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八节 远离违法犯罪 善用法律维权中考解读第65页 『基本观点』1.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2.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3.规则与自由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考点1:规则与秩序考点1:规则与秩序1、社会秩序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考点1:规则与秩序2、社会规则(1)形成:(2)种类:(3)重要性: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3、规则与自由的关系(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考点1:规则与秩序4.自觉遵守规则的要求。(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3)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维护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考点1:规则与秩序5.积极改进规则。(1)原因: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②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2)做法:①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考点1:规则与秩序…………………………… 增分提示 …………………………1.社会规则限制了人们的自由。【点拨】错误。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也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2.规则都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都具有强制性。【点拨】错误。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很多,如纪律、道德、法律等。只有法律才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真题检测1』1.(2024·广东省)近年来,我国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布公告,禁止非法穿越国家自然保护禁地。但仍有不少户外活动爱好者擅自闯入,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甚至有人在野外遇险造成伤亡。这告诉我们( )①行使自由不得损害公共利益 ②热爱自然也应怀有敬畏之心 ③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④锤炼意志更要勇于突破自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2.(2022年四川遂宁)近年来,“开门立法”已经成为全国人大的一种常态。普通公众如何参与立法工作,民意如何走进全国人大?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过程中,上海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对二次审议稿提出建议,其中一条被采纳。这说明( )①全体中学生必须积极履行参与立法的义务②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变迁,规则需要改进③保护未成年人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责④要参与规则的改进与完善,积极建言献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2.(2024·天津市)生活中,总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标志。下列标志提示我们( )A.维护秩序靠规则 B.自由划定规则的边界C.规则一经制定就不能改变 D.建立规则的目的在于限制自由A3.(2024·荆州市)目前多趟复兴号列车设有静音车厢,旅客在享受“静音福利”的同时,也须在车厢内保持安静,使用各类电子设备时须佩戴耳机或关闭音源外放功能等。这表明( )①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保障 ②规则是人们在共同协商基础上形成的 ③违反社会规则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我们需要发自内心地敬畏和遵守规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 『基本观点』1.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违法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3 .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考点2:违法与犯罪1.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法律责任。(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2)违法行为根据其违法的性质和社会危害性,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考点2:违法与犯罪1、违法行为的含义、类别及法律责任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犯罪)含义: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类②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考点2:违法与犯罪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违反法律 民事法律法规 如:民法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行政法律规范 如:治安管理处罚法 刑事法律规范如:刑法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原状、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行政处分: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和开除; 行政处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刑罚处罚:主刑(管、拘、有、无、死);附加刑(罚金、剥夺、没收、驱逐)危害程度 相对轻微(个人) 相对轻微(群体) 严重社会危害性典型表现 不依法履行合同,欠债不还,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等民事权利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秩序 非法收购、出手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物品;故意杀人、抢劫、绑架、贩毒、泄露国家秘密、贪污受贿等给你启示 一般违法和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们要遵章守法,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分清是非,增强法治观念,既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犯罪具有刑事违法性(标志)、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本质)、应受刑罚处罚性的特征(后果)。我们要加强自我防范,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自觉守法;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违反的法律不同受到的处罚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 增分提示 …………………………1. 要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不同。“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的说法都是错误的。2.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行为如不及时改正,有可能发展成犯罪行为。但不能因此认为“一般违法行为都会发展成为犯罪行为”。3.罚款、行政拘留是对一般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罚金、拘役则是对犯罪行为的刑罚处罚。行政处罚由行政机关作出,刑罚处罚只能由人民法院作出。1.(2024·天津市)李某在体育馆观赛时,扰乱比赛秩序,经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无效,后被民警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警告处罚。李某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B『 真题检测2 』2.(2023·广东省)下列图示中“?”处应该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A.赵某在电影院里接听电话 B.李某借钱但到期不还C.王某多次拨打110电话谎报警情 D.张某醉酒驾驶机动车C3.(2021年广东省)下列示意图中,正确描述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是( )B4.(2022年湖北武汉)某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齐某犯非法采矿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这告诉我们( )A.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B.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C.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D.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B 『基本观点』1.未成年人要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2.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考点3:善用法律维权1.青少年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有哪些?(1)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2)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考点3:善用法律维权2.诉讼及其类型。含义 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特点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类型 刑事诉讼 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民事诉讼 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行政诉讼 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考点3:善用法律维权3.青少年为什么要与违法犯罪作斗争?(1)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2)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3)与违法犯罪作斗争能够维护法律尊严,捍卫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考点3:善用法律维权4.青少年要如何应对违法犯罪?(1)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考点3:善用法律维权…………………………… 增分提示 …………………………1.“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起诉”的说法是错误的,提起诉讼只能到人民法院。2.面对违法犯罪,青少年要善于斗争,要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机智灵活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而不是“不顾一切”“鱼死网破”“你死我活”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真题检测3 』1.(2024·福建省)中学生小闽发现邻居行迹神秘,通过观察怀疑他们在实施违法行为,于是拨打报警电话,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小闽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 )A.自己遭遇侵害时学会依法求助 B.惩恶扬善,制裁违法犯罪行为C.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D.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C2.(2024·盐城市)殷某因某软件公司将其声音智能化处理后对外出售牟利,将软件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判决该公司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殷某的行为告诉我们( )A.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B.人人守法已成为全民共识C.诉讼是维权的最佳选择 D.应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