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约客》第二课时请同学们根据配图猜诗句,找出共同点。学习任务一:《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图片展示的都是杨万里的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蕴含哲理的诗。《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他的诗作构思精巧,语言平易自然,清新活泼,称为“诚斋体”。【代表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新柳》《舟过安仁》等。1.作者简介及本诗写作背景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故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这首诗作于南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的时候。途经松源时,诗人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作此诗时,杨万里65岁,经历了人生的坎坎坷坷,因此得出的深刻感悟。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骗得空欢喜同“正”这里是把行人放过去的意思。2.诗意理解大意: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3.诗歌鉴赏(1)“赚得行人错喜欢”中的“赚”字用得最为巧妙,请作简要分析。“赚”字幽默风趣。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2)“一山放出一山拦”一句中的“放出”和“拦”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放出”和“拦”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3)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了一个深刻道理,请简要说出这给你的启发。①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②不要因一时的成功而陶醉。找出其他的哲理诗读一读。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拓展延伸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任务二:《约客》同学们,在前面的诗歌之旅中,我们穿越时空,漫步古诗苑,和诗人一起,或登高望远,或“夜泊秦淮”,或晨炊漆公店,身心浸润其间,受益匪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次诗歌之旅的最后一站,和南宋诗人赵师秀来一次心灵的约会。1.作者简介及本诗写作背景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他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为“永嘉四灵”,开创了“江湖派”诗风。诗人准备和约好的客人对弈来度过漫长的梅雨之夜。可是大半夜过去了,客人还没有如约而至,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写景抒情诗。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2.诗意理解大意:梅雨时节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传来阵阵蛙鸣。这时已经是半夜了,朋友却没有如约到来,我无聊地敲着棋子,把灯花震落在棋盘上。3.诗歌鉴赏(1)扣住诗歌一、二两句,请从技巧和内容分析作者如何突出“夜半”之“静”。采用反衬的手法,一、二两句写雨声不断、蛙声一片,用热闹的声音反衬夏夜的寂静,也突出内心的寂寥与焦躁。(2)针对末句的“闲”,有人说炼字巧妙,也有人说用“忙”未尝不可。你认为呢?请简述理由。“闲”字巧妙。这里的“闲”并非闲适,而是诗人在百无聊赖之时,下意识地在棋盘上敲打,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诗人焦急等待却迟迟不到的焦躁、无聊且无奈的心情。用“忙”不合语境。敲,敲击,一个动作。生动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约客不来的怅惘无奈之情和敲棋自遣的寂寞孤独之感。(3)品味“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敲”字的妙处。板书设计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莫言自诫/提醒赚(悬念)幽默,比照鲜明放、拦释悬念、形象生动(拟人)和难斗争不断进取约客时令:江南夏夜梅雨时节,环境喧闹处处蛙鸣(点明时节)心情:约客不至独挨夜半,闲极无聊棋落灯花(点明诗题)——因客未至,失意怅惘板书设计(共20张PPT)课外古诗词诵读1.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感受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语言运用、文化自信)2.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语言运用)3.品味诗句,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审美创造)任务目标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凝结了先贤们最高深的思想、最伟大的创造和最纯洁的感情。在古典文学的大花园中,古诗是一朵艳丽的奇葩,涌现出了很多杰出的诗人,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外古诗词诵读——杜牧的《泊秦淮》和李商隐的《贾生》。新课导入第一课时 《泊秦淮》《贾生》学习任务一:《泊秦淮》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是宰相杜佑之孙。唐文宗大和二年中进士。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区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歌女2.诗意理解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大意:迷蒙的烟雾和银色的月光笼罩寒江和沙洲,夜晚船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仍在对岸高声吟唱着《玉树后庭花》。3.领悟诗情(1)“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作者描写了哪些意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首句通过描写“月色”“轻烟”“寒水”“白沙”,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朦胧冷清的秦淮夜景图。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为下文抒情创设了情景,作了铺垫。(2)后两句中诗人仅仅是在斥责商女的“不知”吗?诗人意在表达什么?“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连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4.归纳提升作者为何会有这样的情感呢?这与写作背景有关。我们了解一下杜牧写这首诗的背景。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千疮百孔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拥兵自重,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国家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所写出的。学习任务二:《贾生》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著有《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他对皇帝昏庸、宦官当权与藩镇跋扈深为不满。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咨询,征求意见。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被放逐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才能。无与匹敌2.诗意理解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指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徒然指百姓大意:汉文帝在宫殿正室咨询被放逐的大臣,贾谊的才华更是无人可比。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贾谊,可惜他不垂询治国安民的道理和方法,只是关心鬼神之事。3.诗歌赏析(1)赏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首句“宣室求贤访逐臣”从正面写汉文帝在宫殿正室召见贾谊。一“求”一“访”,写出了汉文帝求贤意愿之殷切和诚恳,尤其还是对一位被贬的臣子,真可谓贤明的君主了。次句“贾生才调更无伦”是对贾谊的赞扬,着眼于其才华高超、意气风发和神采照人,无与匹敌。(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两句诗运用了欲抑先扬的表现手法,诗人抓住“虚前席”“问鬼神”这两处细节,揭露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和贤士怀才不遇的感伤。(3)这首诗运用了欲抑先扬的表现手法,结合本诗内容谈谈你对这一手法的理解。这首诗前三句写汉文帝求贤态度虚心诚恳,是扬;最后一句讽刺他询问的不是关系天下苍生的国事,而是鬼神之事,是抑。诗人借汉文帝询问贾谊鬼神之事,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板书设计贾生文帝宣室访逐臣夜半前席问鬼神借古讽今皇帝昏庸怀才不遇泊秦淮近凄清秦淮河商女唱后庭花借古讽今忧国忧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外古诗词第一课时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课外古诗词第二课时 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