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义乌市佛堂苏溪后宅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2024七上·期中)读右图,回答下列小题。1.甲所示山脉是A.落基山脉 B.安第斯山脉C.阿尔卑斯山脉 D.阿巴拉契亚山脉2.乙所示区域以“用机械种庄稼”为生产特色,其主要原因有①巴拉那河贯穿该区域,灌溉较便利②地势低平,土地辽阔③该区域位于低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好④经济发达,科技先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七上·期中)下列国家中,把羊驼毛出口作为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的是A.智利 B.威尼斯 C.秘鲁 D.瑞士4.(2024七上·期中)下图是非洲M国示意图。M国的主要人文特色是A.逐水草而居 B.现代化的牧场C.发达的渔业 D.世界石油宝库(2024七上·期中)日本是由多个岛屿组成的岛国,渔业发达。右图为日本简图。完成下列小题。5.日本位于( )①太平洋的东岸②西半球③亚洲东部④北温带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6.日本发展渔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A.正确的渔业政策 B.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C.工业基础雄厚 D.气候全年高温多雨7.(2024七上·期中)每一座城市的特色,都凝结着文明的成就。下列对城市特色描述正确的有①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中心②开普敦集欧洲和非洲的人文特色于一体③蔚山是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中心④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文化艺术之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2024七上·期中)给下面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 盛唐气象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9.(2024七上·期中)《隋书·东夷列传》记载:“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隋炀帝三次派人所到的“流求”实则都大致指我国现今的A.海南 B.舟山 C.台湾 D.上海10.(2024七上·期中)某历史老师是一位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对联。下列哪一副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浸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王,黄袍加身显威风11.(2024七上·期中)《步辇图》是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真实地反映了1300多年前唐王朝与少数民族友好的民族关系,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与这幅画相关的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文成公主入藏C.鉴真东渡 D.玄奘西行12.(2024七上·期中)唐朝人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下列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法 B.玄奘游学天竺带回佛经C.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 D.遣唐使来华13.(2024七上·期中)北宋初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下列措施属于“制其钱谷”的是( )A.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B.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C.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D.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14.(2024七上·期中)某同学在对北宋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杯酒释兵权”、 “重文轻武”、 “转运使”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对外文化的交流C.选官制度的创新 D.民族政策的演变15.(2024七上·期中)“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话表明了两宋时哪个地区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A.辽河流域 B.太湖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20分。)16.(2024七上·期中)学会认识区域,感受区域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 图二材料二:南非分布着品种繁多的野生动物,有大象、狮子、犀牛、羚羊、长颈鹿等。南非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黄金、锰、铬、萤石等储量居世界前列。(1)根据图一描述南非的地理位置特征。(2)根据图二描述南非地形特点。(3)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南非应该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17.(2024七上·期中)科举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国史大纲》(1)材料一中的“制度”正式创立于何时,该制度在唐朝有新发展,列举一例史实说明之。(2)材料二:唐宋两朝科举考试对比表朝代 录取人数 进士待遇唐代 共268榜,每榜录取76人 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任官的资格,要做官,还须吏部铨选宋代 共130榜,每榜录取840人 只要进士及第,立即授官。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的新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与宋代的哪一政策有关。(3)材料三:科举制……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产生的影响。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A2.C【知识点】美国中部平原【解析】【点评】美国工业较为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大型机械设备;美国人口密度较小,地广人稀,农业适宜大机器播种与收割,商品率高;农村劳动力少,生产规模大;美国中央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主要以旱地为主。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所示山脉是 落基山脉。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2.乙所示区域是美国的中央大平原,以“用机械种庄稼”为生产特色,其主要原因有:①巴拉那河贯穿该区域,灌溉较便利,错误,应该是密西西比河。②地势低平,土地辽阔,正确。③该区域位于低纬度地区,错误,应该是中纬度地区。④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正确。②④,正确。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3.【答案】C【知识点】智利——安第斯山脉【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有“纤维上帝”之美誉,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安第斯山区居民在高海拔地区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给自足。4.【答案】A【知识点】非洲草原——传统牧场【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M国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坦桑尼亚,该国家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坦桑尼亚适宜发展畜牧业,这里的游牧民逐水草而居;这里分干湿两季,石油资源不丰富,经济发展水平低,不适宜发展现代化牧场和渔业;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根据图中0°纬线和30°E可以可以得出,M国位于南半球,东半球,并且是非洲东部,此国家是坦桑尼亚。 该国家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坦桑尼亚适宜发展畜牧业,这里的游牧民逐水草而居。【答案】5.D6.B【知识点】日本——耕海牧渔【解析】【点评】日本北海道附近,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使得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海岸线曲折,优良港湾多;工业发达,先进的纺织工业、电子工业、造船技术和捕鱼装置为日本提供优质渔网和电子设备和悠久而丰富的捕鱼经验是日本渔业发展的有利条件。5.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温带,东半球。③④,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6.日本发展渔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他两项是人文条件,不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7.【答案】B【知识点】法国巴黎;韩国蔚山;莫斯科;探究城市的方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③蔚山是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中心,错误,蔚山是著名的汽车城,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中心是印度的班加罗尔。其他说法正确。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历史底蕴浓厚,有著名的克里姆林宫;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布局整齐,是城市规划的典范;韩国蔚山是著名的汽车城;意大利威尼斯是著名的水城;印度的班加罗尔信息产业发达,有“亚洲的硅谷”之称。8.【答案】C【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内容可知,隋唐时期, 我国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开放,对外交往频繁。 因此,归纳该时期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 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民族政权并立,如出现了宋、辽、西夏、金等并立的政权,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比较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如回族的出现等。因此说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9.【答案】C【知识点】台湾【解析】【分析】 根据《隋书 东夷列传 琉球国传》记载,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这里面讲的琉球国就是指现在的台湾。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 根据《隋书 东夷列传 琉球国传》记载,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这里面讲的琉球国就是指现在的台湾。隋朝灭亡之后,唐朝建立,沿用了琉球国的说法。但是唐朝并没有把台湾纳入它的版图。琉球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是在元朝的时候,设立了澎湖巡检司,从那时起台湾正式归属于中央王朝的管辖范围。10.【答案】A【知识点】开元盛世【解析】【分析】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任用贤能,虚心纳谏,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史称 “贞观之治”,所以该对联描写的是唐太宗,A 选项正确。“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政策,使社会经济得以发展 ,去世后立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该对联描写的是武则天,B 选项错误。“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唐玄宗统治前期,调整政策,开创了 “开元盛世”,但后期沉湎酒色,导致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该对联描写的是唐玄宗,C 选项错误。“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说的是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部下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他为皇帝,建立北宋,该对联描写的是赵匡胤,D 选项错误。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描写的是唐太宗;“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描写的是武则天;“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描写的是唐玄宗;“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描写的是宋太祖赵匡。11.【答案】B【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 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允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出嫁到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和吐蕃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与《步辇图》这幅画相关的事件是文成公主入吐蕃。 与这幅画相关的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 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以亲王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尺带珠丹), 金城公主入吐蕃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D排除12.【答案】B【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 唐朝人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下列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玄奘游学天竺国带回佛经,B正确,A反映的是传播唐朝文化,CD和外来交往无关,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①唐朝政治统一、政权强大,有稳定的政治环境。 ②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唐朝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④唐朝的对外政策比较开放,唐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长期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 ⑤中外使臣、商人、留学生以及僧侣的推动等。13.【答案】C【知识点】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制其钱谷”可知,这是北宋在财政经济方面的措施,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属于“制其钱谷”,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关键信息是“制其钱谷”。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14.【答案】A【知识点】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某同学在对北宋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杯酒释兵权”、 “重文轻武”、 “转运使”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中央集权的加强。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 (北宋)重文教,轻武事”反映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北宋削夺朝中大将兵权的措施是杯酒释兵权;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通过这一措施,初步解决了自唐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15.【答案】B【知识点】太湖流域的水乡城镇【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移到南方。南方最发达的太湖流域、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 宋朝时,由于政府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16.【答案】(1)经纬度位置:位于 17°E~33°E、22°S~35°S 之间(误差±1°),南半球、东半球,南温带等; 海陆位置:非洲的南端,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2)以高原为主;平原分布在南非的东北部(或者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高原主要分布在南非的中部;地势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地表起伏较小。(3)利用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 (或充分利用其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采矿业和制造业)【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区域的发展【解析】【分析】(1)、根据图一,描述南非的地理位置特征,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来回答即可。故答案为:经纬度位置:位于 17°E~33°E、22°S~35°S 之间(误差±1°),南半球、东半球,南温带等; 海陆位置:非洲的南端,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2)、根据图二,描述南非地形特点,主要分析以什么地形为主,主要分布在哪里。故答案为:以高原为主;平原分布在南非的东北部(或者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高原主要分布在南非的中部;地势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地表起伏较小。(3)、结合材料二,南非利用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 (或充分利用其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采矿业和制造业)【点评】南非共和国,简称“南非”。地处南半球,有“彩虹之国”之美誉,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陆地面积为1219090平方公里,其东、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陆地上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莱索托、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接壤。东面隔印度洋和澳大利亚相望,西面隔大西洋和巴西、阿根廷相望。南非的地形特征是地表起伏较小,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沿海有狭窄的平原,地势东高西低。17.【答案】(1)隋朝(隋炀帝)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2)进士录取人数增加;提高了进士地位。重文轻武(或改革科举制度)(3)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打破了门第的限制;促进了社会公平;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制度”正式创立于隋朝(隋炀帝),该制度在唐朝有新发展。例如,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的新变化是进士录取人数增加;提高了进士地位。这些变化与宋代的重文轻武(或改革科举制度)有关。(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的创立,打破了门第的限制;促进了社会公平;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点评】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1 / 1浙江省义乌市佛堂苏溪后宅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2024七上·期中)读右图,回答下列小题。1.甲所示山脉是A.落基山脉 B.安第斯山脉C.阿尔卑斯山脉 D.阿巴拉契亚山脉2.乙所示区域以“用机械种庄稼”为生产特色,其主要原因有①巴拉那河贯穿该区域,灌溉较便利②地势低平,土地辽阔③该区域位于低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好④经济发达,科技先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A2.C【知识点】美国中部平原【解析】【点评】美国工业较为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大型机械设备;美国人口密度较小,地广人稀,农业适宜大机器播种与收割,商品率高;农村劳动力少,生产规模大;美国中央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主要以旱地为主。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所示山脉是 落基山脉。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2.乙所示区域是美国的中央大平原,以“用机械种庄稼”为生产特色,其主要原因有:①巴拉那河贯穿该区域,灌溉较便利,错误,应该是密西西比河。②地势低平,土地辽阔,正确。③该区域位于低纬度地区,错误,应该是中纬度地区。④经济发达,科技先进,正确。②④,正确。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3.(2024七上·期中)下列国家中,把羊驼毛出口作为国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的是A.智利 B.威尼斯 C.秘鲁 D.瑞士【答案】C【知识点】智利——安第斯山脉【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有“纤维上帝”之美誉,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上和山下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安第斯山区居民在高海拔地区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给自足。4.(2024七上·期中)下图是非洲M国示意图。M国的主要人文特色是A.逐水草而居 B.现代化的牧场C.发达的渔业 D.世界石油宝库【答案】A【知识点】非洲草原——传统牧场【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M国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坦桑尼亚,该国家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坦桑尼亚适宜发展畜牧业,这里的游牧民逐水草而居;这里分干湿两季,石油资源不丰富,经济发展水平低,不适宜发展现代化牧场和渔业;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根据图中0°纬线和30°E可以可以得出,M国位于南半球,东半球,并且是非洲东部,此国家是坦桑尼亚。 该国家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坦桑尼亚适宜发展畜牧业,这里的游牧民逐水草而居。(2024七上·期中)日本是由多个岛屿组成的岛国,渔业发达。右图为日本简图。完成下列小题。5.日本位于( )①太平洋的东岸②西半球③亚洲东部④北温带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6.日本发展渔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A.正确的渔业政策 B.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C.工业基础雄厚 D.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答案】5.D6.B【知识点】日本——耕海牧渔【解析】【点评】日本北海道附近,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使得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海岸线曲折,优良港湾多;工业发达,先进的纺织工业、电子工业、造船技术和捕鱼装置为日本提供优质渔网和电子设备和悠久而丰富的捕鱼经验是日本渔业发展的有利条件。5.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温带,东半球。③④,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6.日本发展渔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他两项是人文条件,不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7.(2024七上·期中)每一座城市的特色,都凝结着文明的成就。下列对城市特色描述正确的有①莫斯科是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中心②开普敦集欧洲和非洲的人文特色于一体③蔚山是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中心④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文化艺术之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B【知识点】法国巴黎;韩国蔚山;莫斯科;探究城市的方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③蔚山是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中心,错误,蔚山是著名的汽车城,全球著名的信息技术中心是印度的班加罗尔。其他说法正确。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历史底蕴浓厚,有著名的克里姆林宫;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布局整齐,是城市规划的典范;韩国蔚山是著名的汽车城;意大利威尼斯是著名的水城;印度的班加罗尔信息产业发达,有“亚洲的硅谷”之称。8.(2024七上·期中)给下面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第3课 盛唐气象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答案】C【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根据图中内容可知,隋唐时期, 我国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开放,对外交往频繁。 因此,归纳该时期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 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民族政权并立,如出现了宋、辽、西夏、金等并立的政权,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比较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如回族的出现等。因此说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基本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9.(2024七上·期中)《隋书·东夷列传》记载:“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隋炀帝三次派人所到的“流求”实则都大致指我国现今的A.海南 B.舟山 C.台湾 D.上海【答案】C【知识点】台湾【解析】【分析】 根据《隋书 东夷列传 琉球国传》记载,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这里面讲的琉球国就是指现在的台湾。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 根据《隋书 东夷列传 琉球国传》记载,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这里面讲的琉球国就是指现在的台湾。隋朝灭亡之后,唐朝建立,沿用了琉球国的说法。但是唐朝并没有把台湾纳入它的版图。琉球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是在元朝的时候,设立了澎湖巡检司,从那时起台湾正式归属于中央王朝的管辖范围。10.(2024七上·期中)某历史老师是一位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对联。下列哪一副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浸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王,黄袍加身显威风【答案】A【知识点】开元盛世【解析】【分析】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任用贤能,虚心纳谏,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史称 “贞观之治”,所以该对联描写的是唐太宗,A 选项正确。“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她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政策,使社会经济得以发展 ,去世后立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该对联描写的是武则天,B 选项错误。“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唐玄宗统治前期,调整政策,开创了 “开元盛世”,但后期沉湎酒色,导致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该对联描写的是唐玄宗,C 选项错误。“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说的是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部下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他为皇帝,建立北宋,该对联描写的是赵匡胤,D 选项错误。 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描写的是唐太宗;“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描写的是武则天;“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描写的是唐玄宗;“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描写的是宋太祖赵匡。11.(2024七上·期中)《步辇图》是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真实地反映了1300多年前唐王朝与少数民族友好的民族关系,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与这幅画相关的事件是( )A.安史之乱 B.文成公主入藏C.鉴真东渡 D.玄奘西行【答案】B【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 唐朝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十四年(640年),唐太宗允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出嫁到吐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汉藏两族的友谊和吐蕃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与《步辇图》这幅画相关的事件是文成公主入吐蕃。 与这幅画相关的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 景龙四年(710年),唐中宗以亲王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尺带珠丹), 金城公主入吐蕃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D排除12.(2024七上·期中)唐朝人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下列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法 B.玄奘游学天竺带回佛经C.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 D.遣唐使来华【答案】B【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解析】【分析】 唐朝人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下列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玄奘游学天竺国带回佛经,B正确,A反映的是传播唐朝文化,CD和外来交往无关,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①唐朝政治统一、政权强大,有稳定的政治环境。 ②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③唐朝的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 ④唐朝的对外政策比较开放,唐政府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长期居住、任官,和中国人通婚。 ⑤中外使臣、商人、留学生以及僧侣的推动等。13.(2024七上·期中)北宋初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下列措施属于“制其钱谷”的是( )A.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B.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C.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D.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答案】C【知识点】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制其钱谷”可知,这是北宋在财政经济方面的措施,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属于“制其钱谷”,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关键信息是“制其钱谷”。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14.(2024七上·期中)某同学在对北宋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杯酒释兵权”、 “重文轻武”、 “转运使”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对外文化的交流C.选官制度的创新 D.民族政策的演变【答案】A【知识点】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某同学在对北宋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杯酒释兵权”、 “重文轻武”、 “转运使”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中央集权的加强。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 (北宋)重文教,轻武事”反映了宋朝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北宋削夺朝中大将兵权的措施是杯酒释兵权;宋朝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避免别的将领也“黄袍加身”,篡夺自己的政权,所以赵匡胤通过一次酒宴,以威胁利诱的方式,要求高阶军官们交出兵权.通过这一措施,初步解决了自唐后期以来的藩镇割据问题。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15.(2024七上·期中)“苏湖熟,天下足”这句话表明了两宋时哪个地区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A.辽河流域 B.太湖流域 C.黄河流域 D.珠江流域【答案】B【知识点】太湖流域的水乡城镇【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移到南方。南方最发达的太湖流域、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 宋朝时,由于政府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20分。)16.(2024七上·期中)学会认识区域,感受区域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 图二材料二:南非分布着品种繁多的野生动物,有大象、狮子、犀牛、羚羊、长颈鹿等。南非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黄金、锰、铬、萤石等储量居世界前列。(1)根据图一描述南非的地理位置特征。(2)根据图二描述南非地形特点。(3)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南非应该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答案】(1)经纬度位置:位于 17°E~33°E、22°S~35°S 之间(误差±1°),南半球、东半球,南温带等; 海陆位置:非洲的南端,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2)以高原为主;平原分布在南非的东北部(或者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高原主要分布在南非的中部;地势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地表起伏较小。(3)利用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 (或充分利用其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采矿业和制造业)【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感受区域的发展【解析】【分析】(1)、根据图一,描述南非的地理位置特征,主要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来回答即可。故答案为:经纬度位置:位于 17°E~33°E、22°S~35°S 之间(误差±1°),南半球、东半球,南温带等; 海陆位置:非洲的南端,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2)、根据图二,描述南非地形特点,主要分析以什么地形为主,主要分布在哪里。故答案为:以高原为主;平原分布在南非的东北部(或者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高原主要分布在南非的中部;地势东高西低(东南高西北低);地表起伏较小。(3)、结合材料二,南非利用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 (或充分利用其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采矿业和制造业)【点评】南非共和国,简称“南非”。地处南半球,有“彩虹之国”之美誉,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陆地面积为1219090平方公里,其东、南、西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陆地上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莱索托、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接壤。东面隔印度洋和澳大利亚相望,西面隔大西洋和巴西、阿根廷相望。南非的地形特征是地表起伏较小,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沿海有狭窄的平原,地势东高西低。17.(2024七上·期中)科举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国史大纲》(1)材料一中的“制度”正式创立于何时,该制度在唐朝有新发展,列举一例史实说明之。(2)材料二:唐宋两朝科举考试对比表朝代 录取人数 进士待遇唐代 共268榜,每榜录取76人 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任官的资格,要做官,还须吏部铨选宋代 共130榜,每榜录取840人 只要进士及第,立即授官。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的新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与宋代的哪一政策有关。(3)材料三:科举制……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产生的影响。【答案】(1)隋朝(隋炀帝)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2)进士录取人数增加;提高了进士地位。重文轻武(或改革科举制度)(3)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打破了门第的限制;促进了社会公平;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制度”正式创立于隋朝(隋炀帝),该制度在唐朝有新发展。例如,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科举制的新变化是进士录取人数增加;提高了进士地位。这些变化与宋代的重文轻武(或改革科举制度)有关。(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科举制的创立,打破了门第的限制;促进了社会公平;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点评】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义乌市佛堂苏溪后宅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义乌市佛堂苏溪后宅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