而抑制其生长
2、研究人员发现了锌金属的第一个伴侣蛋白ZNG1,它可将锌运送到需要锌的蛋白质处发挥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锌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功能不可替代,因此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
B.ZNG1运送锌的功能与其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有关
C.该实例说明细胞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相互配合才能保证某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D.锌是构成ZNG1的重要元素,说明无机盐可以参与构成细胞内的重要化合物
3、研究发现,孕妇不仅需要多吃富含蛋白质和脂质的食物,还需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这样有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和纤维素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
B.蛋白质、纤维素和脂质都需要消化分解才能被人体吸收
C.胎儿正常发育过程中有细胞的增殖分化,没有细胞凋亡
D.胎儿细胞内合成蛋白质时消耗的氨基酸都是必需氨基酸
4、由光驱动的分子转子能识别特定细胞,并在细胞膜上钻孔,进而将某物质运入细胞中,其他物质不能随意进入。如图为钻孔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转子能在细胞膜上钻孔,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分子转子能将某物质带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
C.分子转子在钻孔时,需要消耗细胞内葡萄糖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
D.如果改变环境温度,可能会影响分子转子的钻孔效率
5、真核细胞具有丰富的内膜系统,为细胞完成精细、复杂的生命活动提供条件。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内膜与类囊体薄膜上都含有酶、光合色素、糖类等
B.高尔基体膜可通过囊泡的生成和融合转化成细胞膜
C.内质网膜和核糖体膜为多种代谢酶提供附着位点
D.不同生物膜的相互识别主要与磷脂双分子层有关
6、胃酸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离子跨膜运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质子泵与通道蛋白的化学本质相同
B.图示离子出细胞的方式相同
C.质子泵转运离子所需的ATP只能由线粒体供给
D.K+顺浓度差运输到胃腔说明通道蛋白不能控制K+通过细胞膜
7、下列实验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
A.利用溶菌酶溶解细菌的细胞壁
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D.利用水浴加热促进DNA与二苯胺的显色
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晒干的种子因呼吸作用减弱而可以保存更长时间
B.泡菜的制作主要利用了乳酸菌无氧呼吸的原理
C.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避免组织细胞缺氧死亡
D.低温、低氧、适湿等条件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
9、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菠菜叶片40~50 ℃烘干后,再加入SiO2、CaCO3和无水乙醇充分研磨,效果可能更佳
B.把新鲜滤液放在光源和分光镜之间,观察到最强吸光区是红外光和蓝紫光
C.溶解度大的色素与滤纸结合能力更强
D.分离色素时需充分层析30 min后,方可取出滤纸条观察色素带
10、研究发现,水稻Ef cd基因的表达可使水稻的氮吸收能力、叶绿素代谢水平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增强,从而使水稻成熟期提早7~20天,且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增产效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Ef cd基因中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4种含氮碱基
B.Ef cd基因可能通过促进叶绿素的分解而使水稻增产
C.Ef cd基因有可能促进了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有关酶的合成
D.Ef cd基因有可能促进了根细胞膜上NH或NO载体数量的增加
11、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既要靠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还要靠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其中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下列有关细胞的生长及增殖周期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太大时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B.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和物质运输速率均会变小
C.连续分裂的细胞具有周期性,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期
D.分裂期时间长的细胞更适合用于观察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
12、如图为二倍体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显微图像,关于此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含有12条染色体
B.处于减数分裂Ⅰ
C.含有同源染色体
D.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13、某种雄性蝗虫的染色体共有21条,包括10对常染色体和1条X染色体。如图是该蝗虫细胞内部分同源染色体示意图,其中数字代表染色体(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1与5配对、2与6配对形成四分体
B.减数分裂Ⅰ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共21对
C.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内不会同时存在染色体3和4
D.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有1/4的细胞含有X染色体
14、研究发现,来自胎盘的称为Cdk2的细胞能够在心脏病发作时再生形成健康心脏细胞。Cdk2细胞中除含有胚胎干细胞中所有的蛋白质外,还含有其他的蛋白质,使得这种细胞直接迁移到受损的部位进行修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dk2细胞再生形成的健康心脏细胞中核DNA分子不发生改变
B.Cdk2细胞迁移到受损的部位时不发生体内细胞的编程性死亡
C.Cdk2细胞再生形成健康的心脏细胞时发生着ATP与ADP的转化
D.Cdk2细胞与干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信息表达不同
15、萝卜的花有白、红、紫三种颜色,该性状由遗传因子R、r控制。三组不同类型植株之间的杂交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组别 亲本 子代性状表现及数量
一 紫花×白花 紫花428,白花415
二 紫花×红花 紫花413,红花406
三 紫花×紫花 红花198,紫花396,白花202
A.白花、紫花、红花植株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rr、Rr、RR
B.白花植株自交的后代均开白花,红花植株自交的后代均开红花
C.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的后代中,既没有红花也没有白花
D.可用紫花植株与白花或红花植株杂交验证分离定律
16、小麦的粒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R1和r1、R2和r2控制。R1和R2决定红色,r1和r2决定白色,R对r为不完全显性,并有累加效应,也就是说,麦粒的颜色随R的增加而逐渐加深。将红粒(R1R1R2R2)与白粒(r1r1r2r2)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的基因型种类数和不同表型的比例为(  )
A.3种、3∶1
B.3种、1∶2∶1
C.9种、9∶3∶3∶1
D.9种、1∶4∶6∶4∶1
17、某种二倍体植物的n个不同性状由n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已知植株A的n对基因均杂合。理论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植株A的测交子代会出现2n种不同表型的个体
B.n越大,植株A测交子代中不同表型个体数目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大
C.植株A测交子代中n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数和纯合子的个体数相等
D.n≥2时,植株A的测交子代中杂合子的个体数多于纯合子的个体数
18、摩尔根和他的学生用果蝇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白眼雄蝇与红眼雌蝇杂交,F1全部为红眼,推测白眼对红眼为隐性
B.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雌蝇均为红眼,雄蝇红、白眼各半,推测红、白眼基因可能在X染色体上
C.F1雌蝇与白眼雄蝇杂交,后代雌雄个体中红白眼都各半。结果符合预期
D.摩尔根实验结果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6分)
泥鳅肉质细嫩,肉味鲜美,素有“水中人参”之称。某实验小组探究了温度对泥鳅肠道内各种消化酶活力的影响,以指导泥鳅的饲养温度和投放的饲料类型,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酸碱度和温度角度考虑,实验过程中提取的消化酶可置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保存。
(2)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饲养泥鳅时可用来提高其产量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3)泥鳅生活的环境经常遭受重金属镉的污染,重金属镉会降低泥鳅体内各种消化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泥鳅的生长繁殖。请你以淀粉酶为例,设计实验来验证Cd2+会使淀粉酶的活性降低。
实验材料:淀粉、泥鳅体内提取的淀粉酶溶液、含Cd2+的溶液、碘液。
实验步骤:
①取A、B两支试管均先加入等量从泥鳅体内提取的淀粉酶溶液,然后往A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
②再往A、B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一段时间后向两支试管中滴加等量的碘液。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6分)
蝗虫易取材,染色体较大、数目较少,易于观察。在同一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请回答:
(1)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将野外捕捉的活虫逐个注入0.05%秋水仙素3~5 μL,6~8小时后取出精巢,放入0.08%的NaCl溶液中处理5~10分钟。注入秋水仙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巢在0.08%的NaCl溶液中会________,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处理过的精巢移入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中固定,一段时间后取出,用解剖针挑破曲细精管,使细胞溢出,经________→制片后,观察分析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了解一天中蝗虫减数分裂是否存在最旺盛的时段,研究小组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捕获同种蝗虫并采集精巢,规范制作临时装片,对每个装片选取多个视野进行观察,比较不同装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1为某研究者所拍摄的照片,依据照片中出现的V、8、X、O等形状,研究者认为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此时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经完成____________,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进行基因重组。
(4)图1中的交叉处有被称为霍利迪联结体的结构,该结构可以看成是2个DNA双螺旋“头对头”地靠近,其分支可快速地在一个方向上移动,如图2所示。则图示霍利迪联结体含有________条DNA单链。
(5)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为XO型性别决定方式,则雄蝗虫体内细胞中染色体可能有________种。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6分)
人的耳垢呈油性和呈干性是一对相对性状,受基因(A、a)控制。有人对某地区家庭的现有人群进行了调查(该地区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结果如下表:
(1)根据数据可判断耳垢呈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在所调查的群体中,干耳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
(3)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组合二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测交分离比(1∶1),而是2∶1,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样本大小)
(5)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经检查该男孩染色体正常,则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来该男性与一个干耳女性婚配,则子代表现为干耳的概率是________。
A.1/2   B.1
C.1/4   D.无法计算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题16分)
番茄是雌雄同花植物,可自花受粉也可异花受粉。M、m基因位于 2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 mm的植株只产生可育雌配子,表现为小花、雄性不育。基因型为MM、Mm的植株表现为大花、可育。R、r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基因型为RR、Rr、rr的植株表现型分别为:正常成熟红果、晚熟红果、晚熟黄果。细菌中的H基因控制某种酶的合成,导入H基因的转基因番茄植株中,H 基因只在雄配子中表达,喷施萘乙酰胺(NAM)后含H基因的雄配子死亡。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
(1)基因型为Mm的植株连续自交两代,F2 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雄性不育植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所得可育晚熟红果杂交种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以该杂交种为亲本连续种植,若每代均随机受粉,则 F2中可育晚熟红果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2)已知H基因在每条染色体上最多插入1个且不影响其他基因。将H基因导入基因型为Mm的细胞并获得转基因植株甲和乙,植株甲和乙分别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在形成配子时喷施NAM,F1 均表现为雄性不育。若植株甲和乙的体细胞中含1个或多个H基因,则以上所得 F1的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个H基因。若植株甲的体细胞中仅含1个H基因,则H基因插入了______________所在的染色体上。若植株乙的体细胞中含n个H基因,则H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植株乙与雄性不育植株杂交,若不喷施NAM,则子一代中不含H基因的雄性不育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3)若植株甲的细胞中仅含一个H基因,在不喷施NAM的情况下,利用植株甲及非转基因植株通过一次杂交即可选育出与植株甲基因型相同的植株。请写出选育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